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8 個塵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iān chén bù rǎn纖塵不染 |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xiàn)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宋·張耒《臘月小雪后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
yī chén bù zī一塵不緇 | 猶一塵不染。 | 明·宋濂《貞白堂記》:“堂下種梅花數(shù)樹,當霜雪嚴沍之際,眾芳搖落,而是花獨翹然,散而為春妍冰玉,其葩一塵不緇。” |
zhū wǎng chén fēng蛛網塵封 | 形容居室、器物等長期封存而無人過問。 |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三:“余錄其《浪淘沙》云:‘春到鳳城中,游運方通,閑來指點過橋東。記得當時心醉處,蛛網塵封。’” |
bù rén hòu chén步人后塵 | 步:踏;踩;后塵:走路時后面揚起的塵土。踩著人家腳印走。比喻追隨;沿襲別人。 | 清 梁章鉅《歸田瑣記 北東園日記詩》:“某當竭盡綿力,以步諸君子后塵,斷不肯置身事外也。” |
yí fēng yì chén遺風逸塵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教和超逸的事跡。 | 元·俞希魯《至順鎮(zhèn)江志·人材》:“至于高蹈物表,遠引方外,亦皆清雋卓絕志士,是其遺風逸塵,霑被無極。” |
fēng chén zhī jīng風塵之驚 | 風塵:戰(zhàn)亂。戰(zhàn)亂發(fā)生的警報。 | 王闿運《振威將軍張威墓志銘》:“歸葬時,東夷有風塵之驚,廷臣喧囂,倉黃促戰(zhàn)。” |
kàng chén zǒu sú抗塵走俗 | 形容為了名利,到處奔走鉆營。 | 南朝 齊 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
mù wú xià chén目無下塵 | 下塵:下風,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態(tài)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
chén fàn tú gēng塵飯涂羹 | 涂:泥。塵做的飯,泥做的羹。指兒童游戲。比喻沒有用處的東西。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然至日晚必歸餉者,塵飯涂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 |
wàng chén ér bài妄塵而拜 | 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tài)。 | |
yì chén duàn yāng逸塵斷鞅 | 指馬奔跑時揚起塵土,掙斷馬鞅。形容馬跑得很快。 | 唐許堯佐《柳氏傳》:“[許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挾之跨鞍馬,逸塵斷鞅,倏忽乃至。” |
fēng chén pú pú風塵仆仆 | 風塵:指旅行。仆:走路勞累的樣子。旅行艱辛困頓;行路勞累疲乏。 | 清 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仆仆,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
pò zèng shēng chén破甑生塵 | 甑:蒸食器。食器破爛且積滿塵土。形容生活極為窮困。 | 明·無名氏《鳴鳳記·林公避兵》:“那時呵,餐風宿水鄉(xiāng),恐破甑生塵愁范丹。” |
qīng chén zhuó shuǐ清塵濁水 | 清塵:喻他人;濁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遠,會面沒有希望。 | 三國 魏 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
qīng yǎ jué chén清雅絕塵 | 絕塵:不沾塵土。清新雅致,一塵不染。 | 冰心《寄小讀者》:“這屋里清雅絕塵,有加無已的花,把我圍將起來。” |
chén tóu dà qǐ塵頭大起 | 指塵沙塵土高高揚起。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0回:“山后塵頭大起,必有伏兵。” |
zhū wǎng chén āi蛛網塵埃 | 掛著的蜘蛛網,堆積的灰塵。形容生活窘困。 | |
chāo chén zhú diàn超塵逐電 | 超:躍登;逐:追逐。騰空而行,追逐電光。形容奔馳的速度很快。 |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大鐘寺》:“長安少年多馳驟車馬以為兵,超塵逐電,勞瘁不辭。” |
shèn xiāo chén shàng甚囂塵上 | 甚:很;囂:喧鬧。原指軍營中人聲喧嘩;塵土飛揚。形容傳播消息;議論紛紛。現(xiàn)多指錯誤或反動言論非常囂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甚囂,且塵上矣。” |
fǔ yú zèng chén釜魚甑塵 | 釜中生魚,甑中生塵,比喻生活清貧。 | 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一旦以輜重被訐于監(jiān)司,夫以巡方而黷貨,又何問下吏之操守,釜魚甑塵之風,空谷于天下矣。” |
yóu xì chén huán游戲塵寰 | 猶言游戲人間。 | 清·程麟《此中人語·廣寒宮掃花女》:“余雄服游戲塵寰,物色奇士,殊無知我者。” |
wàng chén mí jí望塵靡及 | 見“望塵莫及”。 | 清·黃宗羲《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如廝隸之于貴官,負弩前驅望塵靡及耳。” |
chē chén mǎ zú車塵馬足 | ①指車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車塵馬足之間。” |
kàn pò hóng chén看破紅塵 | 紅塵:佛家稱人世間。看破人生事情;對一切持超脫態(tài)度。這是一種消極厭世態(tài)度。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3回:“看這話頭,他明明看破紅塵,貪圖仙景,任俺尋找,總不出來。” |
yě mǎ chén āi野馬塵埃 | 野馬:狀如野馬的云。云氣灰塵。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野馬也,塵埃也。” |
yān wù chén tiān煙霧塵天 | ||
fēng chén wù biǎo風塵物表 | 風塵:指污濁、紛擾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 | 宋·馬永易《實賓錄》:“晉王戎目王衍,自然是風塵物表。” |
bù hòu chén步后塵 | 后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后面追隨模仿。 | 明·屠隆《曇花記·討賊立功》:“副帥好當前隊,老夫愿步后塵。” |
fēng chén zhī huì風塵之會 | 風塵:比喻戰(zhàn)亂;會:時機。指戰(zhàn)亂發(fā)生之際。 | 東漢 班固《答賓戲》:“彼皆躡風塵之會,履顛沛之勢。” |
wàng chén bài fú望塵拜伏 | 見“望塵而拜”。 | 《北史·魏任城王云傳》:“時高肇權重,天下之士望塵拜伏。” |
jiǔ lì fēng chén久歷風塵 | 經歷過很多艱苦的日子。 | |
hóng chén kè mèng紅塵客夢 | 紅塵:佛家指人世間。比喻塵世虛幻。 |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遙望見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紅塵客夢全消。” |
tóng chén hé wū同塵合污 | 謂行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濁之世。 | 明·李贄《藏書·大臣傳·狄仁杰》:“同塵合污,與世委蛇。” |
pú pú fēng chén仆仆風塵 | 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勞累。 | 《太平天國 天情道理書》:“去國立鄉(xiāng),拋妻棄子,數(shù)年之間,仆仆風塵,幾經勞瘁。” |
lún luò fēng chén淪落風塵 | 淪落:因生活所迫而漂泊、墮落;風塵:指污濁、紛擾的生活。多指女子因生活所迫淪為妓女。 | 元 蒼子安《<竹葉舟>楔子》:“我則為十載螢窗苦學文,慚愧殺萬里鵬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風塵。” |
fēng chén āng zāng風塵骯臟 | 在污濁的人世間掙扎。風塵:指污濁,紛擾的生活。骯臟:高亢剛直的樣子,引申為強項掙扎的意思。 | |
jué chén bá sú絕塵拔俗 | 絕塵:冠絕塵世;拔俗:不同凡俗。超出塵世,不同凡俗。 | 宋·楊萬里《朝請大夫將作少監(jiān)趙公行狀》:“有絕塵拔俗之逸韻,其文尤長于論事。” |
liú luò fēng chén流落風塵 |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鄉(xiāng);風塵:指紛擾的生活。窮困潦倒,漂泊江湖。 | 元 范子安《竹葉舟》楔子:“我則為十載螢窗苦學文,慚愧殺萬里鵬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風塵。” |
huáng chén qīng shuǐ黃塵清水 | 比喻變化迅速。 | |
wàng chén zhuī jì望塵追跡 | 比喻趕上別人的前進速度。 | 孫中山《建國方略·知行總論》:“其時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學術工藝,幾與近代之歐美并駕齊驅,其進步之速,大非秦漢以后所能望塵追跡也。” |
yī chén bù rǎn一塵不染 | 原為佛教用語。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說道者不為六塵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靜。形容不受壞思想、壞作風的沾染和腐蝕。也形容環(huán)境清靜整潔。 | 宋 張耒《臘初小雪后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
yī lù fēng chén一路風塵 | 形容旅途辛苦。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 |
è chén wú rǎn惡塵無染 | 謂沒有受到壞習氣的影響。 | 葉圣陶《窮愁》:“兒童誠可愛,一味天真,惡塵無染。” |
fēng chén zhī shēng風塵之聲 | 指蜚短流長的言語。 | 《宋書·氐胡傳略陽清水氐揚氏》:“諸所譖引,言非一事,長涂萬里,無路自明,風塵之聲,日有滋甚。” |
cuì chén zhū yǎng翠塵珠坱 | 翠:綠寶石;坱:塵土。翡翠蒙塵,珍珠落土。比喻人才被埋沒。 | 明·陳與郊《昭君出塞》:“一霎宮闈,萬端悲愴,忍使翠塵珠坱。” |
fǔ zhōng shēng chén釜中生塵 | 猶釜中生魚。 |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八:“顏淵簞食瓢飲……范史云釜中生塵。” |
chāo chén bá sú超塵拔俗 | 塵、俗:佛教稱塵世、人間;拔:超出。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人世。后指超出一般人之上;不同凡俗。 | 宋 黃庭堅《與王周彥長書》:“蓋登太山而小天下,觀于海者難為水也。企而慕者,高而遠雖其不逮,猶足以超世拔俗矣。” |
wàng chén bù shēng望塵僄聲 | 比喻聽見風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虛實真?zhèn)巍?/td> | 漢·王符《潛夫論·賢難》:“且閭閻凡品,何獨識哉?茍望塵僄聲而已矣。” |
jué shì chū chén絕世出塵 | 遠離世俗塵世。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局詐》:“遂鼓《御風曲》其聲冷冷,有絕世出塵之意。” |
zèng chén fǔ yú甑塵釜魚 | 甑里積了灰塵,鍋里生了蠹魚。形容窮困斷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獨行傳 范冉》:“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莢蕪。” |
xiān chén lù gé仙塵路隔 | 塵:塵世。上天和人世無路相通。比喻親友被隔絕,無法相會。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羅剎海市》:“仙塵路隔,不能相依。” |
bù rǎn yī chén不染一塵 | 形容清高廉潔。同“一塵不染”。 | 鄭觀應《盛世危言 日報》:“胸中不染一塵,惟澄觀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偉論。” |
wàng chén bēn kuì望塵奔潰 | 亦作“望塵奔北”。謂只看見敵方軍馬揚起的塵土便奔逃潰散。形容軍無斗志。 | 《北史·魏紀二·太武帝》:“諸軍同日皆監(jiān)江,所過城邑,莫不望塵奔潰,其降附者不可勝數(shù)。” |
yí sú jué chén遺俗絕塵 | 謂超脫塵俗而避世隱居。 | 清·戴名世《和陶詩》序:“其后蘇文忠謫居海外,流離患難之際,深懲世網慨然有遺俗絕塵之志。” |
yī chén bù dào一塵不到 | 形容清凈純潔。 | 唐·唐彥謙《游清涼寺》詩:“一塵不到心源凈,萬有俱空眼界清。” |
kě chén wàn hú渴塵萬斛 | 形容十分想念。 | |
wàng chén ér bài望塵而拜 | 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tài)。 | 《晉書 潘岳傳》:“岳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
zèng shēng chén甑生塵 | 甑:炊具。甑里積了灰塵。形容生活貧困,斷炊已久。 | 宋·陸游《連陰欲雪排悶》:“先生經旬甑生塵。” |
bēn yì jué chén奔軼絕塵 | 形容跑得極快,迅速前進。絕塵,腳不沾塵土。 | 見“奔逸絕塵”。 |
chuī yǐng lòu chén吹影鏤塵 | 鏤:雕刻。吹影子,刻塵土。比喻工藝精細到不見形跡。 | 《關尹子 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圣智造迷,鬼神不識。” |
fēng chén lù lù風塵碌碌 | 碌碌:辛苦忙碌的樣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樣子。 | 明·金毓峒《金鶴沖詩·按部涇原韓國主招宴曖泉二首(其一)》:“風塵碌碌惜年華,選勝陪游帝子家。” |
mǎ zú chē chén馬足車塵 | 喻四處奔波,生活動蕩不定。 | 秋瑾《申江題壁》:“馬足車塵知己少,繁弦急管正聲稀。” |
chū chén bù rǎn出塵不染 | 比喻身處污濁的環(huán)境而能保持純潔的節(jié)操。 | 宋·周敦頤《周濂溪集·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
mǎ chén bù jí馬塵不及 | 比喻趕不上,跟不上。 | 明·都穆《都公譚纂》卷上:“王行昔望吾舅馬塵不及,何先友為?” |
chén gòu bǐ kāng塵垢秕糠 | 塵:塵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瑣碎而沒有用的東西。 | 莊周《莊子 逍遙游》:“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 |
bō tǔ yáng chén播土揚塵 | 播:揚。指塵土飛揚。形容飛奔。 |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揚塵,又無個過性的人。” |
bēn yì jué chén奔逸絕塵 |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成玄英疏:“奔逸絕塵,急走也。” |
biān chén bù jīng邊塵不驚 | 邊:邊境;驚:震動。比喻邊境安定無戰(zhàn)事。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上曰:‘隋煬帝勞百姓,筑長城以備突厥,卒無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晉陽而邊塵不驚,其為長城,豈不壯哉!’” |
wù luò fēng chén誤落風塵 | 誤:不是有意的;風塵:娼妓生活。指被迫從事娼妓生活。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可僯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 |
jīng qǐ liáng chén驚起梁塵 | 《太平御覽》卷五七二引漢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fā)聲清哀,蓋動梁塵。”后因以“驚起梁塵”形容歌聲高妙動人。 | 《太平御覽》卷五七二引漢·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fā)聲清哀,蓋動梁塵。” |
fēng chén zhī yán風塵之言 | 指蜚短流長的言語。 | 《魏書·王慧龍傳》:“賜慧龍璽書曰:‘義隆畏將軍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風塵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
qīng chén qī ruò cǎo輕塵棲弱草 | 比喻人生無常。 | 漢·劉向《列女傳》:“人生世間,如輕塵棲弱草耳,何至辛苦乃爾!” |
chén gòu mó kāng塵垢粃糠 | 灰塵和污垢,谷粃和米糠。喻卑微無用之物。 | 《莊子·逍遙游》:“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 |
qián chén yǐng shì前塵影事 | 謂往事。 | 田漢《影事追懷錄·引言》:“中國文人談到往事喜歡叫它‘前塵影事’,意思是這些事像影子似的過去了。” |
chāo chén chū sú超塵出俗 | 塵、俗:指塵世、人間;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后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劉孝標注引謝承《后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 |
fēng chén zhī jǐng風塵之警 | 風塵:戰(zhàn)亂;警:警報。戰(zhàn)亂發(fā)生的警報。 |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zhí)銳,當矢石,啟前行。” |
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光同塵 | 和;同:一起;混同;光:榮耀;塵:塵俗。指把光榮與塵濁同樣看待。 |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塵。” |
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聲動梁塵 | 形容歌聲嘹亮動人。 | 漢·劉向《別錄》:“漢興,魯人虞公善雅樂,發(fā)聲盡動梁上塵。” |
xiāo rán chén wài蕭然塵外 | 蕭然:清靜寂寞的樣子;塵:塵世。形容極為超脫,不被俗情雜物所累。 | 清·李慈銘《越縵堂詩話》下卷:“又詩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閑話之趣,故筆墨間時覺蕭然塵外。” |
wàng chén bēn běi望塵奔北 | 見“望塵奔潰”。 | 晉·葛洪《抱樸子·行品》:“望塵奔北,聞敵失魄。” |
chén gēng tú fàn塵羹涂飯 | 見“塵飯涂羹”。 | 清·錢謙益《答唐訓導論文書》:“南宋以后之俗學,如塵羹涂飯,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棄之。” |
chén wài gū biāo塵外孤標 | 塵外:世外;孤標:孤立的標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質。 | 《舊唐書·杜審權傳》:“沖碎孕靈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塵外孤標,閑云獨步。” |
liù chén bù rǎn六塵不染 | 佛教語,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 | 唐 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塵不染,孤標水上之花。” |
chāo yì jué chén超軼絕塵 | 軼:車轍;超軼:指后車超過前車;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奔跑得極快。 | 莊周《莊子 徐無鬼》:“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喪其一,若是者,超軼絕塵,不知其所。” |
wàng chén mò jí望塵莫及 | 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后面。塵:塵土;莫:不;及:趕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咨傳》:“復拜東海相,之官,道經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
lòu chén chuī yǐng鏤塵吹影 | 吹影子,刻塵土。比喻工藝精細到不見形跡。 | 《關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圣智造迷,鬼神不識。” |
fēng chén wài wù風塵外物 | 風塵:指污濁、紛擾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 |
zǐ mò hóng chén紫陌紅塵 | 紫陌:京城的道路;紅塵:塵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熱鬧,塵土飛揚。形容京城繁華或比喻虛幻的榮華。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dōng hǎi yáng chén東海揚塵 | 大海變陸地。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 晉 葛洪《神仙傳 麻姑》:“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 |
wàng chén bù jí望塵不及 | 見“望塵莫及”。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趙咨傳》:“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
fēng chén zhī biàn風塵之變 | 風塵:比喻戰(zhàn)亂。指戰(zhàn)爭的災亂。 | 《晉書·陶璜傳》:“夫風塵之變,出于非常。” |
zhū sī chén wǎng蛛絲塵網 | 掛著的蜘蛛網,堆積的灰塵。形容生活窘困。 | 《雍熙樂府·點絳唇(子為我家業(yè)凋殘)》:“窮不窮甑有蛛絲塵網亂,窘不窘爐無煙火酒瓶干。” |
yú fǔ chén zèng魚釜塵甑 | 指貧窮的無糧可炊。 | 《后漢書·獨行傳·范冉》:“(范冉)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廕。如此十馀年,乃結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 |
chē zhén mǎ jì車塵馬跡 | 指車馬行過的痕跡。 | 宋 朱熹《臥龍庵記》:“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廢壤之余,而又幸其深阻敻絕,非車塵馬跡之所能到。” |
fēng chén biǎo wù風塵表物 | 風塵:指污濁、紛擾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 | 《晉書·王戎傳》:“王衍神恣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表物。” |
suí bō zhú chén隨波逐塵 | 猶言隨波逐流。 | 明·高明《玉簪記·誑告》:“他是冰清玉潤,怎便肯隨波逐塵。” |
jiē fēng xǐ chén接風洗塵 | 指設宴款待遠來的客人,以示慰問和歡迎。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6卷:“雖也送他兩把俸金,幾件人事,恰好侄兒也替他接風洗塵,只好直退。” |
chāo yì jué chén超逸絕塵 | 謂不拘滯于世俗,超然物外。 | 《宣和書譜·空鲙帖》:“往昔字學之流,其初筆法安在?惟其胸次筆端超逸絕塵,暗合法度,則其草創(chuàng)便為一物之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