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石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pán shí zhī ān盤石之安 | 形容極其安定穩固。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盤石,壽于旗翼。” |
pán shí zhī ān磐石之安 | 形容極穩固。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磐石,壽于旗翼。” |
yǐ shuǐ tóu shí以水投石 | 比喻意見相左,不能為對方所接受。 |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
dié shí wéi shān疊石為山 | 疊:重疊。把石頭堆成山。指假山。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宅后又構一園,大可二三頃,鑿池引水,疊石為山,制度極其精巧。” |
yù shí jù fén玉石俱焚 | 俱:全部;都;焚:燒。寶玉和石頭一起燒毀。比喻好的壞的、貴的賤的一起毀滅。也作“玉石同焚”。 | 《尚書 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
quǎn yá pán shí犬牙盤石 | 《史記·孝文本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后因稱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鞏固統治為“犬牙盤石”。 | 《史記·孝文本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 |
mù xīn shí fù木心石腹 | 猶木人石心。 | 宋·張邦基《墨莊漫錄》第五卷:“而君介然,不蒙顧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
fèi shí fēng qīng肺石風清 |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訴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 《周禮·秋官·大司寇》:“凡遠近煢獨老幼之欲有復于上而其長弗達者,立于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于上而罪其長。” |
shí làn jiāng kū石爛江枯 | 直到石頭變土,江水干涸。比喻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 《明史·云南土司傳二·麓川》:“[王驥]乃與思祿約,許土目得部勒諸蠻,居孟養如故,立石金沙江為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 |
fēi shā zǒu shí飛沙走石 | 飛:使飛揚;走:使滾動。沙土飛揚;石子滾動。形容風力極大。 | 唐 谷神子《博異志 呂鄉筠》:“若人間吹之,飛沙走石,翔鳥墜地,走獸腦裂。” |
diàn guāng shí huǒ電光石火 | 像閃電的光;燧石的火那樣一閃即過。比喻事物很快消失。也形容速度極快。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雪峰存禪師法嗣 保福從展禪師》:“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構得構不得,未免喪身失命。” |
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 傳說晉朝和尚道生法師對著石頭講經,石頭都點頭了。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晉·無名氏《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為點頭。” |
qīn dāng shǐ shí親當矢石 | 謂將帥親臨作戰前線。 | 《北齊書·文宣帝紀》:“每臨行陣,親當矢石。” |
qìng shí zhī gù磬石之固 | 比喻不可動搖。 | |
jiān rú pán shí堅如磐石 | 堅:牢固;磐石:大石頭。牢固得像大石頭一樣。形容非常堅固;不可動搖。 | 《玉臺新詠 古詩為焦仲卿作》:“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
shè shí yǐn yǔ射石飲羽 | 飲:隱沒;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頭里,隱沒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發箭的力量極強。后也形容武藝高強。 | 《呂氏春秋·精通》:“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兕也。” |
jīn shí zhì jiāo金石至交 | 見“金石之交”。 | 清·洪楝園《后南柯·招駙》:“卑人與令兄金石至交,今與娘子又琴瑟永好,想是前緣分定呢。” |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擲地作金石聲 | 比喻文章詞藻優美,聲調鏗鏘。 | 《晉書·孫綽傳》:“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 |
shēn fēi mù shí身非木石 | 謂自身并不是毫無感情的人。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
dǐng chēng yù shí鼎鐺玉石 | 視鼎如鐺,視玉如石。形容生活極端奢侈。 | 唐 杜牧《阿房宮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
xīn rú tiě shí心如鐵石 | 心像鐵石一樣堅硬。形容不易動感情或冷漠無情。 | 三國 魏 曹操《敕王必領長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 |
kǔ kǒu è shí苦口惡石 | 石:古代石針。比喻逆耳而有益的規勸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
zhěn liú shù shí枕流漱石 | 舊時指隱居生活。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
wán shí diǎn tóu頑石點頭 | 形容道理說得透徹,使人心服。 | 晉 《蓮社高賢傳 道生法師》:“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為點頭,旬日學眾云集。” |
pán shí zhī gù盤石之固 | 比喻堅固不可動搖。 | 《晉書·陸機傳》:“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親疏之宜,使萬國相難,以成盤石之固。” |
shǐ shí zhī jiān矢石之間 | 矢石:箭與礧石。比喻戰場。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光武帝紀》:“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于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
shù liú zhěn shí漱流枕石 | 猶言漱石枕流。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
ān yú pán shí安于盤石 | 象盤石一樣安然不動。形容安定穩固。 | 《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盤石,壽于旗翼。”楊倞注:“磐石,盤薄,大石也。” |
jīn shí zhī cè金石之策 | 形容如同金、石一般經久而穩定的策略。 | 《后漢書 馮衍傳》:“故信庸庸之論,破金石之策。” |
rú shǔ tóu shí如水投石 | 象水潑向石頭,絲毫不入。比喻聽而不聞或言無效果。 | 宋·楊時《龜山語錄》:“時謝顯道亦在。謝為人誠實,但聰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楊君聰明,謝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嘗不稱其善。” |
shuò shí liú jīn爍石流金 | 謂溫度極高,能將金石熔化。形容酷熱。爍,通“鑠”。 | 唐·康駢《劇談錄·狄惟謙請雨》:“是時炎旱累月,爍石流金,晴空萬里。” |
shù shí zhěn liú漱石枕流 | 舊時指隱居生活。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
shí yóu fēng石尤風 | 打頭逆風。 | 唐·司空曙《留盧秦卿》詩:“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 |
pán shí sāng bāo盤石桑苞 | 盤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樹。比喻安穩牢固。 | 《易 否》:“系于苞桑。”孔穎達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則牢固也……桑之為物,其根眾也,眾則牢固之義。” |
jiāo jīn shuò shí燋金爍石 | 使金石銷熔,形容天很酷熱。 | 北齊 劉晝《新論 大質》:“大熱煊赫,燋金爍石。” |
chuān yún liè shí穿云裂石 | 穿破云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數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坐客皆引滿醉倒。” |
cān yún wò shí餐云臥石 | 指超脫塵世的隱逸生活。 | 明 袁宏道《隆中偶述》詩:“始知伊呂蕭曹輩,不及餐云臥石人。” |
yù shí jù jìn玉石俱燼 | 美玉和石頭一樣被燒毀。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北齊·邢子才《廣平王碑文》:“群心在辰,橫流具及,山崩川斗,星筼日銷,昆岳既毀,玉石俱燼。” |
xuàn yù gǔ shí炫玉賈石 | 夸耀石頭而當玉賣。比喻偽飾欺世。 | 唐 柳宗元《故銀青光祿大夫開國伯柳公行狀》:“公獨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賈石者也。\'” |
xuàn shí wéi yù炫石為玉 | 炫:夸耀。拿玉吸引人,賣出的卻是石頭。比喻說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漢·揚雄《法言·問道》:“炫玉而賈石者,其狙詐乎?”宋·程顥《論王霸之辨》:“茍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為玉也。” |
xuán tuó jiù shí懸駝就石 | 比喻用力多,得益少。 | 《法苑珠林》卷六六記載:有人得到一匹死駱駝,剝皮嫌刀鈍。樓上有塊磨刀石,于是上樓磨刀,下樓剝皮,上下往返,十分費事。 |
qīng tíng hàn shí zhù蜻蜓撼石柱 | 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紋絲不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動。好像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搖得半分毫?” |
xīn jiān shí chuān心堅石穿 |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 宋 陸九淵《語錄》:“俗諺云:‘心堅石穿’。即是一個人,如何不打疊教靈利。” |
shí jiān jīn kuì石緘金匱 | 同“石室金匱”。 | |
luǎn shí bù dí卵石不敵 | 比喻雙方力量相差極大。 | 漢 焦延壽《易林》卷十三:“卵與石斗,麋碎無疑;動而有悔,出不得時。” |
yán tóng lè shí言同勒石 | ||
qiāo jīn jī shí敲金擊石 | 金、石:指鐘磬一類的樂器。演奏鐘磬等樂器。也形容聲音鏗鏘。 | 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閣下憑幾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 |
shēn dāng shǐ shí身當矢石 | 形容親自抵擋敵人進攻。 | 《晉書·王鑒傳》:“昔漢高、光武二帝,征無遠近,敵無大小,必手振金鼓,身當矢石,櫛風沐雨,壺漿不贍,馳騖四方。” |
tóu shí bá jù投石拔距 | 見“投石超距”。 | 東漢·班固《漢書·甘延壽傳》:“投石拔距,位于等次。” |
rú huò shí tián如獲石田 | 石田:指有石頭的田地,借指沒用的東西。指得到不可耕種的田地。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一年》:“大王如獲石田。” |
gōng mào shǐ shí躬冒矢石 | 見“躬蹈矢石”。 | 明·張居正《遼東大捷辭恩疏》:“誠以摧鋒陷城躬冒矢石,本諸將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畫者所可同也。” |
jīn chéng shí shì金城石室 | 比喻險固的城池。 | 《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劉氏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 |
xià jǐng tóu shí下井投石 | 見人掉進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頭。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 |
yù shí zá róu玉石雜糅 | 比喻好壞混雜。 | 漢·王充《論衡·累害》:“公侯已下,玉石雜糅;賢士之行,善惡相苞。” |
tài shān pán shí泰山磐石 | 比喻安定穩固。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我算什么,明相國不動聲色,卻出斯民于火熱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
pán shí zhī gù磐石之固 | 比喻堅固不可動搖。 | 《晉書·陸機傳》:“裁其親疏之宜,使萬國相難,以成盤石之固。” |
zhù shí zhī shì柱石之士 | 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比喻能夠擔當國家重任的人。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蔣濟傳》:“當今柱石之士雖少,至于行稱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職,可并驅策,不使圣明之朝有專吏之名也。” |
piàn shí hán líng片石韓陵 | 片石:石碑;韓陵:韓陵山,在河南安陽東,北魏溫子升撰寫寺碑文。比喻少見的好文章。 | 柳亞子《題南明昭宗三王壙志銘拓本后》:“更憐點畫渾難據,片石韓陵字赤訛。” |
ān rú pán shí安如盤石 | 安:安穩;盤石:大石頭。像盤石一樣安穩不動。形容非常穩固,不可動搖。 |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盤石,壽于旗翼。 |
xuán yá zhuǎn shí懸崖轉石 | 比喻形勢發展迅猛。 | 梁啟超《中國歷史上革命之研究》:“及其機之既動,則以懸崖轉石之勢,波波之相續,峰峰之不斷,馴至數千百年而未有已。” |
lín wēi xià shí臨危下石 | 在人家處于危急時向他扔石頭。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擊。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談經濟者,少甚么看風使舵、臨危下石之人。” |
ān yú pán shí安于磐石 | 安:安穩;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樣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固。 | 戰國 趙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磐石,壽于旗翼。” |
zhěn shí shù liú枕石漱流 | 舊時指隱居生活。 | 三國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
shí lè hǎi kū石泐海枯 | 直到石頭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 | 清·倪會鼎《與人書》:“倘邀數行,與貴通家商此數種,傳之通邑大都,此為壽我先人,雖石泐海枯,義存無斁。” |
bān shí zá jiǎo搬石砸腳 | 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 | 臥龍生《鏢旗》第26回:“我說了怕你賭氣,拂袖而去,那豈不自己搬石砸腳,得不償失。” |
yù shí hùn xiáo玉石混淆 | 比喻好壞混雜。 | 晉·葛洪《抱樸子·百家》:“真偽顛倒,玉石混淆。” |
shān liù chuān shí山溜穿石 | 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 |
shí chén dà hǎi石沉大海 | 石頭沉到海底。比喻從此沒有消息。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來,似石沉大海。” |
jiā wú dàn shí家無擔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擔。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宋朝蘇軾《乞賻贈劉季孫狀》:“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無儋(擔)石。” |
jiāo jīn shuò shí焦金爍石 |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氣酷熱。 | 北齊 劉晝《劉子新論 大質》:“大熱煊赫,焦金爍石。” |
yào shí zhī yán藥石之言 | 藥石:治病的藥物和砭石,泛指藥物。比喻勸人改過的話。 | 《舊唐書 高季輔傳》:“(太宗)特賜鐘乳一劑,曰:‘進藥石之言,故以藥石相報。’” |
gōng yù yǐ shí攻玉以石 | 攻:加工,制造;以:借用。加工璞玉需借用他山之石。比喻以他人之長,治自己之短。 | 《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yǐ luǎn jī shí以卵擊石 | 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 |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卻害了自己。 |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活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dān shí zhī chǔ儋石之儲 | 猶言少量的財富。 | 《漢書·揚雄傳上》:“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
mō zhe shí tóu guò hé摸著石頭過河 | 比喻辦事謹慎,邊干邊摸索經驗。 | 柳建偉《英雄時代》第26章:“水淺的時候,可以摸著石頭過河。” |
shān kū shí sǐ山枯石死 | 極言年代久遠。 | 明·劉基《沁園春》詞:“任龍蛇歌怨,桑榆煙盡,山枯石死,畢竟何成。” |
yān dài zhī shí燕岱之石 | 比喻庸才下品。 | 隋 江總《讓尚書令表》:“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燕岱之石,混同瑚璉之器。” |
jīn shí zhī jì金石之計 | 比喻最安全的計策。 | 漢·陸賈《新語·資執》:“欲辭晉獻公譬馬之賂,而不假之夏陽之道,豈非金石之計哉?” |
yù shí jù cuī玉石俱摧 | 猶玉石俱焚。 | 《晉書·索綝傳》:“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又《慕容德載記》:“脫履機不發,必玉石俱摧。” |
luò jǐng tóu shí落井投石 | 比喻趁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 沙汀《炮手》:“從未做過落井投石的事。” |
jiāo jīn liú shí焦金流石 | 金屬燒焦,石頭熔化。形容天氣干旱酷熱。 | 南朝 梁 劉孝標《辯命論》:“放勛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時,焦金流石。” |
jīn shí zhī jiāo金石之交 | 交:交情。像金石般堅固的交情。比喻友情堅貞不渝。 | 東漢 班固《漢書 韓信傳》:“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禽矣。” |
yàn shí wàng zhēn燕石妄珍 | 妄視無用之物為珍寶。 | 唐·劉知幾《史通·人物》:“若愚智畢載,妍媸靡擇,此則燕石妄珍,齊竽混吹者矣!” |
jīn shí jiāo qíng金石交情 | 見“金石之交”。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葛衣記·到既渝盟》:“絲蘿契合原非強,為其把金石交情一旦忘。” |
nù ní mèi shí,kě jì bēn quán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 猊:狻猊,即獅子;抉:踢開;驥:駿馬。如憤怒的獅子踢開石頭,口渴的駿馬奔向泉水。形容書法遒勁奔放。 | 《唐書·徐浩傳》:“嘗書四十三幅屏,八體皆備,如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
hǎi hé shí làn海涸石爛 | 猶海枯石爛。 | 清·秋瑾《精衛石》第二回:“海涸石爛情無改,正欲歸坐續言詞。” |
ān rú pán shí安如磐石 | 安;安穩;磐石:厚而重的大石頭。像磐石一樣安穩不動。形容穩固;不可動搖。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磐石,壽于旗翼。” |
quán shí gāo huāng泉石膏肓 |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肓”,據說這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 《舊唐書 隱逸傳 田游巖》:“臣泉石膏肓,煙霞錮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遙。” |
tiě shí xīn gān鐵石心肝 | 見“鐵石心腸”。 | 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俺虔婆生下一副鐵石心肝,皺著柄凍凌觜臉,把俺這做女的,不做人也似看承。” |
zǒu shí fēi shā走石飛沙 |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狂暴。 | 《三國志 吳志 陸凱傳》:“蒼梧、南海,歲有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沙轉石,氣則霧郁,飛鳥不經。” |
tóu shí chāo jù投石超距 | 古代軍中的習武練功活動。 | 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 |
shí xīn mù cháng石心木腸 | 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堅定不動搖。 | 宋·蘇軾《謝失察妖賊表》:“布衣蔬食,或木死于饑寒;石心木腸,誓不忘于忠義。” |
shí huǒ diàn guāng石火電光 | 形容事物象閃電和石火一樣一瞬間就消逝。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四:“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石火電光,已經塵劫。’” |
diǎn shí wéi jīn點石為金 | 同“點鐵成金”。 | 《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四愿得呂純陽祖師點石為金這個手指頭。” |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 搬:移動。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曾經說過:‘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就是張伯倫政策的必然結果。’” |
jiā wú dàn shí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狂生》:“濟寧有狂生某,善飲;家無儋石,而得錢輒沽,殊不以窮厄為意。” |
shǐ shí zhī nán矢石之難 |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戰的武器。難:不幸的遭遇。指戰爭中的危難。 | 西漢·司馬遷《史記·晉世家》:“矢石之難,許馬之勞,此復受次賞。” |
shí chì bù duó石赤不奪 | 石質堅硬,丹砂色鮮紅,均不可改變。比喻意志堅定不移。 | 漢·楊雄《太玄·度》:“石赤不奪,節士之必。測曰:石赤不奪,可與有要也。” |
mián yún wò shí眠云臥石 | 比喻山居生活。 | 唐劉禹錫《西山半若試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臥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