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譯文及注釋
譯文
樹林里有一只奇異的鳥,它自言是鳳凰鳥。
鳳凰清晨飲用甘甜的泉水,黃昏時棲息在高高的山岡
鳳凰鳥高聲鳴叫響徹九州,伸長頭頸眺望八荒那僻遠(yuǎn)的地方
恰好遇到秋風(fēng)吹起,它的羽翼自然的收藏起來。
鳳凰鳥一離開林中飛往昆侖山的西邊,什么時候才能再飛翔回來啊。
只遺憾鳳凰鳥處在不恰當(dāng)?shù)奈恢茫@讓我內(nèi)心非常悲傷。
注釋
商風(fēng):秋風(fēng)。
愴悢:悲傷。
醴泉: 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參見《爾雅.釋天》“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
《瑞應(yīng)圖》說:常飲醴泉,令人長壽。《東觀記》說:常飲醴泉,可除痼疾(久病)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鑒賞
賞析
曾國藩解曰:鳳凰,本阮公自況。沈德潛曰:鳳凰本以鳴國家之盛,今九州八荒無可展翅,而遠(yuǎn)之昆侖之西,于潔身之道得矣,其如處非其位何。所以悵然心傷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
這首詩很可能是為嵇康的悼詩或者悼其下獄。首先,“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崗。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這與阮籍其他詠懷詩的起調(diào)大不一樣。所謂“感于哀情,緣事而發(fā)”,“師心以遣論”。這詩的起因應(yīng)該不是自傷身世,苦無潔身之道那般簡單。且阮籍在詠懷詩中最常用孤鴻,孤雁自喻,桃李尚懼成蹊,自己不會自言鳳凰。其次,嗣宗寫詩語氣。“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顯得既愛其才,又幾分笑弄,更多無奈。況除卻阮嵇當(dāng)時沒人能當(dāng)鳳凰之喻。“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崗。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寫的正是“性烈而才雋” “高情遠(yuǎn)志,率然玄遠(yuǎn)” 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與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獄應(yīng)該對嗣宗觸動很大。當(dāng)時阮籍為司馬炎寫了勸進(jìn)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歲,曹爽、司馬懿掌文武大權(quán),從此曹魏政權(quán)與司馬氏集團開始了尖銳的斗爭。在此期間,大量士人被殺,在極端黑暗恐怖中的廣大士人處于惶惶不可終日的境地,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時時流露出這種憂懼心態(tài)。 ?
句解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
直譯:樹林有一只奇異的鳥,它自言是鳳凰鳥。
賞析:一“奇”字,點明此鳥所視甚高。這正是阮籍風(fēng)格。
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醴泉:lǐquán,甘甜的泉水。
日夕:近黃昏時;傍晚。
直譯:鳳凰清爽的早晨飲用的是甘甜的泉水,黃昏時棲息在高高的山岡。
賞析:以鳳凰鳥的所飲、所棲,傳達(dá)了鳳凰鳥的不凡,亦即詩人的高潔品性。
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
九州:中國的別稱。
八荒:八方荒遠(yuǎn)的地方。
延頸:伸長頭頸。
直譯:鳳凰鳥高聲鳴叫響徹全國,伸長頭頸眺望八方荒遠(yuǎn)的地方。
賞析:以兩句以鳳凰鳥的鳴聲和行動,表現(xiàn)了鳳凰鳥心懷天下的氣概,此正是詩人理想的寫照。
適逢商風(fēng)起,羽翼自摧藏。
適逢:恰好遇到。
商風(fēng):秋風(fēng),西風(fēng)。
摧藏:cuī cáng,收斂,隱藏。
直譯:恰好遇到秋風(fēng)吹起,鳳凰鳥的羽翼自然收藏起來了。
賞析:此兩句寫鳳凰鳥因所處環(huán)境的惡劣而不能飛翔,亦是詩人不能施展才化的苦悶的傳達(dá)。
一去昆侖西,何時復(fù)回翔。
去:離開。
直譯:鳳凰鳥一離開林中飛往昆侖山的西邊,什么時候才能再飛翔回來啊。
賞析:此兩句以鳳凰鳥的無奈傳達(dá)詩人的無奈。
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
但:只。
恨:遺憾。
愴悢:悲傷。
直譯:只遺憾鳳凰鳥處在不應(yīng)該有的位置,這悲傷讓我內(nèi)心非常傷痛。
賞析:此兩句借對鳳凰鳥的惋惜以傳達(dá)詩人對自我人生遭遇的感傷。
鑒賞
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xiàn)了“凰”高潔(或“超然脫俗”、“清高傲世”)的品性。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以鳳凰自喻,抒發(fā)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壯志難酬(或“報國無門”)的悲傷情懷。根據(jù)鳳凰“飲醴泉”、“棲山岡”、“徹九州”、“望八荒”的舉動,可以判斷出鳳凰志向遠(yuǎn)大、高潔。顯然作者以鳳凰自比(自況),根據(jù)它的心情“催藏”、“恨”、“心傷”幾個詞及傷心的原因的描寫“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和 “一去昆侖西,何時復(fù)回翔。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獨苦悶、壯志難酬。
阮籍的《詠懷詩》歷來被譽為“曠代絕作”,同時也是絕對的難解之作,“百代之下,難以情測”。而飛鳥則是《詠懷詩》中最重要的詩歌意象,它們是阮籍主體人格的詩性外化,各種飛鳥意象體現(xiàn)著阮籍隱晦難測的內(nèi)心世界。
阮籍的八十二首《詠懷詩》,直接用飛鳥意象者29首,間接用者13首,總計42首。這些飛鳥意象的淵源,可追溯至《國風(fēng)》、《離騷》、《莊子》、《山海經(jīng)》。《國風(fēng)》中的自然物象,多用以起興;《離騷》的美人香草、俊鳥惡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潔之志;《莊子》中的飛鳥意象,則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而阮籍《詠懷詩》中的飛鳥意象,則三種意義皆有:他時而以俊鳥如鳳凰、玄鶴寓其高潔之志和現(xiàn)實追求;時而以高鳥如鴻鵠、海鳥寄其逍遙之夢;時而借孤鳥寒鳥起興,寫其孤苦之思。各種不同的飛鳥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側(cè)面,最終建構(gòu)了阮籍復(fù)雜、矛盾的多重人格。《詠懷詩》第一首云:“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徘徊”二字,既為八十二首《詠懷詩》奠定了基調(diào),也反映了阮籍和其他竹林名士共同的人格特點。
阮籍簡介
魏晉·阮籍的簡介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謹(jǐn)慎避禍的態(tài)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
...〔? 阮籍的詩(5篇)〕猜你喜歡
摸魚兒·雁丘詞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wǎng)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fēng)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鸚鵡賦
時黃祖太子射,賓客大會。有獻(xiàn)鸚鵡者,舉酒于衡前曰:“禰處士,今日無用娛賓,竊以此鳥自遠(yuǎn)而至,明彗聰善,羽族之可貴,愿先生為之賦,使四座咸共榮觀,不亦可乎?”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其辭曰: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金精之妙質(zhì)兮,合火德之明輝。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故其嬉游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fù)窳帧=C趾丹觜,綠衣翠衿。采采麗容,咬咬好音。雖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焉比德于眾禽?
于是羨芳聲之遠(yuǎn)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隴坻,詔伯益于流沙。跨昆侖而播弋,冠云霓而張羅。雖綱維之備設(shè),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寧順從以遠(yuǎn)害,不違迕以喪生。故獻(xiàn)全者受賞,而傷肌者被刑。
爾乃歸窮委命,離群喪侶。閉以雕籠,翦其翅羽。流飄萬里,崎嶇重阻。逾岷越障,載罹寒暑。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xiāng)而延佇。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于鼎俎?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匪余年之足惜,愍眾雛之無知。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羨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懷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稱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轡。嚴(yán)霜初降,涼風(fēng)蕭瑟。長吟遠(yuǎn)慕,哀鳴感類。音聲凄以激揚,容貌慘以憔悴。聞之者悲傷,見之者隕淚。放臣為之屢嘆,棄妻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處,若塤篪之相須。何今日之兩絕,若胡越之異區(qū)?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躕。想昆山之高岳,思鄧林之扶疏。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心懷歸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茍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讬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軀。期守死以報德,甘盡辭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彌久而不渝。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
朝雁鳴云中,音響一何哀!
問子游何鄉(xiāng)?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門來,將就衡陽棲。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遠(yuǎn)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頹。
常恐傷肌骨,身隕沉黃泥。
簡珠墮沙石,何能中自諧。
欲因云雨會,濯羽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階。
公子敬愛客,樂飲不知疲。
和顏既已暢,乃肯顧細(xì)微。
贈詩見存慰,小子非所宜。
為且極歡情,不醉其無歸。
凡百敬爾位,以副饑渴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