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吉逃兇的成語故事
拼音qū jí táo xiōng
基本解釋趨:趨向。趨向吉祥避開災難。
出處明·張鳳翼《灌園記·田單鐵籠》:“即墨近城東,不須憂恐,趨吉逃兇,仗劍當陪奉,管取平安保我宗。”
暫未找到成語趨吉逃兇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趨吉逃兇)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吉星高照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吉光片羽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92回:“祖宗詩文,在旁人觀之,不過行云流水,我們后輩視之,吉光片羽,皆金玉珠貝。” |
避俗趨新 | 葉圣陶《未厭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義呢?無非是崇尚虛文的陋俗罷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趨新。” |
天相吉人 | 元·施惠《幽閨記·兄弟彈冠》:“違和,天相吉人身痊可,卻望節飲食,休勞碌。” |
大勢所趨 | 宋 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三書》:“天下大勢之所趨,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
阿時趨俗 | 惲代英《再復畢幾庵書》:“故辦雜志者,當研究社會心理(然此決非阿時趨俗,只以順其勢而利導之耳)。” |
落荒而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
亂世兇年 | |
臨陣脫逃 | 清 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
萬事大吉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明州大梅祖鏡地英禪師》:“歲朝把筆,萬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
逃之夭夭 | 《詩經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趨之若騖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觀就是他納賄的機關,高道士就是他作惡的心腹,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騖呢!” |
黃道吉日 | 元 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今日是黃道吉日,滿朝眾公卿都在銀臺門,敦請太師入朝授禪。” |
吉人天相 | 元 無名氏《桃花女》:“你只管依著他去做,吉人天相,到后日我同女孩兒去賀你也。” |
大吉大利 | 巴金《家》:“老太爺因為覺群在堂屋里說了不吉利的話,便寫了‘童言無忌,大吉大利’的紅紙條,拿出來貼在門柱上。” |
死里逃生 | 《京本通俗小說 馮玉梅團圓》:“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陰德積善之報也。” |
吉祥如意 | 南北朝 張成《造像題字》:“為亡父母敬造觀音像一區,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吉祥如意。” |
趨炎附勢 | 宋 陳善《捫虱新話 趨炎附勢自古而然》:“蓋趨炎附勢,自古然矣。” |
逢兇化吉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2回:“豪杰交游滿天下,逢兇化吉天生成。” |
良辰吉日 | 戰國 楚 屈原《九歌 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
趨前退后 | 元·曾瑞《留鞋記》楔子:“我見他趨前退后,待言語卻又早緊低頭。” |
吉兇禍福 | 《三國志 吳志 太史慈傳》:“是為吉兇禍福等耳,吾不獨受此罪。” |
席卷而逃 | 清·吳趼人《恨海》第九回:“過了沒有幾個月,這金如玉就罄其所有,席卷而逃,便把他鬧窮了。” |
牛眠吉地 | 《晉書·周光傳》:“遇一老父,謂曰:‘前岡見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 |
插翅難逃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37回:“康王見兀術將次趕上,真個插翅難逃,只得束手就擒。” |
亦步亦趨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
蜂趨蟻附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 聯升社學和鐘鏞社學》:“果然蜂趨蟻附,攘攘熙熙,誠不出神靈所料者矣。” |
逃災躲難 | 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三折:“頗奈李密無禮,你逃災躲難,到于此處,倒毀罵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