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譯文及注釋
譯文
駕著五彩的虹霞,乘著紅色的云朵,經過玉門關登上九嶷山。
渡過銀河,到達昆侖山,專門拜見西王母和東王公。
與赤松子和羨門高交流接受成仙和養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華靈氣。
吃靈芝的精華,喝甘美的泉水拄著桂枝的手杖戴著香草。
斷絕人世間的功名利祿,盡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風在吹動。
在很短的時間里走了數千里,壽命如同南山一樣長久也不忘自己的過失。
注釋
陌上桑: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相和曲》。曹操只是沿用舊題,內容與古詞無關。
虹霓:為雨后或日出、日沒之際天空出現的七色圓弧。虹霓常有內外二環,內環稱虹,也稱正虹、雄虹;外環稱霓,也稱副虹、雌虹或雌霓。
九疑:山名,又作“九嶷”,或名“蒼梧山”,在今湖南寧遠縣南。據司馬遷《史記》載:舜南巡,死于蒼梧,葬在九疑山。
歷:經過。
玉門:古關隘名,在今甘肅敦煌西,為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玉,一作“王”。
濟:渡河。
天漢:銀河。
昆侖:昆侖山,西王母的居所。《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西王母: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居昆侖瑤池。
謁東君:道家說東華為男仙居住之處,東方公為男仙之首西華為女仙居住之處,西王母為女仙之首。謁,見,拜見。東君,東王公,西王母的配偶神。
赤松:赤松子,古代傳說中的仙人。漢·班固《漢書·古今人物表》:“赤松子,帝嚳師。”
羨門:羨門高,古代傳說中的仙人。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漢·韋昭注:“古仙人。”
要秘道:指成仙和養生之道。精神:指人的精華和靈氣。
芝英:靈芝的精華。靈芝,菌類,古人認為服食靈芝可以長生不老。
醴(lǐ)泉:甘美的泉水。《史記·大宛傳》:“河出昆侖……上有醴泉瑤池。”
杖桂枝:一本杖枝,無桂字。佩:帶在身上。秋蘭:香草,屬菊科,高三、四尺,秋天開淡藍色小花。
人事:指功名利祿、飲食男女等世俗之事。
渾元:大氣,指大自然。
疾風:暴風。欻(xū):吹動的樣子。
翩翩:一作“飄飄”。
景未移,形容時間很短。景:日光。
壽如南山:壽命如南山一樣長久。
愆(qiān):過錯,過失。當指其在過去統一戰爭。
“陌上桑”鑒賞
賞析
這首樂府詩先寫游仙的路程,再寫謁見、交游神仙,三寫學習和修養成仙之道,四寫得道后的遨游,篇末點明雖壽比南山但不忘自己的過失。全詩句式長短錯落,語氣則急緩相間,造成飄忽蕩逸的氣勢,極恰切地表現了游仙的內容。
詩開始就緊扣游仙的主旨,直敘詩人駕彩虹、乘赤云升天。接著寫他升天的經歷、與眾多仙人相見的情景以及在仙境的神仙生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寫與眾多仙人相見以及神仙生活時,特別寫了要斷絕人事和長壽,但又不忘自己的過失。既流露了對神仙生活的向往,也沒有完全割舍掉對社會、對人生的牽掛。
詩以“駕虹霓”領起,通過層層渲染表達了詩人向往仙界、與神仙交往以求長生不老的心愿。然而,往事歷歷在目,人畢竟生活在現實世界之中。末句“壽如南山不忘愆”,富有張力。當一個人希望尋求解脫又不得不面對現實時,自然會意識到自己塑造的理想國是虛無飄渺的。為此,當詩人以浪漫的筆調寫飄飄欲仙的感覺時,就不得不反省過去,為曾經有過的錯誤提出自責。
全詩雖盡說仙人之事,其本意卻與仙人之事無涉。因作者“老驥伏木厲,志在千里。”實不可以消極看。主要實質意圖在于運用韜晦謀略而瞞天過海,消減社會輿論誤解壓力,使政敵不戰而屈。同時也要做出功成身退的示范。然而“壽比南山不忘愆”,只要他活著他就要完成運籌演謀,鞭撻宇內,總御皇機,克成洪業的大誓愿。這就是他不忘愆的意思。既然“不忘愆”,又豈能“絕人事,游渾元”!故曹操在《述志令》中稱“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竟望已過矣。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就流露出了他欲罷不能的矛盾心情。“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之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略提其述志之言以示其此詩“不忘愆”之真諦。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一首游仙詩,游仙詩產生很早,秦代就已出現。到漢末建安時期,由于社會動亂不安,戰亂頻仍,于是神仙之說盛行,求仙訪道,幻想長生成為統治階層中的一種普遍思潮,游仙詩也開始大量產生。這類詩或歌詠仙山靈域,描寫列仙之趣,或借描寫仙境以寄托情懷。此詩即曹操為記錄自己遨游太空、與神仙交游、受神仙秘道的事而寫,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曹操簡介
兩漢·曹操的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 曹操的詩(19篇)〕猜你喜歡
東武吟
好古笑流俗,素聞賢達風。
方希佐明主,長揖辭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燭微躬。
恭承鳳凰詔,欻起云蘿中。
清切紫霄迥,優游丹禁通。
君王賜顏色,聲價凌煙虹。
乘輿擁翠蓋,扈從金城東。
寶馬麗絕景,錦衣入新豐。
依巖望松雪,對酒鳴絲桐。
因學揚子云,獻賦甘泉宮。
天書美片善,清芬播無窮。
歸來入咸陽,談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馬,飄落成飛蓬。
賓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猶可倚,不慚世上雄。
閑作東武吟,曲盡情未終。
書此謝知己,吾尋黃綺翁。
相逢行二首
朝騎五花馬,謁帝出銀臺。
秀色誰家子,云車珠箔開。
金鞭遙指點,玉勒近遲回。
夾轂相借問,疑從天上來。
蹙入青綺門,當歌共銜杯。
銜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見。
相見不得親,不如不相見。
相見情已深,未語可知心。
胡為守空閨,孤眠愁錦衾。
錦衾與羅幃,纏綿會有時。
春風正澹蕩,暮雨來何遲。
愿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
光景不待人,須臾發成絲。
當年失行樂,老去徒傷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曠佳期。
相逢紅塵內,高揖黃金鞭。
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
陌上桑
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山人勸酒
蒼蒼云松,落落綺皓。
春風爾來為阿誰,蝴蝶忽然滿芳草。
秀眉霜雪顏桃花,骨青髓綠長美好。
稱是秦時避世人,勸酒相歡不知老。
各守麋鹿志,恥隨龍虎爭。
欻起佐太子,漢王乃復驚。
顧謂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歸來商山下,泛若云無情。
舉觴酹巢由,洗耳何獨清。
浩歌望嵩岳,意氣還相傾。
王明君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
辭決未及終,前驅已抗旌。
仆御涕流離,轅馬悲且鳴。
哀郁傷五內,泣淚沾朱纓。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廬,加我閼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
父子見陵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茍生。
茍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愿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征。
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
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并。
傳語后世人,遠嫁難為情。
上留田行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
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
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里塋。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舉銘旌。
一鳥死,百鳥鳴。一獸走,百獸驚。
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
孤竹延陵,讓國揚名。
高風緬邈,頹波激清。
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