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抱寫誠的成語故事
拼音qīng bào xiě chéng
基本解釋謂推誠相待。
出處清·曾國藩《苗先簏墓志銘》:“君既習于祁公,又與諸君傾抱寫誠,契合無間。”
暫未找到成語傾抱寫誠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傾抱寫誠)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傾家蕩產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
抱頭鼠竄 |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
抱恨黃泉 | 唐·李賢等引注《邕別傳》:“臣所在孤危,懸命鋒鏑,湮滅土灰,呼吸無期。誠恐所懷隨軀腐朽,抱恨黃泉。” |
盡誠竭節 | 《魏書》:“尚自少侍從,盡誠竭節,雖云異姓,其猶骨肉,是以入為腹心,出當爪牙。”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一旦聽說要考試了,三位大臣立時著了慌。” |
大廈將傾 | 明 梁辰魚《浣紗記 論俠》:“我一身去國常回顧,若使齊事了便歸鄉土,只怕有大廈將傾,一木怎扶!” |
竭誠相待 |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
吐膽傾心 | 《京本通俗小說 馮玉梅團圓》:“承信方敢吐膽傾心,告訴道:‘小將建州人,實姓范。’” |
抱殘守缺 | 東漢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
一見傾心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晉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與將軍風殊類別,一見傾心,親如宗戚。” |
誠惶誠恐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杜詩傳》:“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
倒廩傾囷 | 唐·韓愈《答竇秀才書》:“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
倒山傾海 | 《后漢書·董卓傳》:“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昆岡之火,自茲而焚,《版蕩》之篇,于焉而極。” |
初寫黃庭 | 魏晉時人所寫《黃庭經》帖,為后世學寫小楷的范本,相傳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之語。 |
少年老誠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9回:“現在的玉郎早已不是你我在能仁寺初見的那個少年老誠的玉郎了。” |
誠心誠意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遠的誠心誠意來了,豈有個不教你見個真佛去的呢。” |
誠歡誠喜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盆子傳》:“誠歡誠喜,無所恨也。” |
臨時抱佛腳 | 唐 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
傾國傾城 | 東漢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 |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擇所安。” |
心虔志誠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九回:“委實心虔志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 |
一顧傾人 | 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
河傾月落 | 元·陳樵《月放過賦》:“河傾月落,馀歡未歇。” |
開誠布公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
輕描淡寫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這個頭陀,尤其兇橫異常,怎的姑娘你輕描淡寫的就斷送了他?” |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
開心見誠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
定傾扶危 | 漢·恒寬《鹽鐵論·備胡》:“古者明王討暴衛弱,定傾扶危,使小國之君悅;討暴定傾,則無罪之人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