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璧月小紅樓”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圓圓的月亮高掛在小紅樓上。傳來的簫聲讓我把往事回想。寒霜冷透欄桿,天空像河水一樣清涼,想起揚州,那薄情的聲名總是讓我愁傷。灰塵蒙蓋了雁羽做的衣裳,縫制它曾讓你玉指多日繁忙。三十年過去猶如大夢一場,風流早成昔日往事,而今只能空對梅花嘆息,眼下我已白發蒼蒼!
注釋
璧月:形容月的皎潔明亮如同圓形玉璧。
鹔鸘:水鳥名,雁的一種,長頸,其羽毛可制裘。
“南鄉子·璧月小紅樓”鑒賞
鑒賞
詞的上片主要是回憶舊游。首二句“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游”以兩件事為起因,逗引對往事的回憶。璧月,謂月圓如璧。一輪玉璧似的圓月照耀著小樓,遠處傳來了陣陣簫聲。同時那如泣如訴的洞簫更易令人感懷。“憶舊游”正是以這二者為觸媒而引發出來的。“舊游”二字個中當包含詞人后半生漂泊異鄉、優游江浙、傲世睨俗的無限感慨。接著“霜冷闌干天似水,揚州”二句寫詞人憑欄眺望的感覺,并交待其時所在的地點揚州。樓外天涼似水,欄干上掛滿秋霜。這一切無不使詞人感到透心的清冷和孤寂。正因環境所致,同時加之地點又在揚州,所以詞人不禁想起那“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浪蕩才子杜牧來。上片尾句“薄幸聲名總是愁”正是借這一典故而抒寫自己一生疏放、不拘小節,終而贏得薄情冤家的聲名,今天想來這一切總是令人徒增愁怨。
下片主要是思念妻子。詞人用“塵暗鹔鹴裘”換頭過片,承上啟下。“塵暗”二字承上,總結自己一生四海浪跡,風塵仆仆。這里用以引起下文,表達對妻子的懷念:“針線曾勞玉指柔。”原來這領鹔鹴大氅是妻子親手辛勤縫制的。一個“勞”字表現了詞人對妻子無限感激與思念之情。然而,此刻詞人已步入晚年,如今是“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即言待得詞人感覺到妻子一片恩愛之情,仿佛如一夢醒來,為時已在三十年之后。罷了,罷了,這一切已如東流之水,一去不返了。無限愧悔之情,全包融在“休休”二字的一聲長嘆之中。綰束“空為梅花白了頭”一句更見真情。梅花,這里詞人言自己為了追求隱逸而浪跡江湖,白白地虛度一生。而這里流露的只是有負愛妻一片真情的懊悔之意。這一句正是對上片結尾“薄幸聲名總是愁”的回應。
全詞情感如自肺腑流出,真摯感人。這也是本詞藝術上的一大特色。此外,這首詞用語不假雕飾,樸素洗煉。加之詞人對發妻懷思之情低回哀惋,情綿意切,所以世稱其詞“婉媚多姿,聰俊自然”,實乃中肯之評。
創作背景
詞人大半生寄身江湖,直至終老,為人向以疏放曠達著稱,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百無一悔。惟獨在手撫妻子親手密密縫制的御寒大衣而產生“空為梅花”之恨,乃至對自己的“薄幸聲名”的深深自責、自愧、自悔的心理。此詞就是作于此種心理之下。
孫惟信簡介
宋代·孫惟信的簡介

孫惟信 (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號花翁,開封(今屬河南)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歲。以祖蔭調監,不樂棄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蘇、杭最久。一榻外無長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間,公卿聞其至,皆倒屣而迎長。長身縵袍,氣度疏曠,見者疑為俠客異人。每倚聲度曲,散發橫笛;或奮袖起舞,悲歌慷慨。終老江湖間。淳祐三年客死錢塘,年六十五。有《 花翁詞 》一卷,已佚。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有輯本。
...〔? 孫惟信的詩(1篇)〕猜你喜歡
滿庭芳·南苑吹花
南苑吹花,西樓題葉,故園歡事重重。憑闌秋思,閑記舊相逢。幾處歌云夢雨,可憐便、漢水西東。別來久,淺情未有,錦字系征鴻。
年光還少味,開殘檻菊,落盡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風。此恨誰堪共說,清愁付、綠酒杯中。佳期在,歸時待把,香袖看啼紅。
集賢賓·小樓深巷狂游遍
小樓深巷狂游遍,羅綺成叢。就中堪人屬意,最是蟲蟲。有畫難描雅態,無花可比芳容。幾回飲散良宵永,鴛衾暖、鳳枕香濃。算得人間天上,惟有兩心同。
近來云雨忽西東。誚惱損情悰。縱然偷期暗會,長是匆匆。爭似和鳴偕老,免教斂翠啼紅。眼前時、暫疏歡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個宅院,方信有初終。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
人生南北真如夢,但臥金山高處。白波東逝,鳥啼花落,任他日暮。別酒盈觴,一聲將息,送君歸去。便煙波萬頃,半帆殘月,幾回首,相思苦。
可憶柴門深閉,玉繩低、翦燈夜雨。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愁對西軒,荔墻葉暗,黃昏風雨。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凄涼助。
青山濕遍·瑤簪墮也
瑤簪墮也,誰知此恨,只在今生。怕說香心易折,又爭堪、燼落殘燈。憶兼旬、病枕慣懵騰。看宵來、一樣懨懨睡,尚猜他、夢去還醒。淚急翻嫌錯莫,魂銷直恐分明。
回首并禽棲處,書幃鏡檻,憐我憐卿。暫別常憂道遠,況凄然、泉路深扃。有銀箋、愁寫瘞花銘。漫商量、身在情長在,縱無身、那便忘情。最苦梅霖夜怨,虛窗遞入秋聲。
聲聲慢·嘲紅木犀
嘲紅木犀。余兒時嘗入京師禁中凝碧池,因書當時所見。
開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瓏。管弦凝碧池上,記當時、風月愁儂。翠華遠,但江南草木,煙鎖深宮。
只為天姿冷淡,被西風醞釀,徹骨香濃。枉學丹蕉,葉底偷染妖紅。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又怕是,為凄涼、長在醉中。
水調歌頭·送王修甫東還
樊川吾所愛,老我莫能儔。二年鞍馬淇上,來往更風流。夢里池塘春草,卻被鳴禽呼覺,柳暗水邊樓。浩蕩故園思,汶水日悠悠。
洛陽花,梁苑月,苦遲留。半生許與詞伯,不負壯年游。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觀光齊魯,羈紲在鷹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蘭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