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王鏊的詩 > 親政篇

      親政篇

      [明代]: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dá)于下,下之情達(dá)于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于視朝數(shù)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guān)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dú)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于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jìn)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yuǎn)于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fù)古內(nèi)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nèi)為內(nèi)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yuǎn)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后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nèi)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圣節(jié)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jìn)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nèi)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nèi)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圣節(jié)、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nèi)朝獨(dú)缺。然非缺也,華蓋、謹(jǐn)身、武英等殿,豈非內(nèi)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于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nèi)朝未復(fù),臨御常朝之后,人臣無復(fù)進(jìn)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屢召大臣于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yuǎn)法圣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nèi)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臺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jù)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nèi)朝所以通遠(yuǎn)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dá)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親政篇”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易經(jīng)》中的《泰》卦說:“上下交好通氣,他們的志意就和同。”那《否》卦說:“上下陰隔,國家就要滅亡。”因?yàn)樯厦娴囊鈭D能夠通到下面,下面的意見能夠傳到上面,上下成為一個整體,所以叫做“泰”。如果下面的意見被阻塞,不能傳到上面;上下之間有隔膜,雖然名義上有國家,裨上卻沒有國家,所以叫做“否”。

      上下通氣就泰,上下阻隔就否,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但上下不通氣的弊病,沒有象近代這樣厲害的了。君臣互相見面,只在皇上臨朝的短時間內(nèi)。上下之間,只不過靠奏章、批答互相關(guān)聯(lián),用名分、法度彼此維持罷了。這不單是遵循老規(guī)矩,也是地位權(quán)勢使他們這樣。為什么呢?皇上常常在奉天門上朝,沒有一天間斷,可說是勤于政事了;但是朝堂和臺階相距很遠(yuǎn),皇帝的威儀顯耀盛大,御史糾察朝見的禮儀,鴻臚檢舉不合規(guī)矩的行動,通政使代為呈上奏章,皇上只是隨意看看,臣子就謝恩拜辭,心神不安地退了下來。皇上何嘗處理過一件事,臣子又何嘗說過一句話呢!這沒有其他原因,地位權(quán)勢懸殊,所謂有天子堂上比萬天還遠(yuǎn),雖然想進(jìn)言,卻無從說起啊。

      我認(rèn)為要做到上下通氣,不如恢復(fù)古代內(nèi)朝的制度。周代的時候有三種朝見的方式:庫門的外面是正朝,顧問大臣守候在這里;路門的外面是治朝,皇上每天在這里受百官朝見;路門的里面是內(nèi)朝,也叫燕朝。《禮記·玉藻》上說:“君主在太陽出來的時候去上朝,退下來到路寢處理政事。”上朝接見群臣,是用來端正上下的名分;處理政事卻到路寢,是用來疏通遠(yuǎn)近的意見。漢朝的制度:大司馬,左、右、前、后將軍,侍中,散騎,諸吏是中朝;丞相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員,是外朝。唐代皇城北面靠南的第三門,叫承天門,元旦和冬至節(jié),接受各國的朝賀過貢皇上才來到這里,原來就是古代的外朝呢。它的北面叫太極門,它的西面叫太極殿,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皇上就坐在這里受建群臣朝見,原來就是古代的正朝呢。再北面叫做兩儀殿,平日在這里上朝和處理政務(wù),原來就是古代的內(nèi)朝呢。宋朝時候,平時朝見在文德殿;五天一問皇上的起居,在垂拱殿;元旦、冬至、皇上的生日,祝頌、受賀在大慶殿;賜宴在紫宸殿或者集英殿;面試進(jìn)士在崇政殿。自侍從官以下,每五天由一名官司員上殿,叫做輪班奏對,他必須進(jìn)來陳說當(dāng)政治得失;在內(nèi)殿引見,也有時賜坐,有時免穿靴子。這大概還保留有三朝的意思呢。因?yàn)樯咸煊腥熳泳头滦赫滦珮O;外朝,仿效天市,內(nèi)朝,仿效紫微。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

      本朝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的大朝會,在奉天殿,便是古代的正朝呢;平日就在奉天門,便是古代的外朝呢;可是單缺內(nèi)朝。然而并不是缺少,華蓋、謹(jǐn)身、武英等殿,難道不是遺留下來的內(nèi)朝制度么?洪武年間,象宋濂、劉基,永樂以來,象楊士奇、楊榮等,每天侍奉在皇帝身旁;大臣蹇義、夏元吉等,經(jīng)常在便殿奏對。在這個時候,哪里有阻隔的憂患呢?現(xiàn)在內(nèi)朝制度沒有恢復(fù),皇上臨駕常朝以后,臣子不能再進(jìn)來朝見;三殿的門高高地關(guān)閉著,很少有人能夠看見。所以上下的意見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積累起來。孝宗晚年,在之方面深有感慨。他屢次在便殿召見大臣,談?wù)撎煜碌氖虑椤U兴鳛樗闳ナ懒耍傩諞]有福氣,不能看到太平盛世的美事。直到現(xiàn)在,天下的人都認(rèn)為是一件恨事。

      希望皇上遠(yuǎn)的效法圣祖,近的學(xué)習(xí)孝宗,完全鏟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常朝以外,就到文華、武英兩殿,仿效古代內(nèi)朝的意思:大臣每隔三天或五天,進(jìn)來問一次起居;侍從官司和御史,各選一員上殿來輪流回答咨詢;各部門有事請求決斷,皇上根據(jù)自己的看法決斷它;有不容易決斷的,就和大臣當(dāng)面討論解決。不時地引見群臣,凡是謝恩、辭行這類情況,群臣都可以上殿陳奏,皇上虛心地問他,和顏悅色地開導(dǎo)他。象這樣,人人都能夠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意見;皇上雖然深居皇宮,可是天下的事情卻全都清清楚楚地擺在眼前。外朝用來端正上下的名分,內(nèi)朝用來溝通遠(yuǎn)后的意見。像這樣,哪里會有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呢?唐堯、虞瞬的時候,耳聰目明,好的言論沒有被埋沒,民間沒有遺漏的賢人,也不過是這樣罷了。

      注釋

      王鏊:字濟(jì)之,吳縣(今江蘇)人,歷侍講學(xué)士。正德中,累官進(jìn)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

      《易》:即《易經(jīng)》。《泰》:《易經(jīng)》六十四卦之一。上,指君,下,指臣。意思是說君臣交好通氣,就能志同意合。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在現(xiàn)在浙江省義烏縣西北)人。元末明初文學(xué)家。

      蹇義:字宜之,初名瑢,明太祖朱元璋賜名“義”,巴縣(今重慶市)人,明初六朝重臣。

      閟:古同“閉”。屢:接連著,不止一次。

      罔:無,沒有。

      “親政篇”鑒賞

      解析

      明朝到了中葉,武宗朱厚照,昏庸無道,只知淫樂嬉游,不過問政事,的接見群臣,國家大事都由宦官劉瑾、谷大用等決定。針對這一情況,王鏊寫了本文上奏武宗。文中尖銳地指出上下間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時弊。然而,他提出的恢復(fù)內(nèi)朝親政的辦法沒有被采納。武宗以后,皇帝吏加親信宦官,政治更加腐敗,明朝終于走向滅亡的道路。

      文章引經(jīng)據(jù)史,條理分明,文字樸實(shí)無華,但頗有分量。

      王鏊簡介

      明代·王鏊的簡介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學(xué)家。字濟(jì)之,號守溪,晚號拙叟,學(xué)者稱震澤先生,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十六歲時國子監(jiān)諸生即傳誦其文,成化十一年進(jìn)士。授編修,弘治時歷侍講學(xué)士,充講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進(jìn)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博學(xué)有識鑒,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

      ...〔? 王鏊的詩(2篇)

      猜你喜歡

      親政篇

      明代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dá)于下,下之情達(dá)于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于視朝數(shù)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guān)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dú)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于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jìn)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yuǎn)于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fù)古內(nèi)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nèi)為內(nèi)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yuǎn)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后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nèi)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圣節(jié)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jìn)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nèi)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nèi)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圣節(jié)、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nèi)朝獨(dú)缺。然非缺也,華蓋、謹(jǐn)身、武英等殿,豈非內(nèi)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于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nèi)朝未復(fù),臨御常朝之后,人臣無復(fù)進(jìn)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屢召大臣于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yuǎn)法圣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nèi)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臺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jù)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nèi)朝所以通遠(yuǎn)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dá)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留侯論

      宋代蘇軾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

      夫子房受書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dāng)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shù)。雖有賁、育,無所復(fù)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dāng)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fā),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jì),以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于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xiàng)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xiàng)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xiàng)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dāng)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fā)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qiáng)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ィ錉蠲材巳鐙D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鄭莊公戒飭守臣

      先秦左丘明

      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于許。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壬午,遂入許。許莊公奔衛(wèi)。齊侯以許讓公。公曰:“君謂許不共,故從君討之。許既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乃與鄭人。

      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曰:“天禍許國,鬼神實(shí)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xié),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吾將使獲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沒于地,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茲許公復(fù)奉其社稷,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昏媾,其能降以相從也。無滋他族實(shí)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況能禋祀許乎?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惟許國之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曰:“凡而器用財賄,無置于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夫許,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

      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有禮。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序民人 一作:序人民)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兩漢劉秀

      車駕至臨溜自勞軍,群臣大會。帝謂弇曰:“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fā)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dú)拔勍敵,其功乃難于信也。又田橫烹酈生,及田橫降,高帝詔衛(wèi)尉,不聽為仇。張步前亦殺伏隆,若步來歸命,吾當(dāng)詔大司徒釋其怨。又事尤相類也。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蹇叔哭師

      先秦左丘明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yuǎn),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

      唐代韓愈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濱,大江之濆,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匹儔也。其得水,變化風(fēng)雨,上下于天不難也。

      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曠途絕險為之關(guān)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為獱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yùn)轉(zhuǎn)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fù)其異於眾也,且曰:“爛死于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當(dāng)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zhuǎn)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實(shí)有類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說焉。閣下其亦憐察之。


      臧哀伯諫納郜鼎

      先秦左丘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納于大廟,非禮也。

      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袞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厲游纓,昭其數(shù)也;火龍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shù)。文物以紀(jì)之,聲明以發(fā)之,以臨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jì)律。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于大廟,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dāng)。晒傩耙玻还僦У拢瑢欃T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于大廟。其若之何?”公不聽。

      (周內(nèi)史聞之,曰:“臧孫達(dá)其有后于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


      酷吏列傳序

      兩漢司馬遷

      孔子曰:“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wǎng)嘗密矣然奸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當(dāng)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yáng)沸,非武健嚴(yán)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司馬錯論伐蜀

      兩漢劉向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dāng)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yuǎn)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wù)廣其地;欲強(qiáng)兵者,務(wù)富其民;欲王者,務(wù)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shí)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聽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qiáng)富厚,輕諸侯。


      項(xiàng)羽本紀(jì)贊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xiàng)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zé),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av女电影网|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精华液2020|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国产午夜亚洲不卡|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不卡|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乱码日产一区三区|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