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攔豎擋的成語故事
拼音héng lán shù dǎng
基本解釋多方阻擋。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不想舅太太只管這等橫攔豎擋的說著,他一積伶,到底反底下那幾個字商量出來了。”
暫未找到成語橫攔豎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橫攔豎擋)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榻橫陳 | 唐·李商隱《北齊》詩之一:“小蓮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
七橫八豎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shù)。” |
七縱八橫 |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 |
專橫跋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梁冀傳》:“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橫,嘗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 |
東攔西阻 | 《雪巖外傳》第十回:“眾家人聽說,忙東攔西阻的教他們止聲。” |
東橫西倒 | 劉復(fù)《曉》詩:“回看車中,大家東橫西倒,鼾聲呼呼。” |
二豎為災(zāi) | 春秋 魯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yī)于秦。秦伯使醫(y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y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二豎為虐 | 《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yī)于秦。秦伯使醫(y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y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五尺豎子 | 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仲尼》:“仲尼之門,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 |
人欲橫流 | 宋 陸九淵《語錄》上:“后世人主不知學(xué),人欲橫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
以螳擋車 | 梁啟超《論專制政體有百害于君主而無一利》:“以人力而欲與理勢為御,譬猶以卵投石,以螳擋車,多見其不知量而已。”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
兇豎得志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竇武傳》:“當(dāng)是時,兇豎得志,士大夫皆喪其氣矣。” |
勢不可擋 | 《晉書·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dāng),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
參橫斗轉(zhuǎn) | 三國·魏·曹操《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宋史·樂志》:“斗轉(zhuǎn)參橫將旦,天開地辟如春。”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詩:“參橫北斗欲三更。” |
口沒遮攔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兒家口沒遮攔,一迷的將言語摧殘。” |
合從連橫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約從連橫,兵革不藏。” |
困心橫慮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朱熹集注:“事勢窮蹙,以至困于心,橫于慮,然后能奮發(fā)而興起。” |
處士橫議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
妙趣橫生 | 秦牧《藝海拾貝 藝術(shù)力量和文筆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筆下妙趣橫生,他們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運用譬喻。” |
寒毛卓豎 | 《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見者寒毛卓豎,舍利佛獨自安然。” |
尸橫遍野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直殺到天明,卻才收軍。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
彭澤橫琴 | |
怒目橫眉 | 五代 后蜀 何光遠《監(jiān)戒錄》引陳裕詩:“橫眉怒目強干嗔,便作閻浮有力神。禍福豈由泥捏漢,燒香代養(yǎng)弄蛇人。” |
情趣橫生 | |
才華橫溢 |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道光26年4月16日》:“溫弟時文已才華橫溢,長安諸友多稱賞之。” |
擋箭牌 | 廬隱《今后婦女的出路》:“她們拿擁護母權(quán)作擋箭牌,暗地里過著寄生的享樂生活。” |
捭闔縱橫 | 元胡祗遹《木蘭花慢 贈歌妓》詞:“看捭闔縱橫,東強西弱,一轉(zhuǎn)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