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從連衡的成語故事
拼音hé zòng lián héng
基本解釋從:通“縱”;衡:通“橫”。指聯合抗敵。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
暫未找到成語合從連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合從連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匡九合 | 《舊唐書·鄭畋傳》:“臣始仕從戎,爰承指顧,稟三令五申之戒,預一匡九合之謀。” |
一字連城 | 《魏書·彭城王勰傳》:“黃門侍郎崔光讀暮春群臣應詔詩。至勰詩,高祖仍為之改一字……勰曰:‘臣聞《詩》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賜刊一字,足以價等連城。’” |
一拍即合 | 清 李綠園《歧路燈》:“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
一迎一合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殺人處,一迎一合。” |
一迭連聲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6回:“左右一迭連聲道:‘帶婦人,帶婦人。’那婦人卻動也不動。” |
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 | 張恨水《啼笑姻緣》續集第八回:“她這兩句話,問得沈國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萬丈高樓從地起 | 沈從文《新與舊》:“‘萬丈高樓從地起’,同隊人也覺得這家伙將來不可小覷。”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毛澤東《組織起來》:“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 |
三從四德 |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不學些三從四德,俺一家兒簇捧著為甚么來。” |
三占從二 | 《尚書 洪范》:“三人占,從二人之言。” |
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不合實際 | 毛澤東《關于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凡是主觀主義的,不合實際的,都是錯誤的。” |
不合時宜 | 東漢 班固《漢書 哀帝紀》:“朕過聽賀良等言,冀為海內獲福,卒亡嘉應。皆違經背古,不合時宜。” |
不知所從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
不謀而合 | 晉 干寶《搜神記》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
嚴絲合縫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鋪的,上面嚴絲合縫蓋上,輕易看不出來。” |
中外合璧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這長苗子是我們中國原有的,如今攙在這德國操內,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個中外合璧。” |
中西合璧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咱們今天是中西合璧……這邊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薩坐在右首,他同來這劉先生坐在左首。” |
烏合之眾 | 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 |
烏合之卒 | 《梁書·羊侃傳》:“今驅烏合之卒,至王城之下,虜馬飲淮,矢集帝室,豈有人臣而至于此?” |
九合一匡 |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恒伯長。” |
云交雨合 | 唐·李益《古別離》詩:“江回漢轉兩不見,云交雨合知何年。” |
云從龍,風從虎 |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 |
云合響應 | 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是云合響應之勢,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
云合景從 | 漢 賈誼《過秦論》: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
云合霧集 | 《史記·淮陰侯傳》:“蒯通曰:‘……天下之士云合霧集。”《藝文類聚》卷八引南朝·宋·顧野王《虎丘山序》:“故總轡齊鑣,競雕蟲于山水;云合霧集,爭歌頌于林泉。” |
云集景從 | 語出漢·賈誼《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