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述懷”譯文及注釋
譯文
甑結蛛絲釜生塵,不改大丈夫的浩然之氣。常恨離家在外舉目無親。繞樹三匝的烏鴉找不到棲身之處,千里馬遇不到能賞識它的伯樂,像范冉一樣推著鹿車奔走四方。長途漫漫,境況愈艱。也想去入朝作官,駕高車駟馬,縱然有辛毗那樣犯顏直諫的勇氣,也會像卞和那樣懷寶玉無人賞識。羞于棄官歸田,不肯乞求功名,任憑他人說長道短。有如明珠暗投,不能像馮諼那樣一鳴驚人?苦讀十年上書萬言也無濟于事。要想出語驚人,還是得苦下功夫。
注釋
甑:古代蒸食炊器。
三匝烏: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反下喬木:境況反倒不如以前了。
卞玉:即和氏玉。楚人卞和曾兩次獻寶玉,均未被賞識,卻遭受刖刑。
“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述懷”鑒賞
賞析
作者胸蓄大志,身懷書策,奔走長途,求取功名,意欲有一番作為。然而事與愿違,在屢遭碰壁和白眼后,只得黯然地返回故園。其心中的感慨悲憤,自非數語可盡,故此作采用了帶過曲的形式。由〔罵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三曲合成的“述懷”,恰如一支三部曲,分別述寫了憶昔、感遇、反思的內容,奏出了失意士子心中的悲歌。
在表現手法上,這首曲有兩個特點較為明顯。
一是在遣詞造句上,用了較多的典故與前人成句的含義,所謂“語出有據”,其實也就是在追求“辭雅”。除了注釋中所提及的以外,如“塵生釜”,用《后漢書·范冉傳》“釜中生塵范史云(范冉字史云)”語;“吞吳”用杜甫《八陣圖》“遺恨失吞吳”;“并州”句用李白《少年行》“經過燕太子,結托并州兒”意;“暗投珠”,用《史記·鄒陽傳》“明月之珠,以暗投人于道路”等。這種舞文弄墨與曲的本色格格不入,卻是文人作曲的普遍習慣。積漸下來,倒也造成了“文人曲”、“案頭曲”的流派,在某種意義上有助于曲意的凝練雅飭。例如本篇中的“三匝烏,千里駒,中原鹿”,“常懷卞玉,敢引辛裾”,就不能說一無可取之處。
二是在意象的跨躍上比較自由,東鱗西爪,幾乎有點近于現代的“意識流”。作品前三句敘述自己不因貧困而墮失壯志,四至六句即轉寫時光流逝、群雄爭展驥足的外界形勢,七、八句述出失意還鄉的事實,九至十三句又表陳自己一旦得官遂志的假設,接下去則以六句訴說當下“羞歸去”的感想。結尾“欲賦生來驚人語,必須苦下死工夫”的接入更奇,既似自勉,又似自嘲,總之是宣泄心中的不平之氣。這樣的寫法可以理解為作者的思緒萬千,意到筆隨;不過平心而言,更多的則是體現著倚聲填詞硬性湊泊的影響。詞、曲都有形式決定內容的一面,〔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句密韻促,恰恰迎合了作者在浮想聯翩中“述懷”的需要。
上述兩個特點本身都不能作為優點提倡,然而本曲結合自身經歷痛訴肺腑,在元散曲述懷題材中不失為激憤之作,所以將它作為這一類型的一則代表而予以選入。
顧德潤簡介
元代·顧德潤的簡介

[元]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仁宗延佑末前后在世(即約1320年前后在世)。字均澤,(一作君澤)號九山,松江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仁宗延佑末前后在世。以杭州路吏,遷平江。德潤工作曲,太和正音譜評為“如雪中喬木?!眹L自刊九山樂府、詩隱二集《錄鬼簿》傳世。北宮詞紀、太平樂府中收載他的散曲不少。
...〔? 顧德潤的詩(2篇)〕猜你喜歡
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述懷
蛛絲滿甑塵生釜,浩然氣尚吞吳。并州每恨無親故。三匝烏,千里駒,中原鹿。走遍長途,反下喬木。若立朝班,乘驄馬,駕高車。常懷卞玉,敢引辛裾。羞歸去,休進取,任揶揄。暗投珠,嘆無魚。十年窗下萬言書。欲賦生來驚人語,必須苦下死工夫。
怨郎詩
一朝別后,二地相懸。
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桿。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紅似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
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陌上花·有懷
關山夢里,歸來還又、歲華催晚。馬影雞聲,諳盡倦郵荒館。綠箋密記多情事,一看一回腸斷。待殷勤寄與,舊游鶯燕,水流云散。
滿羅衫是酒,香痕凝處,唾碧啼紅相半。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誰暖?不成便沒相逢日,重整釵鸞箏雁。但何郎,縱有春風詞筆,病懷渾懶。
金縷曲·聞杜鵑
少日都門路。聽長亭,青山落日,不如歸去。十八年間來往斷,白首人間今古。又驚絕,五更一句。道是流離蜀天子,甚當初,一似吳兒語。臣再拜,淚如雨。
畫堂客館真無數。記畫橋,黃竹歌聲,桃花前度。風雨斷魂蘇季子,春夢家山何處?誰不愿,封侯萬戶?寂寞江南輪四角,問長安,道上無人住。啼盡血,向誰訴?
南鄉子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
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蘭橈舉,水文開,競攜藤籠采蓮來?;靥辽钐庍b相見,
邀同宴,淥酒一卮紅上面。
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多。曲岸小橋山月過,
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帶香游女偎伴笑,
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
傾綠蟻,泛紅螺,閑邀女伴簇笙歌。避暑信船輕浪里,
閑游戲,夾岸荔支紅蘸水。
云帶雨,浪迎風,釣翁回棹碧灣中。春酒香熟鱸魚美,
誰同醉?纜卻扁舟篷底睡。
沙月靜,水煙輕,芰荷香里夜船行。綠鬟紅臉誰家女,
遙相顧,緩唱棹歌極浦去。
漁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樹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
送春浦,愁聽猩猩啼瘴雨。
攏云髻,背犀梳,焦紅衫映綠羅裾。越王臺下春風暖,
花盈岸,游賞每邀鄰女伴。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暗里回眸深屬意,
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攜籠去,采菱歸,碧波風起雨霏霏。趁岸小船齊棹急,
羅衣濕,出向桄榔樹下立。
云髻重,葛衣輕,見人微笑亦多情。拾翠采珠能幾許,
來還去,爭及村居織機女。
登畫舸,泛清波,采蓮時唱采蓮歌。攔棹聲齊羅袖斂,
池光飐,驚起沙鷗八九點。
雙髻墜,小眉彎,笑隨女伴下春山。玉纖遙指花深處,
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
紅豆蔻,紫玫瑰,謝娘家接越王臺。一曲鄉歌齊撫掌,
堪游賞,酒酌螺杯流水上。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風景有池塘。木蘭舟上珠簾卷,
歌聲遠,椰子酒傾鸚鵡盞。
新月上,遠煙開,慣隨潮水采珠來。棹穿花過歸溪口,
酤春酒,小艇纜牽垂岸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