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言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fàng yán qiǎn cí放言遣辭 | 放言:敞開說;遣辭:用詞造句。指無拘無束地說話或寫文章。 | 晉·陸機《文賦》:“放言遣辭,良多變矣?!?/td> |
nì ěr zhōng yán逆耳忠言 | 逆耳:不順耳。聽起來感到刺耳的話是有益的好話 | 明·無名氏《四馬投唐》楔子:“我忠心主意要興兵,逆耳忠言不肯聽?!?/td> |
dé róng yán gōng德容言功 | 見“德言容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zhèng yán bù huì正言不諱 | 說話爽直,毫無忌諱。 | 戰國 楚 屈原《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 |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說的人,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聽的人,沒有一句話不接受。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yì yú yán biǎo溢于言表 | 超出言語以外。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 | 明 朱舜水《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來書十讀,不忍釋手,真摯之情,溢于言表。” |
xíng bù gù yán行不顧言 | 顧言:顧及自己所說的話。為人處事不守信用。 | 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td> |
mǎn zhǐ kōng yán滿紙空言 | 滿紙都是廢話。形容文章空洞,毫無內容。 | 張庸《章太炎先生問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題目,互相研究,滿紙空言,何以謂之擾亂治安?” |
zhí yán qǔ huò直言取禍 | 直:坦率、直爽;?。喝〉茫隇檎兄?。指說話直率的人會惹禍。 | 《左傳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難?!?/td> |
huā yán qiǎo yǔ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td> |
zhí yán gǔ huò直言賈禍 | 直:坦率、直爽;賈:買,引伸為招致。指說話坦率的人會惹禍。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難?!?/td> |
yī yán dìng jiāo一言定交 | 交:結交。一句話就確定了兩人友好交往。形容雙方意氣相投,一見如故。 | 唐·權德輿《唐丞相太保致仕岐國公杜公墓志銘序》:“一言定交,死生以之,趨人之急,唯恐不及。” |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流言止于智者 | 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 《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
kuài yán kuài yǔ快言快語 | 說話和表達得清楚明確坦白。 | |
bù kān yán zhuàng不堪言狀 | 指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幾時,官場上面的舉動,也見了許多,竟有不堪言狀的?!?/td> |
xián yán xián yǔ閑言閑語 | 指不滿意的話;沒有根據的話。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街坊上很有些閑言閑語。” |
shāng yán zhā yǔ傷言扎語 | 方言。謂說諷刺話。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嫂嫂指雞罵狗,傷言扎語,家里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
dù kǒu wú yán杜口無言 | 閉住嘴巴,不出一言。 | 《晉書·吉挹傳》:“挹辭氣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隕,將吏持守,用不即斃,遂乃杜口無言,絕粒而死?!?/td> |
shū bù jìn yán書不盡言 | 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后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 《周易 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td> |
yán zhòng jiǔ dǐng言重九鼎 | 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比來九鼎也不算重。 | 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為重?!?/td> |
qiǎo yán lìng sè巧言令色 | 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語和諂媚的態度討好于人。 | 《尚書 皋陶謨》:“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
chén yán fū cí陳言膚詞 | 陳舊而膚淺的言詞。 | 馬南邨《燕山夜話·文章長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讀,必須有精彩新鮮的內容,最好要比長文章更多地解決問題,不為陳言膚詞,不為疏慢之語?!?/td> |
wàn yǔ qiān yán萬語千言 | 許許多多的話語。 | 唐 鄭谷《燕》詩:“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墻?!?/td> |
zhí yán wēi xíng直言危行 | 危:高聳的樣子,引申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論和行為。 | 唐·白居易《使百職修皇綱振》:“以直言危行者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為凝滯。” |
piàn yán zhǐ zì片言只字 | 不多的幾句話,極少的幾個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晉 陸機《謝平原內史表》:“片言只字,不關其間;事蹤筆跡,皆可推校。” |
bù gǒu yán xiào不茍言笑 | 茍:茍且;隨便。不隨便說笑。指態度莊重、嚴肅。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茍訾,不茍笑?!?/td> |
gān yán hòu bì甘言厚幣 | 甘:甜;幣:禮物,金錢。甜蜜的言辭,厚重的禮品 | 《梁書·侯景傳》:“不顧社稷之安危,惟恐私門之不植。甘言厚幣,規滅忠梗。” |
měi yán bù wén美言不文 | 文:飾。美善的言辭,不需要修飾。 | 漢·揚雄《法言·寡見》:“良玉不雕,美言不文。” |
mò mò wú yán默默無言 | 不聲不響,閉口無言。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憂的我神思竭,默默無言;愁的我魂膽喪,兢兢打戰。” |
yán cóng jì nà言從計納 | 講的話、出的主意,都聽從采納。 | 漢·蔡邕《司空臨晉侯楊公碑》:“及其所以匡輔本朝,忠言嘉謀,造膝危辭,當事而行,言從計納?!?/td> |
qīng yán ruǎn yǔ輕言軟語 | 見“輕言細語”。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娘們又用軟手段,體貼他,籠絡他,跟他輕言軟語地說道?!?/td> |
xián yán dàn yǔ閑言淡語 | ①無關緊要的話。②同“閑言冷語”。 | 馬烽《呂梁英雄傳》:“這些閑言淡語,只當作一段開臺鑼鼓吧!” |
kuǎn yǔ wēn yán款語溫言 | 指誠懇而溫和的言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回:“寶玉見了這樣,知難挽回,打疊起千百樣的款語溫言來勸慰?!?/td> |
kǎn kǎn ér yán侃侃而言 | 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 《論語 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
yǔ sì yán sān語四言三 | 指信口亂說閑話。 | 《群音類選 〈分釵記 計誘皮氏〉》:“為何的語四言三,平白地將人譏誚。” |
néng yán shàn dào能言善道 |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由于他絕頂聰明,善于識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滿師?!?/td> |
yán xíng xiāng gù言行相顧 | 謂言行不互相矛盾。 | 《北齊書·魏收傳》:“言行相顧,慎終猶始。” |
fā fán yán lì發凡言例 | 發凡:揭示全書的通例。分類舉例以說明書的體例。 | 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td> |
piàn yán yī zì片言一字 | 猶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 唐 李邕《兗州曲阜縣孔子廟碑》:“片言一字,勸善懲惡,誘進后人,啟明先覺?!?/td> |
sān yán wǔ yǔ三言五語 | 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那知一想,才覺長篇累牘,不合體裁,三言五語,包括不住,一時竟大為起難來?!?/td> |
nì ěr liáng yán逆耳良言 | 雖然使人聽起來感到刺耳,但卻是有益的好話。逆:抵觸,不順從。 | 《史記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yōng yán yōng xíng庸言庸行 |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 《周易 干》:“庸言之信,庸行之謹?!?/td> |
piàn yán jū yào片言居要 | 片言:簡短的幾句話。簡短的幾句話就能概括出要點。 | 晉·陸機《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td> |
yán xíng xiāng fù言行相副 | 見“言行相符”。 | 《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td> |
zì bù dài yán自不待言 | 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語解釋。 | |
yán xiào zì rú言笑自如 | 見“言笑自若”。 | 清·方苞《通議大夫江南布政使陳介墓志銘》:“群夷縱火,牛街鎮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燭天。公言笑自如,日夜為守戰計,賊不敢逼?!?/td> |
yán shì rén fēi言是人非 | 謂言論無可非議,但為人不可取。 | 明·李贄《史綱評要·宋紀·太祖》:“徐鉉、張洎言是人非?!?/td> |
shéng mò zhī yán繩墨之言 | 可以作為準繩、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論。 | 戰國·宋·莊周《莊子·人間世》:“未達人心,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td> |
zuò shù wú yán坐樹無言 | 見“坐樹不言”。 | 《后漢書·馮異傳》:“異為人謙退不伐……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zhōng yán dǎng lùn忠言讜論 | 讜:正直。出言忠誠,立論正直。 | 宋·宋孝宗《經進東坡文集序》:“故贈太師謚文忠蘇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 |
xíng yán zì wéi行言自為 | 行:行為;言:言論。行為和言論都是自己發出的。比喻要自己約束自己。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地》:“行言自為而天下化,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圣治。” |
yī yán bàn zì一言半字 | 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 《三遂平妖傳》第二回:“袁公此時那有心情回答他一言半字,舒著雙臂拉開,徑奔石床上,取了如意冊兒,翻身復上天門?!?/td> |
yán zhī zhūn zhūn,tīng zhī miǎo miǎo言之諄諄,聽之藐藐 | 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 | 《詩經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td> |
nán yán zhī yǐn難言之隱 | 言:說;隱:隱衷;隱情;藏在內心深處的事。難以說出口的隱衷。 | 清 錢謙益《跋留庵》:“錢氏少為黨魁,晚托禪悅,生平頗多壹郁難言之隱?!?/td> |
yán wén xíng yuǎn言文行遠 | 言辭有文采,才能傳播遠方或影響后世。 | 明·張溥《〈壬申文選〉序》:“言文行遠,國家賴之。”參見“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蜚語 | 毫無根據的話;多指背后議論、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 | 《明史 馬孟楨傳》:“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入禁庭,此士習可慮也。” |
wú kě huì yán無可諱言 | 諱言:不敢說或不愿說。沒有什么不可以直說的。指可以坦率地說。 | 瞿秋白《餓鄉紀程》:“一步一步前進的現象卻不能否認,而思想紊亂搖蕩不定,也無可諱言。” |
dǔ lùn gāo yán篤論高言 | 確切高明的言論。 | 清 王悔生《祭海峰先生文》:“篤論高言,諄諄訓誡,沃我心靈,開我眉瞆?!?/td> |
yī yán qiān jīn一言千金 | 一句話價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價值。 |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策考》:“故無往不復,何德不報,漁者一言千金歸焉?!?/td>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言語妙天下 |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td> |
fán yán suì yǔ煩言碎語 | 煩:多,繁劇;碎:瑣碎。形容文詞雜亂、瑣碎。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一回:“接風送行,及至任中,宦囊百凡順意,這都不為煩言碎語?!?/td> |
yán bù jí sī言不及私 | 言談之中不涉及個人私事。比喻為官忠心,一心為國。 | 唐·房玄齡《晉書·王湛傳》:“臨終,與謝安、桓沖書,言不及私,惟憂國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td> |
lóng yán fèng yǔ龍言鳳語 | 喻輕松悠揚的音樂之聲。 | |
xián yán zhuì yǔ閑言贅語 | 無關緊要的話;多余的話。 | 秦牧《藝海拾貝·鷯哥的一語》:“一句千錘百煉、寓意深遠的說話,就抵得許許多多不著邊際的閑言贅語?!?/td> |
bù kě yán chuán不可言傳 | 言:言語。指對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領悟,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諸法寂滅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為人? 明 圓極居頂《續傳燈錄》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證不可以言傳。 |
yī yán bàn yǔ一言半語 | 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
chū yán wú jì出言無忌 | 出言:說話;忌:忌憚。說話沒有忌諱。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但此人因才高運蹇,抑郁不平?!?/td> |
mù dòng yán sì目動言肆 | 謂神色不安,語調失常。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將遁矣?!?/td> |
jiā yán shàn zhuàng嘉言善狀 | 見“嘉言善行”。 | 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至于通材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于篇?!?/td> |
huāng táng zhī yán荒唐之言 | 指荒誕無稽的言論。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篇》:“莊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戃?!?/td> |
bì kǒu wú yán閉口無言 | 閉住嘴巴不言語。形容對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覺得理虧而無話可講時的情態。參見“閉口不言”。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關勝連忙答禮,閉口無言,手腳無措?!鼻濉酋氯恕抖昴慷弥脂F狀》第一百五回:“一席話說得朱博如閉口無言,只得別去?!?/td> |
zhì xiǎo yán dà智小言大 | 謂才智低下,說話口氣卻很大。 | 《舊唐書·江夏王道宗傳》:“君集智小言大,舉止不倫,以臣觀之,必為戎首?!?/td> |
yán jìn zhǐ yuǎn言近旨遠 | 旨:題旨;所要表達的意思。言語雖然淺近;含意卻很深遠。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td> |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 比喻一言為定,決不翻誨。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袁州南源道明禪師》:“快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頭來,無事各自珍重。” |
yán chū fǎ suí言出法隨 | 言:話;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隨:跟隨。話一說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經公布就嚴格執行;如有違犯就依法處理。 | 清 林則徐《奉旨前往廣東查辦??谑录髋聘濉罚骸把猿龇S,各宜懔遵毋違?!?/td> |
wēi yán hé lùn危言核論 | 正直而翔實的言論。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郭太傳》:“林宗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核論,故宦官擅政而不能傷也。” |
chú ráo zhī yán芻蕘之言 | 芻蕘: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話。指普遍百姓的淺陋言辭。也用作講話者的謙詞。 | 《詩經 大雅 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
tián yán ruǎn yǔ甜言軟語 | 甜蜜溫柔的話。 | 宋 趙長卿《柳梢青》詞:“甜言軟語,長記那時,蕭娘叮囑?!?/td> |
jīn shí liáng yán金石良言 |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 《白雪遺音 馬頭調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將你勸,休嫌絮煩?!?/td> |
sān yán liǎng jù三言兩句 | 見“三言兩語”。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兩句,肯寫休書,萬事俱休。”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哥哥你放心者,老身到那里,不消三言兩句,管教他隨順哥哥便了?!?/td> |
sī yán qiè yǔ私言切語 | 私:秘密;切:貼近。私下里的情話 | 《樂府詩集·近代曲辭·雙帶子》:“私言切語誰人念,海燕雙飛繞畫梁?!?/td> |
wéi xīn zhī yán違心之言 | 違;違背。違背個人心意的言論。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8回:“仙凡路隔,尤不應以違心之言,釋當日之恨。” |
guò ěr zhī yán過耳之言 | 聽來的傳言不值得認真對待。 過:走過;經過。 耳:耳朵。 之: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修飾、領屬的關系,相當于“的”。 言:言語;言論。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回:常言道:過耳之言,不可聽信。 |
yán zhī yǒu lǐ言之有禮 | 說的話有道理。 | |
guì bù kě yán貴不可言 | 舊時多用以稱人貴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話不能直言,故婉稱之。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向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td> |
fàng yán gāo lùn放言高論 | 謂毫無顧忌地大發議論。 | 宋·蘇軾《荀卿論》:“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矩,不敢放言高論?!?/td> |
yán duō shāng xìng言多傷幸 | 見“言多傷行”。 | 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他那里問言多傷幸,絮得些家宅神長是不安寧?!?/td> |
yán jìn zhǐ yuǎn言近指遠 | 見“言近旨遠”。 | 語出《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睂O奭疏:“言辭之近而指意遠者,乃為善言者也。” |
tán yán wēi zhòng譚言微中 | 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 明沈德符《野獲編 督撫 海忠介被糾》:“真所謂譚天微中,可以解紛矣。” |
néng yán shàn biàn能言善辯 | 善:擅長;辯:辯論。形容很會說話;善于辯論;口才好。 | 元 尚仲賢《氣英布》:“若得能言巧辯之士,說他歸降?!?/td> |
kuā dàn dà yán夸誕大言 | 夸誕:荒誕不經;大言:大話。指荒誕不切實際的大話 | 《魏書·釋老志》:“夸誕大言,不本人情?!?/td> |
háo yán kōng huà豪言空話 | 內容空洞的大話 | |
yán wén kè shēn言文刻深 | ||
zhí kǒu wú yán直口無言 | 猶言啞口無言。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一回:“眾人被他罵的直口無言?!?/td> |
dùn fù zhī yán頓腹之言 | 猶言肺腑之言。 | 《金瓶梅詞話》第二五回:“常言酒發頓腹之言。” |
sì yán lì rǔ肆言詈辱 | 肆:任意妄為,放肆。詈:罵。辱:侮辱。毫無畏懼地侮辱謾罵。 | 宋·洪邁《夷堅丙志·奉阇梨》:“或得酬謝不滿意,輒肆言詈辱。” |
zhī yán piàn yǔ只言片語 | 個別詞句或片斷的話。 | 張潔《沉重的翅膀》:“讓誰聽了只言片語,給你來個斷章取義,你受得了嗎?” |
yǔ yán wú wèi語言無味 | 語言空洞干巴沒有味道。形容說話寫文章枯燥無味。 |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td> |
xiān yán wǎng xíng先言往行 | 行:行為。指前代圣賢的言行。 | 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遺儀,南宮故事,畫地成圖,抵掌可述?!?/td> |
yī yán jì chū,jīn yù bù yí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移:改變。話說出了口,就是用黃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貞心定識不減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