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槐陰添綠”譯文及注釋
譯文
槐樹新添了綠色。被雨淋落的花瓣灑落了一地,因過度飲酒而生病,生活幾乎都在醉與病之間徘徊。閑時出外散心,尋見一對杏樹,我駐足凝望,溫暖的池塘里,鴛鴦成雙成對。不忍看下去,懷著愁苦之情離去,回內室小睡,但因心事輾轉難以入眠。雖有好夢,但醒來一切都成虛空,窗帳圍掩著繡有花飾的臥榻,空蕩蕩臥榻上只留下自己凝目沉思。
以前二人在一起時,一邊移紅燭,一邊共賞。面向花叢,一杯接一杯地飲酒,記得往日在薔薇花叢中,戀人她以繡有鳳國的衣帶要自己題寫詩詞。分別后,戀人終日精神不振,本來是豐盈的肌體,卻因相思而日漸消瘦,只瘦得羅裙要裁剪了才能合身。難以尋找堂前的燕子,去傳達這份感情,為什么現在進入華麗的殿堂住宿。
注釋
雨霖鈴:詞牌名,也作“雨淋鈴”,雙調一百零三字,前后闋各五仄韻,常用入聲韻。
酒病:猶病酒。因飲酒過量而生病。
凝佇:凝望佇立、停滯不動。
鴛鴦:一種亮斑冠鴨,鴛指雄鳥,鴦指雌鳥,在中國文學中多象征夫妻和睦、相親相愛,以及愛情堅貞不移。
金花: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繡制的花飾。坐:臥榻。凝目:注目、凝視。
促:速。
薔薇花:泛指薔薇科,多生于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
厭厭:猶懨懨,精神不振貌。
羅:古絲織物名,此指羅制的衣裙。羅幅:羅裙的分幅。
甚:為什么、怎么。華堂:華麗的殿堂。
“雨霖鈴·槐陰添綠”鑒賞
賞析
上片寫詞人與戀人分開后的現狀。“槐陰添綠”揭示了時間,“添”為新添,即槐樹新添綠色,所以此時應為春季。與后文“正春睡難足”所揭示的時令相符。“雨馀花落”描繪了一幅冷凄之景:被雨淋落的花瓣灑落一地,雨后天地氣氛冷冷清清。此句為下文奠定了凄涼的基調,“酒病相續”,詞人因消愁而飲酒,因飲酒而生病,所以“相續”。與戀人分別后詞人生活是如此地痛苦不堪,終日只能借酒消愁,又因飲酒過度而生病,生活幾乎都在醉與病之間徘徊。閑時出外散心,尋見一對杏樹,這對杏樹仿佛象征著一對相愛的戀人,詞人因此駐足凝望。他看到的是:“池塘暖、鴛鴦浴。”溫暖的池塘里,一對鴛鴦在里面暢游,鴛鴦成雙成對、恩恩愛愛的場景,一方面令詞人羨慕,一方面又勾起他的煩心往事。此情此景使其不忍再看下去,只得懷著愁苦心情離去,回內室小睡。但因心事終難排解,所以“正春睡難足”,輾轉難以入眠。雖有好夢,夢到與戀人相會,但醒來一切隨夢而去,無一物真實可感可觸,夢中一切都成虛空,使人不禁感嘆萬千,簾帳圍掩著繡有花飾的臥榻,空蕩蕩的臥榻上只留下詞人的凝目沉思。
下片寫詞人在“金華坐”內的沉思,他回想過去,感嘆現在。“當時共賞移紅燭”,以前二人在一起時一邊“移紅燭”一邊“共賞”。“共賞”在此處省去了賓語,所以“共賞”的對象可以更多更豐富,留給讀者更多的想象。“向花間、小飲杯盤促”,此為二人恩愛的又一場景,面向花叢,一杯接一杯地飲酒,一杯接一杯的豪飲表現了詞人愉悅的心情。“薔薇花下曾記”是“曾記薔薇花下”的倒裝。記得往日在薔薇花叢中,戀人以繡有鳳凰的衣帶要詞人題寫詩詞。“別后厭厭”,分別后,戀人亦終日精神不振,與后文“應是香肌,瘦減羅幅”相呼應。本來是豐盈的肌體,卻因相思而日漸消瘦,只瘦得羅裙要裁減了才能合身。最后一句“問燕子、不肯傳情,甚入華堂宿”,看似埋怨燕子,實則是詞人心中煩惱的一種發泄。燕子并不懂人情,“不肯傳情”也是常情,只是因為詞人相思的苦惱無處發泄,便將一股怨氣轉嫁到燕子身上而已,頗有指桑罵槐的意味。
全詞委婉含蓄,“雨馀花落,酒病相續”與李清照《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感情氛圍有相似之處。雖依舊是兒女柔情,卻又與柳永的依依惜別不同,而是追憶舊時舊伴的歡愉時光,薔薇花下,燕子堂前,如今終究難尋,只余下無限惆悵,與唐玄宗如出一轍。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時間已不詳。晁端禮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描寫的是歌妓的心思情態之作,不出歌筵酒席間的男歡女愛,表現自己對游宦生活感受,此篇亦即其一。 ?
晁端禮簡介
宋代·晁端禮的簡介

晁端禮(1046~1113) 北宋詞人。名一作元禮。字次膺。開德府清豐縣(今屬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遂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舉薦,應詔來到京城。適逢宮禁中蓮荷初生,他進《并蒂芙蓉》詞,大得徽宗稱賞。于是以承事郎為大晟府協律。黃稱他"與萬俟雅言(詠)齊名,按月律進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七)。未及供職即病逝。
...〔? 晁端禮的詩(2篇)〕猜你喜歡
望遠行·繡幃睡起
繡幃睡起。殘妝淺,無緒勻紅補翠。藻井凝塵,金梯鋪蘚。寂寞鳳樓十二。風絮紛紛,煙蕪苒苒,永日畫闌,沈吟獨倚。望遠行,南陌春殘悄歸騎。
凝睇。消遣離愁無計。但暗擲、金釵買醉。對好景、空飲香醪,爭奈轉添珠淚。待伊游冶歸來,故故解放翠羽,輕裙重系。見纖腰,圖信人憔悴。
燭影搖紅·芳臉勻紅
芳臉勻紅,黛眉巧畫宮妝淺。風流天付與精神,全在嬌波眼。早是縈心可慣。向尊前、頻頻顧眄。幾回想見,見了還休,爭如不見。
燭影搖紅,夜闌飲散春宵短。當時誰會唱陽關,離恨天涯遠。爭奈云收雨散。憑闌干、東風淚滿。海棠開后,燕子來時,黃昏深院。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幼卿少與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締姻。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遂適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職教洮房,而良人統兵陜右,相與邂逅于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目送楚云空,前事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蕩婦秋思賦
蕩子之別十年,倡婦之居自憐。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天與水兮相逼,山與云兮共色。山則蒼蒼入漢,水則涓涓不測。誰復堪見鳥飛,悲鳴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況乃倡樓蕩婦,對此傷情。于時露萎庭蕙,霜封階砌;坐視帶長,轉看腰細。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羅。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遠如何?鬢飄蓬而漸亂,心懷愁而轉嘆。愁索翠眉斂,啼多紅粉漫。已矣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花落兮春日暉。春日遲遲猶可至,客子行行終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