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陶淵明的詩 >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魏晉]:陶淵明

      君諱嘉,字萬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稱,仕吳司空。祖父揖,元康中為廬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陽縣,子孫家焉,遂為縣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馬長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閨門孝友,人無能間,鄉(xiāng)閭稱之。沖默有遠(yuǎn)量,弱冠、儔類咸敬之。同郡郭遜,以清操知名,時在君右。常嘆君溫雅平曠,自以為不及。遜從弟立,亦有才志,與君同時齊譽,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聲流京邑。

      太尉潁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陜之重,鎮(zhèn)武昌,并領(lǐng)江州。辟君部廬陵從事。下郡還,亮引見,問風(fēng)俗得失。對曰:“嘉不知,還傳當(dāng)問從吏。”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諸從事既去,喚弟翼語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辭出外,自除吏名。便步歸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歡樂,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為勸學(xué)從事。時亮崇修學(xué)校,高選儒官,以君望實,故應(yīng)尚德之舉。太傅河南褚裒,簡穆有器識,時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會州府人士,率多時彥,君座次甚遠(yuǎn)。裒問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座,卿但自覓。”裒歷觀,遂指君謂亮曰:“將無是耶?”亮欣然而笑,喜裒之得君,奇君為裒之所得。乃益器焉。舉秀才,又為安西將軍庾翼府功曹,再為江州別駕、巴丘令、征西大將軍譙國桓溫參軍。

      君色和而正,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左畢集,四弟二甥咸在座。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吹君帽墜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廷尉太原孫盛,為咨議參軍,時在座,溫命紙筆令嘲之。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座嘆之。奉使京師,除尚書刪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聞其名,賜見東堂。君辭以腳疾,不任拜起。詔使人扶入。

      君嘗為刺史謝永別駕。永,會稽人,喪亡,君求赴義,路由永興。高陽許詢,有雋才,辭榮不仕,每縱心獨往。客居縣界,嘗乘船近行,適逢君過,嘆曰:“都邑美士,吾盡識之,獨不識此人。唯聞中州有孟嘉者,將非是乎?然亦何由來此?”使問君之從者。君謂其使曰:“本心相過,今先赴義,尋還就君。”及歸,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舊交。

      還至,轉(zhuǎn)從事中郎,俄遷長史。在朝隤然,仗正順而已,門無雜賓。常會神情獨得,便超然命駕,徑之龍山,顧景酣宴,造夕乃歸。溫從容謂君曰:“人不可無勢,我乃能駕馭卿。”后以疾終于家,年五十一。

      始自總發(fā),至于知命,行不茍合,言無夸衿,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飲,逾多不亂。至于任懷得意,融然遠(yuǎn)寄,旁若無人。溫嘗問君:“酒有何好,而君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又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漸近自然。”中散大夫貴陽羅含,賦之曰:“孟生善酣,不愆其意。”光祿大夫南陽劉耽,昔與君同在溫府,淵明縱父太常夔嘗問耽:“君若在,當(dāng)已作公不?”答云:“此本是三司人。”為時所重如此。淵明先親,君之第四女也。凱風(fēng)寒泉之思,實鐘厥心。謹(jǐn)按采行事,撰為此傳。懼或乖謬,有虧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戰(zhàn)戰(zhàn)兢兢若履深薄云爾。

      贊曰:孔子稱:“進(jìn)德修業(yè),以及時也。”君清蹈衡門,則令聞孔昭;振纓公朝,則德音允集。道悠運促,不終遠(yuǎn)業(yè),惜哉!仁者必壽,豈斯言之謬乎!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譯文及注釋

      譯文

      已故孟君,諱名嘉,字萬年,江夏郡鄂縣人氏。曾祖父孟宗,因孝行而聞名,在吳國做官,為司空。祖父孟揖,晉惠帝元康年間做過廬陵太守。孟宗死后葬在武昌郡新陽縣,子孫在那里安家,于是成為該縣人氏。孟嘉君少年喪父,奉養(yǎng)母親同二弟住在一起,娶大司馬長沙桓公陶侃的第十女為妻,在家孝敬長輩,兄弟和睦,無人能使他們相互疏遠(yuǎn),為此受到當(dāng)?shù)厝说姆Q贊。孟嘉君襟懷淡泊,語言簡默,很有度量,二十歲時,已受到同輩人的敬佩。同郡的郭遜,以清高的節(jié)操而聞名,當(dāng)時名聲在孟嘉之上。他常贊嘆孟嘉溫文儒雅、平易曠達(dá),認(rèn)為自己不如孟嘉。郭遜的堂弟郭立,也是有才華有志向之人,他與孟嘉同時而名聲相當(dāng),卻常對孟嘉推許心服。因此孟嘉名冠卅里,聲傳京城。

      太尉庾亮是潁川人,他以皇帝舅父的身份和在國內(nèi)的威望,受命輔佐朝政的重任,坐鎮(zhèn)武昌,兼任江州刺史。他征召孟嘉為其所部廬陵郡的從事。一次孟嘉下郡回來,庾亮召見,問他下面風(fēng)俗好壞。孟嘉回答說:“孟嘉不知道,待我回旅舍時當(dāng)問問隨從的小吏。”庾亮拿著拂麈掩口而笑。諸位從事離開后,庾亮叫來弟弟庾翼并對他說:“孟嘉畢竟是有盛德之人啊。”孟嘉告辭出來之后,自己除去其從事的官名,就步行還家;老母在堂,兄弟共相歡樂,一派和悅。過了十多天,孟嘉被改任為勸學(xué)從事的官職。當(dāng)時庾亮重視修建學(xué)校,選拔德高望重者為儒官,憑著孟嘉的名望和實才,所以符合這一重視道德修養(yǎng)的職務(wù)。太傅褚裒是河南人,他干練而溫和,很有度量且有才識,當(dāng)時他任豫章太守。一次他離開豫章來朝見庾亮,適逢正月初一庾亮大會州府人士,其中大多是賢俊名流之輩,孟嘉的座位離主座很遠(yuǎn)。諸裒問庾亮:“江州有位孟嘉,他在哪里?”庾亮說:“他在此,您只管自己尋找。”褚裒一一看過,于是指著孟嘉對庚亮說:“難道不是這人嗎?”庾亮高興地笑了,喜的是褚裒能認(rèn)出孟嘉來,同時也為孟嘉能被褚裒認(rèn)出來而感到驚奇,于是就更加器重孟嘉。孟嘉君被推舉為秀才,又做過安西將軍庾翼府的功曹,還做過江州別駕、巴丘縣令。征西大將軍譙國人桓溫的參軍。

      孟嘉君為人和氣而且正派,桓溫非常看重他。九月九日,桓溫游龍山,所部參佐官吏全都到齊,他的四弟二甥也都在坐。當(dāng)時下屬官員都穿著軍裝,一陣風(fēng)將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桓溫目示左右及賓客不要講話,以觀孟嘉的舉止。孟嘉開始并沒在意,過了好一陣子起身上廁所去了,桓溫叫人把帽子撿起還給孟嘉。廷尉太原人孫盛任諮議參軍,當(dāng)時在坐,桓溫使人拿來紙筆,讓他寫文嘲笑孟嘉。文章寫好后給桓溫看,桓溫把它放在孟嘉的坐處。孟嘉返回坐處,見嘲笑自己的文章后,便請求紙筆作答,絲毫不加考慮,文辭超眾卓越,四座之人為之贊嘆。奉命出使京城,被任命為尚書刪定郎,他沒有接受任命。晉穆帝司馬耽聞其名,要在東堂親自召見孟嘉,孟嘉以腳疾為借口推辭不去,說自己不能做拜見的禮節(jié),皇帝還是下詔命人將他扶入東堂相見。

      孟嘉君曾經(jīng)做過刺史謝永的別駕。謝永是會稽人,不幸去世,孟嘉請求前去吊喪,以盡往日下屬之情,途經(jīng)永興縣。高陽人許詢,有俊才,辭去榮祿不愿做官,常常隨心所欲,獨來獨往,此時正客居在永興縣界。一次他乘船到附近去,正遇孟嘉經(jīng)過,他贊嘆道:“都市中的優(yōu)秀人物我全都認(rèn)識,唯獨不識此人。也只有中州的孟嘉,只聞其名未見其人,這難道不正是他嗎?可是他又因何而至此地呢?”許詢請人去向孟嘉的隨從打聽。孟嘉告訴來人說:“我本就打算前去拜訪,現(xiàn)在我先去吊喪盡義,不久回頭就到許先生那里去。”孟嘉返回時,于是就在許詢處連住兩夜,兩人相互成為知音,彼此很是投機(jī),像是多年的老友。

      孟嘉君回到桓溫府后,轉(zhuǎn)官為從事中郎,很快又升遷為長史。孟嘉在州府隨順和氣,只是憑著自己的正直和順而待人接物罷了。家中沒有閑雜的客人來往,曾遇內(nèi)心有所感觸體悟,就超然駕車,直去龍山,顧影痛飲,至晚方歸。桓溫曾經(jīng)和緩地對孟嘉說:“人不能沒有權(quán)勢,這樣我才能駕馭您。”后來孟嘉因病在家去世,終年五十一歲。

      從兒童時代直到五十歲,孟嘉君行事從不茍且求合,言辭之中從不自我吹噓,從未有過喜怒哀樂的表情。喜歡酣暢飲酒,即使過量仍言行不亂。至于放縱情懷、得其意趣之時,便心寄世外、恬適安然,旁若無人。桓溫曾經(jīng)問孟嘉:“酒有什么好處,而您如此嗜好它?”孟嘉笑著回答說:“明公您只是沒得到酒中的意趣罷了。”桓溫又問關(guān)于歌妓彈唱,為什么聽起來弦樂不如管樂,管樂不如歌喉聲樂呢?孟嘉回答說:“那是因為逐漸接近自然的緣故。”中散大夫桂陽人羅含,為孟嘉賦詩說:“孟嘉善飲酒,不失其本意。”光祿大夫南陽人劉耽,過去與孟嘉同在桓溫府中供職,我的叔父太常卿陶夔曾經(jīng)問劉耽:“孟嘉如還在世,是否可以做到三公的職位?”劉耽回答說:“他本來就應(yīng)當(dāng)是三公中的人物。”孟嘉就是如此被當(dāng)時人所推重。我已故的母親,是孟嘉君的第四個女兒。正如《詩經(jīng)·凱風(fēng)》“寒泉”之詩那樣,對母親的思念,充滿我的內(nèi)心。我謹(jǐn)慎地采錄。考察孟嘉生平的行蹤事跡,寫成這篇傳記。只恐有錯誤之處,而有損于大雅君于的德行。所以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真像是臨深淵,履薄冰啊。

      贊曰:孔子說:“提高道德修養(yǎng),增進(jìn)業(yè)務(wù)知識,是想及時為世所用。”君以高潔的情操隱居柴門之時,則美名遠(yuǎn)揚;出仕做官之時,則有口皆碑。天道悠遠(yuǎn)而人命短促,沒能終成大業(yè),多么可惜啊!仁者必定長壽,這話豈不是說錯了么?

      注釋

      征西大將軍:指桓溫。孟嘉長期為桓溫僚佐,最后任其長史。長史:大將軍屬官之一。府君:漢晉時尊稱太守為府君,子孫對先父先祖亦稱府君。孟嘉是陶淵明外祖父,故稱孟府君。

      諱:避諱。死者名要避諱,所以提起名時要說諱某。

      江夏:郡名,郡治在今境湖北安陸境。鄂:從《晉書》《世說新語注》應(yīng)作鄳(méng)。晉時江夏郡有鄳縣無鄂縣。鄳,今河南羅山縣。

      司空:官名。李本作“司馬”。

      元康:晉惠帝年號(291—299年)。

      新陽:從《世說新語注》應(yīng)作陽新。陽新,三國吳所置,故城在今湖北陽新縣西南六十里。《晉書·地理志》武昌郡下有陽新縣。孟氏原籍鄳縣,孟嘉實為陽新人。

      長沙桓公陶侃:陶侃字士行,封長沙郡公。死后進(jìn)位大司馬,謚曰桓。

      鄉(xiāng)閭稱之:曾本云“一作鄉(xiāng)閭偉之”。

      沖默:淡泊沉靜。遠(yuǎn)量:超俗的度量。

      儔(chóu)類:朋輩。

      君右:君之上,指在孟嘉以上。

      溫雅平曠:這是郭遜給孟嘉的品題。

      潁川庾亮:庾亮字元規(guī),潁川人。晉成帝時,以帝舅身份當(dāng)政。死后追贈太尉。

      分陜之重:陜,地名,今河南陜縣。周成王時,周公、召公分陜而治。周公統(tǒng)治陜以東,召公統(tǒng)治陜以西。后世凡兩大臣夾輔王室者,稱為分陜重任。庾亮以征西將軍、江荊豫三州刺史,總攝長江上游軍政,與丞相王導(dǎo)共佐晉室,所以說受分陜之重。

      辟(bì):征聘。部廬陵從事:委任廬陵郡從事。廬陵郡屬江州。從事,官名。

      還傳:回到傳舍。傳舍,驛舍。

      麈(zhǔ)尾:麈,鹿類。以麈尾做成的拂麈叫做麈尾。當(dāng)時貴族名士多手持此物。

      盛德人:有道名流。

      自除吏名:李本無“名”字。

      版:授職,委任。勸學(xué)從事:官名。

      望實:名望實才。

      褚裒(póu):字季野。曾為豫章太守,《晉書》有傳。

      簡穆:簡貴沉默。《世說新語·德行篇》注引《晉陽秋》:“裒少有簡貴之風(fēng),沖默之稱。”

      出朝宗亮:朝宗,《周禮·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這句話是說離開豫章朝見庾亮。

      正旦:元旦。

      時彥:當(dāng)代知名人士。

      將無:豈不,難道不。晉人習(xí)語。

      益器:越發(fā)器重。

      桓溫:字元子,譙國(今安徽懷遠(yuǎn)縣)人。時為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

      龍山:在今湖北江陵縣西北。

      戎服:軍服。

      太原孫盛:孫盛字安國,太原人,當(dāng)時著名文士。

      著坐處:放在嘉座上。

      了不:訖不,竟不。容思:需要構(gòu)思。

      除:授職。尚書刪定郎:官名。

      不拜:不謝官,不就職。

      蕭穆皇帝:晉穆帝司馬聃。在位年號為永和及升平(345—361年)。

      赴義:漢晉時,對上司吊喪送葬,成為當(dāng)然義務(wù)。所以吊喪稱作赴義。

      許詢:高陽新城人,當(dāng)時名士。

      乘船近行:李本作“乘舡近行”。近行,在相近處行舟。

      信宿:一宿叫宿,再宿叫信。

      朝:指刺史衙門。隤(tuí)然:順隨貌。

      會神情獨得:遇心上有特殊體會。

      造夕:到了天晚。

      知命:五十歲。

      融然:高朗貌。遠(yuǎn)寄:寄心世外。遠(yuǎn),曾本云“一作永”。

      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是說弦奏不如管奏,管奏不如人歌。

      漸近自然:是說最自然的音樂是人的歌唱。弦奏用手,遠(yuǎn)于自然;管奏用口,較近自然;用喉歌唱,最接近自然。孟嘉以自然之義解釋音樂,認(rèn)為歌喉勝管弦,就是因為漸近自然。

      羅含:字君章,桂陽耒陽縣人。先為庾亮江夏從事,后為桓溫征西戶曹參軍。

      不愆(qiān)其意:不失中心主旨。

      作公:做到三公一類官。

      三司:司徒、司馬、司空。即三公。

      凱風(fēng)寒泉之思:指思念母親的心情。《詩經(jīng)·邶風(fēng)·凱風(fēng)》:“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又“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鐘:集中于。厥心:其心,這顆心。

      若履深薄:像是臨深淵履薄冰。《詩經(jīng)·小雅·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孔子稱進(jìn)德修業(yè):“進(jìn)德修業(yè)”句見《易經(jīng)·乾卦》,此卦相傳孔子所作。

      清蹈衡門:高隱之士出入柴門。

      令聞:美名。孔昭:甚顯著。

      振纓:振動冠上的纓帶,指登仕當(dāng)官,與彈冠之意相同。《晉書·周馥傳》:“馥振纓中朝,素有俊彥之稱。”

      德音:猶令聞也。允:誠信。

      道悠運促:天道悠久,人命短促。

      仁者必壽:《論語·雍也》:“仁者壽。”有仁心的人必然長壽。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鑒賞

      賞析

      這篇文章是陶淵明除《五柳先生傳》外唯一一篇寫人傳記,不見載于正史,故為別傳。文章重點講述了“庾亮問風(fēng)俗得失”、“率多時彥中鶴立雞群”、“對皇帝不受任命不行拜禮”、“重陽龍山登高落帽”、“高陽許詢雅相知得”、“神情獨得顧景酣宴”、“漸進(jìn)自然的絲竹人聲”和“好酣飲逾多不亂的酒中趣”等充滿清高傲世之情、自然風(fēng)流之趣的故事,展示了孟嘉溫雅平曠、沖默遠(yuǎn)量、行不茍合、言無夸衿、任懷得意、融然遠(yuǎn)寄的品質(zhì)個性和清操美德,塑造了孟嘉風(fēng)流倜儻、名冠州里、聲流京邑、儔類咸敬、盛德名流的形象。

      在這篇傳記中,作者重點講述了幾個代表事情,如庾亮贊嘉、褚裒識嘉、龍山落帽(孟嘉落帽)、龍山造飲、漸近自然等軼事。這些軼事足以展示孟嘉的名士風(fēng)采和魏晉時代之風(fēng)流。孟嘉就是很講究“情”的名士。孟嘉家庭觀念很重,這篇傳記中記載:“君既辭出外,自除吏名,便步歸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歡樂,怡怡如也。”孟嘉主動辭官回家,步行歸家會見父母兄弟,享受親情倫理;且他十分重視曾經(jīng)上下級關(guān)系,孟嘉曾為刺史謝永之別駕,謝喪亡,君求赴義,雖然漢晉之時,下屬對上司吊喪送葬成為當(dāng)然之義務(wù),但他知道主次輕重。當(dāng)名士許詢半途邀請孟嘉時,孟嘉云:“今先赴義,尋還就君。”后來孟嘉在許詢處連住兩晚,“雅相知得,有若舊交”,首次相會便如同舊交。還有孟嘉有名的絲竹肉論,亦可稱之為漸近自然論,也反映出孟嘉多情一面。這篇傳記中記載:溫嘗問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又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漸近自然。”這些關(guān)于孟嘉的絲竹肉論的記載,簡潔有力,清新脫俗,一語中的。孟嘉也因此名垂千古。“漸近自然”的總結(jié)極其傳神高深,若非對自然、自由之向往,則很難有此種傳神總結(jié)。

      孟嘉有著很好的才學(xué)修養(yǎng)和德行涵養(yǎng),“龍山落帽”的故事家喻戶曉,也為后人津津樂道。這篇傳記記載:君色和而正,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佐畢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吹君帽墮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行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廷尉太原孫盛,為咨議參軍,時在坐。溫命紙筆,令嘲之。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座嘆之。內(nèi)容詳實具體,細(xì)節(jié)描寫生動有趣、栩栩如生,使讀者身臨其境,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孟嘉的魏晉名士風(fēng)度。“了不容思,文辭超卓”此八字褒獎大大超過了《世說新語·識鑒》一六引《孟嘉別傳》以及《晉書·桓溫傳》附《孟嘉傳》兩本書,生動表現(xiàn)了孟嘉的文思泉涌,才情卓絕。帽子被風(fēng)吹落而不自覺,也許未能覺察到;也有可能孟嘉意識到自己失態(tài),而佯裝未知,呈現(xiàn)出一種魏晉姿態(tài)。但無論是哪種情形,讀者感受出孟嘉心無雜塵,心中坦蕩蕩的名士風(fēng)范。面對桓溫的惡作劇式的不懷好意,孟嘉超然、冷靜地面對突發(fā)情況,“沖默有遠(yuǎn)量”,淡泊沉靜,富有度量,最終為自己贏得了不朽佳名。這段軼事在后代反響很大,后人遂用龍山落帽、孟嘉落帽、落帽參軍等詞語來稱贊一個人的鎮(zhèn)定自若,瀟灑儒雅。后世文人也紛紛借用此典故來表現(xiàn)大將風(fēng)度。如李白《九日龍山飲》:“醉看風(fēng)落帽,舞愛月留人。”陳師道《后山詩話》:“孟嘉落帽,前世以為勝絕。”后代的吟詠無形中擴(kuò)大了孟嘉的個人魅力。孟嘉的文章和人品道德是高度統(tǒng)一的。這篇傳紀(jì)中記載,晉成帝時,庾亮以帝舅身份當(dāng)政,他對其弟庾翼說,“孟嘉故是盛德人也”,評價極高。孟嘉“奉使京師,除尚書刪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聞其名,賜見東堂。君辭以腳疾,不任拜起。詔使人扶入”,晉穆帝召見,孟嘉竟然辭絕,令人起敬。野心勃勃的桓溫曾得意洋洋地對孟嘉說:“人不可無勢,我乃能駕御卿。”但孟嘉作為桓溫的參軍,卻終生未為桓溫所用,助其篡逆。相同的是,陶淵明雖然先事桓玄,后事劉裕,兩人都有篡逆之野心,但陶淵明及時醒悟,及早抽身,歸隱山林。

      此文記載:太傅河南褚裒,簡穆有器識,時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會州府人士,率多時彥,君在坐次甚遠(yuǎn)。裒問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坐,卿但自覓。”裒歷觀,遂指君謂亮曰:“將無是耶?”亮欣然而笑,喜裒之得君,奇君為裒之所得。乃益器焉。褚裒在人才濟(jì)濟(jì)的州府人士中,也能慧眼識才,可見孟嘉精神脫俗,氣度不凡一面。這段內(nèi)容,《世說新語》的記載和《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中有出入。在鑒人過程中,褚裒“眄睞良久”,可謂用心良苦,最后根據(jù)“小異”辨出孟嘉。《晉書》所載和《世說新語》大同小異。三者都體現(xiàn)出孟嘉超凡脫群一面,但《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更能體現(xiàn)孟嘉與眾人更大的不同之處,精神差距不是“小異”,在精神氣質(zhì)上是真正的鶴立雞群。此外,孟嘉赴義吊謝永,經(jīng)過永興縣界,適逢大名士許詢,納悶道:“都邑美士,吾盡識之,獨不識此人,唯聞中州有孟嘉,將非是乎?”許詢當(dāng)時為大名士,看一眼就能估摸猜出其為孟嘉,實為不易。在這篇傳紀(jì)中,孟嘉“至于任懷得意,融然遠(yuǎn)寄,旁若無人”,至于放縱情懷、得其意趣之時,便心寄世外、恬適安然,旁若無人。陶淵明叔父陶夔曾經(jīng)問光祿大夫劉耽,孟嘉若在世,是否可以做到三公位置?劉耽說,孟嘉本是三公中人。他被當(dāng)時的人所推重,已是顯而易見。

      孟嘉“常會神情獨得,便超然命駕,徑之龍山,顧景酣宴,造夕乃歸”,喝酒隨性而為,造飲龍山。顧景酣宴,飲酒助興,雖如此,但逾多不亂。但孟嘉雖事桓溫,為人處世有自己的原則立場。《容齋隨筆》之容齋五筆評價:孟嘉為人夷曠沖默,名冠州里,稱盛德人。仕于溫府,歷征西參軍、從事、中郎、長史,在朝隕然仗正,必不效郗超輩輕與溫合。然自度終不得善其去,故放志酒中,如龍山落帽,豈為不自覺哉!溫至云:“人不可以無勢,我乃能駕馭卿。”老賊于是見其肺肝矣!嘉雖得全于酒,幸以考終,然財享年五十一,蓋酒為之累也。陶淵明實其外孫,傷其“道悠運促”,悲夫!孟嘉不為桓溫所用,只能借酒澆愁,幸以全身。但身體最終為酒所累而早逝,極其可惜。“道悠運促,不終遠(yuǎn)業(yè),惜哉!仁者必壽,豈斯言之謬乎!”外祖父早逝,陶淵明感到無比痛惜,質(zhì)疑“仁者必壽”是欺騙人的假話。這篇傳記中評價孟嘉“清蹈衡門,則令問孔昭;振纓公朝,則德音允集”,他以高潔的情操隱居柴門之時,美名遠(yuǎn)揚;出仕為官,有口皆碑。孟嘉隱則隱,仕則仕,都聲名遠(yuǎn)揚,威名遠(yuǎn)播。孟嘉的名士本色給了外孫諸多潛移默化的影響。

      陶淵明單為孟嘉作傳,足見其外祖父在他心目中之重要地位;通過對孟嘉魏晉風(fēng)流軼事的生動追溯,言說己志,“寫心”寫意,向讀者昭示出“孟嘉即我,我即孟嘉”的身份。

      這篇傳記中每一個小故事都洋溢著孟嘉的風(fēng)度翩翩,作者對傳主身在官場能堅守“行不茍合,言無夸衿”的清操美德給予高度評價,“至于任懷得意,融然遠(yuǎn)寄”的情懷其實是陶淵明所仰慕的,桓溫問孟嘉,孟嘉答曰“漸進(jìn)自然”的性情同樣也是陶淵明所追求的,從這些筆墨中不難看出陶淵明在表現(xiàn)孟嘉操守品行時所流露出來的愛好趣向。他評價孟嘉“始自總發(fā),至于知命,行不茍合,言無夸矜”,他對外祖父的崇拜也表明了他向魏晉風(fēng)流的致敬和禮贊。這篇文章體現(xiàn)了家族傳承在陶淵明身上所打下的烙印,也揭示了陶淵明與魏晉風(fēng)流的淵源和繼承。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陶淵明為自己已故的外祖父孟嘉所作的一篇傳記。孟嘉長期任征西大將軍桓溫的僚佐,最后為其長史。《晉書·桓溫傳》后附有《孟嘉傳》。他是陶淵明曾祖父陶侃之婿,娶陶侃第四女為妻,為東晉名士。若更往遠(yuǎn)處追溯,陶淵明還受到其先祖更大的精神洗禮:一為陶侃的母親(剪)發(fā)留賓的感人故事,這在《世說新語·賢媛》篇中有記載;一為孟嘉的曾祖父孟宗,二十四孝之一“哭竹生筍”的主角。陶淵明深受其家庭傳承的影響。

      這篇文章約作于東晉元興元年(402年),一說作于隆安五年(401年),陶淵明之母孟氏亦卒于此年。逯欽立認(rèn)為,這篇文章是年后陶淵明居憂期間所寫。陶淵明懷著思母的急切之心,飽含對外祖父崇尚之意,寫下了這篇充滿清高傲世之情、自然風(fēng)流之趣的孟嘉傳記。

      陶淵明簡介

      魏晉·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的詩(114篇)

      猜你喜歡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观看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亚洲人成人网站色www|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网站 |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人成网站影音先锋播放|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亚洲AV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站|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熟妇AV乱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