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羽吉光的成語故事
拼音piàn yǔ jí guāng
基本解釋片羽:一片羽毛;吉光: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名。比喻殘存的藝術(shù)珍品
出處清·李慈銘《越縵堂詩話》上卷:“片羽吉光,彌可珍貴。”
暫未找到成語片羽吉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片羽吉光)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唐 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一掃而光 | 宋 蘇軾《題王逸少帖》詩:“出林飛鳥一掃空。” |
一片丹心 | 宋 蘇軾《過嶺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數(shù)行清淚嶺云南。” |
一片冰心 |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一片宮商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韋八座岫謂朝賢曰:‘此賦乃一片宮商也。’” |
一片志誠 |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二折:“將一片志誠心寫入了冰綃崢,這一篇相思令,寄與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
一片散沙 |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一講:“但是中國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團體,沒有民族的精神,所以雖有四萬萬人結(jié)合成一個中國,實在是一片散沙。” |
一片汪洋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2回:“鄭州底下黃河開了口子,漫延十余州縣,一片汪洋,盡成澤國。” |
一片漆黑 | 馮德英《苦菜花》第11章:“雨還在滴答滴答地下著,屋里屋外一片漆黑,看不見一點亮光。” |
一片焦土 | 唐·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一片至誠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見他正是服官從政的年紀,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
一片赤心 | 清·洪昇《長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見了,笑問此中何有?俺就對他說,惟有一片赤心。” |
一知片解 | 宋·吳泳《答趙茂實書》:“某閑居寖久,兀兀一經(jīng),今已窮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復為言語詞章。” |
一而光 | |
一鱗片爪 | 《〈王西彥小說選〉自序》:“現(xiàn)在重讀自己這一鱗片爪時,就愈益感覺到,對那個暴風雨前的黑暗時代,我們實在太需要宏偉的史詩了。” |
一鱗片甲 | 清·趙翼《題黃陶庵手書詩冊》詩:“嗚呼公已騎箕去,故紙殘零亦何有。一鱗片甲乃幸存,其字其詩遂不朽。” |
萬丈光芒 | 郭沫若《洪波曲》:“在他盲目而癱瘓的一片黑暗中,打出了萬丈光芒的眩目的鐵火。” |
萬事大吉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明州大梅祖鏡地英禪師》:“歲朝把筆,萬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
上下天光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
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 | 清·張南莊《何典》第九回:“原來劉打鬼收成結(jié)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賣來喂了指頭,弄得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只得仍縮在娘身邊。” |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之地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云居膺禪師法嗣》:“問:‘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時如何?’師曰:‘莫飄露么。’”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與日月爭光 |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
與日月齊光 | 戰(zhàn)國·楚·屈原《楚辭·涉江》:“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
丙吉問牛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楚王軾怒蛙,以昆蟲之敢死;丙吉問牛,恐陰陽之失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