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鶴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gū cí guǎ hè孤雌寡鶴 | 喪失配偶的禽鳥。后亦用以比喻失偶之人。 | 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yōu)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 |
hè lì fēng shēng鶴唳風(fēng)聲 | 唳:鳥鳴。聽到風(fēng)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 《晉書 謝玄傳》:“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
duàn hè xù fú斷鶴續(xù)鳧 | 截短仙鶴的長腿;接長野鴨的短腿。比喻做事生搬硬套;違反規(guī)律。續(xù):接續(xù)。鳧:野鴨子。 | 莊周《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xuān hè guàn hóu軒鶴冠猴 | 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 明·劉基《驛傳杭臺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
xuān chē zǎi hè軒車載鶴 | 軒車:古代有帷幕的車子。衛(wèi)懿公用軒車載鶴。比喻胡亂封官賜爵。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閔公二年》:“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
qiáng fú biàn hè強鳧變鶴 | 語本《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后以“強鳧變鶴”謂硬把野鴨變作仙鶴。喻濫竽充數(shù),徒多無益。 | 語出《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hè gǔ jī fū鶴骨雞膚 | 伶仃瘦骨,多皺的皮膚。形容年老。 | 宋·王炎《病中書懷》詩:“鶴骨雞膚不耐寒,那堪癬疥更斑爛。” |
hè lì huá tíng鶴唳華亭 | 表現(xiàn)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fù)得乎!’” |
bié hè lí luán別鶴離鸞 | 比喻離散的夫妻。 | 清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志四》:“君百計營求,歸吾妻子,恒耿耿不忘。今君別鶴離鸞,自合為君料理。” |
xián yún gū hè閑云孤鶴 | 漂浮的云,孤飛的鶴。比喻無拘無束、來去自如的人。 | 宋 文瑩《續(xù)湘山野錄》:“州亦難添,詩亦不改,然閑云野鶴何天而不可飛邪?” |
xián yún yě hè閑云野鶴 | 閑:無拘束。飄浮的云,野生的鶴。舊指生活閑散、脫離世事的人。 |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閑云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
cán fú qǐ hè慚鳧企鶴 | 比喻慚愧自己的短處,羨慕別人的長處。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養(yǎng)氣》:“若夫器分有限,智用無涯,或慚鳧企鶴,瀝辭鐫思。” |
bái hè liàng chì白鶴晾翅 | 太極拳的一個拳式,動作像站定的白鶴張開翅膀晾著 | |
xù wù duǎn hè續(xù)鶩短鶴 | 比喻違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損。 | 語出《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hè shì láng xíng鶴勢螂形 | 謂腰肢纖裊,體態(tài)輕盈。 | 《紅樓夢》第四九回:“[湘云]腰里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jié)子長穗五色宮絳,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越顯得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
yún zhōng xiān hè云中仙鶴 | 同“云中白鶴”。 | 清·龔自珍《定風(fēng)波》詞:“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鶴怎籠來?” |
hè fà tóng yán鶴發(fā)童顏 | 鶴發(fā):白白的頭發(fā);童顏:紅紅的面色。滿頭白發(fā);面色像孩童一樣紅潤。形容老年人氣色好;有精神。 | 唐 田穎《玉山堂詩文集 夢游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fā)童顏古無比。” |
qí hè shàng yáng zhōu騎鶴上揚州 |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發(fā)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 | 南朝梁 殷蕓《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為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
qí hè yáng zhōu騎鶴揚州 | 同“騎鶴上揚州”。 | 宋·吳禮之《風(fēng)入松·江景》詞:“恬然云水無貪吝,笑腰纏,騎鶴揚州。” |
hè zhī yè bàn鶴知夜半 | 鶴夜半而鳴。比喻各有專長。 | 《淮南子·說山訓(xùn)》:“雞知將旦,鶴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
luán yīn hè xìn鸞音鶴信 | 比喻仙界的音信。 | 唐·羅隱《淮南高駢所造迎仙樓》詩:“鸞音鶴信杳難回,鳳駕龍車早晚來。” |
hè míng jiǔ gāo鶴鳴九皋 | 九皋:深澤。鶴鳴于湖澤的深處,它的聲音很遠(yuǎn)都能聽見。比喻賢士身隱名著。 | 《詩經(jīng)·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 |
hè chéng xuān鶴乘軒 | 衛(wèi)懿公讓鶴乘坐大夫坐的車子。比喻濫用官位,濫竽充數(shù)。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
hè gǔ shuāng rán鶴骨霜髯 | 瘦骨白須。形容年老。 | 宋·蘇軾《贈嶺老人》詩:“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親栽。” |
cān luán yù hè驂鸞馭鶴 | 駕馭鸞鳳仙鶴。喻成仙。 | |
hè chǔ jī qún鶴處雞群 | 同“鶴立雞群”。 |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遙望而清風(fēng)宛在,鶴處雞群;近觀而光彩射人,龍來洞口。” |
hè gǔ lóng jīn鶴骨龍筋 | 瘦挺虬曲貌。 | 宋·蘇軾《孤山二詠·柏堂》:“道人手種幾生前,鶴骨龍筋尚宛然。” |
guī nián hè shòu龜年鶴壽 | 相傳龜、鶴壽有千百之?dāng)?shù),因以“龜年鶴壽”比喻人之長壽。或用作祝壽之詞。 | 唐·李商隱《祭張書記文》:“神道甚微,天理難究,桂蠹蘭敗,龜年鶴壽。” |
hè gǔ sōng zī鶴骨松姿 | 清奇不凡的氣質(zhì)。多指修道者的形貌。 | 金·元好問《普照范煉師寫真》詩之三:“鶴骨松姿又一奇,化身千億更無疑。” |
xù fú duàn hè續(xù)鳧斷鶴 | 比喻違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損。 | 《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qí yáng zhōu hè騎揚州鶴 | 同“騎鶴上揚州”。 | |
zhū yán hè fā朱顏鶴發(fā) | 朱顏:紅潤的臉。紅潤的臉和像鶴羽毛一樣白的頭發(fā)。形容老年人精神煥發(fā)的樣子。 | 明·陶宗儀《輟耕錄·道士壽函》:“一老道士者,朱顏鶴發(fā),延至其室。” |
yán jǐng hè wàng延頸鶴望 | 像鶴一樣伸長頸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 《三國志·蜀書》:“今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思漢之士,延頸鶴望。” |
yě hè xián yún野鶴閑云 | 閑:無拘束。飄浮的云,野生的鶴。舊指生活閑散、脫離世事的人。 |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閑云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
lǎo hè chéng xuān老鶴乘軒 | 軒:古代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輕便車。比喻濫充官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閔公二年》:“狄人伐衛(wèi),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zhàn),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余焉能戰(zhàn)?’” |
jià hè chéng xiān駕鶴成仙 | 指死的婉稱。 | 楊大群《關(guān)東傳奇》第54章:“老爹,你駕鶴成仙了,嘿嘿。” |
tóng yán hè fà童顏鶴發(fā) | 顏:臉色。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發(fā),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5回:“策見其人,童顏鶴發(fā),飄然有出世之姿。” |
fú duǎn hè cháng鳧短鶴長 | 鳧脛短鶴脛長。長短不齊。泛指馀缺不齊。 | 元·關(guān)漢卿《喬牌兒》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緊的是衣食。鳧短鶴長不能走。” |
hè lì jī qún鶴立雞群 | 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
yún zhōng bái hè云中白鶴 | 象云彩中的白鶴一般。比喻志行高潔的人。 | 《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君所謂云中白鶴,非鶉鷃之網(wǎng)所能羅矣。” |
hè lì yuán shēng鶴唳猿聲 | 鶴鳴猿啼。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 | 明·梅鼎祚《玉合記·酧負(fù)》:“早除卻花魔酒病,慣聞他鶴唳猿聲,守清夜藥壚丹鼎。” |
hè xíng jī qún鶴行雞群 | 同“鶴立雞群”。 | 宋·蘇轍《次韻子瞻感舊見寄》:“君才最高峙,鶴行雞群中。” |
fēng shēng hè lì風(fēng)聲鶴唳 | 唳:鶴鳴聲。風(fēng)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 唐 房玄齡《晉書 謝玄傳》:“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
chóng shā yuán hè蟲沙猿鶴 | 舊時比喻戰(zhàn)死的將士。也指死于戰(zhàn)亂的人。 | 晉 葛洪《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
guī hè xiá líng龜鶴遐齡 | 遐:長久。遐齡:高壽。傳說龜、鶴都能活一千年。比喻長壽。亦作“龜齡鶴算”。 | |
fú hè cóng fāng鳧鶴從方 | 指野鴨和鶴各從其所屬的品類。比喻順其自然行事。 | 《宋書·孔覬傳》:“伏愿天明照其心請,乞改今局,授以閑曹,則鳧鶴從方,所憂去矣。” |
míng hè zhī yīng鳴鶴之應(yīng) |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yīng)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yīng)焉。”后以“鳴鶴之應(yīng)”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yīng)和。 |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yīng)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yīng)焉。” |
guī hè xiá shòu龜鶴遐壽 | 遐:長久。祝人長壽的頌辭。 | 《抱樸子·對俗》:“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 |
hè gǔ sōng jīn鶴骨松筋 | 指修道者的形貌氣質(zhì)。 | 前蜀·貫休《遇道者》詩:“鶴骨松筋風(fēng)貎殊,不言名姓絕榮枯。” |
fú jìng hè xī鳧脛鶴膝 | 指事物各有長短。 | 莊周《莊子 駢拇》:“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huà tíng hè lì華亭鶴唳 | 華亭谷的鶴叫聲。表示對過去生活的留戀。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梅》:“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fù)得呼?’” |
kū yú bìng hè枯魚病鶴 | 比喻處境窮困之士。 | 明·高濂《玉簪記》:“似枯魚病鶴,空懷霄漢,挨著寒雞茅店。” |
jī fū hè fā雞膚鶴發(fā) | 皮膚起皺,頭發(fā)變白。形容衰老。形容老年人皮膚皺、頭發(fā)白。 | 北周·庾信《竹杖賦》:“子老矣,鶴發(fā)雞皮,蓬頭歷齒。” |
yī qín yī hè一琴一鶴 | 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 《宋史 趙抃傳》:“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 |
lí luán bié hè離鸞別鶴 | 見“離鸞別鳳”。 | 《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三·胡笳十八拍》:“唐劉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為《離鸞別鶴之操》。’” |
yáng gōng hè羊公鶴 | 羊公:人名。羊公所養(yǎng)的鶴。比喻名不副實。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qū)來,氃氋而不肯舞,故稱比之。” |
hè duǎn fú cháng鶴短鳧長 |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后以“鶴短鳧長”比喻顛倒是非,妄加評論。 |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xù fú jié hè續(xù)鳧截鶴 | 比喻違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損。 | 語出《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zhǔ hè shāo qín煮鶴燒琴 | 見“焚琴煮鶴”。 | 唐·韋鵬翼《戲題盱眙壁》詩:“自從煮鶴燒琴后,背卻青山臥月明。” |
fèng míng hè lì鳳鳴鶴唳 | 形容優(yōu)美的聲音。 | |
páng méi hè fā龐眉鶴發(fā) | 同“龐眉皓發(fā)”。 | 宋·陳合《寶鼎記·壽賈師憲》詞:“盡龐眉鶴發(fā),天上千秋難老。” |
dài bèi hè fā駘背鶴發(fā) | 鮐背白發(fā)。形容年老高壽。 | 明·陳繼儒《讀書鏡》第四卷:“自竹馬游戲,以至駘背鶴發(fā),其相與周旋。” |
yě hè gū yún野鶴孤云 | 見“閑云孤鶴”。 | 宋·王千秋《臨江仙》詞:“野鶴孤云元自在,剛論隱豹冥鴻。” |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 | 唳:鳥鳴。聽到風(fēng)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 《晉書·謝玄傳》:“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
guī líng hè suàn龜齡鶴算 | 見“龜年鶴壽”。 | 宋·侯寘《水調(diào)歌頭·為鄭子禮提刑壽》詞:“坐享龜齡鶴算,穩(wěn)佩金魚玉帶,常近赭黃袍。” |
yún xīn hè yǎn云心鶴眼 | 比喻高遠(yuǎn)的處世態(tài)度。 | 唐·白居易《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閑官。閉門足病非高士,勞作云心鶴眼看。” |
yuán hè chóng shā猿鶴蟲沙 | 比喻戰(zhàn)死的將士或死于戰(zhàn)亂的人士。 | 晉 葛洪《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
duàn hè jì fú斷鶴繼鳧 | 截短鶴的長腿,接長野鴨的短腿。比喻違反自然規(guī)律,辦不成的事。 | |
hè kùn jī qún鶴困雞群 | 比喻才能出眾的人淪落于平庸之輩當(dāng)中。 | 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xí)·教白》:“茍得其人,必破優(yōu)伶之格以待之,不則鶴困雞群,與儕眾無異。” |
jiàn huā lóng hè檻花籠鶴 | 柵欄中的花、籠中的鶴。比喻受到約束的人或物。 | 清 龔自珍《好事近 行篋中有像一幅以詞為贊》:“倘然生小在侯家,天意轉(zhuǎn)孤負(fù)。作了檻花籠鶴,怎笑狂如許!” |
jià hè xī yóu駕鶴西游 | 死的婉稱。 | 鄧友梅《那五》:“過老太太言而有信,這事辦完不久就駕鶴西游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來。” |
hè míng zhī shì鶴鳴之士 | 指有才德聲望的隱士。 | 《周易 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
hè xī fēng yāo鶴膝蜂腰 | ①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四曰鶴膝,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這是指詩歌聲律八病的兩種。后來用“鶴膝蜂腰”泛指詩歌聲律上所犯的毛病。②書法中的兩種病筆。 |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四曰鶴膝,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 |
hè diào táo mǔ鶴吊陶母 | 白鶴吊唁陶侃之母。指吊喪。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忽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儀服鮮異,知非常人,遣隨視之,但見雙鶴沖天而去。” |
yù fèng cān hè馭鳳驂鶴 | 駕鳳騎鶴。指仙道飛升。 | 唐·吳融《和皮博士赴上京觀中修靈》詩:“鶴馭已從煙際下,鳳膏還向月中焚。白云鄉(xiāng)路看看到,好駐流年翊圣文。” |
méi qī hè zǐ梅妻鶴子 |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比喻清高或隱居。宋·林逋隱居西湖孤山,植梅養(yǎng)鶴,終生不娶,人謂“梅妻鶴子”。 | 宋 沈括《夢溪筆談 人事二》:“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fù)入籠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yīng)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 |
ài hè shī zhòng愛鶴失眾 | 比喻因小失大。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閔公二年》:“狄人伐衛(wèi),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zhàn),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余焉能戰(zhàn)?’” |
bù wǔ zhī hè不舞之鶴 |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diào)》:“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qū)來,氃氋不肯舞。” |
qī mén zǐ hè妻梅子鶴 |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表示清高。 | 清·徐釚《詞苑叢談》卷三:“林處士妻梅子鶴,可稱千古高風(fēng)矣。” |
yuán tí hè yuàn猿啼鶴怨 | 見“猿啼鶴唳”。 | 明·湯顯祖《牡丹亭·御淮》:“聽得猿啼鶴怨,淚濕征袍如汗。” |
hè zǐ méi qī鶴子梅妻 | 指宋隱士林逋以鶴為子、以梅為妻事。清董以寧《河滿子·同程村閑話》詞:“若比孤山林處士,但非鶴子梅妻。”亦喻指妻子兒女。 | 清·董以寧《河滿子·同程村閑話》詞:“若比孤山林處士,但非鶴子梅妻。” |
lù fú hè xíng鹿伏鶴行 | ||
hè fà jī pí鶴發(fā)雞皮 | 鶴發(fā):白發(fā);雞皮:形容皮膚有皺紋。皮膚發(fā)皺,頭發(fā)蒼白。形容老人年邁的相貌。 | 北周 庾信《竹杖賦》:“噫,子老矣!鶴發(fā)雞皮,蓬頭歷齒。” |
hè yì bài dào鶴亦敗道 | 仙鶴敗壞仙道。指萬物皆遵循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 《冷齋夜話》:“淵材嗟咨曰:‘鶴亦敗道!’” |
hè cháng fú duǎn鶴長鳧短 |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后用“鶴長鳧短”比喻事物各有特點。 |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bié hè gū luán別鶴孤鸞 | 別:離別;鸞:鳳凰一類的鳥。離別的鶴,孤單的鸞。比喻遠(yuǎn)離的夫妻。 | 晉 陶潛《擬古》詩之五:“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
jié hè xù fú截鶴續(xù)鳧 | 比喻事物勉強替代,失其本性。 | 莊周《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fēng yāo hè xī蜂腰鶴膝 | 指詩歌聲律八病中的兩種。泛指詩歌聲律上的毛病。 | 宋·蘇軾《和孔密州五絕》:“蜂腰鶴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
yǎo wú huáng hè杳無黃鶴 | 杳:遠(yuǎn)得看不到蹤影;無聲無息。好像仙人乘的黃鶴一樣;一去就無影無蹤。 | 唐·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
sōng xíng hè gǔ松形鶴骨 | 形容儀容清癯、軒昂。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 |
qí hè shàng yáng騎鶴上揚 | 同“騎鶴上揚州”。 | |
hè suàn guī líng鶴算龜齡 | 算:數(shù)。比喻人的壽命很長。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投筆記·班超慶壽>》:“但愿鶴算龜齡,地久天長。” |
hè fā sōng zī鶴發(fā)松姿 | 白色的頭發(fā),松樹的姿態(tài)。形容人雖老猶健。 | 金·元好問《紫微劉丈山水為濟川賦》詩:“千章古木散巖谷,鶴發(fā)松姿馀典刑。” |
zhǔ hè fén qín煮鶴焚琴 | 殺掉鶴;燒了琴。比喻糟蹋美好的東西。焚:燒。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篆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shù)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fēng)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曬暉,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
guī nián hè suàn龜年鶴算 | 見“龜年鶴壽”。 | 宋·韋驤《醉蓬萊·廷評慶壽》詞:“惟愿增高,龜年鶴算,鴻恩紫詔。” |
qiān suì hè guī千歲鶴歸 | 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累累。’遂高上沖天。”后以“千歲鶴歸”指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 | 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累累。’遂高上沖天。” |
yuán bēi hè yuàn猿悲鶴怨 | 猿和鶴凄厲地啼叫。 | 宋 朱熹《送籍溪胡丈赴館供職》詩之二:“猿悲鶴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歸。” |
cháng shēn hè lì長身鶴立 | 鶴立:像鶴站立。形容瘦而高的人。 | 曾樸《孽海花》第32回:“就在這一陣笑語聲中,有一個長身鶴立的人……兩臉緋紅,醉態(tài)可掬,七跌八撞的沖進房來。” |
hóng chóu hè lǚ鴻儔鶴侶 | 鴻、鶴皆為群居高飛之鳥,因用以比喻高潔、杰出之輩。 | 唐·黎逢《貢舉人見于含元殿賦》:“今則凝神注目,無非繡戶金鋪;接踵比肩,盡是鴻儔鶴侶。” |
qí hè shàng wéi yáng騎鶴上維揚 | 比喻欲集做官、發(fā)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 宋·孫惟信《阮郎歸》:“許誰騎鶴上維揚,溫柔和醉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