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松柏的成語故事
拼音suì hán sōng bǎi
基本解釋比喻在逆境艱難中能保持節(jié)操的人。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暫未找到成語歲寒松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歲寒松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寒如此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綈袍以賜之。” |
一歲三遷 | 《南史 到儰傳》:“懷其舊德,至是一歲三遷。” |
一歲九遷 | 《南史·到撝傳》:“上又數(shù)游撝家,懷其舊德,至是一歲三遷。”唐·韓愈《上張仆射書》:“雖日受千金之賜,一歲九遷其官,感恩則有之矣;將以稱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則未也。” |
一歲再赦 | 宋·范祖禹《唐鑒》卷三:“一歲再赦,善人喑啞。” |
一歲載赦 | 漢·王符《潛夫論·述赦》:“諺曰:‘一歲載赦,奴兒噫嗟。’” |
一日三歲 | 《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一暴十寒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一曝十寒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萬歲千秋 | 《戰(zhàn)國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夢……仰天而笑曰:‘樂矣,今日之游也。寡人萬歲千秋之后,誰與此樂矣?’” |
不寒而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
不饑不寒 | 《齊桓晉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 |
豐年稔歲 | 元·劉唐卿《降桑椹蔡順奉母》第一折:“八方肅靖,東夷西戎仰化,南蠻北狄歸降,貢麟鳳獻瑞呈祥,產(chǎn)禾苗豐年稔歲。” |
乍暖還寒 | 宋·李清照《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宋 ·劉清夫《玉樓春》詞:“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 |
喬松之壽 | 《漢書 王吉傳》:“大王誠留意如此,則心有堯舜之志,體有喬松之壽。” |
仗馬寒蟬 | 《冷眼觀》第30回:“一般仗馬寒蟬,反得各居顯要,尸位素餐。” |
令人寒心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7回:“我們做了封疆大吏,上頭還如此不放心我們,聽了叫人寒心!” |
以日為歲 | 宋·張孝祥《迎嘉顯孚濟侯求雨文》:“望神之來,以日為歲,飚輿在望,亦既勞止。” |
優(yōu)游卒歲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 《詩》曰:\'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 |
優(yōu)游歲月 | 茅盾《子夜》四:“可惜他這位兒子雖名為‘家駒’,實在還比不上一條‘家狗’,因此早該是退休享福的曾滄海卻還不能優(yōu)游歲月,甚至柴米油鹽等等瑣細,都得他老人家操一份心。” |
偷寒送暖 | 元 無名氏《神奴兒》:“看起來偷寒送暖,都是你這老弟子。” |
免懷之歲 | 《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 |
八百孤寒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
內(nèi)緊外松 | |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念復吳,仇非上旦也。苦身勞心,夜以繼日。……冬常抱冰,夏還握火。”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東漢·王充《論衡·壯留》:“故夫河冰結(jié)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 |
冰寒于水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
冰雪嚴寒 | 吳伯簫《菜園小記》“雖然按照時令季節(jié),各種蔬菜種得有早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總是經(jīng)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