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異己的成語故事
拼音pái chì yì jǐ
基本解釋排斥:排除;驅(qū)逐;異己:同自己意見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問題上有嚴(yán)重分歧或敵對的人;比喻排擠、清除與自己意見不合或利害沖突的人。又作“排除異己。”
出處《晉書 殷凱傳》:“凱見江績亦以正直為仲堪所斥,知仲堪當(dāng)逐異己,樹置所親。”
暫未找到成語排斥異己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排斥異己)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己之私 | 宋·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后》:“放乎一己之私,自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
一己之見 | 宋·周煇《清波雜志》卷八:“近時曾公端伯亦編皇宋百家詩選,去取任一己之見。” |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 |
世異時移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世異時移,事業(yè)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 |
嚴(yán)于律己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君》:“嚴(yán)于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guān)天治道。” |
嚴(yán)于責(zé)己,寬以待人 | 《憶鄧拓·鄧拓和人民日報》:“老鄧總是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主動承擔(dān)責(zé)任,不使別的同志感到壓力。” |
嚴(yán)以律己,寬以字人 | 清·汪琬《送張牖如之任南寧序》:“嚴(yán)以律己,寬以字人。” |
嚴(yán)以律己,寬以待人 | 清·羅澤南《與蔣瀛海書》:“取古人嚴(yán)以律己,寬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調(diào)和其血氣。” |
豐神異彩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金貂記·鄂公慶奉〉》:“尤妙,晚景逍遙,豐神異彩,德類傅伊周召。” |
乍同乍異 | 《鬼谷子·飛坩》:“其說辭也,乍同乍異。” |
爭奇斗異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吟壇才子爭奇斗異,各獻(xiàn)所長。” |
事不關(guān)己 | 《曹雪芹別傳》:“當(dāng)時的風(fēng)氣是謹(jǐn)言慎行,少發(fā)議論,事不關(guān)己,不必打聽,因此對這一次大征戰(zhàn)的命將出師,一直不甚了了。” |
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 | 莆仙戲《父子恨》:“古道:‘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 |
云泥異路 |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閑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云泥異路又如許。 |
人一己百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劉少奇《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這種人的腦筋,浸透著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他相信這樣的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甚至用這一大套剝削階級的話,來為他的自私自利和個人主義辯護。” |
人己一視 |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二:“此正無意于我,人己一視之道,實賢人君子之盛德。” |
他鄉(xiāng)異縣 | 《樂府詩集·飲馬長城窟行》:“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zhuǎn)不可見。” |
以天下為己任 | 《南史 孔休源傳》:“休源風(fēng)范強正,明練政體,常以天下為己任。” |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 《中庸》“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 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嘗不同,則道之不遠(yuǎn)于人者可見。故己之所不欲,則勿以施至于人。” |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 明 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 藝林學(xué)山八》:“楊(楊慎)以朱(朱熹)忌而毀之,豈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乎!” |
以己度人 | 漢 韓嬰《韓詩外傳》:“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類度類,古今一也。” |
以己律人 | 魯迅《論“費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但可惜大家總不肯這樣辦,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 |
伐異黨同 | 《后漢書 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xué),懷經(jīng)協(xié)術(shù),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
傳聞異辭 | 《公羊傳·隱公元年》:“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
修己安人 |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
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孝伯問王大:‘阮籍何如司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
先人后己 | 《禮記·坊記》:“子云:‘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