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還須心上醫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shàng yī
基本解釋心里的憂慮或精神負擔必須消除造成這種精神負擔的因素。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自古說得好:‘心病還須心上醫’,眼見得不是盼奴來,醫藥怎得見效。”
暫未找到成語心病還須心上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心病還須心上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一體同心 | 《儀禮·喪服》:“父子一體也,夫妻一體也,昆弟一體也。”《周易·系辭上》:“二人凡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一去不復還 | 《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一哄而上 | 《人民日報》1983.10.31:“在發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輕工行業時,決不能再像發展老‘三大件’那樣,一見有利可圖,便一哄而上。” |
一寸丹心 | 宋 楊萬里《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詩:“向來百煉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
一寸赤心 | 宋·陸游《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存赤心惟報國。” |
一德一心 | 《尚書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心一力 | 清·魏源《圣武記》卷九:“自闔營將弁,以及士卒,無不一心一力。” |
一心一德 | 《尚書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心一意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一心一腹 | 趙樹理《三里灣》十六:“你們那家里不論什么時候都是一心一腹的——也不論公公、婆婆、弟兄們、小姑子,忙起來大家忙,吃起來大家吃,穿起來大家穿,誰也不偏這個不為那個。” |
一心一計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計?想必你叫他話來。” |
一心一路 | 明·馮夢龍《掛枝兒·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
一心為公 | |
一心同體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二回:“話說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 |
一心同功 | 《戰國策 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一心同歸 | 《淮南子 泰族訓》:“上唱而民和,上動而下隨,四海之內,一心同歸。” |
一心掛兩頭 | 元·高明《琵琶記·再報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掛兩頭,如何是好。” |
一心無二 | 《舊唐書 張巡傳》:“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經年乏食,忠義不衰。” |
一報還一報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報還一報。” |
一擁而上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
一片丹心 | 宋 蘇軾《過嶺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數行清淚嶺云南。” |
一片冰心 |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一片赤心 | 清·洪昇《長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見了,笑問此中何有?俺就對他說,惟有一片赤心。” |
一瓣心香 | 宋 王十朋《行可生日》詩:“祝公壽共詩書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
一病不起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風霜,到家又傳了時癥,一病不起,嗚呼哀哉死了。” |
一箭上垛 | 元 無名氏《符金錠》第二折:“這個不打緊,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
一見傾心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晉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與將軍風殊類別,一見傾心,親如宗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