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五字詩中目乍成”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首五言詩,吸引了那女子,兩人目光乍一接觸,就傳達出對彼此的愛慕之情。為了獲得女子的愛情,寧愿折去自己余生的幸福,也心甘情愿。女子也手揉搓著裙帶,含情脈脈,欲言還休。
兩個有情人,一別之后再無相見,只有在心中彼此思念和夢中相會。一年來,身體憔悴,滿心愁怨,相思成疾。夕陽依舊,小窗凈明,而伊人已去,無限惆悵,盡在不言中。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五字句:五字詩,即五言詩。目乍成,即乍目成,剛剛通過眉目傳情而結為親好。《楚辭·七歌·少司命》:“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朱熹集注:“言美人并會,盈滿于堂,而司命獨與我睨而相視,以成親好。”
殘福:謂所余之薄福,可引申為短暫的幸福。
挼(ruó):揉搓。
心期:心相期許。
杳(yǎo):無影無聲。
小窗明:小窗凈明,唐方《失題》詩:“夕陽如有意,長傍小窗明。”
“浣溪沙·五字詩中目乍成”鑒賞
賞析
這是一首戀情詞。詞中“挼手裙帶那時情”和“夕陽依舊小窗明”都是非常鮮明、動人的意象。
上片寫追憶往日的戀情,寫的也是初戀情態。“五字詩中目乍成”一字不動地襲用了明代詩人王彥泓《有贈》詩:“矜嚴時已逗風情,五字詩中目乍成。”
“盡教殘福折書生”,殘福可引申為短暫的幸福。“折”指因享受過分而折福折壽,也用來表示承受不起。納蘭在詩詞中多次稱自己是天生薄福之人。如“薄福薦傾城”、“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等等。這里卻是說贈五言詩、傳眉目情這殘薄的福份,卻讓我這一介書生消受不起。這一句也來自王彥泓《夢游》詩:“相對只消香共茗,半宵殘福折書生。”
“手挼裙帶那時情”,在古詩詞中多有女子“手挼裙帶”的意象,實指女子用手指反復纏繞揉搓腰間的裙帶,表達心中落寞無聊之情。五代薛昭蘊《小重山》詞:“手挼裙帶繞宮行,思君切,羅幌暗塵生。”顧夐《荷葉杯》其九:“一去又乖期信,春盡,滿院長莓苔。手挼裙帶獨裴回,來摩來,來摩來。”在這些花間詞人的眼里,紅顏女子手挼裙帶的樣貌令人心生憐愛。熟讀花間詞的納蘭這里也是同樣表憐惜愛慕之意。
下片寫今日的相思。“別后心期和夢杳,年來憔悴與愁并”,為《浣溪沙》詞律中的過片聯句。自離別后,心中與君相伴、白頭偕老的期許與愿景變得和夢一樣渺茫遙遠。而一個“杳”字令人黯然銷魂。“年來憔悴與愁并”直寫分別后一年來心中的思念和惆悵,已讓人憔悴不堪。
“夕陽依舊小窗明”一句甚是明朗、幽曠。以這樣清新的景語收束,使全詞最后為之一振,意韻深長。晚唐方棫有《失題》詩云:“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夕陽如有意,長傍小窗明。”這種夕陽黃昏中的明亮幽曠,使前面低婉消沉的意緒忽然變得明朗起來。小窗前無限美好的夕陽似乎讓人又燃起了希望,對愛情和幸福又有了信心。
這首詞寫令人黯然銷魂的離別、寫一往情深的愁緒,卻沒有灰暗和絕望,反而最后透著一種朦朧美好的光亮,透著一種對往事的溫情回憶。這在納蘭詞中確屬少見,讀來令人神往。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作者通過回憶幽會情景,對和情人之間的愛情沒有進展而陷入苦悶煩惱的境地,有感而作。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猜你喜歡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其一
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
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豈不險?歸子念前涂。
凱風負我心,戢楪守窮湖。
高莽眇無界,夏木獨森疏。
誰言客舟遠?近瞻百里余。
延目識南嶺,空嘆將焉如!
買陂塘·歸鴉
倚柴門、晚天無際,昏鴉歸影如織。分明小幅倪迂畫,點上米家顛墨。看不得。帶一片斜陽,萬古傷心色。暮寒蕭淅。似捲得風來,還兼雨過,催送小樓黑。
曾相識。誰傍朱門貴宅。上林誰更棲息。郎君柘彈休拋灑,我是歸飛倦翮。飛暫歇。卻好趁江船,小坐秋帆側。啼還啞啞。笑畫角聲中,暝煙堆里,多少未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