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俞泣杖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對父母極為孝順。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二卷:“毛義捧檄,為親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例子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第七章:“他向母親講說著《伯俞泣杖》、《孟母擇鄰》、《岳母刺字》的故事。”
基礎(chǔ)信息
拼音bó yú qì zhàng
注音ㄅㄛˊ ㄩˊ ㄑ一ˋ ㄓㄤˋ
感情伯俞泣杖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孝順父母。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qiáng)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jī)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伯俞泣杖的意思解釋、伯俞泣杖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將伯之呼 | 指求人幫助。 |
牛衣對泣 | 睡在牛衣里,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 |
泣不成聲 |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fā)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
可歌可泣 | 可:值得;歌:歌頌;贊揚(yáng);泣: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事跡值得歌頌;并令人感動的流淚。 |
將伯之助 | 將:請求;伯:長者。請求長者幫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
枕戈泣血 | 枕著兵器,哭泣見血。形容極度悲憤,矢志殺敵雪恨。 |
河伯為患 | 指歪門邪惡的風(fēng)氣。 |
杖頭木偶 | 以木棍舉托操縱木偶、做出各種造型動作的一種木偶戲。比喻受人操縱的人。 |
驚神泣鬼 | 形容震動很大,十分感人。 |
龍陽泣魚 | 后以之為失寵之典。 |
動天地,泣鬼神 | 動:感動;泣:低聲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
剖肝泣血 | 形容非常悲傷。 |
拿刀弄杖 | 揮舞刀槍棍棒。泛指動武。 |
牛農(nóng)對泣 | 睡在牛衣里,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 |
下車泣罪 | 舊時稱君主對人民表示關(guān)切。 |
不分伯仲 | 分不出第一第二。 |
楊朱泣岐 | 《荀子·王霸》:“楊朱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謂在十字路口錯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jīng)差之千里了,楊朱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dá)對世道崎嶇,擔(dān)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
行號臥泣 | 行走或躺臥時都在號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極。 |
伯道無兒 | 伯道:鄧伯道。舊時對他人無子的嘆息。 |
伯仲叔季 |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
神號鬼泣 | 見“神號鬼哭”。 |
杖履縱橫 | 形容游人來往不絕。 |
楊朱泣歧 | 楊朱:人名。楊朱在十字路口哭泣。指對別人誤入歧途而感傷。 |
竹杖芒鞵 | 鞵:鞋。穿著草鞋,拿著竹杖。 |
風(fēng)號雨泣 | 風(fēng)聲像是怒號,雨聲像是哭泣。渲染悲壯的氣氛。 |
狐死兔泣 |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
杖節(jié)把鉞 | 杖節(jié):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皇帝授予符節(jié),作為權(quán)力的象征;鉞:古代兵器。指皇帝授予權(quán)力,掌握很大的兵權(quán)。 |
憑幾據(jù)杖 | 形容傲慢不以禮待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