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石”譯文及注釋
譯文
畫面中一塊古老的石頭上長滿青苔,它那一片堅貞的內質,在畫上充分表現了出來。
忽然遇上女媧煉石補天,哪里知道分銖不能得用?
注釋
蘚:青苔。
非常用:指補天的用處。
分銖:一分一銖,形容非常少。
“畫石”鑒賞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作者劉商,詩人兼畫家。他本人愛畫松石樹木。這幅題詩的畫,也許就是劉商本人的創作。根據詩作的內容,作者是用這一詩一畫來表現自己的精神境界,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負不能施展的悲憤。
開頭兩句寫畫石本身,相當于一般抒情詩中的寫景。“蒼蘚千年”與“堅貞一片”是“千年蒼蘚”與“一片堅貞”的倒文。這兩句的大意是:一塊古老的長滿了青苔的石頭出現在畫面上,它那一片堅貞的內質,通過畫上的設色充分表現了出來。既贊石,又贊畫,亦即自贊。神完氣足,猶如累巨石于高岡,為下文的反跌蓄勢。
前兩句借畫說石,后兩句便只就“石”生發。它沒有順著上文說下去,卻以“那知”二字拗轉筆意。“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銖補上天!”感嘆突如其來,如石破天驚,出人意表。就“石”來說,其“非常之用”,即不同尋常的用途,便是“補天”了。“補天”,原是我國古代的一個神話,《淮南子》、《列子》中都有記載。據說在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缺口,造成了很大的災難。于是,有一個名叫女媧的神煉制出五色石,補好了天上的缺口。因此后代詩人常把煉石補天作為整頓乾坤、挽回頹勢的非常之舉。而作者卻生感嘆:遇此“補天”機會,卻分銖不能得用,如杜甫所謂“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短歌行贈王郎司直》)者,誰為其人呢?兩句借天上映喻人間,借石頭比擬自身。上下兩聯一起一跌,相反相成,構成一幅完整的貞士不遇圖,完足作者本意。
《畫石》一詩,明寫處畫是賓,石是主;暗喻處則石是賓,人是主;天上是賓,人間是主。章法井然,余地寬闊,耐人尋味。
劉商簡介
唐代·劉商的簡介

劉商,唐代詩人、畫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大歷(七六六至七七九)間進士。官禮部郎中。能文善畫,詩以樂府見長。劉商的詩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這是他罷廬州合肥縣令后所作,約寫于大歷四五年(769——770)。《唐才子傳》卷四說他“擬蔡淡《胡笳曲》,膾炙當時”。《全唐詩》收錄有劉商的很多詩歌。
...〔? 劉商的詩(1篇)〕猜你喜歡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
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泫然得句。
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里,風痕雨點斕斑里。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養魚記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對非非堂。修竹環繞蔭映,未嘗植物。因洿以為池,不方不圓,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縱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風而波,無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潛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憂隘而娛窮獨也。
乃求漁者之罟,市數十魚,童子養之乎其中。童子以為斗斛之水不能廣其容,蓋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怪而問之,且以是對。嗟乎,其童子無乃嚚昏而無識矣乎!予觀巨魚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魚游戲乎淺狹之間,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養魚記。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昔擬栩仙人王云鶴贈予詩云:“寄與閑閑傲浪仙,枉隨詩酒墮凡緣。黃塵遮斷來時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龜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詩寄之云:“玉龜山下古仙真,許我天臺一化身。擬折玉蓮聞白鶴,他年滄海看揚塵。”吾友趙禮部庭玉說,丹陽子謂予再世蘇子美也。赤城子則吾豈敢,若子美則庶幾焉。尚愧辭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閑閑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臺去,華發散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