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入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rù tǔ wéi ān入土為安 | 舊時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 | 清 吳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斷了氣,也該出殯了。在家雖好,但一則火燭當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為安。” |
bàn jié rù tǔ半截入土 |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內。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宋 蘇軾《東坡志林》第12卷:“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曰:‘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 |
chū nú rù zhǔ出奴入主 | 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楊,則入于墨,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后以“出奴入主”謂挾門戶成見。 | 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td> |
duì hào rù zuò對號入座 | 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氣,對于未點名的批評自己跳出來認賬或把人或物放到應該放的位置上去。 | 張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第三件事是去買兩天對號入座的戲票子?!?/td> |
xiǎng rù fēi fēi想入非非 | 非:出于佛經;指虛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虛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脫離現實地胡思亂想。 | 《楞嚴經》第九卷:“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
chuān fáng rù hù穿房入戶 | 在人家內室里出出進進。形容和主人的關系極為密切。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只有牙婆是穿房入戶的,女眷們怕冷靜時,十個九個倒要扳她來往。” |
zhí rù yún xiāo直入云霄 | 云霄:指天空。直沖云天。形容歌聲高亢嘹亮。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點起幾百盞明角燈來,高高下下,照耀如同白日;歌聲縹緲,直入云霄。” |
huò cóng kǒu chū,huàn cóng kǒu rù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 指說錯了話要惹禍,吃錯了東西要生病。后多以強調言語必須謹慎。 | 《周易·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孔潁達疏:“先儒云:禍從口出,患從口入?!?/td> |
míng yuè rù huái明月入懷 | 比喻人心胸開朗。 | 南朝 宋 鮑照《代淮南王》詩:“朱城九門門九閨,愿逐明月入君懷?!?/td> |
chū shēng rù sǐ出生入死 | 原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td> |
xióng pí rù mèng熊羆入夢 | 舊時用于祝人生子。 | 《詩經·小雅·斯干》:“維熊維羆,男子之祥?!?/td> |
yǐn rù mí tú引入迷途 | 帶進虛假之中。 | |
tiáo rù yè guàn條入葉貫 | 比喻深入精微,融會貫通。 | 漢·王充《論衡·薄葬》:“通人知士,雖博覽古今,窺涉百家,條入葉貫,不知審知?!?/td> |
shēn rù xiǎn chū深入顯出 | 見“深入淺出”。 | 清·俞樾《湖樓筆談》六:“蓋詩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顯出。入之不深,則有淺易之??;出之不顯,則有艱澀之患?!?/td> |
cháng qū zhí rù長驅直入 | 驅:快跑;長驅:策馬向很遠的目的地前進;直入:不停頓地一直向前。軍隊以不可阻擋的威勢快速地進軍。形容進軍迅速而順利。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07回:“自此,盧俊義等無后顧之憂,兵馬長驅直入?!?/td> |
wù rù mí jīn誤入迷津 | 指受人迷惑而走上迷途。 | |
wù rù mí tú誤入迷途 | 指受人迷惑而走上迷途。 | |
rú rù bǎo shān kōng shǒu huí如入寶山空手回 |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比喻本來會有很大的收獲,結果一無所獲。 | 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正是當權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td> |
rù xiāng suí sú入鄉隨俗 | 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習俗。常用以形容隨遇而安。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大寧道寬禪師》:“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td> |
chū jiàng rù xiàng出將入相 | 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 北魏《元英墓志》:“出將入相,朝望攸居。” |
shēng táng rù shì升堂入室 | 古代宮室,前為堂,后為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chū yí rù xiǎn出夷入險 | 出入于安危之中。 | 宋·葉適《故運副龍圖侍郎孟公墓志銘》:“由此更踐內外,出夷入險,擇而守中,勞而有成,干方舉德,而莫有助之者也?!?/td> |
bìng yóu kǒu rù病由口入 | 見“病從口入”。 | 《云笈七簽》卷三五:“病由口入,節宣方也;生勞敗靜,養道性也。” |
chèn xū ér rù趁虛而入 | 趁力量虛弱時侵入。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0回:“如今百病趁虛而入?!?/td> |
bìng rù gǔ suǐ病入骨髓 | 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 《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
cāo máo rù shì操矛入室 | 比喻深入了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 語出《后漢書 鄭玄傳》:“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
rù shì shēng táng入室升堂 | 比喻人的學識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 | 《孔子家語·弟子行》:“吾聞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詩》《書》,而道之以孝悌,說之以仁義,觀之以禮樂,然后成之以文德。蓋入室升堂者七十余人,其孰為賢?” |
cāo gē rù shì操戈入室 | 比喻深入了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 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 史書占畢一》:“論者以柳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群然和之。然則文之工者,傷理倍道,皆弗論乎!” |
záo suì rù jǐng鑿隧入井 | 比喻費力多而收效少。 | 《莊子·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 |
hèn zhī rù gǔ恨之入骨 | 之:代詞;指所恨對象。恨到骨頭里去了。形容懷恨極深。 | 晉 葛洪《<抱樸子外篇>自序》:“見侵者則恨之入骨,劇于血仇?!?/td> |
yī yōng ér rù一擁而入 | 擁:擁擠。一下子全都擁了進去,擠了進去。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五:“眾人一擁而入,迎頭就把了緣拿住,押進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個?!?/td> |
céng céng shēn rù層層深入 | 層:重復,接連不斷。逐步達到事物的內部或逐步掌握事物的中心。 | |
dǎ chū diào rù打出吊入 | 形容惡狠狠地走出走進的樣子。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0卷:“周三那廝,打出吊入,公然干顙。” |
liàng chū zhì rù量出制入 | 量:估量;制:規定。估量支出情況再定其收入之道。 | 《新唐書·楊炎傳》:“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斂,先度其數而賦于人,量出制入?!?/td> |
dōng fēng rù lǜ東風入律 | 謂春風和暢,律呂調協。常用以稱頌盛世。 | |
chū yǒu rù wú出有入無 | 出入于有無之中。 | 《云笈七簽》卷一○四:“或與眾仙,策空駕虛,出有入無,分形散影,處處游集?!?/td> |
shēn rù qí jìng身入其境 | 身:親身;境:環境。指親自經歷了那種境地。 | 清·周生《揚州夢·夢中人·畢生婦》:“時而點頭會意……時而如身入其境?!?/td> |
rù bǎo shān ér kōng huí入寶山而空回 |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著手而回來。比喻雖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一無所得。 | 《先撥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寶山而空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td> |
rù bāng wèn sú入邦問俗 | 見“入國問俗”。 | 葉圣陶《席間》:“‘入邦問俗,古之道也。’主人唱著古人的調子。” |
rù qíng rù lǐ入情入理 | 形容合乎情況和道理。入:合乎。 | 明 張岱《陶庵夢憶 柳敬亭說書》:“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
tòng xīn rù gǔ痛心入骨 | 形容傷心到了極點。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譚傳》:“是以智達之士,莫不痛心入骨,傷時人不能相忍也。” |
liàng chū wéi rù量出為入 | 量:衡量。根據支出來決定征收的數量。 | 鄧小平《太行區的經濟建設》:“我們實行的是錢多多出,錢少少出的原則,是量入為出與量出為入的配合,既照顧人民的負擔能力,又照顧抗戰的需要?!?/td> |
jǐng rù sāng yú景入桑榆 | 比喻垂老之年。 | |
shǔ rù niú jiǎo鼠入牛角 | 比喻勢力愈來愈小。 |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玢》:“奈何吾子孫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勢當漸小爾!” |
jǔ yǔ nán rù齟齬難入 | 齟齬:上下牙齒不齊,比喻相互抵觸。形容見解不合,互不相容。 | 戰國·楚·屈原《楚辭·九辯》:“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td> |
cuō yán rù huǒ撮鹽入火 | 撮:以指取物。鹽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兒撮鹽入火。” |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三過其門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
huà dì wéi yù,shì bù rù畫地為獄,勢不入 | 勢:情勢。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 | 東漢·班固《漢書·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td> |
chū wén rù wǔ出文入武 | 謂文武兼備。 | 唐·劉禹錫《寄毗陵楊給事》詩之一:“好著櫜鞬莫惆悵,出文入武是全才?!?/td> |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xuán miào rù shén玄妙入神 | 形容技藝學問已進入高超而神奇的境界。 | 元·明善《張淳傳》:“名貫京師,凡為調曲,盡聲韻,玄妙入神,成一家藝?!?/td> |
dàn mù rù dì旦暮入地 |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進入地府。表示年齡已高,隨時都可能死去。 | 東漢·班固《漢書·龔勝傳》:“吾受漢家厚恩,無以報,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誼豈以一身事二姓,下見故主哉!” |
bǎ bì rù lín把臂入林 | 把:指挽著;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親熱。舊指相偕歸隱。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謝公道:‘豫章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td> |
bīng cáng wǔ kù,mǎ rù huà shān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 兵器藏進武庫,軍馬放入華山。指天下太平。 | 北周 庚信《賀平鄴都表》:“當今鹿臺已散,離宮已遺,兵藏武庫,馬入華山?!?/td> |
qióng xiān rù wēi窮纖入微 | 窮:尋求到盡頭;纖:細小。深入探求深奧的學問。 | 三國·魏·劉徽《<九章算術>序》:“雖曰九數,其能窮纖入微,探測無方,至于以法相傳?!?/td> |
zhí rù gōng táng直入公堂 | 比喻言行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 老舍《駱駝祥子》九:“可是,咱們就這么直入公堂的去說,還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這幾家去!別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嗎?要順口答應的探聽有什么路子可走!” |
zuān tiān rù dì鉆天入地 | 形容神通廣大,很有辦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二回:“他是個鉆天入地,斧砍火燒,下油鍋都不怕的好漢。” |
chū rù shēng sǐ出入生死 | 出生入死。 | 唐·韓偓《海山記》:“吾常親鋒刃,冒矢石,出入生死,與子同之?!?/td> |
tī yú rù shèng梯愚入圣 | 謂啟迪引導凡夫俗子成為圣人。 | 《南齊書·高逸傳論》:“佛則不然,具縛為種,轉暗成明,梯愚入圣?!?/td> |
xiān rù wéi zhǔ先入為主 | 指先聽進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占主導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 東漢 班固《漢書 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戒,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 |
cháng qū ér rù長驅而入 | 驅:快跑;長驅:策馬快跑。迅速向很遠的目的地前進。形容進軍迅猛順利,所向無敵。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9卷:“未到漢口,傳說元將兀良哈歹統領精兵,長驅而入,勢如破竹?!?/td> |
rù mù bīn入幕賓 | 幕:帳幕;賓:客人。比喻關系親近的人或參與機密的人。 | 李瑞《送宋校書赴宣州幕》詩:“遠避看書吏,行當入幕賓?!?/td> |
hǔ rù yáng qún虎入羊群 | 老虎進入羊群。形容強者在肆意欺凌弱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便驅兵出城?!?/td> |
jìn rù gòu zhōng盡入彀中 | 彀中:弓箭射程以內,比喻牢籠、圈套。盡數網羅,全部就范。 | 五代 王定?!短妻?述進士》:“(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suí xiāng rù xiāng隨鄉入鄉 | 到一個地方就按照這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適應。 | 先秦 莊周《莊子 山木》:“入其俗,從其令。” |
hān rán rù mèng酣然入夢 | 很舒適地進入夢鄉。酣然:暢快的樣子;引申為舒適。 | |
suí xiāng rù sú隨鄉入俗 | 見“隨鄉入鄉”。 | 明·湯顯祖《邯鄲記·望幸》:“則怕珍羞不齊,老皇帝也只得隨鄉入俗了。” |
yán chū huàn rù言出患入 | 患:禍害,災難。話一出口,患禍就隨之進入。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90卷:“言出患入,言失身亡,故圣人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常如臨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貧?!?/td> |
rù bǎo shān ér kōng shǒu huí入寶山而空手回 |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手回來。比喻雖然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毫無所得。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離世間品》下卷:“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td> |
yī zhāo quán rù shǒu,kàn qǔ lìng xíng shí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作威作福。 | 唐·高武仲《中興間氣集》:“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 |
gé gé bù rù格格不入 | 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格格:阻礙;隔閡。入:融洽。 | 清 袁枚《寄房師鄧遜齋先生》:“以前輩之典型,合后來之花樣,自然格格不入?!?/td> |
lǎo sēng rù dìng老僧入定 | 和尚靜坐,使心定于一處,不起雜念,叫入定。形容人靜靜地端坐著。 | 曾樸《孽?;ā返?0回:“卻是個黑瘦老者,危然端坐,仿佛老僧入定一樣?!?/td> |
rú rù zhī lán zhī shì,jiǔ ér bù wén qí xiāng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芝:通“芷”,香草;蘭:香草。好像進入滿是香草的房間,聞久了就不能聞出香味。比喻在某種環境里呆久了,習以為常。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 鮑魚:咸魚;肆:店鋪。如同進入咸魚店,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環境對人的熏染和影響。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td> |
chū sǐ rù shēng出死入生 | ①從死亡里獲救。②猶出生入死。 | 唐·黃滔《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誠之神,感天動地?!?/td> |
jīng shé rù cǎo驚蛇入草 | 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 唐 韋續《書訣墨藪》:“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驚蛇入草?!?/td> |
rù xiào chū tì入孝出悌 |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睗h·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
bù rù shí yí不入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和潮流。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宋 費袞《梁溪漫志 侍兒對東坡語》:“朝云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入時宜?!?/td> |
kè huà rù wēi刻畫入微 | 微:細小。精心細致地描摹,連極小之處也不大意。形容認真細致,一絲不茍。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本來就是最好的話題,胡雪巖又有意刻畫入微,所以把王有齡夫婦聽得津津有味。” |
wù rù qí tú誤入歧途 | 誤:受惑;歧途:錯誤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2回:“弟子方可日漸精進,不致誤入歧途?!?/td> |
ní niú rù hǎi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進入大海中就會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td> |
gāo sǒng rù yún高聳入云 |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
fēi xióng rù mèng飛熊入夢 | 原指周文王夢飛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賢臣的征兆。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齊太公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
bù rù shòu xué,ān dé shòu zǐ不入獸穴,安得獸子 | 不進野獸窩,怎能捉到小野獸。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周書·李遠傳》:“古人有言:‘不入獸穴,安得獸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濟?!?/td> |
qǐng xiān rù wèng請先入甕 | 謂請先受審認罪。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則說老夫請先入甕。” |
liàng rù jì chū量入計出 | 見“量入為出”。 | 《新唐書·蘇颋傳》:“颋尚簡靜,重興力役,即募戍人,輸雇直,開并置爐,量入計出?!?/td> |
rù huǒ fù tāng入火赴湯 | 喻不避艱險。 | 《四游記·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湯,下地上天,灰身沒命,愿隨大仙。” |
hàn gé bù rù捍格不入 | 捍:絕;格:堅硬;捍格:相互抵觸,格格不入。過于堅硬而難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見完全不合。 | 《禮記·學記》:“發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鄭玄注:“捍:堅不可入之貌?!?/td> |
qìn rù fèi fǔ沁入肺腑 | 沁:滲入,浸潤。滲入人的內臟。指感受極深。 | 清·張岱《陶庵夢憶·乳酪》:“玉液珠膠,雪腴霜膩;吹氣勝蘭,沁入肺腑?!?/td> |
áng rán zhí rù昂然直入 | 昂首挺胸地徑直走進去。形容態度傲慢。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何進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門,張讓、段珪迎出,左右圍住。” |
chū rù wú cháng出入無常 | 出:出現;沒:隱沒。出現與隱沒沒有規律,捉摸不定。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以處熒惑”司馬貞索隱引晉灼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無道,出入無常。” |
cháng qū jìng rù長驅徑入 | 驅:快跑;長驅:策馬快跑;徑入:直入。迅速向很遠的目的地前進。形容進軍迅猛順利,所向無敵。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徐晃傳》:“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td> |
chū rù shén guǐ出入神鬼 | 猶言神出鬼沒。 | 宋·蘇洵《權書下·孫武》:“今其書論奇權密機,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書者罕所及?!?/td> |
dān dāo cù rù單刀趣入 | 單:單獨。佛教語,比喻認定目標,勇猛精進。后比喻說話直接了當,不繞彎子。 | 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靈佑禪師》:“單刀趣入,則凡圣情盡,休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
rù guó wèn jìn入國問禁 | 進入別國境界,先了解他們的禁令或禁忌。 | |
pī fà rù shān被發入山 | 被:通“披”;被發:披散頭發。指歸隱山林。 | 晉·袁曄《獻帝春秋》:“汝欲取蜀,吾當被發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td> |
sī sī rù kòu絲絲入扣 | 每條絲線都從筘齒中穿過。比喻文章、藝術表演等細密合拍。扣:織綢的筘;絲絲:每一根絲。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此為絲絲入扣:‘暗中拋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輒被風引回也?!?/td> |
dēng táng rù shì登堂入室 | 堂:古代宮室的前廳;室:古代宮里的后屋。登上廳堂;再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 宋 吳坰《五總志》:“如徐師川、余荀龍、洪玉父昆弟、歐陽元老,皆黃門登堂入室者,實自足以名家?!?/td> |
mǎ rù huá shān馬入華山 | 《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焙笠蛞浴榜R入華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 《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td> |
rù shì shēng táng入室昇堂 | 比喻人的學識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同“入室升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