“無題·萬里風(fēng)波一葉舟”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己就像一葉扁舟在風(fēng)波中顛簸無靠,才把心事丟開又猶豫起來。
悠長的江水本來一直牽引著我的歸心,無奈宦海浮沉,只好在黃鶴磯邊停了下來。
益德雖然后來為部將所殺總算是“冤魂報主”,阿童行義之高尚更如霜?dú)庵畽M貫秋空
人生不能長此碌碌無為,總是懷古思鄉(xiāng)這不是令自己老得快嗎?
注釋
碧江:長江。
益德:即張飛。
阿童:西晉的王濬。
“無題·萬里風(fēng)波一葉舟”鑒賞
賞析
李商隱《無題》,不論有無寄托,都寫男女相思,唯獨(dú)這首例外。紀(jì)曉嵐認(rèn)為:“此是佚去原題,而編錄者題以《無題》,非他寓言之類。”此說有一定道理。
大中二年(848)秋,詩人留滯巴蜀,無所事事;秋燈夜雨,客旅孤愁。兼之妻問歸期,故思家憶歸之情不能自己,遂于“夜雨寄北”之后,沿江東下。按歸程本應(yīng)直達(dá)荊南(江陵),然后陸發(fā)北上。可是宦海浮沉,一事無成,不甘就此罷休,于是想到湖南觀察使幕府一游,便在武昌停橈。然事終不諧,又只好返棹武昌。此詩即作于武昌,抒寫宦途風(fēng)波、政治失意及思?xì)w不得的憂憤。
首句賦而兼比。一方面實(shí)寫自巴蜀買舟東下的情景,又以之比宦途的風(fēng)浪險惡,說自己象一葉扁舟在風(fēng)波中顛簸無靠。由儒家思想薰陶的封建知識分子,其心態(tài)是達(dá)則兼濟(jì)天下,揚(yáng)眉吐氣,很少想念家室;而當(dāng)在外困頓失意、窮途末路之時,對家庭骨肉、親情的溫暖,又倍覺可貴。“萬里風(fēng)波一葉舟” 正是這種宦海蒼茫、回歸不得的心境下的喻象的外化,感慨深沉而出語自然渾成。二句寫出了“憶歸之心,愈欲撇開,愈加縈系”(姚培謙箋)的矛盾心理。“初罷 ”,剛剛罷休、丟開。“夷猶”即“猶豫”。全句說才把憶歸的心事丟開,決定在武昌稍事停留,一下子又猶豫起來,恨不得插翅飛回家中。詩人對妻子一往情深,詩集中不少寄妻贈內(nèi)詩流露出為仕為家不能兩顧的矛盾和痛苦。稍后所作《荊門西下》云“人生豈得輕離別”、“蕙蘭蹊徑失佳期”,即同一意緒。
三、四句承“憶歸”,申足所以“夷猶”之意,并伏下末句“思鄉(xiāng)”。“碧江”指長江,用“碧”既為江水設(shè)色,又同四句“黃鶴”相對。“地沒”一詞,歷來視為難解。《說文段注》“沒老,全入于水,故引申之義訓(xùn)‘盡’。”那么“地沒”即“地盡”,指遠(yuǎn)處水天相接煙波微茫之處,極引游子眺遠(yuǎn)思?xì)w之情。“元”通“原 ”。這一聯(lián)說,悠長的江水本來一直牽引著我的歸心,無奈宦海浮沉,只好在黃鶴磯邊停了下來,矛盾的心境,抒寫得曲折動人。
五、六承二句“罷”,申足所以暫時“罷歸”之意,并逗下“懷古”。詩人滯留荊巴、一事無成,而懷想古人在荊巴的有成之士,亦思振起,庶不愧于古人。這就是為什么詩人思鄉(xiāng)之情如此深切而竟中途停留的深層原因。埋塋閬中的張飛,當(dāng)年在當(dāng)陽長阪“據(jù)水?dāng)嗪螅_目橫矛”,何等英雄,雖然后來為部將所殺,總算是“冤魂報主”。西晉的王浚小字阿童,曾在荊門對過之西塞山燃炬燒融孫吳的千尋鐵鎖,建立了不朽功勛,其行義之高尚更如霜?dú)庵畽M貫秋空。《唐音癸簽》卷二十四:“六朝人詩用‘鎮(zhèn)’字,唐詩尤多……蓋有‘常’之義。約略用之代‘常’字,令聲俊耳。”故“鎮(zhèn)橫秋”即“常橫秋”之意。七八句自警策:人生不能長此碌碌無為,一下“思鄉(xiāng)”,一下“懷古”,這不是令己白頭速老嗎?七句“豈得”,反躬自問,末句申足前意,說明“無謂”的具體含義在“思鄉(xiāng)”,在“懷古”:長期為這種感情所困憂,又怎么能振作精神于一番事業(yè)呢?由于七八句詩意的拗折,故感慨的最大張力在七句,百八句才顯其沉著深厚。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dú)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李商隱的詩(6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