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芝鋤蕙的成語故事
拼音fén zhī chú huì
基本解釋芝:通“芷”,白芷,香草名;蕙:蕙草,香草名。焚毀白芷,鋤掉蕙草。比喻賢人遭受災難。
出處明·袁中道《李溫陵傳》:“斯所由焚芝鋤蕙、銜刀若盧者也。”
暫未找到成語焚芝鋤蕙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焚芝鋤蕙)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焚書坑儒 | 漢 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
濟弱鋤強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8回:“這不平之氣,個個有的,若沒個濟弱鋤強的手段,也只干著惱一番。” |
玉石俱焚 | 《尚書 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鋤強扶弱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2卷:“此等鋤強扶弱的事,不是我,誰人肯做?” |
玉石同焚 | 《梁書·武帝紀》:“時運艱難,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蘭心蕙性 | 宋 柳永《玉女搖仙佩 佳人》詞:“愿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
象齒焚身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
芝草無根 | 三國·吳·虞翻《與弟書》:“揚雄之才,非出孔氏之門,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
蘭芝常生 | 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桂黝儵于南北,蘭芝阿那于東西。”注引:《禮年威儀》:“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則蘭芝常生。” |
焚林而狩 |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虜議》:“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
焚典坑儒 |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出身傳》:“秦皇獨霸諸侯城,焚典坑儒喪圣文。” |
心如火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我托他打聽幾時有船,他查了一查,說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里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糞堆上長靈芝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四折:“敢則是鴉窩里出鳳凰,糞堆上長靈芝,這言語信有之。” |
刳胎焚夭 | 《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則鳳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則麒麟不往矣。” |
蘭姿蕙質 | 元·施君美《幽閨記·少不知愁》:“蘭姿蕙質,香肌稱羅綺。” |
抱薪救焚 | 《三國志 魏志 陶謙傳》“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
焚骨揚灰 | 《梁書·侯景傳》:“曝尸于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啖食,焚骨揚灰。” |
焚林而田 | 《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后必無復。” |
撮土焚香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東懇懇禮拜。” |
焚琴鬻鶴 |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焚琴鬻鶴,傖父所為,不圖出之改之。” |
焚香禮拜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卻說玄德前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滿路瞻觀,焚香禮拜。” |
玩火自焚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
誶帚德鋤 | 漢·賈誼《治安策》:“商君遺禮義,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語。” |
憂心如焚 | 《詩經 小雅 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焚,不敢戲談。” |
芝蘭之室 | 漢·戴德《大戴禮》:“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孔子家語·六本》:“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