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瀆神·孤廟對寒潮”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佇立在破敗的孤廟前,迎著江上陣陣風濤寒,看西陵峽上,風蕭蕭,雨漫漫。風雨中,彌漫著她思歸的呼喚,飄灑著倚槳的她涕淚點點。
傍晚時聽杜鵑聲聲,聲聲唱不盡思歸的愁怨。風傳遞山里早梅的香氣,把春的信息送到山城邊。回憶歡情時更覺心苦,游魂何時把家還?
注釋
河瀆神: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雙調四十九字。
西陵:西陵峽,長江三峽之一,在今湖北宜昌縣西北,又名夷陵。這里是指孤廟所在地。
謝娘:此處指船娘。蘭橈(ráo):劃船的槳。這里是指船邊。“蘭橈”形容船精美芳香。
玉箸(zhù):或寫成“玉筯”。箸是筷子,這里是指眼淚,形容淚珠下流,一條條如“玉箸”。
思歸樂:這里指杜鵑啼聲。
山郭:“郭”本為外城,即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墻。這里是指山的邊緣。
蕭索:缺乏生氣,這里有冷淡的意思。
離魂:指離別之人的魂魄,與“別魂”意相同。
“河瀆神·孤廟對寒潮”鑒賞
賞析
這是一首離別相思之作。上片開頭二句,意境闊遠,富有氣勢,為情人離別創造出濃郁氛圍:西陵孤廟、風雨瀟瀟、寒流無盡,中間著一“對”字,言其地別無他物,顯示出環境空曠、寂寥、冷落,渲染出一種愁苦孤寂的氣氛。“謝娘”二句具體刻畫女子倚舟懷人,淚流千條,極顯其凄愴傷痛之情。
過片二句寫主人公所聞、所見、所感:所聞為杜鵑思歸之鳴,愈增離人日暮愁思;所見早梅已放,香滿山郭,好景已不為己所留,以樂景寫離愁,倍覺傷懷,且“早梅”又暗與前面“寒”字合;所感則為離恨而已。結尾句雙起單承,直接抒寫離別之苦,用“蕭索”突出思者與被思者的情狀,十分痛惜。這是主人公的推想:是不是因為離別后,音信難通,而使情感冷淡了呢?心上人如今又在何處呢?末尾以問語出現,推進一層,表現了思念之切,也突出了主人公此刻茫然無依的心緒。
此詞背景是“孤廟”“山郭”,作者將江南的風景、風情融入了對離愁別恨的抒寫之中。整首詞由景入情,通過對特定景物的描寫,以景襯情,情景交融,韻味深遠。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為初春時期溫庭筠在西陵與情人離別之作,可能作于會昌二年(842)初春詞人自吳中赴越中途中。 ?
溫庭筠簡介
唐代·溫庭筠的簡介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的詩(34篇)〕猜你喜歡
三姝媚·蘼蕪春思遠
蘼蕪春思遠。采芳馨愁貽,黛痕深斂。薄命憐花,倚東風羅袖,淚珠偷泫。瞑入西園,容易又、林禽聲變。那得相思,付與青蘋,自隨蓬轉。
惆悵羅衾捫遍。便夢隔歡期,舊恩還戀。芳意回環,認鴛機錦字,斷腸緘怨。縷縷絲絲,拚裊盡、香心殘篆。漫想歌翻璧月,臨春夜滿。
玉女搖仙佩·佳人
飛瓊伴侶,偶別珠宮,未返神仙行綴。取次梳妝,尋常言語,有得幾多姝麗。擬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談何容易。細思算、奇葩艷卉,惟是深紅淺白而已。爭如這多情,占得人間,千嬌百媚。
須信畫堂繡閣,皓月清風,忍把光陰輕棄。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當年雙關。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憐我多才多藝。愿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為盟誓。今生斷不孤鴛被。(雙關 一作: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