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譯文及注釋
譯文
嬌美的紅花仿佛是美人含羞的笑臉,嫩綠的葉片點綴在她的鬢邊,仿佛輕蹙黛眉,微微含恨。我怨恨晚風為什么不把花兒全部都吹落下來,這樣飄落的花瓣就像彩繡點綴著厚厚的綠茵般的草地。那蘇堤與白堤交叉像燕尾以分,湖面上桂木槳的舟船像輕輕浮蕩的水鷗,我騎著勒韁的寶馬就像倚在黃昏的殘云邊上。千絲萬縷的綠柳絲輕輕飄拂令人傷神,水中的輕舟沿著柳徑漸漸進入一個花絲環抱如屏的仙境,令人回腸蕩氣。我在岸上緊緊跟隨著畫船。為她美貌風情而消魂。隔著花朵柳絲,我不時地看見她那背面含羞的苗條婀娜的細腰身。
我遲疑不決,好不容易才尋找到你的家門,又恰好遇到你不在家,只好滿心悵惘地留言題門。后來終于可以得嘗所愿,我脫下雙鞋子進入你的閨中,那種歡愛的情景真是令人沉醉。以后我便時時刻刻地計算著下次幽會的日期,雖然有時也沒有一個定準。不久我慢慢地發現,情思繚繞全是因為你那多情的眼神,衣帶漸寬是因為感傷春天。到明天早晨,往事和孤煙一樣清冷,滿潮的凄風苦雨實在令人倍感憂愁。山色更加幽暗昏暝,水波淡淡,凌波仙子杳然無跡。
注釋
1.渡江云三犯:詞牌名,周邦彥創調,又名《渡江云》。雙調,一百字,上片十句四平韻,下片九句四平韻,后片第四句為上一、下四句法,必須押一同部仄韻。
2.羞紅:臉上因羞愧而泛出的紅暈。
3.重茵:芳草地。
4.燕尾:西湖蘇堤與白堤交叉,形如燕尾。
5.桂棹:以桂木為棹之舟,即芳舟。
6.寶勒:以珍寶、金飾勒馬絡頭,此指代寶馬。
7.殘云:零散稀疏的云。
8.千絲:柳條。
9.迷津:迷失津渡;迷路。
10.楚腰:《韓非子·二柄》:“ 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后因以“楚腰”泛稱女子的細腰。借指細腰女子。
11.逡(qūn)巡:徘徊不進;滯留。巡,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
12.題門:《世說新語》載,嵇康與呂安是朋友,安拜訪嵇不遇,嵇康子嵇喜出門讓呂安進屋,安未入,在門上題寫“鳳”字而去,意謂喜是一只“凡鳥”。此處單作“不遇”解。
13.墮履:留宿。
14.牽縈:糾纏;牽掛。
15.寬帶:衣帶寬松。形容腰變瘦。
16.留情緣眼,寬帶因春:一本作“留情緣寬,帶眼因春”;一本作“留情轉眼,帶減因春”。
17.山黛:青蔥濃郁的山色。
18.暝:一本作“映”。
19.塵:一本作“澄”。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鑒賞
賞析
《渡江云三犯》,又名《渡江云》。雙調,一百字,上片十句四平韻,下片九句四平韻,后片第四句為上一、下四句法,必須押一同部仄韻。
上片追憶與杭妾始遇時的情景。“羞紅顰”三句,描繪出湖邊暮春景色。“重茵”,原指厚席,這里喻厚厚的芳草地。此言暮春的湖邊陣陣晚風吹得落英繽紛,點綴著綠茸茸的芳草地。這落英恰像那少女們淺顰含羞微怨的嬌態。“舊堤”三句,述湖景。“舊堤”指西湖蘇、白兩堤;“燕尾”言兩堤在湖上交叉形如燕尾。“桂棹”,以桂木為槳的船,這里泛指西湖中游船;“寶勒”,即用珍寶裝飾的馬絡頭,這里指代馬兒。三句言遠望湖上蘇、白兩堤交叉,形如燕尾,湖中眾多的游船與鷗鳥一起蕩漾在碧波之中。詞人騎著馬,背襯著西天的彩云佇立在岸堤上觀賞遠近景色。“千絲”兩句,游湖思亡妾。“千絲”指堤岸邊的柳枝。此言眼前這些既青柔又濃密的柳枝卻不能為詞人挽留住就在這兒相識的亡妾。詞人到了這湖邊,像又回到了劉阮入天臺而遇仙的地方(即點明詞人與杭妾在此初見之事)。“柳”即留也,所以古人多有折柳贈別的習俗。今杭妾不幸亡故,不禁使詞人見柳絲而“怨碧”。“腸漫回”兩句,因思之深而致幻。“楚腰身”,楚諺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里泛指美人的細腰身。此言詞人對亡妾牽腸掛肚朝夕相思,以致佇立在這兩人初識之處,幻覺中向花叢中望去似乎隱約看到了她美妙的背影。
下片追憶不遇以悼念亡妾。“逡巡”四句,憶不遇。“題門”,事見《世說新語》呂安訪嵇康不遇,題字其門。此處借代不遇。“墮履”,本《史記·留侯世家》,張良遇黃石公故事。這是作傳藝、鐘情解。此言詞人想起從前初識之時曾多次來到她的門前徘徊,終因兩人不能見面而心情惆悵,詞人像張良盼望黃石公傳藝那樣希望她能對其鐘情,但又因為好幾次約會都沒有實現而感到牽腸掛肚。又“墮履”,事見《北史·韋瓊傳》,有“不棄遺簪墮履”之語。“還始覺”兩句,“緣”,因也;“寬帶”,語出沈約與徐勉書:“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柳永《蝶戀花》詞也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詞人用柳詞意境。此言詞人對亡妾難舍難忘,細想原因,一是因為她有一雙令人消魂的多情的媚眼。照現代人的說法,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而古時作畫也有“畫龍點晴”之說,所以詞人突出了亡妾雙眼攝人心魄的魅力。二是詞人值此清明時節,自然引起了對亡妾的懷念,以致因對她的刻骨相思而日漸消瘦。“明朝”兩句,點出悼念。因為今天正是清明節,是祭奠亡靈之時,所以詞人想到如今自己與杭妾早已陰陽異路,兩人往日的恩愛情景已似幻夢般的風消煙散,詞人對亡妾的悼念,也如那湖上的風風雨雨一樣愁煞人啊。“山黛暝”一句,以景作結,點明游湖。此句語出蘇軾《次韻促仲殊游西湖》詩:“水光瀲滟猶浮碧”,言山色空蒙,湖面浮碧似鏡,一切都歸結于這平靜之中。
創作背景
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夢窗在蘇州曾納一妾,后遭遣去。在杭州亦納一妾,后則亡歿。集中懷人諸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遣妾;其時春,其地杭州者,則悼杭州亡妾。”這首詞與《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都為同一時期悼念杭州亡妾的作品。 ?
吳文英簡介
宋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吳文英的詩(45篇)〕猜你喜歡
東京夢華錄序
仆從先人宦游南北,崇寧癸未到京師,卜居于州西金梁橋西夾道之南。漸次長立,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游;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瞻天表則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頻觀公主下降,皇子納妃。修造則創建明堂,冶鑄則立成鼎鼐。觀妓籍則府曹衙罷,內省宴回;看變化則舉子唱名,武人換授。仆數十年爛賞疊游,莫知厭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來,避地江左,情緒牢落,漸入桑榆。暗想當年,節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近與親戚會面,談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論其風俗者,失于事實,誠為可惜。謹省記編次成集,庶幾開卷得睹當時之盛。古人有夢游華胥之國,其樂無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悵然,豈非華胥之夢覺哉?目之曰《夢華錄》。
然以京師之浩穰,及有未嘗經從處,得之于人,不無遺闕。倘遇鄉黨宿德,補綴周備,不勝幸甚。此錄語言鄙俚,不以文飾者,蓋欲上下通曉爾,觀者幸詳焉。
紹興丁卯歲除日,幽蘭居士孟元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