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來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gǔ lái jīn wǎng古來今往 | 從古代到現代。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江都市孝婦屠身》:“古來今往夕陽中,江山依舊在,塔影自凌空。” |
zǐ qì dōng lái紫氣東來 | 傳說老子過函谷關前,關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圣人過關。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比喻吉祥的征兆。 | 漢 劉向《列仙傳》:“老子西游,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 |
jí lái bào fó jiǎo急來報佛腳 | 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準備。 | |
yī zhōu yī fàn,dāng sī lái chù bù yì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 一口粥,一口飯,都應當想到來得不容易。勸告人們要尊重勞動,愛惜糧食 |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
rǎng wǎng xī lái攘往熙來 | 形容人來人往,喧鬧紛雜。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míng lái àn wǎng明來暗往 | 公開或暗地里來往。形容關系密切,往來頻繁。 | 浩然《艷陽天》第120章:“馬小辮跟馬之悅明來暗往,大伙兒嘴上不說,心里都有數目字兒。” |
bá lái fù wǎng跋來報往 | 匆匆地跑來跑去。跋,通“拔”。 | 語出《禮記 少儀》:“毋拔來,毋報往。”鄭玄注:“報讀為赴疾之赴,撥、赴皆疾也。” |
tài lái pǐ wǎng泰來否往 | 否、泰:《周易》中的兩個卦名。否:卦不順利;泰:卦順利;極:盡頭。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 | 《周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周易 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吳越春秋 勾踐入臣外傳》:“時過于期,否終則泰。” |
rén lái kè wǎng人來客往 | 指禮節性的應酬往來。也指來往客人很多。同“人來客去”。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閑兩日,又得分撥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來客往,道乏辭行,轉眼間早已假期將滿。” |
shí bù zài lái時不再來 | 時:時機。時機錯過就不會再來了。指行事不要放過時機。 | 《國語 越語下》:“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 |
tāng lǐ lái,shuǐ lǐ qù湯里來,水里去 | 指銀錢隨手來隨手去,留不住。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1回:“這正是俗語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水里去’。” |
lè jìn bēi lái樂盡悲來 | 猶言樂極生悲。 | 唐·陳鴻《長恨歌傳》:“自南宮遷于西內,時移事去,樂盡悲來。” |
shí lái yùn zhuǎn時來運轉 | 時代已成過去;情況有了很大變化。形容境況變好了。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然后漸漸時來運轉,建功立業,加官進爵,天下后世,無不贊他的功高一代,羨他的位極人臣,哪知全虧了昔日救他的這位君子。”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ái shāo真金不怕火來燒 |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經得起實踐檢驗,不怕任何非議。 | 郭沫若《相見以誠》:“有誠便能有勇,所謂‘真金不怕火來燒’。” |
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人生七十古來稀 | 稀:稀少。七十歲高齡的人從古以來就不多見。指得享高壽不易。 | 唐 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kāi lái jì wǎng開來繼往 | 繼承前人的事業,并為將來開辟道路。 | 《詩刊》1978年第4期:“誰都說,開來繼往,軍民喜悅。” |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指空前絕后。亦用作諷刺。 | 唐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zhī lái cáng wǎng知來藏往 | 指對未來有所預見,對已往心中了然。 | 《周易 系辭上》:“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
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指時機難得,必需抓緊,不可錯過。 | 《舊五代史 晉書 安重榮傳》:“仰認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難以違拒,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xī lái rǎng wǎng熙來攘往 | 熙、攘:喧鬧、紛亂的樣子。人來人往;喧鬧紛雜。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只見這弄堂里面,熙來攘往,轂擊肩摩;那出進的轎子,更覺絡繹不絕。” |
fēn zhì tà lái紛至踏來 | 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 | |
fān lái fù qù翻來復去 | 翻:翻轉。形容做事多次重復。 | 宋·朱熹《朱子全書性理·理》:“橫說世如此,豎說也如此。翻來復去說都如此。” |
méi lái yǎn qù眉來眼去 | 形容以眉目傳情。多用于男女情愛。也比喻壞人之間勾勾搭搭。 | 宋 辛棄疾《滿江紅 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 |
méi lái yǔ qù眉來語去 | 用眉目傳情,用話語暗示。形容用眉眼傳情。多指男女間不正當地勾搭。 | 明·湯顯祖《南柯記·決婿》:“天竺見他來,順稍兒到講臺,眉來語去情兒在。” |
gǔn gǔn ér lái滾滾而來 | 滾滾:水奔流的樣子。形容來勢連續不斷而又迅速 | 唐·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zhà wǎng zhà lái乍往乍來 | 形容來去行蹤不定。 |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三:“最是那不大段計利害、乍往乍來底念慮,相續不斷,難為驅除。” |
rén lái kè qù人來客去 | 指禮節性的應酬往來。也指來往客人很多。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零回:“媽媽睡罷,一天到晚人來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罷。” |
tai lái fǒu jí泰來否極 |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壞卦。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轉化到它的對立面,好事來到是由于壞事已至終極,壞事變為好事。亦作“否去泰來”、“否極泰至”、“泰來否往”、“否極泰來”。 | 唐·白居易《遣懷》詩:“樂往轉化,泰來猶否極。” |
shǔ wǎng hán lái暑往寒來 | 熱天過去了,冷天來到了。形容時光的流逝。亦作“暑來寒往”。 | 南朝·梁簡文帝《中書令臨汝靈侯墓志銘》:“草茂故轍,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來。” |
jiù de bù qù xīn de bù lái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 舊的沒有了,只好被迫去買新的,壞事變成了好事。 | 洪放《秘書長·二》:“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總要發展的啊。” |
qián wú gǔ rén,hòu wú lái zhě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 指空前絕后。亦用作諷刺。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們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負,實系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竟可算得千古獨步。” |
shǔ wǎng zhī lái數往知來 | 數:計算;往:過去;來:未來。明了過去,可以推知未來。 | 《周易 說卦》:“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
yuè jìn lái yuǎn悅近來遠 | 使近者悅服,遠者來歸。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近者悅,遠者來。” |
méi tóu yī zòng,jì shàng xīn lái眉頭一縱,計上心來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個計策。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尋思道:‘銀子不打緊,這封回書卻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頭一縱,計上心來。” |
kǔ jìn gān lái苦盡甘來 | 盡:終結;甘:甜;美好。比喻艱苦的日子已經過去;美好的時光已經到來。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受徹了牢獄災,今日個苦盡甘來。” |
rǎng lái xī wǎng攘來熙往 | 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 《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
yuān yuán yǒu zì lái淵源有自來 | 有根據,有來源。 | 宋 陸游《讀宛陵先生詩》詩:“鍛煉無遺力,淵源有自來。” |
shén wǎng shén lái神往神來 | 指精神相通。 | 明·陸時雍《<詩鏡>總論》:“假令以《石豪》諸什與古人作,便是首首皆情,此皆有神往神來,不知而自至之妙。” |
lái zhī bù yì來之不易 | 易:輕易、容易。形容獲得成功或得到財物非常不容易。 | 明 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bù zhǎn lái shǐ兩國相戰,不斬來使 | 指作戰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9回:“自古‘兩國相戰,不斬來使’。于禮不當。” |
jūn zhì tà lái麇至沓來 | 猶言群集紛至。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自登甲科、入仕版,蛇神牛鬼麇至沓來。” |
bié lái wú yàng別來無恙 | 別:離別;恙:病。指分別以來一直都很好嗎?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干曰:‘公瑾別來無恙!’” |
yùn zhuǎn shí lái運轉時來 | 時機來了,運氣也有了轉機。指由逆境轉為順境。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至境界不順,希冀運轉時來,偶一推算,此亦人情之常,即使推算不準,亦屬無傷。” |
yáo bǐ jí lái搖筆即來 | 不用多思索,一動筆就寫出來了。形容寫文章快。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然而中國的習慣,這些句子是搖筆即來,不假思索的。” |
huò cóng tiān shàng lái禍從天上來 | 禍:禍害,災難。比喻意外的災禍突然到來。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陳氏見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
hòu lái zhě jū shàng后來者居上 | 后來的超過先前的。 | 《史記 汲鄭列傳》:“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 |
chūn qù xià lái春去夏來 | 春天過去,夏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
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 形容懶惰成性,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你們深宅大院,‘水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知雞蛋是平常東西,那里知道外頭買賣的行市呢?” |
jí lái bào fó jiǎo急來抱佛腳 | 急:緊急,危急。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準備。 | 宋·邵博《聞見后錄》第19卷:“王荊公初執政,對客悵然曰:‘投老欲依僧耳!’客曰:‘急則抱佛腳。’” |
hū lái hè qù呼來喝去 | 呼、喝:大聲喊叫。呼之即來,喝之即去。形容隨意驅使。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二回:“這菩薩賣弄神通,把老孫這等呼來喝去,全不費力也!” |
qǔ yǐ lái取以來 | 把他們搬取到我這里來。 | |
shǒu dào ná lái手到拿來 | 謂不費力氣就能將必須擒拿的人捉到。 | 元·楊顯之《酷寒亭》第四折:“將這廝吃劍喬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來。”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 現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訊。 | 《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dà lái xiǎo wǎng大來小往 | 指陰暗面逐漸消失,光明面逐漸增長。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 |
yóu lái yǐ jiǔ由來已久 | 發生此事,已有很久的原因。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 |
xìn shǒu niān lái信手拈來 | 隨手拿來。多形容說話寫文章時詞匯或材料例證豐富;選用時顯得輕松自如;不必費心尋找。信手:隨手;拈:用指頭夾取東西。 | 宋 蘇軾《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詩:“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來俱天成。” |
sòng wǎng yíng lái送往迎來 | 走的歡送,來的歡迎。形容忙于交際應酬。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他。” |
nì lái shùn shòu逆來順受 | 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不作反抗。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12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 |
dōng lái zǐ qì東來紫氣 | 傳說老子過函谷關前,關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圣人過關。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比喻吉祥的征兆。 | 唐·杜甫《秋興》詩:“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
sǐ qù huó lái死去活來 | 指因極度的疼痛或悲哀;暈過去;又活過來。多形容被打得很慘;或哭得很厲害。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當下眾人將那崔寧與小娘子死去活來拷打一頓。” |
lái hóng qù yàn來鴻去燕 | 比喻行蹤漂泊不定的人。 | 清 黃景仁《稚存從新安歸作此寄之》詩:“來鴻去燕江干路,露宿風飛各朝暮。” |
fàn lái kāi kǒu飯來開口 | 見“飯來張口”。 | 唐·元稹《放言》詩:“酒熟餔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
zì bá lái guī自拔來歸 | 拔:擺脫,離開。自覺離開惡劣環境,歸向光明。指敵方人員投奔過來。 | 《新唐書 李勣傳》:“三年,自拔來歸,從秦王伐東都,戰有功。” |
cháng lái cháng wǎng常來常往 | 經常來往或訪問的行動、習慣或事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2回:“想這許多妖怪在園里,還了得!頭里人多陽氣重,常來常往不打緊。” |
jí wǎng zhī lái極往知來 | 通曉過去,預知未來。 | 唐·柳宗元《迎長日賦》:“探賾索隱,得郊祀之元辰;極往知來,正邦家之大體。” |
kōng xué lái fēng空穴來風 | 穴:洞、孔;來:招致。有了空隙就會招致風吹來。比喻流言乘機傳開來;或比喻消息或傳說不是完全沒有來由。 | 戰國 楚 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 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guī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 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的回去。 | 《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 |
dú lái dú wǎng獨來獨往 | 獨身往來,不與人為伍。比喻事事不與人相同。 | 明 李贄《何心隱論》:“公獨來獨往,自我無前者也。” |
chéng xìng ér lái,bài xìng ér fǎn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 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地回去。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9回:“霽云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怏怏的帶馬出城。” |
xìn shǐ wǎng lái信使往來 | 信使:傳遞消息或承擔使命的使者。使者來來往往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陳宣帝》:“信使往來,禮文相匹。” |
shí lái yùn xuán時來運旋 | 本來處境不利,遇到機會,命運開始好轉。同“時來運轉”。 | 明 王玉峰《焚香記 相決》:“問何年是你的運來時旋?” |
guī qù lái xī歸去來兮 | 回去吧! | 晉 陶潛《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
lái zhě wù jù來者勿拒 | 見“來者不拒”。 | 《公羊傳·隱公二年》:“公令戎于潛。”漢·何休注:“來者勿拒,去者勿追。” |
shuō lái shuō qù說來說去 | ①反復闡說。②猶言總而言之。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16卷:“說來說去,只是一個道理。” |
jiàn wǎng zhī lái鑒往知來 | 鑒:仔細考察。仔細考察過去;就可以推知未來。 | 《詩經 大雅 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比喻只是口頭說說,沒有實際行動。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說要回來,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遠來和尚好看經 | 比喻外地來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視。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2回:“常言道:‘遠來和尚好看經。’妹妹們,不可怠慢,快辦齋來。” |
chūn qù dōng lái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不然,厲兵秣馬,春去冬來,使賊兵疲于奔命,俟其勢衰,收之未晚。” |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一旦聽說要考試了,三位大臣立時著了慌。” |
jīn lái gǔ wǎng今來古往 | 猶古往今來。 | 唐·崔玨《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
xiǎo wǎng dà lái小往大來 | 本指人事的消長,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利。 | 《周易 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 |
lái zōng qù jì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
pǐ jí tài lái否極泰來 | 否:壞;泰:好;順利。壞到極點;好的就來了。指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向對立面轉化。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勾踐入臣外傳》:“時過于期,否終則泰。” |
guān gài wǎng lái冠蓋往來 | 冠:禮帽;蓋:車蓬;冠蓋:借指官吏。指官吏們經常來往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4回:“長安城中,乃冠蓋往來之地。” |
shān shān lái chí珊珊來遲 | 同“姍姍來遲”。形容來得很晚。 |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第三集:“備蜀錦十端,踵門請見,麗珊珊來遲,賈恨相見晚。” |
chù chǔ jī lái觸處機來 | 謂觸及某一事物而生出機悟。 | 《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豈知寶玉觸處機來,竟能把偷看冊上的詩句牢牢記住了。”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來風滿樓 | 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情勢。 | 唐 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lè jí bēi lái樂極悲來 | 同“樂極則悲”。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虧。虧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極悲來,物盛則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數也。” |
méi jiā qīn yǐn bù chū wài guǐ lái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 指如果沒有自己人從中搗鬼就不會引來外人搗亂。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著嚼說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來說我了,可知‘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
yǎn qù méi lái眼去眉來 | 形容用眉眼傳情。多指不正當地勾搭。 | 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說與你個聰明的奶奶,送春情是這眼去眉來。” |
hū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 即:就,立刻;揮:揮手。叫他來就來,叫他走就走。形容統治階級對下屬或奴才的任意使喚。 | 《史記·汲鄭列傳》:“使黯(汲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 |
lù wǎng shuāng lái露往霜來 | 喻歲月遷移,時光流逝。 | 晉·左思《吳都賦》:“露往霜來,日月其除。” |
lái wú yǐng,qù wú zōng來無影,去無蹤 | 蹤:腳印。來時去時都看不見蹤影。形容出沒極為迅速或隱秘。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1回:“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
fēi lái hèng huò飛來橫禍 | 意外的災禍。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5卷:“誰想遭此一場飛來橫禍,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難保。” |
juǎn tǔ chóng lái卷土重來 | 卷土:卷起塵土;形容人馬奔跑。比喻失敗之后重新集結力量反撲過來;或重新恢復勢力。 |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色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
lái lù bù míng來路不明 | 來歷未驗明。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如今爹也沒了,大娘他養出個墓生兒來,莫不也是來路不明?” |
fēng yōng ér lái蜂擁而來 | 象蜂群似的擁擠著過來。形容許多人一起過來。 | 《史記·項羽本紀》:“陳涉首難,豪杰蜂起。” |
róu yuǎn huái lái柔遠懷來 | 安撫邊遠地區,懷柔歸附者。 | 唐·張九齡《敕劍南節度使王昱書》:“柔遠懷來,在卿良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