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77 個運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hí guāi yùn chuǎn時乖運舛 | 舛:違背,不相合。時運不順,命運不佳。指處境不順利。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六回:“不意時乖運舛,登時也就遇害。” |
yùn guāi shí jiǎn運乖時蹇 | 同“運蹇時乖”。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三回:“這是弟子運乖時蹇,異事非常。” |
yùn chóu jué suàn運籌決算 | 同“運籌決策”。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 |
shí lái yùn zhuǎn時來運轉(zhuǎn) | 時代已成過去;情況有了很大變化。形容境況變好了。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然后漸漸時來運轉(zhuǎn),建功立業(yè),加官進(jìn)爵,天下后世,無不贊他的功高一代,羨他的位極人臣,哪知全虧了昔日救他的這位君子。” |
yùn chóu chū qí運籌出奇 | 擬訂作戰(zhàn)策略,定出奇計。 | 《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首策之臣,運籌出奇;虓怒之旅,如虎如螭。”李賢注:“《前書》高祖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子房是也。’出奇謂陳平從高祖定天下,凡六出奇計。” |
yìng yùn ér chū應(yīng)運而出 | 指應(yīng)天命而產(chǎn)生。現(xiàn)指適應(yīng)時機而產(chǎn)生 | 孫中山《建國方略·知行總論》:“由此觀之,凡為需要所迫,不獨人類能應(yīng)運而出,創(chuàng)造發(fā)明,即物類亦有此良能。” |
yìng yùn ér qǐ應(yīng)運而起 | 指適應(yīng)時機而產(chǎn)生 | 郭沫若《屈原時代》:“應(yīng)運而起的‘執(zhí)命’的‘陪臣’與‘橫議’的‘處士’,不外是阜輿之流之高級者或地主化了的阜輿。” |
yùn zhuō shí jiān運拙時艱 | 同“運蹇時乖”。 |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似班定遠(yuǎn)在玉門關(guān),空學(xué)的兵書戰(zhàn)策,爭奈運拙時艱,淹留在此去住無門。” |
yùn chóu qiān lǐ運籌千里 | 見“運籌決勝”。 |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jì)》:“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
yùn zhuǎn shí lái運轉(zhuǎn)時來 | 時機來了,運氣也有了轉(zhuǎn)機。指由逆境轉(zhuǎn)為順境。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至境界不順,希冀運轉(zhuǎn)時來,偶一推算,此亦人情之常,即使推算不準(zhǔn),亦屬無傷。” |
yùn chóu huà cè運籌畫策 | 同“運籌決策”。 | 唐·劉知幾《史通·言語》:“運籌畫策,自具于章表;獻(xiàn)可替否,總歸于筆札。” |
yùn yí shí yì運移時易 | 謂運數(shù)終盡,時勢變易。 | 《明史·金國鳳曹變蛟傳贊》:“金國鳳之善守,曹變蛟之力戰(zhàn),均無愧良將材,然而運移時易,難于建功而易于挫敗。” |
yùn wàng shí shèng運旺時盛 | 時運旺盛。指運道很好。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我說你們放了他回去走走罷,你們斷不依我的話,如今只等他請出個運旺時盛的人來才罷。” |
yùn chóu wéi zhàng運籌帷帳 | 同“運籌帷幄”。 |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jì)》:“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
shí yùn hēng tōng時運亨通 | 指時運好,諸事順利。 |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終有日時運亨通,封侯拜相,揚名六國。” |
guān yùn hēng tōng官運亨通 | 運:運氣;亨通:順利;通達(dá)。官運很順利;升得很快。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3回:“正碰著官運亨通,那年修理提工案內(nèi),得了個異常勞績,保舉免補本班,以府經(jīng)補用。” |
shí tōng yùn tài時通運泰 | 泰:平安。時運通泰。形容時世遭遇都很順利安泰。 |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且忍耐在家里,俟時通運泰必有發(fā)跡的分也。” |
yǐng rén yùn fǔ郢人運斧 | 同“郢匠揮斤”。 | 《人民日報》1957.5.10:“這真不亞于郢人運斧的本領(lǐng),也不弱于西醫(yī)開腸破肚所需要的準(zhǔn)確與細(xì)心。” |
huí tiān yùn dòu回天運斗 | 猶言旋轉(zhuǎn)乾坤。 | 唐·張鼎《鄴城引》:“蕩海吞江制中國,回天運斗應(yīng)南面。” |
yùn kāi shí tài運開時泰 | 謂時運吉利太平。 | 明·梁辰魚《浣紗記·宴臣》:“臺殿風(fēng)微,山河氣轉(zhuǎn),欣逢運開時泰。” |
yùn yòng zhī miào,zài yú yī xīn運用之妙,在于一心 | 妙:巧妙;心:思考,靈活。指兵法運用得巧妙靈活,全在于善于思考。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湯鎮(zhèn)臺道:且不要管他,‘運用之妙,在于一心’。” |
shí guāi yùn guāi時乖運乖 | 時運不順,命運不佳。指處境不順利。 | 明 范受益《尋親記 告借》:“念奴家時乖運乖,告求人出于無奈。” |
dà jiàng yùn jīn大匠運斤 | 語出《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后以“大匠運斤”稱人技藝精湛或文筆嫻熟高超。 | 語出《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
jiàng shí yùn jīn匠石運金 | 匠:匠人;石:人名;運:掄;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掄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沒有碰傷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藝精湛。 | 《莊子 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
shí guāi yùn zhuō時乖運拙 | 拙:劣,不好。時運不順,命運不佳。指處境不順利。 | 元 無名氏《娶小喬》頭折:“爭奈我時乖運拙難前進(jìn),幾時能夠朝帝闕受君恩。” |
shí lái yùn xuán時來運旋 | 本來處境不利,遇到機會,命運開始好轉(zhuǎn)。同“時來運轉(zhuǎn)”。 | 明 王玉峰《焚香記 相決》:“問何年是你的運來時旋?” |
yùn yòng zì rú運用自如 | 自如:活動不受阻礙。形容運用得非常熟練、自然。 | 清 梁啟超《開明專政論》第五章:“列國并立時代,幅員稍狹,故得厲行專政,而運用自如。” |
yùn diào zì rú運掉自如 | 謂運用和回旋都非常熟練自然。 | 王國維《人間詞話》五三:“提要駁之,謂猶能舉七十斤者,舉百斤則蹶,舉五十斤則運掉自如,其言甚辨。” |
dī méi dǎo yùn低眉倒運 | 倒霉,失意。 | 草明《婚事》:“你記住吧!人總有個低眉倒運的時候。” |
shí yùn bù qí時運不齊 | 命運不好。 | 唐·王勃《滕王閣詩序》:“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
fèng tiān chéng yùn奉天承運 | 奉:遵照;奉天:遵從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運:繼承新生的氣運。指君權(quán)神授。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 | 明·沈德符《野獲編》:“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獨見。故神訓(xùn)中云:皇帝所執(zhí)大圭上鏤‘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誥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運皇帝’。” |
yùn chóu jué shèng運籌決勝 | 謂擬訂作戰(zhàn)策略以獲取戰(zhàn)斗勝利。語本《史記·高祖本紀(jì)》:“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jì)》:“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
rú yùn zhū zhǎng如運諸掌 | 象放在手心里擺弄一樣。形容事情辦起來非常容易。 | 《列子 楊朱》:“楊朱見梁王,言治天下如運諸掌。” |
yùn zhuō shí guāi運拙時乖 | 同“運蹇時乖”。 | 元·關(guān)漢卿《五侯宴》第五折:“也是我運拙時乖,舍死的盡心兒奈。”元·王德信《四塊玉》套曲:“莫不是你緣薄,都一般運拙時乖。” |
táo huā yùn桃花運 | 指男子得到女子的特別愛戀。泛指好運氣。 | 錢鐘書《圍城》:“現(xiàn)在正交著桃花運,難保不出亂子,讓他回家給方鄉(xiāng)紳嚴(yán)加管不也好。” |
yùn chóu jué cè運籌決策 | 籌劃情況,擬訂作戰(zhàn)策略。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鄭觀應(yīng)《盛世危言·練兵》:“所以當(dāng)水陸軍提督者……猶備有參佐數(shù)員,常與運籌決策,以資歷練而審機宜。” |
yùn jiǎn shí guāi運蹇時乖 | 謂時運不佳,處于逆境。 | 元·楊訥《西游記》第四出:“陳光蕊運蹇時乖,著王安雇咱船只,一見他媳婦豐姿,又愛他錢財段匹,將主仆命喪江心。” |
yùn chóu wéi wò運籌帷幄 | 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zhàn)的方法策略。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jì)》:“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yùn chóu wéi wò運籌幃幄 | 同“運籌帷幄”。 | 《唐大唐左屯衛(wèi)將軍姜行本勒石紀(jì)功碑》:“大總管運籌幃幄,繼以中軍,鐵騎亙原野,金鼓動天地。” |
shí zhì yùn lái時至運來 | 時機來了,運氣也有了轉(zhuǎn)機。指由逆境轉(zhuǎn)為順境。 | 南朝 宋 顏延之《大筮箴》:“時至運來,當(dāng)在三五。” |
shí yùn bù jì時運不濟(jì) | 時機和命運不佳。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先對莫翁道:‘寄兒蒙公公相托,一向看牛不差。近來時運不濟(jì),前日失了兩牛,今蹇驢又生病,寄兒看管不來。’” |
tóng mìng yùn gòng hū xī同命運共呼吸 | 形容雙方關(guān)系密切,利害一致。 | |
yùn fǔ bān mén運斧般門 | 猶言班門弄斧。 | 元·周德清《一枝花·遺張伯元》套曲:“向管中窺豹那知外,坐井底觀天又出來,運斧般門志何大。” |
shí hēng yùn tai時亨運泰 | 舊時指命運亨通。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2卷:“也是宋金時亨運泰,恰好有一只大船,因逆浪沖壞了舵,停泊于岸下修舵。” |
yùn chóu jiàn cè運籌建策 | 同“運籌決策”。 | 《隋書·李德林傳》:“運籌建策,通幽達(dá)冥,從命者獲安,違命者悉禍。” |
yùn jīn chéng fēng運斤成風(fēng) | 運:揮動;斤:斧頭。揮動斧頭砍下去就是一陣風(fēng)。比喻技藝熟練高超。 | 先秦 莊周《莊子 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湍,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
yùn cè wéi wò運策帷幄 | 同“運籌帷幄”。 | 清·譚嗣同《上歐陽瓣薑師書》:“若乃運策帷幄,折沖樽俎,何以圖恢復(fù),何以靖海氛,自智勇不世出之事,非鄙心所敢任。” |
shí lái yùn lái時來運來 | 本來處境不利,遇到機會,命運開始好轉(zhuǎn)。同“時來運轉(zhuǎn)”。 | 清 姬文《市聲》第十七回:“阿大利時來運來,首先挑著糞擔(dān),到租界出糞。” |
shí guāi yùn jiǎn時乖運蹇 | 時運不好;命運不佳。這是唯心主義宿命論的觀點。蹇:不順利。 | 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早是抱閑怨,時乖運蹇。又添這害相思,月值年災(zāi)。” |
yùn chóu wéi wò,jué shèng qiān lǐ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 運:運籌;帷幄:軍用帳幕;千里之外:指戰(zhàn)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nèi)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zhàn)場上的勝負(fù)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jì)》:“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shén shū guǐ yùn神輸鬼運 | 見“神運鬼輸”。 | 清·查慎行《虹橋板歌》:“神輸鬼運義奚取,徑路斷絕誰躋攀。” |
cái yùn hēng tōng財運亨通 | 運:運氣;命運;亨通:順利;通暢。發(fā)財?shù)倪\氣好;錢賺得順利;痛快。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0回:“誰知財運亨通,飄到長人國,那酒壇竟大獲其利。” |
shén yùn guǐ shū神運鬼輸 | ①形容運輸迅疾。②以喻偷漏。 | 宋·陸游《洞霄宮碑》:“一旦告成,金碧之麗光照林谷,鐘磬之作聲摩云霄,見者疑其天降地涌而神運鬼輸也。” |
yùn jì pù móu運計鋪謀 | 運用計謀。 | 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哥也,你可憐見同衙共府,你休要運計鋪謀。”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則要你魚鱗般排軍陣,雁行般列隊伍,依著我運計鋪謀。” |
hóng yùn dāng tóu鴻運當(dāng)頭 | 鴻運:大好的運氣。正是走好運的時候。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雪公,你鴻運當(dāng)頭,做事千萬要漂亮。” |
yùn zhī zhǎng shàng運之掌上 | 運:運動,運轉(zhuǎn)。運轉(zhuǎn)于手掌之上。比喻極其容易。 | 《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公孫丑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
jiàng xīn dú yùn匠心獨運 | 運:運用;形容構(gòu)思獨創(chuàng);匠心:能工巧匠的構(gòu)思;泛指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學(xué)作品等構(gòu)思獨特、精巧。 | 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
yìng yùn ér shēng應(yīng)運而生 | 原意是順應(yīng)天命而產(chǎn)生的人或事物;后多指順應(yīng)適當(dāng)?shù)臅r機或時代要求而出現(xiàn)的人或事物。 | 漢 荀悅《漢紀(jì)后序》:“實天生德,應(yīng)運建立。” |
mìng yùn duō chuǎn命運多舛 | 舛:違背。一生經(jīng)歷坎坷,遭遇不好。 | 唐·王勃《滕王閣序》:“時運不濟(jì),命運多舛。” |
yùn chóu wéi wò zhī zhōng,jué shèng qiān lǐ zhī wài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 運:運籌;帷幄:軍用帳幕;千里之外:指戰(zhàn)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nèi)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zhàn)場上的勝負(fù)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jì)》:“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yǒu mìng wú yùn有命無運 | 指命雖好,運氣卻不好。 | |
yùn zhì pù móu運智鋪謀 | 運用計謀。 | 明·無名氏《臨潼斗寶》頭折:“未知那小將軍,怎生排兵布陣,運智鋪謀,有何計策,保某赴會去也。” |
dú yùn jiàng xīn獨運匠心 | 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獨到的藝術(shù)構(gòu)思。 | 鄭逸梅《藝壇百影 陳從周與紐約明軒》:“他的旁藝,如制纏枝杖,獨運匠心,修短適度,且刻銘識,以貽朋友,大有庾子三所謂‘秋藜促節(jié),白藋同心’之致。” |
cái gāo yùn jiǎn才高運蹇 | 蹇:不順利。才學(xué)很高,但命運不好,無法施展才華。含懷才不遇之意。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但此人因才高運蹇,抑郁不平。” |
zuò yùn chóu cè坐運籌策 | 指坐在連連帳內(nèi)策劃軍事方略。 | 《漢書 項籍傳》:“夫擊輕銳,我不如公;坐運籌策,公不如我。” |
yùn chóu zhì shèng運籌制勝 | 見“運籌決勝”。 | 明·盧象昇《剿蕩衍期聽候處分并陳賊勢兵情疏》:“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間,果能運籌制勝,馬到功成,各省撫臣豈易于為力?” |
qián yí mò yùn潛移默運 | 不露行跡、自然而然地轉(zhuǎn)移或轉(zhuǎn)變。 | 《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四川鐵路檔案》:“爾豐受事之初,已窺其隱患,故思潛移默運,收拾人心。” |
yùn jīn rú fēng運斤如風(fēng) | 見“運斤成風(fēng)”。 | 金·元好問《續(xù)夷堅志·賈叟刻木》:“平陽賈叟,無目而能刻神像……僧說賈初立木胎,先摸索之,意有所會,運斤如風(fēng)。” |
yùn chóu yǎn móu運籌演謀 | 同“運籌決策”。 |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論》:“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 |
zāo yù yùn huì遭遇運會 | 同“遭遇際會”。 | 《后漢書·公孫述傳》:“隗囂遭遇運會,割有雍州,兵強士附,威加山東。” |
yùn cè jué jī運策決機 | 同“運籌決策”。 | 明·徐渭《代謝閣下啟》:“況于調(diào)元贊化,以召禎祥,運策決機,而居帷幄,功蓋出于門下,賞奚及于軍中。” |
yùn yòng zhī miào,cún hū yī xīn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 妙:巧妙;存乎:存在;心:指思考。運用得巧妙;靈活;全在于善于動腦筋思考。也作省“運用一心”。原指在戰(zhàn)爭中;指揮作戰(zhàn)要靈活地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而其中的巧妙;就是善于思考和判斷。 | 元·脫脫等《宋史·岳飛傳》:“陣而后戰(zhàn);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
yùn jiǎn shí dī運蹇時低 | 同“運蹇時乖”。 | 明·謝讜《四喜記·翠閣耽思》:“相拋萬里,想合受凄涼,是我運蹇時低。” |
yùn chóu jiè zhù運籌借箸 | 同“運箸”。 | 《史記·留侯世家》:“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為我計橈楚權(quán)者。’具以麗生語告,曰:‘于子房何如?’……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裴骃集解引張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畫也。” |
yīng tiān chéng yùn應(yīng)天承運 | 順應(yīng)天命,受天世運。 | 晉·葛洪《抱樸子·酒誡》:“漢高應(yīng)天承運革命,向雖不醉,猶當(dāng)斬蛇。” |
yùn chóu shè cè運籌設(shè)策 | 同“運籌決策”。 | 太平天國·洪秀全《誅妖歌》:“日夜巡邏嚴(yán)預(yù)備,運籌設(shè)策夜銜枚。” |
jiàng shí yùn jīn匠石運斤 | 匠:匠人;石:人名;運:掄;斤:斧子。指木匠石掄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沒有碰傷郢人的鼻子。形容技藝精湛超群。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