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過鑒湖”譯文及注釋
譯文
推開篷頂望向四周,只見湖水與天相接,蒲草編織成的船帆正乘風鼓起。
山際白云繚繞,云際明月高掛;突然杜鵑的悲啼聲刺破夜空。
注釋
鑒湖:在今紹興南郊,古跨山陰、會稽兩縣,以風景著稱。
蒲帆:用蒲草編織成的船帆。
飽風:指帆乘風鼓起的樣子。
際:邊際。
“夜過鑒湖”鑒賞
賞析
本詩作者以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不加雕琢和粉飾,寫其乘坐篷船夜過鑒湖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詩人用極淡的筆墨,寫出了鑒湖極美的云水本色。
首二句寫在船中的詩人伸手推開篷頂四面一望,只見四野天水相連,茫茫無垠。自己乘坐的這只船設備簡陋,那“飽風”的“蒲帆”推動著輕巧的船身飛速地前進著。“推篷”二字說明船身低矮,一伸手就能推開頂篷,動作情態活現;“蒲帆”二字說明船的設備簡陋、船身輕巧;“飽風”二字把船帆擬人化,描繪帆承風鼓起的形象,可以想見船行速度極快。這三個詞用得準確精當,十分傳神。
末二句寫小船離湖岸已經不遠了,岸邊的山也隱隱約約地浮現在作者的視線之內。再一細看,“山際”白云繚繞,“云際”明月高掛;風吹云移,山巒起伏,月色時明時暗,天地晦明不定,如真如幻,鑒湖清幽多變的夜景,令人心曠神怡。如箭的“蒲帆”繼續飛馳,子規鳥的啼聲刺破夜空,傳人作者耳鼓。這跡象說明船距岸更近了,天也快亮了。作者循聲仰視,原來子規鳥隱藏在白云深處,在朦朧的夜色中可聞而不可見。
全詩多層次地勾畫出鑒湖月夜揚帆的情景。“水連空”的湖面、“飽風”的“蒲帆”,起伏的群山、浮動的白云,出沒于云海的明月以及云際傳來的子規啼聲,這一切構成一個“真中有幻、動中有靜、寂處有音、冷處有神”的立體空間。整個畫面形象猶如放電影,隨著“蒲帆”的移動而變換,既有可觸性,又有流動感。
全詩二十八字中,“際”字和“白云”二字各兩現。文字的復出,造成回環的聲韻、輕快的節奏,從而增強了詩的音樂美。
猜你喜歡
蝶戀花·春江暖漲桃花水
陳浩然招游觀音山,宴張氏樓。徐姬楚蘭佐酒,以琵琶度曲。郯云臺為之心醉。口占戲之。
春江暖漲桃花水。畫舫珠簾,載酒東風里。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斷山中起。
過眼韶華渾有幾。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枉殺云臺標內史,斷腸只合江州死。
滿江紅·贛州席上呈陳季陵太守
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遠,佳人已卜歸消息。便歸來、只是賦行云,襄王客。
些個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憶。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過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頭白。笑江州、司馬太多情,青衫濕。
題潯陽樓
自此后詩,江州司馬時作
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
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
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
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