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成語詞典身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身的成語
      成語解釋出處
      dǐ shēn lì xíng砥身礪行猶言砥節(jié)礪行。《梁書·儒林傳序》:“建國君民,立教為首,砥身礪行,由乎經(jīng)術。”
      gōng chéng shēn tuì功成身退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隱退,不再復出。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dú shàn wú shēn獨善吾身同“獨善其身”。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這高天厚地之中發(fā)誓宣明:我只能離群索居,獨善吾身!”
      dùn shēn yuǎn jì遁身遠跡猶言避世隱居。宋·葉適《趙孺人墓銘》:“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窮水絕處,慕王霸、梁鴻夫婦,賡《麥秀》、《五噫》之歌,將遁身遠跡以自娛佚。”
      shēn jià bǎi bèi身價百倍身價: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指名譽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明 婁紹書《無聲詩史》:“碑碣銘志之石,非公筆不重;斷楮殘煤,聲價百倍。”
      qiāng shēn fá mìng戕身伐命傷害身體。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列朝》:“夫人君欲壽,非事齋醮能致,果能敬天,凡戕身伐命事,一切致謹,必得長生。”
      hù shēn fú護身符一種小巧的裝飾品(如珠寶、玉石或紀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號,戴上這個護身寶貝可以防止災禍(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幫助佩戴者。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是咱前者護身符,今日有權術。”
      duàn fā wén shēn斷發(fā)紋身見“斷發(fā)文身”。馮至《伍子胥》九:“在吳越的邊境上還有許多野人,他們是斷發(fā)紋身的。”
      qián shēn yuǎn jì潛身遠跡潛:深藏;跡:蹤跡。隱藏起來不露蹤跡。漢·賈逵《上書請宥劉愷》:“素行孝友,謙讓潔清,讓封弟憲,潛身遠跡,有司不原樂善之心。”
      zhù fā wén shēn祝發(fā)文身削短頭發(fā),刻畫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區(qū)異族的風俗服制。《轂梁傳·哀公十三年》:“吳,夷狄之國也,祝發(fā)文身。”晉·孫綽《喻道論》:“周之泰伯遠棄骨肉,托跡異域,祝發(fā)文身,存之不反,而論稱至德,書著大賢。”
      yī shēn liǎng tóu一身兩頭一個人同時有兩個主張。比喻無所適從。漢 焦延壽《易林》卷八:“一身兩頭,近適二家,亂不可治。”
      zhèng shēn míng fǎ正身明法端正自身,嚴明法紀。《晉書 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nóng)桑。”
      xián shēn guì tǐ賢身貴體指身分高貴。《管子 立政》:“雖有賢身貴體,毋其爵不敢服其服;雖有富家多資,毋其祿有敢用其財。”
      xiàn shēn shuō fǎ現(xiàn)身說法本佛教用語;指佛能依附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顯現(xiàn)出種種身形來講解佛法。后比喻以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釋迦牟尼佛》:“亦于十方界中現(xiàn)身說法。”
      shù shēn shòu mìng束身受命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chì shēn lù tǐ赤身露體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絲不掛。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吳班引兵到關前搦戰(zhàn),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體,或睡或坐。”
      zhù shù děng shēn著述等身著述:編寫的著作。寫的書摞起來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極多。亦作“著作等身”。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自是以外,雖著述等身,聲華蓋代,總聽其自貯名山,不得入此門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gū shēn zhī yǐng孤身只影形容孤單一人。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高自身修養(yǎng),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區(qū),最后使全國安寧西漢·戴圣《禮記·大學》:“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shēn fèn bù míng身分不明來歷不詳。
      lì mìng ān shēn立命安身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著落。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僧問:‘學人不據(jù)地時如何?’師云:‘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
      shēn tǐ fà fū身體發(fā)膚本指身軀、四肢、須發(fā)、皮膚,后亦泛指自己身體的全部,自身。《孝經(jīng) 開宗明義》:“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比喻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清 龔自珍《上大學士書》:“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牽一發(fā)而全身為之動者,不得不引申觸類及之也。”
      yǐ shēng xǔ guó以身許國許:預先答應給與。把身體獻給國家。指盡忠報國;臨難不茍。《南史 羊侃傳》:“久以淡為死,猶復在邪?吾以身許國,誓死行陣,終不以爾而生進退。”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zhōng shēn zhī yōu終身之憂指一生的憂慮。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
      fěn shēn suì gǔ粉身碎骨全身粉碎。多指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惜犧牲生命。也比喻徹底遭到失敗或遭遇極大的磨難。唐 蔣防《霍小玉傳》:“平生志愿,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fěn gǔ suì shēn粉骨碎身指身軀粉碎,犧牲生命。唐 蔣防《霍小玉傳》:“平生志愿,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蘭孫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雖粉骨碎身,無可報答。’”
      yáo shēn yī biàn搖身一變搖晃一下身子;就改變了身份。形容變化得快。舊小說中指有神通的人用法術使自己變成別的形體。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回:“悟空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科(棵)松樹。”
      gè xiǎn shēn shǒu各顯身手各:各自;顯:表現(xiàn),顯露;身手:本領。各自顯示某人的智慧或技巧。曾樸《孽海花》第25回:“到了現(xiàn)在,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
      yǐ shēn shì fǎ以身試法身:親身;指生命;試:嘗試;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嘗試法律。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dà dǎn bāo shēn大膽包身謂膽量極大。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四折:“關云長雄略蓋世,趙子龍大膽包身。”
      shēn wú fēn wén身無分文形容非常貧窮。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一章:“他現(xiàn)在是身無分文,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
      jié shēn lèi xíng潔身累行純潔身心,約束自己的行為。累,通“縲”。宋·曾鞏《庫部員外郎范君墓志銘》:“士之能修其內(nèi),潔身累行者,非自好之篤莫能至,而世亦罕能知之也。”
      háng wǔ chū shēn行伍出身行伍:古代軍隊編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當兵出身。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3回:“幸虧炮船上統(tǒng)帶趙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fēn shēn jiǎn kǒu分身減口見“分房減口”。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家族》:“今有迫于人口多者,每有分身減口之語。”
      rǔ shēn bài míng辱身敗名指自身受辱,名聲敗壞。《說岳全傳》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敗名,是為不智。”
      shēn tǐ lì xíng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西漢 劉安《淮南子 泛論訓》:“圣人以身體之。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 力行近乎仁。”
      yǎng shǒu jiē fēi náo,fǔ shēn sǎn mǎ tí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接:迎面射;猱:猿類;馬蹄:一種箭靶的名稱。揚起手射中飛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藝高超。三國·魏·曹植《白馬篇》:“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猿猴,勇剽若豹螭。”
      cuī shēn suì shǒu摧身碎首即粉身碎骨。三國·魏·曹植《謝封甄城王表》:“臣愚駑垢穢,才質(zhì)疵下,過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shēn wài zhī wù身外之物個人身體以外的東西;指名譽、地位、權力、金錢等。唐 吳兢《貞觀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
      dú shàn yī shēn獨善一身同“獨善其身”。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詩:“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huī shēn miè zhì灰身滅智佛教語。謂斷除一切身心煩惱,為小乘阿羅漢果的境界。隋·智顗《四教儀》:“若灰身滅智,名無余涅槃。”
      tiāo shēn fēi zú佻身飛鏃只身射箭殺敵。形容殺敵英勇,視死如歸。南朝·宋·顏延之《陽給事誄》:“瓚誓命沈城,佻身飛鏃。”
      shēn bù yóu jǐ身不由己受外界或內(nèi)心的影響;自身的活動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宋元戲文輯佚 陳巡檢梅嶺失妻》:“瓜期信通,為著功名,奔走西東。見說出路自覺心慵,身不由己,意沖沖。”
      dà xiǎn shēn shǒu大顯身手顯:表示;顯露;身手:武藝;指本領。充分顯露自己的本領;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趙樹理《三里灣》七:“這兩個人默默不語在這座房子里大顯身手。”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一登龍門,身價十倍忽然得到榮耀,從而身價倍增。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
      zhōng shēn dà shì終身大事終:從開始到末了。關系到一輩子的大事情;多指男女婚嫁而言。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一時間憑著兩局賭賽,偶爾虧輸,便要認起真來,草草送了終身大事,豈不可羞!這事斷然不可!”
      suì gǔ fěn shēn碎骨粉身見“碎身粉骨”。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崇黑虎大怒罵曰:‘好匹夫!蘇護違犯天條,有碎骨粉身之禍;你皆是反賊逆黨,敢如此大膽,妄出狂言。’”
      pī fà wén shēn披發(fā)文身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fā)披散,身刺花紋。《禮記 王制》:“東方曰夷,被發(fā)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干下去。《紅樓夢》第六十八回:“拚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shēn jīng bǎi zhàn身經(jīng)百戰(zhàn)身:親身;百:極言其多;親身經(jīng)歷過許多戰(zhàn)斗。形容富于實戰(zhàn)經(jīng)驗;也形容具有豐富的實際經(jīng)驗。南北朝 庾信《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在朝四十一年,身經(jīng)一百余戰(zhàn)。”
      jié shēn zì hào潔身自好潔:沌潔;好:喜愛。保持自身的清潔;不同流合污。現(xiàn)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不關心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說是豁達,但是去就,有愛憎,究竟總不失為潔身自好之士。”
      shēn dāng qí jìng身當其境見“身臨其境”。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可惜這些資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寫些更具體的事實來,使未身當其境的朋友們也同樣感泣一下。”
      bǎi shēn hé shú百身何贖身:指生命;何:怎能;贖:抵換。意思是自己就有一百條命也抵換不回來。南朝 梁 劉令嫻《祭夫徐敬業(yè)文》:“躬奉正衾,親觀啟足。一見無期,百身何贖?”
      suì shēn mí qū碎身糜軀猶碎首糜軀。漢·賈誼《新書·諭誠》:“人謂豫讓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何無恥之甚也?今必碎身糜軀,以為智伯,何其與前異也?”
      ān shēn zhī chù安身之處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huī shēn mǐn zhì灰身泯智見“灰身滅智”。明·智旭《教觀綱宗》:“若灰身泯智,名無余涅盤。”
      bàn shēn bù shè半身不攝攝:引持。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動或半邊肢體癱瘓。《魏書·孟鸞傳》:“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攝,扶載歸家,其夜亡。”
      shēn bù yóu zhǔ身不由主身體不由自己作主。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2回:“‘哎喲’了一聲,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quán shēn yuǎn hài全身遠害遠:離。保全生命,遠離災害、危害之地。亦作“遠害全身”、“全身遠禍”、“潛身遠禍”。《詩經(jīng)·王風·君子陽陽序》:“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
      yǐ shēn xùn zhí以身殉職殉: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犧牲。為了忠于本職工作而犧牲。《梁書 韋粲傳》:“謂仲禮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職。’”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zhī mìng ān shēn知命安身命:命運。服從命運,安于自身所處的地位。元·無名氏《滓范叔》第一折:“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則可待時守分,知命安身,未敢希望功名也。”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清·張南莊《何典》第九回:“原來劉打鬼收成結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賣來喂了指頭,弄得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只得仍縮在娘身邊。”
      juān shēn xùn yì捐身徇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宋·岳飛《申司進兵狀》:“累準朝廷指揮催督,此正飛等捐身徇義之秋。”
      shēn míng liǎng tài身名兩泰見“身名俱泰”。南朝·陳·周弘讓《與徐陵書薦方圓》:“吾荷朝思,得安丘壑,身名兩泰,夫復奚言。”
      láo shēn jiāo sī勞身焦思勞:費;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史記 夏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rén bǎi qí shēn人百其身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別人愿意死一百次來換取死者的復生。表示對死者極沉痛的悼念。《詩·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yī shēn liǎng rèn一身兩任指一個人擔任兩個職務。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不可為也。”
      yī shēn shì dǎn一身是膽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先主明旦自來,至云營圍視昨戰(zhàn)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sān shěng wú shēn三省吾身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來檢查自己。一說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ān shēn zhī dì安身之地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為建業(yè)的根基。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jī shēn fěn gǔ齏身粉骨齏:碎。指粉身碎骨。明 王守仁《辭封爵普恩賞以彰國典疏》:“臣世受國恩,齏身粉骨,亦無以報。”
      shù shēn xiū xíng束身修行束身:約束自身。約束自身,修養(yǎng)德行。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往者群氣爭奪,萬物死慮,支體不從,身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shā shēn chéng míng殺身成名為正義捐棄生命而贏得美名。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士固有殺身以成名,唯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終身讓路,不枉百步枉:白白地,冤枉。一輩子給人讓路,也不會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對人謙讓不會有什么損失。《新唐書·朱敬則傳》:“敬則兄仁軌……嘗誨子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lì shēn yáng míng立身揚名立身:使自己在社會上有相當?shù)匚唬粨P:傳布。使自己立足于社會,名聲遠揚。三國 魏 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潛精墳籍,立身揚名。”
      shēn míng jù tài身名俱泰名譽、地位都安穩(wěn)。形容生活舒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哆》:“士當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牖語人。”
      rě huǒ shāo shēn惹火燒身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災惹禍害自己。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莊上人見典史親來捉獲,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燒身,連忙把余琳并馮氏,都送將出來。”
      shēn shǒu yì dì身首異地見“身首異處”。《天安門詩抄·警告丑類》:“丑類敢越雷池,小心身首異地。”
      cháng shēn hè lì長身鶴立鶴立:像鶴站立。形容瘦而高的人。曾樸《孽海花》第32回:“就在這一陣笑語聲中,有一個長身鶴立的人……兩臉緋紅,醉態(tài)可掬,七跌八撞的沖進房來。”
      zhe zuò děng shēn著作等身形容著述極多,迭起來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cú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存魏闕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戰(zhàn)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審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
      shēn xiǎn míng yáng身顯名揚身世顯赫,聲名遠揚。元·施惠《幽閨記·推就紅絲》:“兄弟,所喜者志得意滿,身顯名揚;所悲者家園蕩廢,恐瑟凄涼。”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死無葬身之所葬:埋葬。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結局很悲慘。魯迅《而已集·答有桓先生》:“社會沒有知道我在攻擊,倘一知道,我早已死無葬身之所了。”
      yǔn shēn bù xù殞身不恤殞:死亡;恤:顧慮。犧牲生命也不顧惜。魯迅《記念劉和珍君》:“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敢,雖遭陰謀詭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證明了。”
      xiàng chǐ fén shēn象齒焚身焚身:喪生。象因為有珍貴的牙齒而遭到捕殺。比喻人因為有錢財而招禍。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shēn zài lín quán,xīn huái wèi què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回:“我老臣雖是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豈知平地風波,生此異事。”
      zhù zuò děng shēn著作等身著作跟身材一樣高(等:相等)。形容著作十分豐富。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自是以外,雖著述等身,聲華蓋代,總聽其自貯名山,不得入此門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lì shēn xíng dào立身行道道:政治主張和思想。指修養(yǎng)自身,奉行道義。南朝·梁·蕭統(tǒng)《與晉安王綱令》:“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誠,立身行道,始終如一。”
      kǔ shēn jiāo sī苦身焦思焦:焦急。形容人為某事憂心苦思。《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shēn wēi yán qīng身微言輕微:卑微。地位低,說話不受人重視。《后漢書 孟嘗傳》:“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嘗,而身輕言微,終不蒙察。”
      shēn huái liù jiǎ身懷六甲六甲:傳說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婦女懷孕。《隋書·經(jīng)籍志三》載有《六甲貫胎書》
      fǎn shēn zì wèn反身自問見“反躬自問”。清·戴名世《程孝子傳》:“嗚呼!人孰不有母,讀孝子之事,反身自問,竟何如哉!”
      tú shēn wàng guó圖身忘國圖:謀取。只謀取個人的利益而不顧國家的安危。唐·白居易《有木詩序》:“余讀漢書列傳,見佞順媕婀,圖身忘國,如張禹輩者。”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身強力壯身體強健;精力旺盛。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
      zhì shēn shì wài置身事外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對事情漠不關心。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觀。”
      rùn wū rùn shēn潤屋潤身后用為恭賀新屋落成的題辭。《禮記 大學》:“富潤屋,德潤身。”
      shēn xiān shì zú身先士卒指作戰(zhàn)時將帥親自沖在士兵的前面;奮勇殺敵。現(xiàn)多用以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的前面。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秒拍一区二区| 亚洲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av综合日韩| 亚洲区不卡顿区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成av人免费看|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高清有无|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