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4 個鴻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hóng fēi míng míng鴻飛冥冥 | 冥冥:遙空。大雁飛向遠空。比喻遠走避禍。 | 漢 揚雄《法言 問明》:“治則見,亂則隱。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 |
hóng chóu hè lǚ鴻儔鶴侶 | 鴻、鶴皆為群居高飛之鳥,因用以比喻高潔、杰出之輩。 | 唐·黎逢《貢舉人見于含元殿賦》:“今則凝神注目,無非繡戶金鋪;接踵比肩,盡是鴻儔鶴侶。” |
hóng yàn āi míng鴻雁哀鳴 | 哀:悲哀。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生活凄慘。 | 《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
hóng mén yàn鴻門宴 | 鴻門:地名,今陜西臨潼東北。指不懷好意的宴請或加害客人的宴會。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 |
gū hóng guǎ hú孤鴻寡鵠 | 孤:孤單;鴻:鴻雁;寡:失偶的婦人;鵠:天鵝。孤獨失伴的天鵝。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慰夏孤》:“向日蠶桑動,忽相逢孤鴻寡鵠,無門投控,飛鳥依人情可憫。” |
hóng xuān fèng zhù鴻軒鳳翥 | 比喻舉止高尚。 | 宋·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銘》:“而祠部君克承善志,鴻軒鳳翥,有風采于朝廷。” |
hóng fēi míng míng,yì rén hé cuàn鴻飛冥冥,弋人何篡 | 冥冥:高遠;弋人:射獵的人;篡:非法獲取。大雁飛向遠空,獵人沒法得到。比喻隱者遠走高飛,全身避害。或比喻隱者的高遠蹤跡。 | 漢·揚雄《法言·問明》:“治則見,亂則隱。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 |
zhěn zhōng hóng bǎo枕中鴻寶 | 《漢書·劉向傳》:“上(宣帝)復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顏師古注:“《鴻寶》、《苑秘書》,并道術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錄之不漏泄也。”后泛指珍秘的書籍。 | 《漢書·劉向傳》:“上(宣帝)復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顏師古注:“《鴻寶》、《苑秘書》,并道術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錄之不漏泄也。” |
sǐ qīng hóng máo死輕鴻毛 | 鴻毛:大雁的毛。比喻死得微不足道,毫無意義。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
duàn yàn gū hóng斷雁孤鴻 | 鴻:鴻雁。離了群的孤獨大雁。比喻孤身獨處,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 明·張鳳翼《紅拂記·楊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斷雁孤鴻,可曾尋偶否?” |
hóng fēi xuě zhǎo鴻飛雪爪 |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鴻飛那復計東西。”后因用“鴻飛雪爪”謂世事變易。 |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鴻飛那復計東西。” |
hóng tú huá gòu鴻圖華構 | 宏大華美的建筑景觀。 | 明·張居正《宮殿紀》:“高皇帝定鼎金陵,文皇帝建都燕薊,我皇上龍飛襄郢,三大都在寰宇間,皆據百二之雄勝,萃岳瀆之靈秀。鴻圖華構,鼎峙于南北。” |
hóng cuì chén zhōu鴻毳沉舟 | 毳:鳥獸的細毛。鴻雁細毛雖輕,堆積過多也能使船沉沒。比喻小問題不解決,積累多了就要出大問題。 | 《新論·慎隙》:“鴻毳性輕,積之沉舟。” |
hóng máo tài dài鴻毛泰岱 | 見“鴻毛泰山”。 | 郭沫若《戰聲集·〈歸國雜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鴻毛泰岱早安排。” |
hóng bǐ lì zǎo鴻筆麗藻 | 形容詩文筆力雄健,詞藻華麗。 | 唐·源直心《議釋道不應拜俗狀》:“樞紐經典,疇咨故實,理例鋒穎,詞韻膏腴,則司戎之稱鴻筆麗藻矣。” |
qīng ruò hóng máo輕若鴻毛 | 見“輕于鴻毛”。 | 《晉書·皇甫謐傳》:“輕若鴻毛,重若泥沉,損之不得,測之愈深。” |
hóng dōu mǎi dì鴻都買第 | 《后漢書·崔寔傳》:“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陳書·袁憲傳》:“時生徒對策,多行賄賂,文豪請具束修,君正曰:‘我豈能用錢為兒買第耶?’”后以“鴻都買第”泛指買官行賄。 | 《后漢書·崔寔傳》:“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陳書·袁憲傳》:“時生徒對策,多行賄賂,文豪請具束脩,君正曰:‘我豈能用錢為兒買第耶?’” |
hóng xiáng luán qǐ鴻翔鸞起 | 如鴻雁高翔,如鳳鸞振起。比喻奮發有為,仕途得意。 | |
hóng máo tài shān鴻毛泰山 | 比喻輕重相差極大。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燕雀安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fēi hóng tà xuě飛鴻踏雪 | 鴻:大雁。大雁踩過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遺留下來的痕跡。亦作“雪泥鴻爪”、“飛鴻印雪”、“飛鴻雪爪”。 |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hóng hú jiāng zhì鴻鵠將至 | 鴻鵠:天鵝。指學習不專心。現表示將有所得。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
hóng hú zhī zhì鴻鵠之志 | 鴻鵠:天鵝。天鵝所有的志向。比喻遠大志向。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lái hóng qù yàn來鴻去燕 | 比喻行蹤漂泊不定的人。 | 清 黃景仁《稚存從新安歸作此寄之》詩:“來鴻去燕江干路,露宿風飛各朝暮。” |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yè jùn hóng jì業峻鴻績 | 功業高,成績大。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夏后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勛德彌縟。”周振甫注:“業峻鴻績:即業峻績鴻,功業高,成績大。” |
hóng rú shuò xué鴻儒碩學 | 鴻儒:大儒;碩學:有很多學問的人。泛指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者。 | 《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無乏于時。” |
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舉如鴻毛,取如拾遺 | 舉一根羽毛,拾一件東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費氣力。 | 《漢書·梅福傳》:“舉秦如鴻毛,拾楚若拾遺。” |
jīng hóng yàn yǐng驚鴻艷影 | 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多就遠望而言。 |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豐神絕世,驚鴻艷影,湖水皆香。” |
hóng fēi shuāng jiàng鴻飛霜降 | 鴻雁為候鳥,每年深秋歸飛,其時開始霜降,因用以指時序的變化和年歲的更換。 | |
hóng xiān fèng shì鴻鶱鳳逝 | 鴻鵠高飛,鳳凰遠逝。比喻毅然遠行。 | 清·龔自珍《海門先嗇陳君祠堂碑文》:“年三十,讓產伯兄,鴻鶱鳳逝,去之無跡。” |
fēi hóng míng míng飛鴻冥冥 | 鴻:鴻雁;冥冥:高遠。大雁飛向遠空。比喻隱者遠走高飛,全身避害。 | 宋·辛棄疾《哨遍》:“問誰知,幾者動之微,望飛鴻冥冥無際。” |
āi hóng mǎn lù哀鴻滿路 | 哀鴻:哀鳴的鴻雁,比喻災民。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饑民。 | 清 洪昇《長生殿 收京》:“流離百室,哀鴻滿路悲戚。” |
wéi mù hóng ěr嵬目鴻耳 | 見“嵬眼澒耳”。 | 明·瞿佑《剪燈新話》序:“所惜筆路荒蕪,詞源淺狹,無嵬目鴻耳之論以發揚之耳。” |
hóng zhǎo chūn ní鴻爪春泥 | 同“鴻爪雪泥”。 |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苕生乃寄余詩云:‘鴻爪春泥跡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 |
hóng piān jù zhì鴻篇巨制 | 鴻:巨;大。指大篇幅的巨型著作。 | 清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其鴻篇巨制,洋洋灑者,行將別裒錄之為一集。” |
hóng fēi míng míng,yì rén hé mù鴻飛冥冥,弋人何慕 | 冥冥:高遠;弋人:射獵的人。大雁飛向遠空,獵人沒法得到。比喻隱者遠走高飛,全身避害。或比喻隱者的高遠蹤跡。 |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論秦蜀》:“不然如兩生、四皓、伏生之流,鴻飛冥冥,弋人何慕,肯搖唇鼓吻,自投于陷穽哉!” |
āi hóng biàn dì哀鴻遍地 | 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災民。 | 黃侃《水龍吟 秋花》詞:“天涯吟望,哀鴻遍地,都成秋侶!” |
hóng zhǎo xuě ní鴻爪雪泥 |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跡。語本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 語出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印。” |
yú wǎng hóng lí魚網鴻離 | 鴻:鴻雁;離:遭受。張網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 《詩經·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
fù jì pān hóng附驥攀鴻 | 攀:攀附;鴻:天鵝。比喻依附他人以成名。 |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夫蚊虻終日經營,不能越階序,附驥尾則涉千里;攀鴻翮則翔四海。” |
fēi hóng xuě zhǎo飛鴻雪爪 | 見“飛鴻印雪”。 | 清·陳維崧《風入松·納涼》詞:“浮世飛鴻雪爪,故山亂葉茅庵。” |
xuě ní hóng zhǎo雪泥鴻爪 | 指鴻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下的痕跡。鴻:鴻雁。 | 宋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jù xué hóng shēng鉅學鴻生 | 學識淵博的人。 | 漢 揚雄《羽獵賦》:“于茲乎鴻生鉅儒,俄軒冕,雜衣裳,修唐典,匡《雅》《頌》,揖讓于前。” |
hóng méng chū pì鴻蒙初辟 | 鴻蒙:古人認為天地開辟之前是一團渾沌的元氣。開天辟地。指剛剛開始出現人類世界。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 太上君開天經》:“太初始分別天地清濁,剖判涬溟鴻蒙。” |
fēi hóng yìn xuě飛鴻印雪 | 比喻事情經過所留下的痕跡。 | 宋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hóng zhāng jù zì鴻章鉅字 | 猶鴻文。 | 清·梅曾亮《復上汪尚書書》:“前由陳中書所遞至賜書,伏讀數過,鴻章鉅字,光輝薄星辰,聲氣諧《韶》《濩》。” |
xuě zhōng hóng zhǎo雪中鴻爪 | 同“雪泥鴻爪”。 | 清·陳維菘《水調歌頭·題友人詞并示方鄴大匡》詞:“萬象雪中鴻爪,一過已忘情。” |
hóng hán jù dú鴻函鉅櫝 | 指豐富的藏書。 | |
hóng ní xuě zhǎo鴻泥雪爪 | 見“鴻爪雪泥”。 | 《筱園詩話》卷四引清·吳牧騶《題吳和甫學使紀游圖》詩:“使君蒿目意不愉,遣興忽寫臥游圖。鴻泥雪爪無處無,一一俱請丹青摹。” |
lóng yuè hóng jiǎo龍躍鴻矯 | 喻高舉遠逝。 | 明·王世貞《說部》:“東方朔、阮籍其善處難者乎?既弗能避,又弗欲免,曷不龍躍鴻矯哉?” |
hóng hú gāo fēi,yī jǔ qiān lǐ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鴻鵠:天鵝。天鵝高高飛翔,一飛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 |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
hóng yǐ mǎn zhǐ鴻鳦滿紙 | 亦作“鴻乙滿紙”。形容書寫潦草,隨意涂抹。 | |
tài shān hóng máo泰山鴻毛 | 比喻輕重相差極大。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
pàn ruò hóng gōu判若鴻溝 | 判:區別;鴻溝:古代運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漢分界的一條河,比喻事物的界線。形容界限很清楚,區別很明顯。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
jù xué hóng shēng巨學鴻生 | 巨:大;鴻:通“洪”,大;生:讀書人。比喻學識淵博的人。 | 漢·揚雄《羽獵賦》:“于茲乎鴻生巨儒,俄軒冕,雜衣裳,修唐典,匡《雅》《頌》,揖讓于前。” |
hóng àn xiāng zhuāng鴻案相莊 | ①據《后漢書·逸民傳·梁鴻》載:鴻家貧而有節操。妻孟光,有賢德。每食,光必對鴻舉案齊眉,以示敬重。后因以“鴻案相莊”表示夫妻和好相敬。②謂結為伉儷。 | 據《后漢書·逸民傳·梁鴻》載:“鴻家貧而有節操。妻孟光,有賢德。每食,光必對鴻舉案齊眉,以示敬重。”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鴻案相莊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
hóng hú yǔ jī鴻鵠與雞 | 形容認真考察身邊的有用之材。 | 《新序·雜事第五》:“君尤貴之,以其所從來遠也。臣請鴻鵠舉矣。” |
hóng piān jù zhù鴻篇巨著 | 指規模宏大的著作。同“鴻篇鉅制②”。 | 柯靈《香雪海 散文——文學的輕騎隊》:“我們這時代是產生鴻篇巨著的時代,是產生詩的時代,也是產生絢爛多采、爭妍斗勝的散文的時代。” |
hóng duàn yú chén鴻斷魚沉 |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 |
hóng piān jù zhe鴻篇巨著 | 見“鴻篇鉅制”。 | |
yú chén hóng duàn魚沉鴻斷 | 同“魚沉雁杳”。 | 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云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
luán qí hóng jīng鸞跂鴻驚 | 比喻書法筆勢飛舉之態。 | 宋·黃伯恩《法帖刊誤·王大令書上》:“才披尺許目增明,鸞跂鴻驚欲飛逝。” |
hóng jiàn zhī yì鴻漸之翼 | 鴻鵠憑借羽翼而高飛遠行,因以“鴻漸之翼”比喻大才;高才。 | 《漢書·公孫弘卜式等傳贊》:“公孫弘、卜式、兒寬皆以困于燕爵,遠跡羊豕之間,非遇其時,焉能致此位乎?”顏師古注引李奇曰:“漸,進也,鴻一舉而進千里者,羽翼之材也。弘等皆以大材初為俗所薄,若燕爵不知鴻志也。” |
zhòng yú tài shān,qīng yú hóng máo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 泰山:山名,在山東省,主峰海拔1524米;鴻毛:大雁的毛。形容意義重大或比大雁的毛還輕,指雙重價值 | 高曉聲《劉宇寫書》:“是的,劉宇要死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劉宇如果死了,究竟算泰山還是算鴻毛,只有天曉得。” |
hóng yī yǔ shang鴻衣羽裳 | 以羽毛為衣裳。指神仙的衣著。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二》:“巖堂之內,每時見神人往還矣,蓋鴻衣羽裳之士,練精餌食之夫耳。” |
hóng lí yú wǎng鴻離魚網 | 鴻:鴻雁;離:通“罹”,遭受。張網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無端受害。 | 清·黃遵憲《已亥雜詩》:“鴻離魚網驚相避,無信憑誰寄與渠。” |
hóng rú shuò fǔ鴻儒碩輔 | ||
qīng yú hóng máo輕于鴻毛 | 鴻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還要輕。比喻非常微小或毫無價值。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
hóng xiān fèng lì鴻鶱鳳立 | 鴻鵠高飛,鳳凰挺立。比喻超卓突出。 | 唐·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鴻鶱鳳立,不循常流。” |
hóng piān jù zhì鴻篇鉅制 | ①杰作。敬稱他人的作品。②規模宏大的著作。 | 清·葉遷琯《吹網錄·魏太和銅熨人款識》:“觀察所征鴻篇鉅制已多。” |
hóng piān jù zhì鴻篇巨帙 | 鴻:巨大。形容規模宏大的著作。 | 傅增湘《校永樂大典本<都城紀勝>》:“循是以論,則古來鴻篇巨帙,其沿訛踵繆,而莫從糾勘者,可勝道也。” |
qún hóng xì hǎi群鴻戲海 | 鴻:鴻雁;海:指大湖。象許多飛鴻在大湖里游戲一樣。形容書法遒勁靈活。 |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王羲之書如群鴻戲海。” |
hóng jiàn zhī yí鴻漸之儀 | 對人風采才能的贊詞。 | 《周易 漸》:“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
hóng àn lù chē鴻案鹿車 | 鴻案:《后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后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比喻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貼,同甘共苦。 | 鴻案:《后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后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 |
hóng shāng fù jiǎ鴻商富賈 | 豪富的商人。 | |
mù duàn lín hóng目斷鱗鴻 | 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 明·張景《飛丸記·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傳信息,免他目斷鱗鴻。” |
xuě ní hóng jì雪泥鴻跡 | 同“雪泥鴻爪”。 | 清·馮珍《摸魚子·寄戴受茲》詞:“去年曾記深宵語,也算雪泥鴻跡。” |
hóng yǐn fèng fú鴻隱鳳伏 | 比喻賢才不遇。 | 清·蒲松齡《賀章丘縣周素心入泮序》:“盡當鴻隱鳳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奮跡,閶闔可叫而開不難也。” |
piān ruò jīn hóng翩若驚鴻 | 翩:輕快;輕盈。輕快得像驚飛的鴻雁;形容姿態輕盈。 | 三國 魏 曹植《洛神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
hóng yùn dāng tóu鴻運當頭 | 鴻運:大好的運氣。正是走好運的時候。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雪公,你鴻運當頭,做事千萬要漂亮。” |
āi hóng biàn yě哀鴻遍野 | 哀鴻: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著;悲哀地叫著。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 | 《詩經 小雅 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
hóng zhǎo liú ní鴻爪留泥 | 同“鴻爪雪泥”。 | 清·查慎行《顧俠君庶常招飲晚翠閣》詩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鴻爪留泥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間,余寓居此巷。” |
yàn què bù zhī hóng hú zhì燕雀不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乃向其鄉人說道:‘我今將為狀元,不久便作開國元勛矣!何以賀我?’鄉人益非之。劉贊臣嘆道:‘此所謂燕雀不知鴻鵠志也。’” |
mù duàn fēi hóng目斷飛鴻 | 斷:斷絕;鴻:鴻雁。目送大雁飛去,直到看不見。形容離別的悲凄之情。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慰夏孤》:“此情未語淚先溶,自今別去,目斷飛鴻。” |
hóng jiàn yú gàn鴻漸于干 | 《易·漸》:“初六,鴻漸于干”,“六二,鴻漸于盤”,“九三,鴻漸于陸”。以次而進,漸至高處。后世因以“鴻漸于干”指始入仕途。 | 《易·漸》:“初六,鴻漸于干”,“六二,鴻漸于磐”,“九三,鴻漸于陸”。 |
hóng xiāo lǐ xī鴻消鯉息 | 謂斷絕音信。亦指死。 | |
hóng xī lín jué鴻稀鱗絕 | 比喻音信極少。 | 漢 蔡邕《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
shè yàn qiū hóng社燕秋鴻 |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鳥,但在同一季節里飛的方向不同。比喻剛見面又離別。 | |
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談笑有鴻儒 | 鴻儒:大儒,有名的學者。與學問淵博的人在一起無拘無束地談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 唐 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xuě hóng zhǐ zhǎo雪鴻指爪 | 同“雪泥鴻爪”。 | 明·王世貞《與徐子與書》:“雪鴻指爪,又未知竟落何地也。” |
hóng jūn zhī shì鴻均之世 | 鴻:大;均:平。指太平盛世。 |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夫鴻均之世,何物不樂。” |
qīng rú hóng máo輕如鴻毛 | 鴻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還要輕。比喻非常輕微或毫無價值。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趣異也。” |
hóng yè yuǎn tú鴻業遠圖 | 鴻:大。宏偉的事業,遠大的志向或謀劃。 |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若國家不為體恤,不為保護,則小者無以覓蠅頭微利,大者無以展鴻業遠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