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松汀驛”譯文及注釋
譯文
無邊的山色,連接著遙遠的天空,東南的澤國,在蒼茫的煙波之中。
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輪紅日,明鏡般的江水,風掀銀浪起濤聲。
山路險峻啊,只有飛鳥才能通過,人煙稀疏啊,連接著彎曲的小路。
隱居的舊友喲,你在澤國的何處?我跑遍了五湖,未尋到你的行蹤。
注釋
松汀驛:驛站名。在江蘇境內太湖的邊上。
含:包含。空:指天空。
蒼茫:形容無邊無際的樣子。澤國:形容水多的地方。此指太湖及其吳中一帶。
海:地面潴水區域大而近陸地者稱海。先見日:因東南近海故。
江白:江水泛白波。迥:遠。
鳥道:指僅容飛鳥通過的道路,比喻險峻狹窄的山路。
人煙:住戶的炊煙,泛指人家。古人烹飪時都以柴草為燃料,燃燒時會產生濃煙,所以見到炊煙就表示有人居住。
舊遺逸:舊日的隱逸之士。此指遺世獨立的老朋友。遺逸,隱士;遺才。
五湖:此指太湖。?
“題松汀驛”鑒賞
賞析
松汀驛只是太湖東岸邊上的一個供人宿食及停車置馬的小旅店,但卻美景無限,可見太湖的美名絕非虛傳。太湖古稱震澤、笠澤、五湖,面積古稱三萬六千頃。因為水秀山明,湖中水產豐富,所以開發得很早,在春秋時代就是吳王夫差打獵游憩的地方。
此詩前六句描寫了山色、水光、東海日出、白浪濤聲,以及山間險峻的羊腸小道,用江南水鄉的特有景物構成了一幅氣象壯闊、風光明麗的風景畫。結尾二句意義不甚可解。唐汝詢解云:“因想世人皆以五湖為隱士棲逸之所,殊不知古時之遺逸,乃有不居五湖而在此中者。其意必有所指,地既無考,人亦宜闕。”因此他就說結句有含蓄,實則含蓄些什么,他自己也說不出。吳昌祺在《刪訂唐詩解》中刪去了唐汝詢的解釋,批云:“其驛或在吳越間,故望五湖而意其有逸民。”后來屈復卻說:“言高原小徑,既通人煙,則遺逸斯在,而那知其不然也。”三家對結句的體會,都不相同。因為“那知”和“不在”的關系很不清楚。唐解“那知”為“豈知”,意為:豈知舊時隱士,不在五湖而在此地。吳解“那知”為“安知”,意為:怎么知道舊時的隱士不會在這五湖中呢?屈解“那知”亦為“豈知”,但是作肯定語氣。施蟄存則認為,這里的“舊遺逸”指舊時隱士,可能就是范蠡。他把最后兩句的意思理解為:但恨如今的五湖中,已無范蠡可追隨。這末二句是從前面“人煙小徑通”的進一步聯想而來。“五湖遺逸”是整幅風景畫的一個構成部分。前六句是實寫,后二句是虛寫,虛實結合,給此詩帶來了想象的空間和余味,而避免了板滯之嫌。
題目“松汀驛”,從來沒有人加注,不知在什么地方。唐汝詢云:“驛之所在未詳,疑必依枕山陵,襟帶江海。其高原險絕,則為鳥道;其小徑幽僻,則通人煙。斯固隱淪之所藏乎?”唐汝詢、吳昌祺都是松江人,卻不敢設想這個“松汀驛”乃是“松江驛”之誤。在題詠旅途的唐詩中,沒有見過第二個“松汀驛”,而“松江驛”卻是常見的。許渾、竇鞏都有題松江驛詩。由吳入越,舟行必取道松江。松江驛在太湖之東,故詩云“蒼茫澤國東”。這個江字,大約很早已誤成汀字,故各本都作松汀,而無法在地理書中找到作注的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到太湖找不到朋友,落腳在湖畔一個名叫松汀驛的驛站時,題在壁上的詩。張祜始居姑蘇(今江蘇蘇州),后隱居丹陽(今屬江蘇),其一生行跡主要在蘇南太湖附近一帶地方。 ?
張祜簡介
唐代·張祜的簡介

張祜,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 張祜的詩(6篇)〕猜你喜歡
真州東園記
真為州,當東南之水會,故為江淮、兩浙、荊湖發運使之治所。龍圖閣直學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許君子春之為使也,得監察御史里行馬君仲涂為其判官。三人者樂其相得之歡,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監軍廢營以作東園,而日往游焉。
歲秋八月,子春以其職事走京師,圖其所謂東園者來以示予曰:“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臺,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虛之閣;水,吾泛以畫舫之舟。敞其中以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為射賓之圃。芙蕖芰荷之的歷,幽蘭白芷之芬芳,與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陰,此前日之蒼煙白露而荊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動搖而上下;其寬閑深靚,可以答遠響而生清風,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嘉時令節,州人士女嘯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風雨、鼪鼯鳥獸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圖之所載,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遠近,嬉于水而逐魚鳥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臨之樂,覽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畫者,吾亦不能言也,其為吾書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沖也。四方之賓客往來者,吾與之共樂于此,豈獨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臺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無日而不來,而吾三人者有時皆去也,豈不眷眷于是哉?不為之記,則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為三君之材賢足以相濟,而又協于其職,知所先后,使上下給足,而東南六路之人無辛苦愁怨之聲,然后休其余閑,又與四方賢士大夫共樂于此。是皆可嘉也,乃為之書。廬陵歐陽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