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古梅”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旅居南京時,聽聞吉祥寺中數畝梅花開的正艷,于是前去觀賞。
身臨其境,只覺得山深境幽,春寒料峭,卻不曾想到這正是梅花冷香逼人的緣故。
注釋
吉祥寺:在南京東郊。據載,寺后有梅數十畝,鐵干虬枝,引人觀賞。
客子:作者旅居南京,故自稱“客子”。乍(zhà):初次。
“吉祥寺古梅”鑒賞
賞析
古詩中詠梅之作屢見不鮮,自北宋林逋稱道梅花的“暗香”以來,詩人們更是常常筆底流香,盛贊梅花。林古度的這首《吉祥寺古梅》,也是眾多“梅花頌”中的一篇,表現了作者對梅花清冷香氣的由哀贊嘆。
開頭兩句用“賦”的寫法,總說古梅概貌并自己初來觀賞之緣起。首句直寫所見,“一樹古梅花數畝”,即上引《金陵覽古》“拜梅庵”條記載的內容,不同之處是突出了“花”,“扶疏十畝”的,不僅有盤曲環繞的“虬枝”,而且還有綴滿枝頭、“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的繁花。在用字上,以“一”領起,前四字與后三字似對非對,梅才“樹”,花有“數畝”,于描摹形相的同時,也流泄出詩人的贊嘆之情。詩人在明朝滅亡后就住在南京,故以“客子”自稱。從時間順序說,第二句在前,先有來游的客子,然后才見到盛開的古梅,這里為了突出“吉祥寺古梅”,故將寫古梅的筆墨提前。一、二句看似平淡,但品味一下,又覺得不是無關詩趣的冗筆。正因為初來乍到,看到盛開的古梅,新鮮感自然特別強烈,若不是“乍來看”,下文對于香氣獨特感受恐怕就不會那么深了。
三、四兩句凝聚著作者的親身體驗,也是此詩的意趣所在。作者本意是贊美梅花冷香撲面而來,但不從正面描寫梅香,而是說賞梅時只覺得春寒料峭,襲人肌骨,卻不知道這是梅花冷香逼人之故。這種春寒的感覺愈強,愈顯出梅花幽香之清冷逼人。明寫春寒,暗贊冷香;故意說“不知花氣”,實則是深深感到了花氣之冷,清冷到了使人都誤以為春寒浸身的程度。這就是作者故作不知梅香而蘊含的妙趣。花香,是嗅覺所聞;寒冷,是觸覺所感梅花的冷香竟使人產生寒的感覺,這是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段所產生的效果,真切地再現了梅花香氣的特征。
這首詩融合了視覺、嗅覺,觸覺的感受來詠梅,清新自然,有一定的韻味。
創作背景
明亡后,詩人隱居在南京城,南京東郊有一座吉祥寺,寺里有古梅一株。老詩人作為客居南京的“客子”,也慕名前來。在漫步魅花叢中,寫下來這首詩。 ?
林古度簡介
清代·林古度的簡介

林古度(1580年~1666年)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字茂之,號那子,別號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詩文名重一時,但不求仕進,游學金陵,與曹學佺、王士楨友好。明亡,以遺民自居,時人稱為“東南碩魁”。晚年窮困,雙目失明,享壽八十七而卒。
...〔? 林古度的詩(2篇)〕猜你喜歡
月上海棠·斜陽廢苑朱門閉
成都城南有蜀王舊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陽廢苑朱門閉,吊興亡、遺恨淚痕里。淡淡宮梅,也依然、點酥剪水。凝愁處,似憶宣華舊事。
行人別有凄涼意,折幽香、誰與寄千里。佇立江皋,杳難逢、隴頭歸騎。音塵遠,楚天危樓獨倚。
書幽芳亭記
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以時發者也。
然蘭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別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盡知其族。蓋蘭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蘭也。《離騷》曰:“予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是以知不獨今,楚人賤蕙而貴蘭久矣。蘭蕙叢出,蒔以砂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是所同也。至其發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蘭,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雖不若蘭,其視椒則遠矣,世論以為國香矣。乃曰“當門不得不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
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蜑雨愁黃昏。
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
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冬溫。
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
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