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76 個施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hī hào fā lìng施號發(fā)令 | 發(fā)布號令。 | 《北齊書 楊愔傳》:“每天子臨軒,公卿拜授,施號發(fā)令,宣揚詔冊,愔辭氣溫辯,神儀秀發(fā),百僚觀聽,莫不悚動?!?/td> |
shǒu yuē shī bó守約施搏 | 謂所操者簡易而施與者廣大。語本《孟子 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td> | 語出《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
shùn shí shī yí順時施宜 | 時:時勢;施:施行。順應不同時勢而靈活地采取相應措施。 | 東漢·班固《漢書·禮樂志》:“王者必因王之禮,順時施宜,有所損益,郡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備?!?/td> |
ǒu zhú shī míng偶燭施明 | 偶:雙;施:施行。兩支蠟燭大放光明。比喻兩種事物相得益彰。 | 漢 王符《潛夫論》:“堯舜之德,譬猶偶燭施明于幽室也,前燭照之,后燭益明,非前燭昧,后燭彰也,乃二燭相因而成大光?!?/td> |
fāng yuán kě shī方圓可施 | 施:施行,實施。方圓都能適應。比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 《南齊書·沈憲傳》:“補烏程令,甚著政績。太守褚淵嘆之,曰:‘此人方圓可施?!?/td> |
fā zhèng shī rén發(fā)政施仁 | 發(fā)布政令,實施仁政。比喻統(tǒng)治者施行開明政治。 | 宋·蘇軾《論賞罰及修河事》:“方是時,二圣在位,發(fā)政施仁,惟恐不及?!?/td> |
hào shī lè shàn好施樂善 | 施:給予;樂:喜歡;善:好事。喜歡做善事和施舍,指樂于行善,喜歡施舍。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5卷:“再說施家,自從施濟存日,好施樂善,囊中已空虛了?!?/td> |
shī rén bù ēn施仁布恩 | 施:給予;布:布施。給人以仁德和恩惠。 | 明·無名氏《太平宴》第一折:“劉皇叔施仁布恩,愛惜軍卒養(yǎng)下民。” |
kè huà wú yán,táng tū xī shī刻畫無鹽,唐突西施 | 刻畫:描繪;無鹽: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丑女;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較,冒犯與貶低了美的。 | 《晉書·周顗傳》:“庚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壴唬骸文丝坍嫙o鹽,唐突西施也。’” |
shī zhū fù fěn施朱傅粉 | 施:加;朱:朱紅;傅:通“敷”,抹。搽粉點胭脂 | 宋·丁用晦《芝田錄·賈耽》:“其尼施朱傅粉,冶容艷佚,如倡人之婦,其內(nèi)吸殷紅,下飾亦紅,二尼悉然?!?/td> |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td> |
lè shàn hào shī樂善好施 | 樂、好:喜歡;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樂意做好事;喜歡施舍。形容慷慨解囊;樂于助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樂書論》:“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td> |
dào xíng nì shī倒行逆施 | 倒、逆:反常;行、施:做事。違反常規(guī);違背情理的行為一般指違反社會道德準則和時代進步方向的行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伍子胥列傳》:“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
táng tū xī shī唐突西施 |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時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為了突出丑的,而貶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 梁啟超《詩話》:“更會串一戲,曰《易水餞荊卿》,其第一幕‘餞別’內(nèi),有歌四章,以《史記》所記原歌作尾聲,近于唐突西施,點竄《堯典》。” |
dōng shī xiào pín東施效顰 | 美女西施因病皺眉;顯得更美。鄰里丑女(后稱東施);機械地模仿;也皺起眉頭;結(jié)果這副苦相使她顯得更丑(效:模仿;顰:皺眉頭)。比喻不顧具體條件;不加分析地胡亂摹仿別人;結(jié)果適得其反;顯得可笑。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td> |
bù dé shī ēn布德施恩 | 布:給予;施:施舍。給人們以道德和恩惠。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則為你積功累行陰功厚,布德施恩神天佑?!?/td> |
chuáng shàng shī chuáng床上施床 | 比喻多余和重復。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序致》:“晉魏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td> |
fù fěn shī zhū傅粉施朱 | 搽粉抹胭脂。指打扮得很妖艷。 | 戰(zhàn)國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
hào shī xiǎo huì好施小惠 | 施:給予;惠:仁慈。喜歡給別人小恩小惠。 | 《舊五代史·王峻傳》:“峻貪權(quán)利,多機數(shù),好施小惠,喜人附己?!?/td> |
duàn rán cuò shī斷然措施 | 斷然:果斷堅決。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 羅廣斌《紅巖》第17章:“必要時,將采取斷然措施,嚴厲處置害群之馬!” |
jí gōng hǎo shī急公好施 | 謂熱心公益,樂于施舍。 | 清·顧炎武《歙王君墓志銘》:“君雖業(yè)鹽,而孝友,急公好施,有遠見,能自樹?!?/td> |
fāng yuán kě shī方員可施 | 隨處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藝。 | |
shǒu yuē shī bó守約施博 | 守:操守;博:大,廣。指操守簡約而影響廣大。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
shī rén bù zé施仁布澤 | 施:給予;布:布施;澤:恩澤。給人以仁德和恩惠。 | 明·沈受先《三元記·格天》:“馮商的,馮商的,積功累德;馮商的,馮商的,施仁布澤?!?/td> |
shī móu yòng jì施謀用計 | 施:施行;計:計謀。運用策略計謀。 | 明·黃元吉《流星馬》第一折:“憑著您孩兒舌劍唇槍,施謀用計,我穩(wěn)情取進貢到來?!?/td> |
wú suǒ shī qí jì無所施其伎 | 沒有辦法施展其伎倆手段。同“無所施其技”。 | 毛澤東《丟掉幻想,準備斗爭》:“爭取了他們,帝國主義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遜的一套就無所施其伎了?!?/td> |
shī ér bù fèi施而不費 | 給人以恩惠利益,而自己又耗費不多。亦作“惠而不費”。 | 《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史記·吳太伯世家》:“廣而不宣,施而不費。” |
bián yú shī xíng便宜施行 | 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guī)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同“便宜從事”。 | 《史記 蕭相國世家》:“[蕭何]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
yù wén wáng shī lǐ yuè,yù jié zhòu dòng gān gē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 | 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紂:商紂。指碰到好人以禮相待,遇到壞人以武相待。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8卷:“遇文王興禮樂,遇桀紂呈干戈。” |
huì shī zhī móu惠施之謀 | 比喻兼聽則聰,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明察善斷。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而惠施欲以齊、荊偃兵,二人爭之。” |
qīng cái hǎo shī輕財好施 | 指不吝惜錢財,喜好施舍。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據(jù)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
yún bù yǔ shī云布雨施 | 比喻遍布。 |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緣陵流澤,云布雨施?!北敝堋も仔拧度氯杖A林園馬射賦》:“上則云布雨施,下則山藏海納?!?/td> |
chēng wù píng shī稱物平施 | 稱:通“秤”,計重;施:給予。根據(jù)物品的多寡來平均分配。 | 《周易·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
yīn cái shī jiào因材施教 | 因:根據(jù);材:資質(zhì);施:施加;進行;教:教育。根據(jù)學習的人的不同志趣、資質(zhì)來進行不同的教育。 | 《論語 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yǎng)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
bó shī jì zhòng博施濟眾 |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
chóng shī gù jì重施故伎 | 重新施用過去的伎倆。 | |
yún xíng yǔ shī云行雨施 | 施:施布。比喻廣泛施行恩澤。 | 《周易 干》:“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
mò fěn shī zhī抹粉施脂 | 見“搽脂抹粉”。 | |
shī shī ér xíng施施而行 | 形容走路緩慢。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 《詩經(jīng) 王風 丘中有麻》 |
nì shī dǎo xíng逆施倒行 | 見“逆行倒施”。 |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tǒng)告各友邦書》:“逆施倒行,以迄于今?!?/td> |
qīng cái hào shī輕才好施 | 〖釋義〗指人不把錢財放在眼里,樂于慷慨解囊,急公好義。 | 《三國志 吳志 朱據(jù)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
shī rén bù dé施仁布德 | 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 元·無名氏《看錢奴》楔子:“則俺這家豪富祖先積,他為甚施仁布德,也則要搏一個孝子和賢妻。” |
zhāo shī mù lù朝施暮戮 | 施:施行;戮:殺戮。早上發(fā)令晚上殺戮。形容實行高壓手段。 | 《新唐書·柳澤傳》:“故政不常、令不一,則奸詐起而暴亂生焉,雖朝施暮戮,而法不行矣。” |
shī móu yòng zhì施謀用智 | 施:施行;智:智慧,計謀。運用策略計謀。 | 明·無名氏《破天陣》第四折:“兩陣之間,怎生施謀用智,你說一遍,老夫試聽者?!?/td> |
shī fēi tuō lǜ施緋拖綠 | 形容衣衫不整。 | 清曹寅《呼盧歌》:“袒呼不辨王與李,施緋拖綠須眉張。” |
shī ēn bù dé施恩布德 | 施:給予;布:布施。給人以恩德,多行善事。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45卷:“夫?qū)W道者,第一欲得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危難,度人苦厄,輕財重道,施恩布德,最為上善?!?/td> |
lüè shī xiǎo jì略施小計 | 略:稍微,粗略。稍微運用小小計謀。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略施小計鬼神驚,字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
wú shī bù xiào無施不效 | 謂施行的每項策略都收效。 | 《荀彧別傳》:“與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發(fā)言授策,無施不效?!?/td> |
zhū shī liǎng jiào銖施兩較 | 謂一銖一兩都斤斤計較。形容非常吝嗇。 | 明·方孝孺《答許廷植書》:“其賦于人也,銖施兩較,不肯多與。” |
guàn jù dǎo shī冠屨倒施 | 見“冠履倒易”。 | 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屨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 |
wú suǒ shī qí jì無所施其技 | 沒有辦法施展其伎倆手段。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奴仆》:“雖狡獪,與李成寸步不離,他亦無所施其技?!?/td> |
shī bù wàng bào施不望報 | 施:給予;報:報答。施惠于人而不望報答,輕財仗義。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治傳》:“遷偏將軍?!迸崴芍⒁秴菚罚骸傲粢庥谫e客,輕財尚義,施不望報?!?/td> |
shī dān fù fěn施丹傅粉 | 施:加;丹:朱;傅:通“敷”,抹。搽粉點胭脂 | 明·無名氏《八仙過?!返谝徽郏骸案鼊偎剖┑じ捣郏皇侨f花中惟此特尊?!?/td> |
xī shī pěng xīn西施捧心 | 西施:春秋越國美女。指美女病態(tài)更加嬌美。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td> |
shǒu shī liǎng duān首施兩端 | 見“首鼠兩端”。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鄧訓傳》:“雖首施兩端,漢亦時收其用?!?/td> |
shī móu shè jì施謀設計 | 施:施行;設:運用;計:計謀。運用策略計謀。 | 明·無名氏《云臺門》第一折:“則要您運機等于家為國,仗英雄施謀設計。” |
nì xíng dǎo shī逆行倒施 | 猶言倒行逆施。 | 南朝·宋·無名氏《移答魏安南平南府》:“強者為雄,斯則棄德任力,逆行倒施,有一于此?!?/td> |
guǐ shè shén shī鬼設神施 | 設:籌劃;施:實施。神鬼所設計的。形容安排極為巧妙。 | 宋·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鬼設神施,渾認作、無限南疆北界?!?/td> |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情人眼里出西施 | 比喻由于有感情,覺得對方無一處不美。 | 清·翟灝《能人編·婦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語也。” |
ruǎn yìng jiān shī軟硬兼施 | 同時涉及或具有幾個方面。軟的和硬的手段都用上了。兼施:同時施展。 | 張揚《第二次握手》:“這位神甫滿臉堆笑,幫著蘇鳳麒一唱一和,軟硬兼施地勸告蘇冠蘭結(jié)婚?!?/td> |
shén shī guǐ shè神施鬼設 | 形容詩文十分精妙。 | 唐 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刃迎縷解,鉤章棘句,掐擢胃腎,神施鬼設,間見層出?!?/td> |
guān lǚ dào shī冠履倒施 | 冠:帽子;履:鞋子。比喻上下顛倒,尊卑不分。 | 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履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td> |
héng xíng nì shī橫行逆施 | 謂做事違反常道,行為不軌。 | 述之《怎樣才能解決江浙目前的危急問題》:“我們知道北伐軍為了援救江浙的民眾起見,為了鏟除帝國主義的工具起見,絕對不能容忍這班強盜軍閥在江浙橫行逆施。” |
shī ēn wàng bào施恩望報 | 施:給予;報:報答。給予人恩惠,期望得到報答。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可都是那個甚么施恩望報,不望報的這個脾氣鬧的!” |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給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fā hào shī lìng發(fā)號施令 | 發(fā)、施:發(fā)布;下達;號:號令、命令。發(fā)布命令;下達指示;進行指揮。 | 《尚書 冏命》:“發(fā)號施令,罔有不臧?!?/td> |
fǎ wài shī ēn法外施恩 | 施:施行,給予。超越法律而給予恩惠。指寬大處理,免施刑罰。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鰲拜》:“仍照皇祖所降諭旨,給予一等男爵,世襲罔替,已足以示國家法外施恩,舊勛之意矣。” |
shī jīn jié lí施衿結(jié)褵 |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親將五彩絲繩和佩巾結(jié)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教訓。 | 語出《詩 豳風 東山》:“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jié)其縭,九十其儀。”又《儀禮 士昏禮》:“母施衿結(jié)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違宮事?!?/td> |
wú jì kě shī無計可施 | 施:施展。沒有什么計謀可以施展。指一點辦法也沒有。 | 元 無名氏《施仁義劉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轉(zhuǎn)彷徨,無計可施?!?/td> |
shī mìng fā hào施命發(fā)號 | 發(fā)布號令。 | 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選賢建戚,則宅之于茂典;施命發(fā)號,必酌之于故實?!?/td> |
hào shàn lè shī好善樂施 | 好:喜歡;善:親善;樂:樂意;施:施舍;把財產(chǎn)給別人。指喜歡作善事;樂意施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樂書二》:“聞徽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
fǎ wài shī rén法外施仁 | 舊時指寬大處理罪犯。 | 明 李清《三垣筆記 附識中》:“其馳驅(qū)通義一帶,亦不無微勞可憫。乞皇上法外施仁,俯從部議?!?/td> |
jì wú suǒ shī計無所施 | 計:計策;施:施展。再也沒有可施展的計謀了。 | 宋·李昉《太平廣記》:“因為田承嗣所縻,曾因討叛,飛矢中肩。左右與之拔箭,而鏃留于骨……曹進痛楚,計無所施?!?/td> |
suí shí shī yí隨時施宜 | 同“隨時制宜”。 | 宋·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推本知變,實有考于將來;隨時施宜,亦不為乎無補?!?/td> |
wú shī bù kě無施不可 | 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當。 |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退之筆力,無施不可,而嘗以詩為文章末事?!?/td> |
yīn shí shī yí因時施宜 | 因:根據(jù);宜:適當。根據(jù)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shù)拇胧?/td> | 東漢·班固《漢書·韋賢傳論》:“漢承亡秦絕學之后,祖宗之制因時施宜?!?/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