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獅搏兔的成語故事
拼音quán shī bó tù
基本解釋搏:搏斗。形容發揮巨大威力攻擊弱小的目標。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24回:“他既要來螳臂當車,我何妨去全獅搏兔,給他一個下馬威。”
暫未找到成語全獅搏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全獅搏兔)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照單全收 | 清·惜陰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語說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與他較量,照單全收了罷。” |
短褐不全 | 唐·盧照鄰《對蜀父老問》:“藜羹不厭,短褐不全,庸非貧賤乎?” |
十全十美 | 清 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十美。” |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歡喜不盡,暗說道:‘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全科人兒 |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十全大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5回:“只見一個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開了脈案,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便去了。” |
目無全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 |
竭盡全力 | 《宋書 宗越傳》:“誅戮群公及何邁等,莫不盡心竭力,故帝憑其爪牙,無所忌憚。” |
全受全歸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歸之,可謂孝矣。” |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9回:“獲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
文武全才 | 《舊五代史 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后必享重位,爾宜謹事之。” |
全知全能 | 郭沫若《鄭成功》第四章:“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無私的。” |
完完全全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興哥不得已而休之,心中兀自不忍,所以改嫁之夜,把十六只箱籠,完完全全地贈他。” |
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0回:“俗話說的,‘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太太們不虧了鳳丫頭,那些人還幫著嗎?” |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人中獅子 | 《釋氏要覽》:“天竺大乘沙門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諸國獨步,內外綜博,無籍不練,世人咸曰人中獅子。” |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守株待兔 |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
狡兔三窟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
求全責備 |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竊謂天下不能皆絕類離倫之材,君子未嘗持求全責備之論。” |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這奴才,‘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
樣樣俱全 | 曲波《林海雪原》:“有你的活證據,人證物證樣樣俱全。” |
全身遠禍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鄉,你母女自去全身遠禍。” |
兔角牛翼 | 章炳麟《國故論衡·明見》:“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萬論若兔角牛翼矣。” |
全無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