踽踽涼涼的成語故事
拼音jǔ jǔ liáng liáng
基本解釋見“踽踽涼涼”。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行何為踽踽涼涼?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矣。”
暫未找到成語踽踽涼涼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踽踽涼涼)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天末涼風 | 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滿目凄涼 | 陳毅《過黃泛區書所見》:“三過黃泛區,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凄涼。” |
踽踽獨行 | 宋 張柞《祭程伊川文》:“先生踽踽獨行于世,眾乃以為遷也。” |
透心涼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5回:“把叔寶說個透心涼,只得改口道:‘二位賢弟,若是這等多心,大家同去就罷了。’” |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 清 翟灝《通俗編 卷一 俚語對句》:“今年種竹,來年吃筍;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
大樹底下好乘涼 |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則是吃他家的,便好道這大樹底下好乘涼。” |
世態炎涼 | 宋 文天祥《杜架閣》:“世態炎涼甚,交情貴賤分。” |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 陸士諤《續孽海花》第32回:“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反把那種樹的人殺了,還有甚么公理呢!” |
獨行踽踽 | 《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毛傳:“踽踽,無所親也。” |
避涼附炎 | 明·朱國楨《涌幢小品》:“母,小人也,避涼附炎,且其性殘虐。” |
涼了半截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黛玉聽了,涼了半截。看紫鵑推門進來時,尚拿手帕拭眼。” |
風涼話 | 曾樸《孽海花》第18回:“況且沒有把柄的事兒,給一個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噴人,自己倒站著聽風涼話兒!” |
不涼不酸 | |
一斛涼州 | |
炎涼世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那三夫人是個女流之輩,只曉得炎涼世態,那里管甚幺大道理?” |
辨日炎涼 | 《列子 湯問》:“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