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肖惟妙的成語故事
拼音wéi xiāo wéi miào
基本解釋形容描摹得十分生動逼真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惟肖惟妙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惟肖惟妙)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臺二妙 | 《晉書·衛(wèi)瓘傳》:“瓘學(xué)問淵博、明習(xí)文藝,與尚書郎敦煌索靖俱善草書,時人號為‘一臺二妙’。” |
不肖子孫 | 宋 邵雍《盛衰吟》:“克肖子孫,振起家門;不肖子孫,破敗家門。” |
個中妙趣 | 宋·陸游《劍南詩稿·十一·對酒二首》:“個中妙趣誰堪語,最是初醮未醉時。” |
丹青妙手 |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
人心惟危 | 《尚書 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 |
令出惟行 | 《尚書·周官》:“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 |
體貼入妙 | 清·昭梿《嘯亭雜錄·檀欒卿》:“姿容艷麗,性格柔婉,所演劇甚多,俱能體貼入妙。” |
余妙繞梁 | 南朝·梁·蕭統(tǒng)《七契》:“初音魚踴,馀妙饒梁,何止田文慨慷,劉靖心傷而已哉!” |
匠心獨妙 |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
口誦心惟 | 明 王守仁《傳習(xí)錄》中卷:“諷誦之際,務(wù)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 |
各有巧妙不同 | 《上饒集中營·煉獄雜記》:“個別談話……或先軟后硬,或先硬后軟,或忽硬忽軟,各有巧妙不同。” |
咸與惟新 | 《尚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污俗,咸與惟新。” |
唯妙唯肖 | 老舍《趙子曰》:“這樣從鑼鼓中把古人的一舉一動形容得唯妙唯肖。” |
回春妙手 | 粵劇《關(guān)漢卿》第三場:“全靠大夫你回春妙手,我已經(jīng)好了八九成。” |
埒才角妙 | 漢 傅毅《舞賦》:“合場遞進,按次而俟,埒才角妙,夸容乃理。” |
埒材角妙 | 漢·傅毅《舞賦》:“合場遞進,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 |
天上地下,惟我獨尊 |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當(dāng)其新識驟得,踴躍狂喜,亦有天上地下,惟我獨尊之勢,皆智之為也。” |
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jīng)》第一卷:“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
奉命惟謹(jǐn) | 明 李東陽《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東陽皆奉命惟謹(jǐn)。” |
奧妙無窮 | 楊成武:《層層火陣燒野牛》:“化裝襲擊的運用奧妙無窮……有時化裝日軍襲擊偽軍,有時化裝偽軍襲擊日軍。” |
妙不可言 | 晉 郭璞《江賦》:“經(jīng)紀(jì)天地,錯綜人術(shù),妙不可盡之于言,事不可窮之于筆。” |
妙喻取譬 | 郭沫若《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篇》:“只見頌久在講壇上步來步去,妙喻取譬地講得頭頭是道。” |
妙處不傳 | 宋·黃庭堅《戲題小雀飛蟲畫扇》詩:“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斫輪如此用。” |
妙想天開 | 鄒韜奮《萍蹤寄語》:“現(xiàn)在各處的教育當(dāng)局卻妙想天開,等到這試用期滿,紛紛藉口停職。” |
妙手丹青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莊濯江尋妙手丹青畫了一幅‘登高送別圖’,在會諸人,都做了詩。” |
妙手偶得 | 宋·陸游《文章》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復(fù)須人為。” |
妙手回春 | 唐 司空圖《詩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 |
妙手空空 |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玉公子》:“昨有妙手空空,伏兄臥室,窺伺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