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乎尋常的成語故事
拼音yì hū xún cháng
基本解釋異:不同;尋常:平常 。不同于平常。
出處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70回:“耽誤了點(diǎn)年紀(jì),還沒有甚么要緊,還把他的脾氣慣得異乎尋常的出奇。”
暫未找到成語異乎尋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異乎尋常)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反常態(tài) | 郭澄清《大刀記》第16章:“可是而今,他卻一反常態(tài),神采飛揚(yáng)地高談闊論起來。” |
萬古常新 | 徐遲《井岡山記》:“你是一座革命的豐碑,屹立于宇宙間,萬古常新!” |
三綱五常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
不主故常 | 戰(zhàn)國 宋 莊周《莊子 天運(yùn)》:“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
不亦樂乎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xué)而》:“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
不如意事常八九 | 《白雪遺音·南詞·十二時》:“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語人言無二三。” |
不法常可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
世異時移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世異時移,事業(yè)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 |
東尋西覓 | 《平妖傳》第十回:“比及讓了他罷了,又來東尋西覓,只恐還在左近,放心不下。” |
豐神異彩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金貂記·鄂公慶奉〉》:“尤妙,晚景逍遙,豐神異彩,德類傅伊周召。” |
之乎者也 | 宋 文瑩《湘山野錄》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
乍同乍異 | 《鬼谷子·飛坩》:“其說辭也,乍同乍異。” |
習(xí)為故常 | 明·沈德符《野獲編·勛戚·沈祿》:“蓋承成化以來,濫授冗員,俱以中旨批出,遂習(xí)為故常,不以為怪也。” |
習(xí)以為常 | 《逸周書 常訓(xùn)》:“民生而有習(xí)有常,以習(xí)為常。” |
習(xí)故安常 | 陳熾《〈盛世危言〉序》:“中國乃閉關(guān)絕市而不能,習(xí)故安常而不可。” |
買笑尋歡 | 歐陽予倩《潘金蓮》第二幕:“他仗著有錢有勢,到這兒來買笑尋歡,他哪兒有甚么真情真義?” |
爭奇斗異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吟壇才子爭奇斗異,各獻(xiàn)所長。” |
事無常師 | 春秋·王詡《鬼谷子·忤合》:“世無常貴,事無常師。”陶弘景注:“主善為師,故無常師。” |
云泥異路 |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閑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云泥異路又如許。 |
人之常情 | 南朝 粱 江淹《雜體詩三十首》序:“文貴遠(yuǎn)賤近,人之常情;重耳輕目,俗之恒弊。” |
人情之常 | 宋 司馬光《應(yīng)詔論體要》:“凡用一人,必或以為賢,或以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 |
他鄉(xiāng)異縣 | 《樂府詩集·飲馬長城窟行》:“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zhuǎn)不可見。” |
伐異黨同 | 《后漢書 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xué),懷經(jīng)協(xié)術(shù),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
傳聞異辭 | 《公羊傳·隱公元年》:“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
作輟無常 | 漢·揚(yáng)雄《法言·孝至》:“或曰:‘何以處偽?’曰:‘有人則作、無人則輟之謂偽。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 |
儼乎其然 | 魯迅《偽自由書·文學(xué)上的折扣》:“刊物上登載一篇儼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我們就知道字里行間還有看不見的鬼把戲。” |
黨同伐異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xué),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于時矣。” |
黨同妒異 | 唐·張說《府君墓志銘》:“君以律有違經(jīng)背禮,著《妨難》十九篇,書奏,帝下有司而刪定之;官黨同妒異,竟寢其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