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冬夜”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年老時很窮,真是可悲,為什么夜里我睡在破爛的床上,冷空氣如此之多?
我沒有被子只能依偎在破棉花套中,簡直像一只孤獨的鶴在蘆葦叢中。
注釋
堪嗟:可嘆。
破絮:破棉花套。
渾如:簡直像。
參考資料:
1、巨才選.《詩詞曲賦文》集清詩三百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10:1
“金陵冬夜”鑒賞
賞析
“老來傘困實堪嗟”,說是“實可哀嘆”,實際上哀嘆的意味不足,嘲弄的色彩極濃。“寒氣偏歸我一家”,上帝如此不公平,已于自怨自艾中,透出自我嘲諷之情,隨后又推出一個形象鮮明,讓人啼笑皆非的比喻:“無被夜眠牽破絮,渾如孤鶴入蘆花。”詩人晚年獨處猶如“孤鶴”,破絮燦然如“蘆花”,老人擁破絮獨臥,簡直“渾如孤鶴入蘆花”。可謂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了。
顯然,此詩的最大特點在于:諧趣。諧趣是人類最普遍的美感活動,因此也最富社會性。《文心雕龍》:“諧隱”篇釋“諧”:“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即是著重諧的社會性。俗俚之人喜歡“諧”,高雅之士也不能與“諧”完全絕緣,所以,詩的階趣有雅俗共賞之妙。詩最忌打油與輕薄, 因此,詩是最不易“諧”的。有的詩詼諧成趣,臻于詩的勝境;有的諧而無趣,流于詩的瑕疵。林古度這首詩就是“寓莊于諧”,使二者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首先,它在形象選擇上是有深意的。把孤身比作“孤鶴”,以顯其品德,氣節之高尚。鶴的志行高潔,既不同于燕雀之齷齪。又迥異于梟鳥的暴戾。林古度這只“孤鶴”,盡管“老來貧困”,“寒氣”逼人,但矢志不移,不為所屈,這又顯其民族氣節的堅貞和樂觀精神,這些極其莊重的內容是令人欽佩的。然而,在表現上它采用了詼諧、幽默的語言形式。鶴不是配以青松,而是雜以蘆花,老人擁破被敗絮而臥,“渾如孤鶴入蘆花”,這就給濤帶來了十分雋永的諧趣。表面上滑稽,骨子里沉痛,表面上幽默,內里出之于至性深情。生活是復雜的,感情的存在形式和表現形式也有各種形態。同是悲哀不一定都痛哭流涕。悲哀時可能笑,快樂時也可能哭。有人傾訴苦難聲淚俱下,痛不欲生,有人卻把困苦拿來消遣,或憤世嫉俗,或更加堅定、樂觀。林古度以幽默的語言,運用解嘲的手法表現他的貧困生活,從而使其堅貞的氣節,樂觀的精神,沉痛的感情,詼諧的態度達到完美的統一,詩篇大有諧趣,引人感奮無窮。
創作背景
《清詩記事》載:林古度“晚歲卜居金陵珍珠橋南陋巷中,貧甚,暑無蚊幬,冬臥敗絮中”。據此,可以推斷此詩是詩人晚年作品,亦是其晚年貧困生活的真實寫照。林古度簡介
清代·林古度的簡介

林古度(1580年~1666年)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字茂之,號那子,別號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詩文名重一時,但不求仕進,游學金陵,與曹學佺、王士楨友好。明亡,以遺民自居,時人稱為“東南碩魁”。晚年窮困,雙目失明,享壽八十七而卒。
...〔? 林古度的詩(2篇)〕猜你喜歡
六一居士傳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客曰:“其樂如何?”居士曰:“吾之樂可勝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然常患不得極吾樂于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其大者有二焉,軒裳珪組勞吾形于外,憂患思慮勞吾心于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偕返于田廬,庶幾償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復笑曰:“子知軒裳珪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于此者既佚矣,幸無患。吾其何擇哉?”于是與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區區不足較也。”
已而嘆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蓋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嘗用于時矣,而訖無稱焉,宜去二也。壯猶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難強之筋骸,貪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負三宜去,雖無五物,其去宜矣,復何道哉!”
熙寧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傳。
滿江紅·無利無名
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歌獨酌,獨吟獨笑。況值群山初雪滿,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
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何時了。算簞瓢金玉,所爭多少。一瞬光陰何足道,便思行樂常不早。待春來攜酒殢東風,眠芳草。
宿田家
落日下遙峰,荒村倦行履。
停車息茅店,安寢正鼾睡。
忽聞扣門急,云是下鄉隸。
公文捧花柙,鷹隼駕聲勢。
良民懼官府,聽之肝膽碎。
阿母出搪塞,老腳走顛躓。
小心事延款,屋余糧復匱。
東鄰借種雞,西舍覓芳醑。
再飯不厭飽,一飲直呼醉。
明朝怯見官,苦苦燈前跪。
使我不成眠,為渠滴清淚。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懷伊尹心,何補堯舜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