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下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ǒu liǎng xià zǐ有兩下子 | 比喻有點本領。 | 歐陽山《三家巷》:“蔣介石這個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上無片瓦,下無立錐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shàng yì xià lòu上溢下漏 | 謂上富下貧。 |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制》:“筐篋已富,府庫已實,而百姓貧,天是之謂上溢而下漏。” |
dī shēng xià qì低聲下氣 | 形容說話時恭順卑微的樣子。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里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 |
ài shàng ài xià礙上礙下 | 礙:妨礙。妨礙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 |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 | 《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liǔ xià jiè yīn柳下借陰 | 比喻請求別人的庇護。 | 《淮南子 人間訓》:“武王蔭暍人于樾下,左擁而右扇之,而天下懷其德。” |
fēng qiáng qiāo xià豐墻磽下 | 垣墻高大,而基址峻峭。喻根基不固。 | |
niú kǒu zhī xià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 |
qiān qiān xià shì謙謙下士 | 下:屈己尊人。指謙虛恭敬地對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 明·葉憲祖《鸞鎞記·挫權》:“縱是當朝元宰,也須要謙謙下士為嘉。” |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烝下報 | 烝:晚輩男子和長輩女子通奸;報:長輩男子與晚輩女子通奸。泛指男女亂倫。 | 《左傳;、 桓公十六年》:“衛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屬諸右公子。”《左傳·宣公三年》:“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媯,生子華、子臧。” |
xià sāi shàng lóng下塞上聾 | 塞:堵塞不通。聾:耳朵的聽覺失靈。下邊堵塞不通,上邊聽覺失靈。比喻真實情況不能上傳下達。 | 唐·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 |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東一下西一下 | 指做事無計劃。比喻行動漂忽無定。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使木板子東一下,西一下,攛這一二百下子。” |
shàng xià tóng mén上下同門 | 上下:指上一輩與下一輩。姑婿與侄婿的互稱。 | 唐·趙璘《因話錄》卷三:“楊仆射於陵在考功時,與李師稷及第。至其子相國嗣復知舉,門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時人謂之楊家上下門生。”自注:“代有姑之婿與侄之婿,謂之上下同門。” |
bù qī dì xià不欺地下 | 地下:黃泉之下。指人剛正不阿,堅持原則。 | |
yǐ rén lú xià倚人廬下 | 指依靠別人生活。 | 郭沫若《芭蕉花》:“最初流到貴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廬下,受了種種的虐待。” |
qiáng gāo jī xià墻高基下 | 喻名位雖高而才德低下。 | 《北史·序傳·李僧伽》:“時鄭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適道,文勝其質,郭林宗所謂墻高基下,雖得必喪,此之徒也。’”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上無片瓦,下無卓錐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云居膺禪師法嗣》:“問:‘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時如何?’師曰:‘莫飄露么。’” |
xià bǎn zǒu wán下坂走丸 | 在山坡上往下滾彈丸。比喻順勢無阻,敏捷而無停滯。 | 漢 荀悅《漢紀 高祖紀一》:“則邊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以下阪而走丸也。” |
zì kuài yǐ xià自鄶以下 | 吳國的季禮在魯國看周代的樂舞,對于各諸侯國的樂曲都有評論,但從劊國以下他就沒有再表示意見。比喻從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評論。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自鄶以下無譏焉。” |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天下無難事 | 只要有決心去做,世上再困難的事也能辦成。 | 宋·秦觀《李訓論》:“天下無難事,得其人則易于反掌。” |
jiè pō xià lǘ借坡下驢 | 憑借有利的地勢下驢。比喻利用有利條件行事。 | 張笑天《死島情仇》:“李英民咕嘟一聲灌了一口湯,想找個臺階借坡下驢:‘好男不跟女斗。’” |
yǎn lǐ róu bù xià shā zǐ眼里揉不下沙子 | 比喻對壞人壞事不能容忍。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奶奶寬洪大量,我卻眼里揉不下沙子去。” |
ōu niǎo bù xià鷗鳥不下 | 鷗鳥不愿飛下來。比喻察覺他人將傷害自己,加倍防范。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黃帝》:“海上之人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 |
pǔ tiān zhī xià普天之下 | 指整個天下;遍天下。 | 《詩經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xiāng ěr zhī xià,bì yǒu sǐ yú香餌之下,必有死魚 | 餌:引魚上鉤的食物。指魚必為貪食而上鉤。 | 《三略·上略》:“香餌之下,必有死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kùn miǎn xià xué困勉下學 | 指克服困難才能求得知識。 | 清·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 |
qiān gōng xià shì謙躬下士 | 猶言謙恭下士。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聽說李闖王謙躬下士,對讀書人十分珍重。” |
kuà xià zhī rǔ胯下之辱 | 胯下:兩條腿之間。從胯下爬過的恥辱。 |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
shān jiān lín xià山間林下 | 指隱士所居住的地方。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志愿禪師》:“山間林下頗稱道人家風。” |
tiān xià wú bù sàn yán xí天下無不散筵席 | 天下沒有不解散的聚會。指團聚是相對的,終究要分離的。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無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個分開日子。” |
quán qīng tiān xià權傾天下 | 權勢壓倒天下。形容權勢極大。 | 宋·魏泰《東軒筆錄·呂惠卿》:“熙寧八年,呂惠卿為參知政事,權傾天下。” |
dī sān xià sì低三下四 |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態恭順卑屈。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聽稗》:“你嫌這里亂鬼當家別處尋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還干舊營生。” |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折節下賢人 | 折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 |
làng jì tiān xià浪跡天下 | 浪跡: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跡遍天下。 | 宋 李楙《野客叢書 李白事說者不一》:“為同列者所謗,詔令歸山,遂浪跡天下。” |
chǎn shàng yi xià諂上抑下 | 討好上司,欺壓下級。 | 《北史 安同傳》:“(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嘗有喜怒色,忠篤愛厚,不諂上抑下。” |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 |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治平為天下第一。” |
chuáng xià ān chuáng床下安床 | 比喻無謂之重復。同“床上施床”。 |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九:“[邵雍]平生不為訓解之學,嘗曰:‘經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蓋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蒸下報 | 泛指亂倫的性行為。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報,同人道于禽獸;鉆穴逾墻,役心機于鬼蜮。” |
ná xià mǎ lái拿下馬來 | 比喻將人制服。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回:“叫我問誰去?誰不幫著你呢?誰不是襲人拿下馬來的?” |
shì chē xià zǒu釋車下走 | 釋:放下,放開。下車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靜。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行數百數,以駒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 |
měi xià yù kuàng每下愈況 | 越往下越明顯。表示情況越來越壞。 | 莊周《莊子 知北游》:“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于監市履稀也,每下愈況。”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言語妙天下 |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
qiáng jiàng zhī xià wú ruò bīng強將之下無弱兵 | 弱:軟弱。比喻好的領導能帶出好的部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強將之下無弱兵。恁樣的姐姐須得恁樣的梅香姐,方為廝稱。” |
xià qì yí shēng下氣怡聲 | 下氣:態度恭順:怡聲:聲音和悅。形容聲音柔和,態度恭順。 | 西漢 戴圣《禮記 內則》:“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 |
zì kuài yǐ xià自劊以下 | 劊:西周時的諸侯國名。從劊以下的樂曲就不加評論。比喻從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 | 《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劊以下無譏焉。” |
guī lǎo lín xià歸老林下 | 指回到幽雅處所,度過晚年。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翩翩》:“大業已歸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攜佳孫美婦歸,喜如獲寶。” |
dì niǎn zhī xià帝輦之下 | 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 《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帝輦之下,怎容你這等胡行?你卻如何謀了他小老婆,劫了十五貫錢,殺死了親夫,今日同往何處?從實招來。” |
xià mǎ zuò wēi下馬作威 | 指官吏到任故意用嚴法處理下屬樹立威風。泛指先給對方一點厲害。 | 東漢·班固《漢書·敘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郡,畏其下馬作威,吏民竦息。” |
shé qiáo bù xià舌橋不下 | 形容驚訝的神態。 | |
bù chǐ xià wèn不恥下問 |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
gāo xià zài shǒu高下在手 | 同“高下其手”。 | 宋·葉適《觀文殿學士知樞密院事陳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爭,寧亟去,無茍徇,亦以此見排于俗。” |
shàng màn xià bào上慢下暴 | 謂君上驕慢,下民強暴。 | 《周易·系辭》:“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 |
tiān wáng xià jiè天王下界 | 天王:天神;下界:下凡。比喻威嚴的吏役。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5回:“若到鄉里愚百姓家,便是天王下界,黑煞神臨凡一般。” |
rì xià wú shuāng日下無雙 | 京城無人可比。比喻才能出眾。 | 漢 劉珍《東觀漢記 黃香傳》:“讀所未嘗見書,謂諸王曰:‘此日下無雙江夏黃童也。’” |
xià wéi gōng dú下帷攻讀 | 帷:帷幕;下帷:放下帷幕。比喻專心致志刻苦讀書。 | 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 |
shàng qín xià shùn上勤下順 | 勤:勤奮。順:順從,服從。作領導的勤奮工作,下面的人就會順從他的領導。 | 唐·韓愈《鄆州豀堂詩》:“惟所令之不亦順乎,上勤下順遂濟登茲。” |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謾上不謾下 | 瞞:欺騙。欺騙上級,對下級無所顧忌。 | 宋·江萬里《宣政雜錄·通同部》:“又謂制作之法曰:‘謾上不謾下’,通衢用以為戲云。” |
wéi tiān xià xiào為天下笑 | 指被天下人所恥笑。 | 楚靈王方會諸侯于申,誅齊慶封,作章華臺,求周九鼎之時,志小天下;及餓死于申亥之家,為天下笑。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指用重金懸賞,就會有勇于出來干事的人。 | 元 王實甫《西廂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 |
měi kuàng yù xià每況愈下 | 每:每一次;逐一;況:狀況;愈:更加。比喻情況的發展越來越不好。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一》:“非盡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況愈下,蓋其謬耳!”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提高自身修養,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區,最后使全國安寧 |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
cuò luò gāo xià錯落高下 | 猶言長短高低。 | 宋·葉適《文林郎前秘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銘》:“已而耳改目化,氣竦神涌,古今事物,錯落高下,不以涯量。” |
shēng lèi jù xià聲淚俱下 | 俱:都。一邊訴說;一邊哭泣。形容極其悲痛、哀傷的樣子。 | 《晉書 王彬傳》:“音辭慷慨,聲淚俱下。” |
tuō rén xià shuǐ拖人下水 | 比喻勉強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壞事)。 | 明 李素甫《元宵鬧》第25出:“這是娘子拖人下水,與我什么相干?” |
xià bǎn zǒu wán下阪走丸 | 阪:斜坡;丸:彈丸。在斜坡上往下滾彈丸。比喻說話敏捷流利。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
fù shàng wǎng xià附上罔下 |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騙;下:臣下。親附君王,欺騙臣下。 | 漢·劉向《說苑·臣術》:“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 |
niǎn gǔ zhī xià輦轂之下 | 輦轂:帝王的車駕。比喻帝王管轄下的京城。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輦轂下二十余年矣!” |
shǒu xià kāo gāo首下尻高 | 頭向下,屁股翹起。跪拜磕頭的樣子。 | 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走官階下,首下尻高。” |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實難符 | 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于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 《后漢書 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
wù jū xià liú惡居下流 | 惡:討厭,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為卑下的地位。憎恨處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現也指不甘居下游。 | 《論語·子張》:“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
dù lǐ lèi xià肚里淚下 | 眼淚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說不出。 |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淚流。” |
sǎo chú tiān xià掃除天下 | 掃除:消除,肅清。肅清壞人,安定社會。 | 《后漢書·陳蕃傳》:“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shì xià rú shāng視下如傷 | 見“視民如傷”。 | 《北史·魏紀·孝文帝紀論》:“加以雄才大略,愛奇好士、視下如傷,役己制物,亦無得而稱之。” |
jī féi bù xià dàn雞肥不下蛋 | 比喻條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績。 | |
xīng qián yuè xià星前月下 | 指月夜良宵。亦作“月下星前”。 | 元·呂止庵《風入松》套曲:“常歡喜星前月下,休等閑間面北眉南。” |
guā tián lǐ xià瓜田李下 | 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跟;走過李子樹下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 晉 干寶《搜神記》第15卷:“懼獲瓜田李下之譏。” |
chuáng xià niú dòu床下牛斗 | 聽到床下螞蟻動,誤以為牛在相斗。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 | 《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 |
shàng tì xià líng上替下陵 | 同“下陵上替”。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禮儀志》:“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儀,上替下陵,此謂大亂。” |
xià bǐ biàn jiù下筆便就 |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 《北史·魏收傳》:“詔試收為封禪書,收下筆便就不立稿。” |
shàng chǎn xià dú上諂下瀆 | 諂:奉承;瀆:輕慢,褻瀆。奉承上級,輕慢下屬。 | 《易·系辭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
qī shàng wǎng xià欺上罔下 | 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 唐 元結《奏免科率狀》:“忝官尸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
shàng hǎo xià shèn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愛什么,下面的人就會對此愛好的更加利害。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qí hǔ nán xià騎虎難下 |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事情進行到中途;迫于形勢;不能停下來只好干到底;進退兩難。 | 《明史 袁化中傳》:“懼死之念深,將鋌而走險,騎虎難下。” |
lín xià fēng fàn林下風范 | 林下:幽僻之境;風范: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第八回:“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豈古人所謂有林下風范的,就是這樣嗎?” |
shàng tuī xià xiè上推下卸 | 把責任推給上級,卸給下級,自己卻不負責任。 | |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溥:通“普”,普遍,全。蒼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轄地。指大一統思想。 | 《詩經·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shàng líng xià tì上陵下替 | 同“下陵上替”。 | 《隋書·煬帝紀》:“上陵下替,綱維靡立。” |
míng yáng tiān xià名揚天下 | 形容名聲極大。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8回:“瓶兒罐兒也有兩個耳朵,你須曾聞我等十節度使累建大功,名揚天下,大將王文德么?” |
xià luò bù míng下落不明 | 下落:著落,去處。指不知道要尋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 馬識途《清江壯歌》尾章:“我的女兒,從此下落不明。” |
lǎo zǐ tiān xià dì yī老子天下第一 | 老子:不謙虛的人的自稱。自以為是天下第一號人物。 |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 |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知:曉得,知道。形容學問淵博,無所不至。 |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 |
lín xià fēng yùn林下風韻 | 同“林下風氣”。 | 明·徐渭《跋書卷尾一》:“謝道韞,雖是夫人,卻有林下風韻,是謂秀中現雅。” |
wēi zhèn tiān xià威震天下 | 威:威勢或威望。震:震動。威勢或威望震動天下。亦作“威振天下”。 | 漢·桓寬《鹽鐵論·非鞅》:“蒙恬卻胡千里,非無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強也。” |
shàng hé xià mù上和下睦 | 謂長幼之間或上下級之間相處得很好。 |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常則是戶靜門清,上和下睦,立計成家,眾口流傳。” |
líng shàng nüè xià凌上虐下 | 凌:欺負。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 《三國志·魏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于東城,為笑千載,皆不以義,凌上虐下故也。” |
shǎng gāo fá xià賞高罰下 | 見“賞功罰罪”。 |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禁使》:“夫賞高罰下,而上無必知,其道也與無道同也。”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指先于別人行動,可以取得優勢,遲于別人就會遭遇禍殃。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得,就是這樣辦,這叫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lín wēi xià shí臨危下石 | 在人家處于危急時向他扔石頭。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擊。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談經濟者,少甚么看風使舵、臨危下石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