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箭牌的成語故事
拼音dǎng jiàn pái
基本解釋古代可以抵擋刀箭用的盾牌。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你掩護(hù)的東西。
出處廬隱《今后婦女的出路》:“她們拿擁護(hù)母權(quán)作擋箭牌,暗地里過著寄生的享樂生活。”
暫未找到成語擋箭牌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擋箭牌)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箭上垛 | 元 無名氏《符金錠》第二折:“這個(gè)不打緊,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
一箭之地 |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鍋造飯去。” |
一箭之遙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lǐng),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
一箭雙雕 | 《北史 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qǐng)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fā)雙貫焉。” |
萬箭攢心 | 唐 李沈《獨(dú)異志》:“梁沈約,家藏書十二萬卷,然心僻惡,聞人一善,如萬箭攢心。” |
萬箭穿心 | 《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聽到哥子末后一段說話,真如萬箭穿心,竟放聲大哭起來。” |
萬箭鉆心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那安卿說到此處,好如萬箭鉆心,長號(hào)數(shù)聲而絕。” |
東南竹箭 |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huì)稽之竹箭焉。” |
東箭南金 | 唐 羅隱《秋夜寄進(jìn)士顧榮》詩:“空羨良朋盡高價(jià),可憐東箭與南金。” |
亂箭攢心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見父親倒在一個(gè)壁角邊亂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見,猶如亂箭攢心,放聲號(hào)哭。” |
以螳擋車 | 梁啟超《論專制政體有百害于君主而無一利》:“以人力而欲與理勢為御,譬猶以卵投石,以螳擋車,多見其不知量而已。” |
似箭在弦 | 茅盾《子夜》八:“一句問話,似箭在弦,直沖到眉卿的臉上了。” |
光陰似箭 | 前蜀 韋莊《關(guān)河道中》詩:“但見時(shí)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時(shí)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以上。” |
光陰如箭 | 唐 韋莊《關(guān)河道中》詩:“但見時(shí)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
免戰(zhàn)牌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5回:“城上即將‘免戰(zhàn)牌’掛起,隨你叫罵,總不出戰(zhàn)。”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diǎn)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
冒牌貨 | 茅盾《我們這文壇》:“誰都自稱是嫡派秘授,而別人是冒牌貨,野狐禪。” |
勢不可擋 | 《晉書·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dāng),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
十二道金牌 | 《宋史·岳飛傳》:“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 |
十二金牌 | 《宋史 岳飛傳》:“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 |
南金東箭 | 《爾雅 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huì)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
如箭在弦 | 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fā)。” |
開弓不放箭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事還是竟弄破了好,還是‘開弓不放箭’,大家弄幾個(gè)錢有益?” |
弩下逃箭 | 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則脫汝輩數(shù)家之禍,然萬無搜近之理,所謂‘弩下逃箭’也。” |
弩箭離弦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過度,后走的如弩箭離弦。” |
歸心似箭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4回:“不多時(shí),穿過松林,渡過小溪,過了水月村,越過鏡花嶺,真是歸心似箭。” |
歸心如箭 | 清 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 承長兄厚愛,本當(dāng)領(lǐng)教,只是歸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