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梅”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月光透過庭前的竹林飛灑進臥室。微風穿過竹林,竹影婆娑,策策作響。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江城傳來巡夜打更人的清脆梆子聲,林中的宿鳥被驚起亂飛。
年華虛擲,人已老去,一事無成,只剩下江邊的梅花陪著我在這里幽居。夢中回到了中原故居,只遺憾夢被驚醒,再也不能續夢。
注釋
滴滴金:詞牌名,又名“縷縷金”。雙調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另有雙調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韻;雙調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等三種變體。
策策:象聲詞,猶沙沙。
柝(tuò):舊時巡夜者擊以報更的木梆。
棲宿:指樹上宿鳥。
夷門:河南開封市的別稱。山名,戰國時魏大梁舊有夷門,因山勢平夷而得名,在河南開封城內東北隅。這里是汴京的東門,乃作者舊居所在。司馬遷在《史記·魏公子列傳》中寫道:“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
驚回:夢被驚醒。
“滴滴金·梅”鑒賞
賞析
這首詞上片通過幽謐景物和環境的刻畫,反映詞人的孤寂心緒;下片直接深入內心描寫,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此詞情景交融,筆觸細膩生動,語言清新明快,全詞表達了作者濃厚的愛國之情。
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但景中有情。“月光飛入林前屋。風策策,度庭竹。”詞一開始,就描繪了一個幽謐寧靜的境界,烘托出詞人高雅脫俗的品格。“夜半江城擊柝聲,動寒梢棲宿。”運用了比興手法,以鳥自況。詞人遭靖康之變,流落南方,猶如鳥宿寒枝,暫棲其身,一有風吹草動,即惶恐萬狀,反映了飽經戰亂者的驚懼之情。
下片重在抒情。“ 等閑老去年華促,祗有江梅伴幽獨。”為收復失地,詞人或許亦曾有過“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的緊迫之感。但事與愿違,面對南宋小朝廷茍且偷安的局面,詞人寧肯幽居獨處,決不趨炎附勢,聊以自慰的是,還有江梅作伴。詞的題目即標以“梅”字,旨在以梅自況,表示要象梅花那樣,不管環境如何嚴酷,都要保持高潔情操。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也要“香如故”。這首詞前寫棲鳥驚躁,后寫好夢驚回,虛實結合,前后映襯,對于突出了離亂中詞人的形象極為有力。掩卷思之,當知個中意味。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二十稱其“使易安尚在,且有愧容矣”而思。抑揚起伏雖然太大,但也可證明其詞水平之高。
詞到最后才明確點出主旨——故國之思。“夢繞夷門舊家山”,即是對北宋王朝及中原大地的懷念,也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之情。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寫這首詞時位于臨江的居室,庭前有樹林,庭中有綠竹,環境幽靜,但作者夢繞夷門,內心感到幽獨悲哀,嗟嘆人生短促,身體衰老,作者在戰爭動亂年代羈居南方,為抒發有家難回的感慨、為了表達作者的愛國之情而寫下了這首詞。
猜你喜歡
東京夢華錄序
仆從先人宦游南北,崇寧癸未到京師,卜居于州西金梁橋西夾道之南。漸次長立,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游;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瞻天表則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頻觀公主下降,皇子納妃。修造則創建明堂,冶鑄則立成鼎鼐。觀妓籍則府曹衙罷,內省宴回;看變化則舉子唱名,武人換授。仆數十年爛賞疊游,莫知厭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來,避地江左,情緒牢落,漸入桑榆。暗想當年,節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近與親戚會面,談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論其風俗者,失于事實,誠為可惜。謹省記編次成集,庶幾開卷得睹當時之盛。古人有夢游華胥之國,其樂無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悵然,豈非華胥之夢覺哉?目之曰《夢華錄》。
然以京師之浩穰,及有未嘗經從處,得之于人,不無遺闕。倘遇鄉黨宿德,補綴周備,不勝幸甚。此錄語言鄙俚,不以文飾者,蓋欲上下通曉爾,觀者幸詳焉。
紹興丁卯歲除日,幽蘭居士孟元老序。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幼卿少與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締姻。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遂適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職教洮房,而良人統兵陜右,相與邂逅于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目送楚云空,前事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廬陵王墓下作
曉月發云陽,落日次朱方。
含凄泛廣川,灑淚眺連岡。
眷言懷君子,沉痛結中腸。
道消結憤懣,運開申悲涼。
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
徂謝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延州協心許,楚老惜蘭芳。
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
理感深情慟,定非識所將。
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
一隨往化滅,安用空名揚?
舉聲瀝已灑,長嘆不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