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朝威的詩 > 柳毅傳

      柳毅傳

      [唐代]: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見有婦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視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臉不舒,巾袖無光,凝聽翔立,若有所伺。毅詰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婦始楚而謝,終泣而對曰:“賤妾不幸,今日見辱問于長者。然而恨貫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聞焉。妾,洞庭龍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涇川次子,而夫婿樂逸,為婢仆所惑,日以厭薄。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迨訴頻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毀黜以至此。”言訖,歔欷流涕,悲不自勝。又曰:“洞庭于茲,相遠不知其幾多也?長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斷盡,無所知哀。聞君將還吳,密通洞庭。或以尺書寄托侍者,未卜將以為可乎?”毅曰:“吾義夫也。聞子之說,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是何可否之謂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塵間,寧可致意耶?惟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致負誠托,又乖懇愿。子有何術可導我邪?”女悲泣且謝,曰:“負載珍重,不復言矣。脫獲回耗,雖死必謝。君不許,何敢言。既許而問,則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也。”毅請聞之。女曰:“洞庭之陰,有大橘樹焉,鄉人謂之‘社橘’。君當解去茲帶,束以他物。然后叩樹三發,當有應者。因而隨之,無有礙矣。幸君子書敘之外,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毅曰:“敬聞命矣。”女遂于襦間解書,再拜以進。東望愁泣,若不自勝。毅深為之戚,乃致書囊中,因復謂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豈宰殺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為雨工?”曰:“雷霆之類也。”毅顧視之,則皆矯顧怒步,飲龁甚異,而大小毛角,則無別羊焉。毅又曰:“吾為使者,他日歸洞庭,幸勿相避。”女曰:“寧止不避,當如親戚耳。”語竟,引別東去。不數十步,回望女與羊,俱亡所見矣。

      其夕,至邑而別其友,月余到鄉,還家,乃訪友于洞庭。洞庭之陰,果有社橘。遂易帶向樹,三擊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問,再拜請曰:“貴客將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實,曰:“走謁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進。謂毅曰:“當閉目,數息可達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宮。始見臺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曰:“客當居此以俟焉。”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靈虛殿也。”諦視之,則人間珍寶畢盡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飾琥珀于虹棟。奇秀深杳,不可殫言。然而王久不至。毅謂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閣,與太陽道士講《火經》,少選當畢。”毅曰:“何謂《火經》?”夫曰:“吾君,龍也。龍以水為神,舉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為神圣,發一燈可燎阿房。然而靈用不同,玄化各異。太陽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聽焉。”語畢而宮門辟,景從云合,而見一人,披紫衣,執青玉。夫躍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

      君望毅而問曰:“豈非人間之人乎?”對曰:“然。”毅而設拜,君亦拜,命坐于靈虛之下。謂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為乎?”毅曰:“毅,大王之鄉人也。長于楚,游學于秦。昨下第,閑驅涇水右涘,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風鬟雨鬢,所不忍睹。毅因詰之,謂毅曰:‘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淋漓,誠怛人心。遂托書于毅。毅許之,今以至此。”因取書進之。洞庭君覽畢,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鑒聽,坐貽聾瞽,使閨窗孺弱,遠罹構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齒發,何敢負德!”詞畢,又哀咤良久。左右皆流涕。時有宦人密侍君者,君以書授之,令達宮中。須臾,宮中皆慟哭。君驚,謂左右曰:“疾告宮中,無使有聲,恐錢塘所知。”毅曰:“錢塘,何人也?”曰:“寡人之愛弟,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過人耳。昔堯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與天將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然猶縻系于此,故錢塘之人日日候焉。”語未畢,而大聲忽發,天拆地裂。宮殿擺簸,云煙沸涌。俄有赤龍長千余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其身,霰雪雨雹,一時皆下。乃擘青天而飛去。毅恐蹶仆地。君親起持之曰:“無懼,固無害。”毅良久稍安,乃獲自定。因告辭曰:“愿得生歸,以避復來。”君曰:“必不如此。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然,幸為少盡繾綣。”因命酌互舉,以款人事。

      俄而祥風慶云,融融恰怡,幢節玲瓏,簫韶以隨。紅妝千萬,笑語熙熙。中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滿身,綃縠參差。迫而視之,乃前寄辭者。然若喜若悲,零淚如絲。須臾,紅煙蔽其左,紫氣舒其右,香氣環旋,入于宮中。君笑謂毅曰:“涇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辭歸宮中。須臾,又聞怨苦,久而不已。有頃,君復出,與毅飲食。又有一人,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立于君左。君謂毅曰:“此錢塘也。”毅起,趨拜之。錢塘亦盡禮相接,謂毅曰:“女侄不幸,為頑童所辱。賴明君子信義昭彰,致達遠冤。不然者,是為涇陵之土矣。饗德懷恩,詞不悉心。”毅撝退辭謝,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發靈虛,巳至涇陽,午戰于彼,未還于此。中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譴責,因而獲免。然而剛腸激發,不遑辭候,驚擾宮中,復忤賓客。愧惕慚懼,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傷稼乎?”曰:“八百里。”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憮然曰:“頑童之為是心也,誠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賴上帝顯圣,諒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辭焉?從此以去,勿復如是。”錢塘君復再拜。是夕,遂宿毅于凝光殿。

      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宮。會友戚,張廣樂,具以醪醴,羅以甘潔。初,笳角鼙鼓,旌旗劍戟,舞萬夫于其右。中有一夫前曰:“此《錢塘破陣樂》。”旌杰氣,顧驟悍栗。座客視之,毛發皆豎。復有金石絲竹,羅綺珠翠,舞千女于其左,中有一女前進曰:“此《貴主還宮樂》。”清音宛轉,如訴如慕,坐客聽下,不覺淚下。二舞既畢,龍君大悅。錫以紈綺,頒于舞人,然后密席貫坐,縱酒極娛。酒酣,洞庭君乃擊席而歌曰:“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墻。雷霆一發兮,其孰敢當?荷貞人兮信義長,令骨肉兮還故鄉,齊言慚愧兮何時忘!”洞庭君歌罷,錢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此不當婦兮,彼不當夫。腹心辛苦兮,涇水之隅。風霜滿鬢兮,雨雪羅襦。賴明公兮引素書,令骨肉兮家如初。永言珍重兮無時無。”錢塘君歌闋,洞庭君俱起,奉觴于毅。毅踧踖而受爵,飲訖,復以二觴奉二君,乃歌曰:“碧云悠悠兮,涇水東流。傷美人兮,雨泣花愁。尺書遠達兮,以解君憂。哀冤果雪兮,還處其休。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難久留。欲將辭去兮悲綢繆。”歌罷,皆呼萬歲。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貯以開水犀;錢塘君復出紅珀盤,貯以照夜璣:皆起進毅,毅辭謝而受。然后宮中之人,咸以綃彩珠璧,投于毅側。重疊煥赫,須臾埋沒前后。毅笑語四顧,愧謝不暇。洎酒闌歡極,毅辭起,復宿于凝光殿。

      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閣。錢塘因酒作色,踞謂毅曰:“不聞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耶?愚有衷曲,欲一陳于公。如可,則俱在云霄;如不可,則皆夷糞壤。足下以為何如哉?”毅曰:“請聞之。”錢塘曰:“涇陽之妻,則洞庭君之愛女也。淑性茂質,為九姻所重。不幸見辱于匪人,今則絕矣。將欲求托高義,世為親戚,使受恩者知其所歸,懷愛者知其所付,豈不為君子始終之道者?”毅肅然而作,欻然而笑曰:“誠不知錢塘君孱困如是!毅始聞跨九州,懷五岳,泄其憤怒;復見斷金鎖,掣玉柱,赴其急難。毅以為剛決明直,無如君者。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愛其生,此真丈夫之志。奈何蕭管方洽,親賓正和,不顧其道,以威加人?豈仆人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間,鼓以鱗須,被以云雨,將迫毅以死,毅則以禽獸視之,亦何恨哉!今體被衣冠,坐談禮義,盡五常之志性,負百行怖之微旨,雖人世賢杰,有不如者,況江河靈類乎?而欲以蠢然之軀,悍然之性,乘酒假氣,將迫于人,豈近直哉!且毅之質,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間。然而敢以不伏之心,勝王不道之氣。惟王籌之!”錢塘乃逡巡致謝曰:“寡人生長宮房,不聞正論。向者詞述疏狂,妄突高明。退自循顧,戾不容責。幸君子不為此乖問可也。”其夕,復飲宴,其樂如舊。毅與錢塘遂為知心友。

      明日,毅辭歸。洞庭君夫人別宴毅于潛景殿,男女仆妾等悉出預會。夫人泣謂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睽別。”使前涇陽女當席拜毅以致謝。夫人又曰:“此別豈有復相遇之日乎?”毅其始雖不諾錢塘之情,然當此席,殊有嘆恨之色。宴罷,辭別,滿宮凄然。贈遺珍寶,怪不可述。毅于是復循途出江岸,見從者十余人,擔囊以隨,至其家而辭去。毅因適廣陵寶肆,鬻其所得。百未發一,財已盈兆。故淮右富族,咸以為莫如。遂娶于張氏,亡。又娶韓氏。數月,韓氏又亡。徙家金陵。常以鰥曠多感,或謀新匹。有媒氏告之曰:“有盧氏女,范陽人也。父名曰浩,嘗為清流宰。晚歲好道,獨游云泉,今則不知所在矣。母曰鄭氏。前年適清河張氏,不幸而張夫早亡。母憐其少,惜其慧美,欲擇德以配焉。不識何如?”毅乃卜日就禮。既而男女二姓俱為豪族,法用禮物,盡其豐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居月余,毅因晚入戶,視其妻,深覺類于龍女,而艷逸豐厚,則又過之。因與話昔事。妻謂毅曰:“人世豈有如是之理乎?”

      經歲余,有一子。毅益重之。既產,逾月,乃秾飾換服,召毅于簾室之間,笑謂毅曰:“君不憶余之于昔也?”毅曰:“夙為姻好,何以為憶?”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涇川之冤,君使得白。銜君之恩,誓心求報。洎錢塘季父論親不從,遂至睽違。天各一方,不能相問。父母欲配嫁于濯錦小兒某。遂閉戶剪發,以明無意。雖為君子棄絕,分見無期。而當初之心,死不自替。他日父母憐其志,復欲馳白于君子。值君子累娶,當娶于張,已而又娶于韓。迨張、韓繼卒,君卜居于茲,故余之父母乃喜余得遂報君之意。今日獲奉君子,咸善終世,死無恨矣。”因嗚咽,泣涕交下。對毅曰:“始不言者,知君無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余之意。婦人匪薄,不足以確厚永心,故因君愛子,以托相生。未知君意如何?愁懼兼心,不能自解。君附書之日,笑謂妾曰:‘他日歸洞庭,慎無相避。’誠不知當此之際,君豈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請于君,君固不許。君乃誠將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話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見君子,長涇之隅,枉抑憔悴,誠有不平之志。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余無及也。以言‘慎無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洎錢塘逼迫之際,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義行為之志,寧有殺其婿而納其妻者邪?一不可也。某素以操真為志尚,寧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紛綸,唯直是圖,不遑避害。然而將別之日。見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終以人事扼束,無由報謝。吁,今日,君,盧氏也,又家于人間。則吾始心未為惑矣。從此以往,永奉歡好,心無纖慮也。”妻因深感嬌泣,良久不已。有頃,謂毅曰:“勿以他類,遂為無心,固當知報耳。夫龍壽萬歲,今與君同之。水陸無往不適。君不以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國客乃復為神仙之餌!”。乃相與覲洞庭。既至,而賓主盛禮,不可具紀。

      后居南海僅四十年,其邸第、輿馬、珍鮮、服玩,雖侯伯之室,無以加也。毅之族咸遂濡澤。以其春秋積序,容狀不衰。南海之人,靡不驚異。

      洎開元中,上方屬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術。毅不得安,遂相與歸洞庭。凡十余歲,莫知其跡。

      至開元末,毅之表弟薛嘏為京畿令,謫官東南。經洞庭,晴晝長望,俄見碧山出于遠波。舟人皆側立,曰:“此本無山,恐水怪耳。”指顧之際,山與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馳來,迎問于嘏。其中有一人呼之曰:“柳公來候耳。”嘏省然記之,乃促至山下,攝衣疾上。山有宮闕如人世,見毅立于宮室之中,前列絲竹,后羅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間。毅詞理益玄,容顏益少。初迎嘏于砌,持嘏手曰:“別來瞬息,而發毛已黃。”嘏笑曰:“兄為神仙,弟為枯骨,命也。”毅因出藥五十丸遺嘏,曰:“此藥一丸,可增一歲耳。歲滿復來,無久居人世以自苦也。”歡宴畢,嘏乃辭行。自是已后,遂絕影響。嘏常以是事告于人世。殆四紀,嘏亦不知所在。

      隴西李朝威敘而嘆曰:“五蟲之長,必以靈者,別斯見矣。人,裸也,移信鱗蟲。洞庭含納大直,錢塘迅疾磊落,宜有承焉。嘏詠而不載,獨可鄰其境。愚義之,為斯文。”


      “柳毅傳”譯文及注釋

      儀鳳年間,有一位書生柳毅,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沒有考取,準備回到湘水邊的家鄉去。他想起有個同鄉人客居在涇陽,就去辭行。走了六、七里,忽然有一群鳥直飛起來,(他的)馬受了驚嚇,向道邊飛奔,又跑了六、七里,才停了下來。

      只見有個女子在路邊放羊。他覺得奇怪,仔細地打量,卻是個非常美麗的女子。可是她雙眉微皺,面帶愁容,穿戴破舊,出神地站著,好像在等待著什么。柳毅忍不住問她道:“你有什么痛苦,把自己委屈到這種地步?”女子開頭現出悲傷的神情,婉言謝絕了他,但最終哭著向他回答說:“我是個不幸的人,今天蒙您關懷下問。但是我的怨恨銘心刻骨,又怎能覺得慚愧而回避不說呢?希望您聽一聽。我原是洞庭龍王的小女兒,父母把我嫁給涇川龍王的二兒子,但丈夫喜歡放蕩取樂,受到了奴仆們的迷惑,一天天厭棄、鄙薄我。后來我把這情況告訴了公婆,公婆溺愛自己的兒子,管束不住他。等到我懇切地訴說了幾次,又得罪了公婆。公婆折磨我,趕我出來,弄到這個地步。”說完,抽泣流淚,悲傷極了。接著又說:“洞庭離這里,相距好遠啊,無邊無際的天空,無法傳通音信,心用盡,眼望穿,也無法(使家里)知道我的悲苦。聽說您要回到南方去,您的家鄉緊接洞庭湖,也許可以把信托您帶去,不知道能夠答應嗎?”柳毅說:“我是個講義氣的人。聽了你的話,心里非常激動,只恨我身上沒有翅膀,不能奮飛到洞庭,還說什么答應不答應呢?可是洞庭水深啊,我只能在人世間來往,怎能到龍宮里去送信呢?只怕人世和仙境有明暗之分,道路不通,以致辜負了你熱忱的囑托,違背了你懇切的愿望。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給我引路嗎?”女子一邊悲傷地哭泣,一邊道謝說:“希望你一路上好好保重,這些話不用再說了。要是有了回音,即使(我)死了,也一定感謝(您)。(方才)您不曾答應時,(我)哪敢多說?(現在您)既然答應了,問我(如何去洞庭龍宮),洞庭(的龍宮)跟人世的京城并沒有不同啊。”

      柳毅請她說說。女子說:“洞庭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樹,當地人稱它社橘。您(到了那里)要解下腰帶,束上別的東西,在樹干上敲三下,就會有人出來招呼您。(您)就跟著他走,不會有什么阻礙。希望您除了報信之外,并且把我(告訴您的)心里的話都說給我家里的人,千萬不要改變!”柳毅說:“一定聽你的話。”女子就從衣襟里拿出信來,(向柳毅)拜了又拜,然后把信交給了他。(這時她)望著東方,又掉下淚來,難過極了。柳毅也很為她傷心。(他)把信放在行囊里,便又問道:“我不知道你放羊有什么用處,神靈難道還要宰殺(它們)嗎?”女子說:“這些并不是羊,是‘雨工’啊。”“什么叫‘雨工’?”(回答)說:“就象雷、電一樣(掌管下雨的神)。”柳毅回頭看看那些羊,就見它們昂頭望,大步走,飲水吃草的樣子很特別,可是身體的大小和身上的毛、頭上的角,跟羊沒有不同。柳毅又說:“我給你做捎信的使者,將來你回到洞庭,希望你不要避開我不見面。”女子說:“不光不避開,還要像親戚一樣啊。”說完,(柳毅和她)告別向東走。走不到幾十步,回頭看看女子與羊群,都不見了。

      這天傍晚,(柳毅)到涇陽告別了他的朋友。一個多月后,(柳毅)回到家鄉,就去洞庭訪問。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社橘。(他)就換下腰帶,在樹上敲了三下。一會兒有個武士出現在波浪中,(向柳毅)行了禮問道:“貴客剛從什么地方來的?”柳毅先不告訴他實情,說:“我特來拜見大王。”武士分開水,指出道路,帶著柳毅前進。對柳毅說:“要閉上眼睛,很快就可以到了。”柳毅依照他的話,便到了龍宮。只見高樓大殿一座對著一座,一道道門戶數也數不清,院子里栽著奇花異木,各式各樣,無所不有。武士叫柳毅在殿角里停下來,說:“請貴客在這里等著吧。”柳毅問:“這里是什么地方?”武士說:“這里是靈虛殿。”柳毅仔細一看,覺得世界上的珍寶全都在這里了。殿柱是用白璧做成的,臺階是用青玉鋪砌的,床是用珊瑚鑲制的,簾子是用水晶串成的,在綠色的門楣上鑲嵌著琉璃,在彩虹似的屋梁上裝飾著琥珀。奇麗幽深的光景,說也說不盡。

      可是好大一會兒龍王也沒出來。柳毅問武士:“洞庭君在哪里?”武士說:“我們的大王在玄珠閣,正跟太陽道士談論火經,不多時就完畢了。”柳毅問:“什么叫火經?”武士說:“我們的大王是龍,龍憑借著水顯示神靈,拿一滴水就可以漫過山陵溪谷。太陽道士是人,人憑借火來表現本領,用一盞燈火就可以把阿房宮燒成焦土。然而(水火)的作用不同,變化也不一樣。太陽道士對人類用火的道理精通,我們大王請他來,聽聽他的議論。”才說完話,宮門大開。一群侍從像影子跟隨形體,象云氣聚攏擬的簇擁著一位身穿紫袍,手執青玉的人出來了。武士跳起身來說:“這就是我們的大王!”立刻上前報告。洞庭君打量著柳毅說:“這不是人世間來的人嗎?”柳毅回答說:“是。”便向洞庭君行禮,洞庭君也答了禮,請他坐在靈虛殿下。對柳毅說:“水底宮殿幽深,我又愚昧,先生不怕千里之遠來到這里,有何貴干呢?”柳毅說:“我柳毅是大王的同鄉。生長在湘水邊,到長安去求功名。前些日子沒有考上,閑暇間驅馬在涇水岸邊,看見大王的愛女在野外牧羊,受著風霜雨露的吹打,容顏憔悴,叫人看了十分難受。我就問她。(她)告訴我說:‘被丈夫虐待,公婆又不體諒,因此弄到這個地步。’悲傷得淚流滿面,實在使人同情。她托我捎封家信。我答應了,今天才到這里來的。”于是拿出信來,交給了洞庭君。洞庭君把信看完,用袖子遮住臉哭泣起來,說:“這是我做父親的過錯,我看不明,聽不清,因而同聾子瞎子一樣,使閨中弱女在遠方受陷害也不知道。你是個不相關的路人,卻能仗義救急,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記?”說完,又哀嘆了好久。連旁邊的人也感動得流淚。這時有個在身邊伺候的太監,洞庭君便把信交給他,讓他送進宮去。過了一會兒,聽到宮里發出一片哭聲。洞庭君慌忙對待從的人說:“快去告訴宮里,不要哭出聲來,恐怕讓錢塘君知道了。”柳毅問:“錢塘君是誰啊?”洞庭君說:“是我的愛弟,以前做過錢塘長,如今已經罷官免職了。”柳毅又問:“為什么不讓他知道?”洞庭君說:“因為他勇猛過人。早先唐堯時代鬧過九年的洪水,就是他發怒的緣故。最近他跟天將不和睦,又發大水淹掉五座大山。上帝因為我歷來有些功德,才寬恕了我弟弟的罪過。但還是把他拘禁在這里,所以錢塘的人每天都盼他回去。”

      話未說完,忽然發出一聲巨響,天崩地裂,宮殿被震得搖擺簸動,陣陣云霧煙氣往上翻涌。頃刻有一條赤色的巨龍身長千余尺,閃電似的目光,血紅的舌頭,鱗甲像朱砂,鬃毛象火焰,脖子上押著金鎖鏈,鏈子系在玉柱上,伴著無數的霹靂和閃電直飛去了。柳毅嚇得撲倒在地。洞庭君親自把他扶起,說:“不用害怕,沒危險的。”柳毅好一會兒才鎮定下來,就告辭說:“我愿意活著回去,躲避它再來。”洞庭君說:“一定不會這樣了。它去的時候是這樣,回來的時候就不這樣了。希望讓我稍盡點情意。”就吩咐擺宴,互相舉杯敬酒,以盡款待的禮節。

      不久忽然吹起了微微的暖風,現出了朵朵彩云,在一片和樂的氣象里,出現了精巧的儀仗隊,跟著是吹奏著動聽歌曲的樂隊。無數裝扮起來的侍女,有說有笑。后面有一個人,天生美貌,(她)身上佩戴著華美的裝飾品,絲綢衣裳長短相配。柳毅走近一看,原來就是以前托他捎信的那個女子。可是她又像喜歡又像悲傷,眼淚斷斷續續地掉下來。一會兒紅煙遮在她的左邊,紫云飄在她的右邊,香風裊繞,已到宮中去了。洞庭君笑著對柳毅說:“在涇水受苦的人回來了。”(說完,向柳毅)辭別回到宮中去了。一會兒,又聽到抱怨的訴苦的聲音,久久沒有停止。

      過了一會兒,洞庭君重新出來,和柳毅飲酒吃飯。又見有一人,披著紫袍,拿著青玉,容貌出眾,精神飽滿,站在洞庭君的左邊。洞庭君向柳毅介紹說:“這個就是錢塘君。”柳毅起身上前,向錢塘君行禮。錢塘君也很有禮貌地回拜,對柳毅說:“侄女不幸,被那個壞小子虐待。靠您仗義守信;把(她在)遠方受苦的消息帶到這里。要不然的話,她就成為涇陵的塵土了。受您的德,感您的恩,難以用言詞表達出來。”柳毅謙讓地表示不敢當,只是連聲答應。(錢塘君)又回頭對他的哥哥說:“我方才辰刻從靈虛殿出發,巳刻到達涇陽,午刻在那邊戰斗,未刻回到這里。中間趕到九重天向天上的玉帝報告。上帝知道侄女的冤屈便原諒了我的過錯。連對我以前的責罰也因此赦免了。可是(我)性情剛烈,走的時候來不及向您告別問候,驚擾了宮里,又冒犯了賓客。心里慚愧惶恐,不知多大過失。”就退后一步,再拜請罪。洞庭君問:“這次傷害了多少(無辜的)生靈?”(回答)說:“六十萬。”“糟蹋莊稼了嗎?”(回答)說:“方圓八百里。”(又問):“那個無情義的丈夫在哪里?”(回答)說:“已經被我一口吞進肚囊里了。”洞庭君露出不快的神色說:“那小子存這樣的心,確實難以容忍;可是你也太魯莽。靠玉帝的英明,了解我女兒的奇冤。不然的話,我怎么能推卸責任呢?從今以后,你別再這樣魯莽了!”錢塘君拜了兩次(表示敬服)。

      這天晚上,就請柳毅留宿在凝光殿。第二天,又在凝碧宮宴請柳毅,遍召親友來會,堂前排列著盛大的樂隊,席上安排著美酒,陳設著佳肴。宴會開始,吹起了胡笳號角,擂起了戰鼓,旌旗招展,劍戟森森,有一萬名武士組成的盛大方陣在右面起舞,其中有一個武士從隊伍中走出來,上前報告說:“這是《錢塘破陣樂》。”只見旌旗飛舞,劍戟爭輝,氣概英武雄壯,顧盼馳驟,剽悍威嚴,座客看了,毛發都直豎起來。接著,又有金石絲竹等各種樂器八音齊奏,滿眼綾羅珠翠,一大隊美女舞蹈在左邊,其中有一個美女從隊伍中走出來,近前報告說:“這是《貴主還宮樂》。”只聽清音宛轉,余韻繞梁,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座客聽了,不覺都流下淚來。歌舞完畢,洞庭君大悅,吩咐拿出絹紗綾羅,賞賜給武士舞女。然后把筵席的座位緊密靠在一起,大家開懷痛飲,極盡歡娛。酒喝得酣暢的時候,洞庭君用手敲打著席面歌唱道;

      “高天蒼蒼啊,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啊,怎能夠忖量狐神鼠圣啊,靠著土地依著墻。雷霆一發啊,有誰敢當?多蒙有道德的君子啊,信義深長,使我的骨肉啊,歸還故鄉。齊稱慚愧啊,這情誼何時能忘?”

      洞庭君歌唱完畢,錢塘君也拜了兩拜,歌唱道:“上天配合姻緣啊,生死各有定數。這個不該做他妻啊,那個不配做她夫。我侄女滿腹愁苦啊,在遙遠的涇河荒涼之隅。風霜掛滿鬢發啊,雨雪濕透蘿裙。多虧明公啊,捎來書信,使我一家骨肉啊,團聚如初。真摯祝您珍重啊,朝朝暮暮。”

      錢塘君歌唱完畢,洞庭君也站起來,捧著酒杯向柳毅敬酒。柳毅恭敬不安地接過酒杯,把酒喝干后,也滿斟了兩杯酒,回敬兩位龍王。柳毅也動感情地歌唱道:

      “碧云悠悠啊,涇水東流。可憐美人啊,雨泣花愁。尺書遠傳啊,給您解除深憂。冤苦果然洗雪了啊, 回家把團聚快樂享受,承蒙殷勤的招待啊,佳肴美酒,久離的寒家已顯得空寂啊,難以在此久留。情義纏綿時卻要離別,多么令人傷感。”

      歌唱完畢,群情激動,左右都高呼“萬歲!”洞庭君拿出一只碧玉箱,里面盛著一枚能使水分開的犀牛角。錢塘君也拿出一只紅色的琥珀盤,里面盛著一顆夜明珠,都起身獻給柳毅。柳毅辭謝了許久,只好接受。接著宮中的人紛紛將珠玉綢緞堆放在柳毅身邊,作為禮物,成垛成堆,光彩奪目,一時就把柳毅身前身后都堆得滿滿的,幾乎把柳毅的身子都埋沒了。柳毅笑語四顧,難為情地向前后左右的人不住作揖道謝都來不及。酒闌興盡,大家都歡樂到極點,柳毅起身告退,這一夜仍舊住宿在凝光殿。

      第二天,又在清光閣宴請柳毅。錢塘君借著酒意,板起了臉,作出一本正經的樣子,又隨便地蹲著,對柳毅(以威脅的口氣)說道:“明公難道不曾聽說堅硬的石頭只能打碎不能卷曲,義士只可殺死不可羞辱嗎?我有一件心事,想對您陳說。如果你答應,大家如在天上(都很幸福)。如果不肯答應,那么大家如陷落在糞土里(都要倒霉),不知足下以為怎樣?”

      柳毅道;“ 我洗耳恭聽。”

      錢塘君道:“涇陽小龍的妻子,就是洞庭君的愛女,性情賢淑,品質美好,被九族姻親所敬重。不幸錯嫁給品行不端的人,以致蒙恥受辱,這件事現在總算了結了。今天我打算請求把她托付給你這樣有高情厚義的人作妻子,我們世代成為親戚,使受恩的人知道她的終身應該托付給誰;懷有愛意的人向自己所愛的人表達傾訴感情。這豈不是君子善始善終的道理嗎?”柳毅態度嚴肅地站起來,猛然冷笑一聲說: “我竟不知道錢塘君會愚昧不明事理到這種地步!我起初聽說你跨九州,懷五岳,發泄你的憤怒。又看見你斷金鎖,掣玉柱,慷慨去救人于急難,我以為世上剛直英明果決的人,沒有誰及得上你。對觸犯自己的人,(你能)不避死亡的危險去復仇;對使自己感動的人,(你能)不惜拼著性命去報答或打抱不平。這才真是大丈夫應有的志向應循的正道,怎么樂器演奏得正好,親朋們交談得正歡,(你)居然不顧道理,耍起威風強加于人?難道是我原來希望的嗎?如果我是遇見您在連天的洪水之中,險峻的五岳之間,你張牙舞爪,興風作浪,要把我淹死或吃掉,我柳毅只把你當禽獸看待,死亦無恨。可是你今天你身上穿戴著衣冠,高坐談論著禮義,講盡了五常的道理,說遍了百行的要旨,即使是人世間的圣賢豪杰也有些不如你,更不必說江河中的鱗介之類了。可是你卻仗著魁梧的身軀,強悍的性情,借酒使氣,想要逼迫我,這難道是正直的行為嗎?我的瘦小身體,確實不夠藏在大王的一鱗片甲之間,然而我敢以不佩服的心,來對抗你橫行霸道的氣焰,希望你好生思量思量。”

      錢塘君于是連忙向后退謝罪道:“寡人生長在深宮里,不曾聽見過正直的言論。剛才言語之間粗疏狂妄,冒犯高明,現在回過頭來細想,罰不當罪。希望您不要因此介意而生嫌隙才好!”當晚又歡暢地飲宴,歡樂的情形一如既往。柳毅和錢塘君還結成了知心朋友。

      第二天,柳毅告辭回家,洞庭君夫人又特意設宴于潛景殿為柳毅餞行。 男女仆妾都出席了宴會。夫人唏噓著對柳毅說:“小女受到您的深恩,可惜還沒有好好表達我們對您慚愧感激的心情,就這樣離別了!”又讓從涇陽歸來的龍女當筵向柳毅再拜致謝。夫人又說:“這一分別,不知以后還有相見的日子嗎?”柳毅前番雖然沒有答應錢塘君的要求,可是此刻在筵席上見到龍女,也很有些嘆悔之色。宴會完畢,柳毅辭別,宮里所有的人無不難過。贈送給柳毅的奇珍異寶,千奇百怪,很少叫出名堂來。柳毅于是又循原來分開的水路出湖登岸,只見有十多個仆從,挑著滿載珍寶的行囊跟隨在他后面,一直陪送他到家才辭別回去。

      柳毅來到揚州珠寶店里,賣掉他在龍宮所得的寶物,還沒有賣掉百分之一,已經得到超過百萬的錢財。原來淮西的富家,都自以為比不上他。他娶了個姓張的妻室,不久,妻子就死了。又娶了個姓韓的姑娘,幾個月后,又死了。他于是把家搬到金陵。鰥居單身的柳毅常常因為沒有妻子而感到寂寞,想再找一個新的配偶。有個媒人告訴他說:“有一位姓盧的小姐,原籍范陽,父親名叫盧浩,曾做過清流縣縣長,晚年喜歡學道,獨自布襪芒鞋,遨游云水,現在不知到哪里去了。母親鄭氏前年把她嫁給清河張姓,不幸過門不久丈夫就死了。母親可憐她年紀輕輕,又聰明美麗,不忍眼睜睜地看著她寡居,想選擇一個有品德的人做她的配偶。不知道你可中意嗎?”柳毅答應了這門婚事,擇定吉日,舉行婚禮。由于男女兩家都是富貴之家,婚禮排場,極其豐盛。金陵人士沒有人不羨慕非常。

      婚后一個多月,有一天晚上柳毅進房,細看他的妻子,深深覺得她的面貌很像龍女,可是嬌媚豐滿,卻又比龍女勝過幾分。于是便和她談起從前傳書的事。妻子回答道:“人世間哪會有這種事情呀?”過了一年多,妻子懷了孕,柳毅更加愛重她。孩子生下滿月。到了滿月這天,妻子換了衣服,濃妝艷飾,將柳毅喚進內室,妻子含笑對柳毅道:“郎君難道想不起你我未結婚之前過去的(事情)我了嗎?”

      問得柳毅有點迷惑,他說:“我們兩家過去素非姻親和朋友,根本不認識,憑什么讓我回憶一個并不存在的過去呢?”

      妻子笑著說道:“我確實是洞庭君的女兒。多蒙你從涇河那里的冤苦中搭救了我。我深深銜感您的恩德,心里立誓要報答你。后來錢塘叔父問你提親,你卻不答應,以致暌違離別,天各一方,連個消息也不通。父母想把我嫁給濯錦(注:今四川錦江)龍君的小兒子,只是我對你的心志難改,于是閉戶不出剪掉頭發,以明我無意再嫁別人的心志。我雖然被您拋棄拒絕,自料沒有再見之期,而對你當初產生的愛慕之心,至死也不會改變。后來,父母也被我的癡情所感動,準備再次將我對你的愛情迅速表白給您知道。恰巧您屢屢婚娶,先娶了姓張的,后來又娶了姓韓的。等到張、韓兩氏相繼去世,你選擇到這里來居住,我的父母才為我能夠有機會實現報答您恩德的愿望而喜出望外。今天我能夠侍奉君子,彼此在一起相親相愛地過一輩子,我就是死了也沒有遺恨了!”

      說到這里,禁不住嗚咽得涕淚交下,又對柳毅說道:“我起初所以不對您說,是因為知道您沒有重女色的心;現在所以告訴您,是因為知道您有愛我之意。我只怕婦人身份地位低微,不足以永遠堅固您對我的愛情,所以想借您喜愛孩子的心情,寄托我和你共同生活白頭偕老的愿望。不知道您的意思怎樣?我心里又愁又怕,不能自寬自慰。再者,還記得您當初答應代我傳書帶信的時候,曾笑著對我說:‘將來回到洞庭,希望不要避不見面。’我真不知道在那個時候,您是不是心里已經有了今天和我好合的事?后來叔父向您提親,您又堅決不答應。您是真的認為不可以呢?還是一時之忿呢?您自己能對我說說嗎?”

      柳毅道:“這真好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樣。我在涇河那個荒涼的地方初次見到了你,你的冤屈憔悴不堪的模樣,確實使我義憤填膺,代你不平。雖然有愛慕你之心,但是我克制自己的感情,除了代你傳達冤苦外,其它的事情就無法去考慮了,所以說希望將來不要躲避我,不過是信口之言罷了,怎么會真的有什么想法呢?及至錢塘君強迫我答應婚事的時候,只因為情理上說不過去,才激發起我的憤怒。試想我起初原是以仗義救人為目的,豈有殺死了丈夫而娶他妻子的道理?這是第一個不可。何況我素來以堅持自己的貞操為志向,豈有違背自己的心愿而屈服于他人的道理?這是第二個不可。況且,又當賓主酬酢紛亂的時候,我只知道坦率地宣布自己心里要說的話,只知道照著正理去做,卻不管會不會給自己帶來禍害。可是到了臨別的那天,看見你有依戀不舍的神色,心里也非常悔恨。終因人事情理的制約,無法接受你的一份摯情!啊!現在,你是盧家的女兒,又住在人間,就不是原來的龍女身份,因而與你結婚,就不會違背我的初心。從今以后,我們歡歡樂樂永遠在一起,心里就沒有一絲顧慮了。”

      龍女深為感動,嬌聲啼哭,好久也止不住。過了好一會,才對柳毅說;“您不要以為不是人類就沒有人心,其實也是知恩圖報的。龍的壽命長達萬年,從現在開始當和您同享,水中陸上,沒有不可以去的地方。您可不要以為這是虛妄之言。”

      柳毅感嘆地說:“我沒有想到娶了龍女這樣美麗的妻子,又獲得成仙得道的機會。”

      于是,夫妻倆一同去朝見洞庭君。到了洞庭,賓主間那一番盛大的禮節,難以細表。后來夫妻倆住在南海,前后才四十年,他們的住宅、車馬、飲食、衣物的豪華,即使是貴族達官的家庭,也不能超過。柳毅的親族也都跟著沾了光。柳毅的年齡雖然一年年增加,容貌狀態卻不見衰老,南海地方的人沒有不感到驚異的。

      到了唐玄宗開元(公元713-741年)年間,唐明皇一心想做神仙,到處訪求有道術的人。柳毅不能安居,就和妻子一同回到洞庭,大約有十多年,無人知道他們的行蹤。到了開元末年,柳毅的表弟薛嘏,在京城附近做縣令,被貶斥到東南方去,路過洞庭湖時,晴空萬里,極目遠望,突然看到一座青山從遠處的波濤中冒出來。船家恐懼異常側身立在船邊,說道:“這里本來沒有山,恐怕是水怪吧?”手指目視之際,山和船快要碰上了。只見一只彩船從山那里飛也似的過來了,有人迎問道:“這是薛嘏的船嗎?”彩船上有一個人呼喊道:“柳公恭候您呢!”薛嘏忽然想起并明白了。急命船駛到山前,手提衣襟急忙跑上山。山上有宮殿和人間的一樣,只見柳毅站在宮殿里,前邊有樂隊,后邊擺滿了珍珠翡翠,陳設的闊氣,遠遠超過了人間。柳毅的言談更玄妙了,容顏更加年輕。走下臺階迎上前來。柳毅拉著薛嘏的手感嘆道:“我們分別才一眨眼的功夫,你的發毛已白了。”薛嘏苦笑著回答:“兄為神仙,我是衰老的凡人,這是造化注定的,不可相比的。”柳毅聽到薛嘏這樣說,便拿出仙藥五十丸饋贈給薛嘏,說道“這種藥一丸,可增加壽命一年。活到那個歲數你再來我這里,不要久居人間自己受苦。”歡宴結束,薛嘏于是告別辭行。從此以后,就再也沒有柳毅的消息了。薛嘏常常將這件事情說給別人聽。將近有四十八年,薛嘏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隴西人李朝威敘述這件事情而嘆息道:五蟲之長,一定有它的靈性,和一般的蟲類不同,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它們的分別。人,是沒有羽毛和鱗甲的,把人類講信義的道理用來對于鱗蟲。洞庭君有涵養,正直,錢塘君行動敏捷,胸懷坦蕩,它們好的品性是有所秉承的。薛嘏時常談起柳毅做神仙的事情,加以夸獎,可是他自己并不知道怎么樣才可以成神仙。不過因為他和柳毅是親戚,所以他能夠達到神仙的境界。我理解這件事情,所以寫下這篇文章。

      “柳毅傳”鑒賞

      藝術特色

      本片在藝術上也頗具特色。不僅想象優美,結構謹嚴,而且語言精煉、樸素。如人物的對話都表現出不同的個性:龍女回宮一節,錢塘君和洞庭君的問答,一個是焦愁得了不得,一個是快人快口。又如對堂皇富麗的宮殿、各種不同的生活場面的描寫,恰恰構成各具色彩的鮮明的生活圖景。在描寫錢塘君作為赤龍出現時的形象,更用了夸張手法。又如把柳毅的形象和錢塘君的形象對比,以洞庭君和涇川君作對比,以錢塘破陣樂和貴主還宮樂兩個場面作對比之類,更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量。此外在細節方面,寫笑語,寫香氣,寫衣飾,更是繪聲繪色,仿佛如見。 ?

      創作背景

      唐代以科舉取士,科舉制度的選才標準是個人才能。這樣一種制度以及由此帶來的解放的社會氛圍,使得廣大士人從門閥制度和皇權威嚴的束縛中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傳奇之內容正反映了進士這個社會階層的生活和愿望。例如,《柳毅傳》就是在柳毅在考試失敗落第回家途中發生。

      語言特點

      本文語言精練,極富表現力,文辭華艷,凝練生動,語句在散行中夾有駢偶文句和韻語,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例如描寫龍宮“柱以白壁,砌以青玉,……不可殫言”一段,文辭華艷,而描寫龍女回宮的場面(“俄而祥風慶云……入于宮中”),文辭尤為艷麗。作品開頭寫龍公訴說不幸遭遇的情態,龍女“始楚而謝,終泣而對”,八個字就精確地展示了龍女痛苦的心理變化過程。龍女回宮,“自然蛾眉”云云,也以經濟的筆墨刻畫出龍女的仙姿神韻和復雜心情。

      句式上駢散結合,富于變化。駢句主要用于人物肖像神態的描寫和場景的鋪敘。抒發強烈的心靈感受。駢句的運用還增強語言的節奏感和音樂美。句式運用還服從于內容的表達和人物的刻畫。錢塘君戰罷歸來與洞庭君的一段對話十分傳神。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傷稼乎?”曰:“八百里。”“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問得急促答得干脆。問者專注、急切,答者坦然、快意。這一連串短句在傳情達意上恰到好處。

      本篇打動人心之處首先在于生動、細致的人情描寫。這又包括了俠情、愛情與友情。俠情的的代表是柳毅。他不僅路見不平挺身相助,一諾千金,而且功成不居,特別是與錢塘君的摩擦,更凸顯出他“威武不能屈”的俠義品格。愛情的代表是龍女,隨著墨不多,但萬縷柔情已隱約可見。友情的代表是錢塘君,這是個個性突出的形象,其剛烈狂暴的性格與對朋友的真誠率直,聞過則改,形成鮮明對比,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善寫環境、氛圍。如錢塘君“掣青天而飛去”的場面,公主還宮的場面,柳毅與錢塘君交鋒的氛圍等,都描寫得恰到好處。更高明的是有時僅以片言只語便可傳達出環境、氛圍的“神”,如以“風鬟雨鬢”描寫龍女牧羊時的處境,以“笑語四顧,媿揖不暇”描寫柳毅在宮中收到極其熱烈款待的情景,等等。

      另外,作品的大膽想象、浪漫情調與優美描寫,都堪稱唐傳奇的翹楚,對后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人物形象

      龍女

      龍女是一個美麗善良而又不甘任人欺凌、敢于沖破封建禮教束縛、追求自由幸福的婦女形象。

      龍女的不幸是“父母配嫁”這種封建包辦婚姻造成的。這種婚姻,使她毫無愛情可言,慣于“樂逸”的丈夫還對她“日以厭薄”。她寄希望于公婆,使浪子回頭,改邪歸正,不料蠻橫的公婆竟偏袒兒子,毀黜龍女。龍女牧羊荒郊,悲苦無告,水深火熱。

      柳毅

      柳毅確是“義夫”,一個俠義之士,他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見義勇為,不避艱險,不負重托。柳毅落第回鄉,心情自然是失意郁悶的,自己也非常需要別人的撫慰,但是當他路見牧羊女,見她“蛾臉不舒,巾袖無光,凝聽翔立,若有所伺”,便主動上前詢問,足見他對苦難者的同情與關懷。聽了龍女的泣訴和請求,他說:“聞子之說,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是何可否之謂乎?”足見他的愛心義膽,自身的挫折和失意全然置之度外,激于義憤,急人之急,慨然允諾,傳書洞庭。洞庭君和錢塘君都對他感恩戴德:“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賴明君子信義昭彰,致達遠冤。”這兩筆有力地烘托了他的美德。

      錢塘君

      在錢塘君身上,作者寄托著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不合理的婚姻制度釀成了無數人間悲劇,只有徹底破壞舊秩序,才能為自由、幸福開辟道路。要破壞舊的秩序,非有排山倒海的強大力量不可。錢塘君,就是這種愿望和力量的化身。錢塘君剛猛無畏,他有怒潮一般洶涌而暴烈的氣概,他以無比強大的力量向天上地下的統治者挑戰。

      以柳毅和錢塘君最為突出,塑造得很鮮明、生動。作者賦予柳毅的優良品質,既體現了一種見義勇為、憂人之憂、施不望報的俠義思想,同時又體現了威武不屈的堅強性格。作者筆下的錢塘君是剛腸激發、叱咤風云的人物,象征著錢塘江怒潮的洶涌澎湃。龍女的形象則是一個中國封建社會里善良多情的少女化身,她不受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縛,堅決追求自由幸福。從她的身上反映出當時現實生活中婦女為爭取自身美好前途的熱望和精神。作者對不合理的殘酷的封建婚姻制度作了嚴正的批判,對婚姻自主則大加宣揚。

      評價

      該篇是唐代愛情小說中的上乘之作。雖然故事還沒有脫離六朝小說鬼神志怪的傳統,神怪離奇,但充滿了人間社會的清新氣息,兩人的情操和愛情即使在今天也不無教益,所以民間婦孺皆知。既富于浪漫氣氛,同時表現出的現實意義又極為深刻。它所概括出的問題,如家庭矛盾,婦女和封建社會的矛盾,以及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其他具體矛盾,處處都和現實生活的發展、變化分不開,是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的一篇作品。 ?

      李朝威簡介

      唐代·李朝威的簡介

      李朝威

      李朝威(約766—820),隴西人,唐代著名傳奇作家。他的作品僅存《柳毅傳》和《柳參軍傳》兩篇。其《柳毅傳》被魯迅先生與元稹的《鶯鶯傳》相提并論。他本人也被后來的一些學者譽之為傳奇小說的開山鼻祖。

      ...〔? 李朝威的詩(1篇)

      猜你喜歡

      柳毅傳

      唐代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見有婦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視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臉不舒,巾袖無光,凝聽翔立,若有所伺。毅詰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婦始楚而謝,終泣而對曰:“賤妾不幸,今日見辱問于長者。然而恨貫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聞焉。妾,洞庭龍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涇川次子,而夫婿樂逸,為婢仆所惑,日以厭薄。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迨訴頻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毀黜以至此。”言訖,歔欷流涕,悲不自勝。又曰:“洞庭于茲,相遠不知其幾多也?長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斷盡,無所知哀。聞君將還吳,密通洞庭。或以尺書寄托侍者,未卜將以為可乎?”毅曰:“吾義夫也。聞子之說,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是何可否之謂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塵間,寧可致意耶?惟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致負誠托,又乖懇愿。子有何術可導我邪?”女悲泣且謝,曰:“負載珍重,不復言矣。脫獲回耗,雖死必謝。君不許,何敢言。既許而問,則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也。”毅請聞之。女曰:“洞庭之陰,有大橘樹焉,鄉人謂之‘社橘’。君當解去茲帶,束以他物。然后叩樹三發,當有應者。因而隨之,無有礙矣。幸君子書敘之外,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毅曰:“敬聞命矣。”女遂于襦間解書,再拜以進。東望愁泣,若不自勝。毅深為之戚,乃致書囊中,因復謂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豈宰殺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為雨工?”曰:“雷霆之類也。”毅顧視之,則皆矯顧怒步,飲龁甚異,而大小毛角,則無別羊焉。毅又曰:“吾為使者,他日歸洞庭,幸勿相避。”女曰:“寧止不避,當如親戚耳。”語竟,引別東去。不數十步,回望女與羊,俱亡所見矣。

      其夕,至邑而別其友,月余到鄉,還家,乃訪友于洞庭。洞庭之陰,果有社橘。遂易帶向樹,三擊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問,再拜請曰:“貴客將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實,曰:“走謁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進。謂毅曰:“當閉目,數息可達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宮。始見臺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曰:“客當居此以俟焉。”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靈虛殿也。”諦視之,則人間珍寶畢盡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飾琥珀于虹棟。奇秀深杳,不可殫言。然而王久不至。毅謂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閣,與太陽道士講《火經》,少選當畢。”毅曰:“何謂《火經》?”夫曰:“吾君,龍也。龍以水為神,舉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為神圣,發一燈可燎阿房。然而靈用不同,玄化各異。太陽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聽焉。”語畢而宮門辟,景從云合,而見一人,披紫衣,執青玉。夫躍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

      君望毅而問曰:“豈非人間之人乎?”對曰:“然。”毅而設拜,君亦拜,命坐于靈虛之下。謂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為乎?”毅曰:“毅,大王之鄉人也。長于楚,游學于秦。昨下第,閑驅涇水右涘,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風鬟雨鬢,所不忍睹。毅因詰之,謂毅曰:‘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淋漓,誠怛人心。遂托書于毅。毅許之,今以至此。”因取書進之。洞庭君覽畢,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鑒聽,坐貽聾瞽,使閨窗孺弱,遠罹構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齒發,何敢負德!”詞畢,又哀咤良久。左右皆流涕。時有宦人密侍君者,君以書授之,令達宮中。須臾,宮中皆慟哭。君驚,謂左右曰:“疾告宮中,無使有聲,恐錢塘所知。”毅曰:“錢塘,何人也?”曰:“寡人之愛弟,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過人耳。昔堯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與天將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然猶縻系于此,故錢塘之人日日候焉。”語未畢,而大聲忽發,天拆地裂。宮殿擺簸,云煙沸涌。俄有赤龍長千余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其身,霰雪雨雹,一時皆下。乃擘青天而飛去。毅恐蹶仆地。君親起持之曰:“無懼,固無害。”毅良久稍安,乃獲自定。因告辭曰:“愿得生歸,以避復來。”君曰:“必不如此。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然,幸為少盡繾綣。”因命酌互舉,以款人事。

      俄而祥風慶云,融融恰怡,幢節玲瓏,簫韶以隨。紅妝千萬,笑語熙熙。中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滿身,綃縠參差。迫而視之,乃前寄辭者。然若喜若悲,零淚如絲。須臾,紅煙蔽其左,紫氣舒其右,香氣環旋,入于宮中。君笑謂毅曰:“涇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辭歸宮中。須臾,又聞怨苦,久而不已。有頃,君復出,與毅飲食。又有一人,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立于君左。君謂毅曰:“此錢塘也。”毅起,趨拜之。錢塘亦盡禮相接,謂毅曰:“女侄不幸,為頑童所辱。賴明君子信義昭彰,致達遠冤。不然者,是為涇陵之土矣。饗德懷恩,詞不悉心。”毅撝退辭謝,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發靈虛,巳至涇陽,午戰于彼,未還于此。中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譴責,因而獲免。然而剛腸激發,不遑辭候,驚擾宮中,復忤賓客。愧惕慚懼,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傷稼乎?”曰:“八百里。”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憮然曰:“頑童之為是心也,誠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賴上帝顯圣,諒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辭焉?從此以去,勿復如是。”錢塘君復再拜。是夕,遂宿毅于凝光殿。

      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宮。會友戚,張廣樂,具以醪醴,羅以甘潔。初,笳角鼙鼓,旌旗劍戟,舞萬夫于其右。中有一夫前曰:“此《錢塘破陣樂》。”旌杰氣,顧驟悍栗。座客視之,毛發皆豎。復有金石絲竹,羅綺珠翠,舞千女于其左,中有一女前進曰:“此《貴主還宮樂》。”清音宛轉,如訴如慕,坐客聽下,不覺淚下。二舞既畢,龍君大悅。錫以紈綺,頒于舞人,然后密席貫坐,縱酒極娛。酒酣,洞庭君乃擊席而歌曰:“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墻。雷霆一發兮,其孰敢當?荷貞人兮信義長,令骨肉兮還故鄉,齊言慚愧兮何時忘!”洞庭君歌罷,錢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此不當婦兮,彼不當夫。腹心辛苦兮,涇水之隅。風霜滿鬢兮,雨雪羅襦。賴明公兮引素書,令骨肉兮家如初。永言珍重兮無時無。”錢塘君歌闋,洞庭君俱起,奉觴于毅。毅踧踖而受爵,飲訖,復以二觴奉二君,乃歌曰:“碧云悠悠兮,涇水東流。傷美人兮,雨泣花愁。尺書遠達兮,以解君憂。哀冤果雪兮,還處其休。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難久留。欲將辭去兮悲綢繆。”歌罷,皆呼萬歲。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貯以開水犀;錢塘君復出紅珀盤,貯以照夜璣:皆起進毅,毅辭謝而受。然后宮中之人,咸以綃彩珠璧,投于毅側。重疊煥赫,須臾埋沒前后。毅笑語四顧,愧謝不暇。洎酒闌歡極,毅辭起,復宿于凝光殿。

      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閣。錢塘因酒作色,踞謂毅曰:“不聞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耶?愚有衷曲,欲一陳于公。如可,則俱在云霄;如不可,則皆夷糞壤。足下以為何如哉?”毅曰:“請聞之。”錢塘曰:“涇陽之妻,則洞庭君之愛女也。淑性茂質,為九姻所重。不幸見辱于匪人,今則絕矣。將欲求托高義,世為親戚,使受恩者知其所歸,懷愛者知其所付,豈不為君子始終之道者?”毅肅然而作,欻然而笑曰:“誠不知錢塘君孱困如是!毅始聞跨九州,懷五岳,泄其憤怒;復見斷金鎖,掣玉柱,赴其急難。毅以為剛決明直,無如君者。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愛其生,此真丈夫之志。奈何蕭管方洽,親賓正和,不顧其道,以威加人?豈仆人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間,鼓以鱗須,被以云雨,將迫毅以死,毅則以禽獸視之,亦何恨哉!今體被衣冠,坐談禮義,盡五常之志性,負百行怖之微旨,雖人世賢杰,有不如者,況江河靈類乎?而欲以蠢然之軀,悍然之性,乘酒假氣,將迫于人,豈近直哉!且毅之質,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間。然而敢以不伏之心,勝王不道之氣。惟王籌之!”錢塘乃逡巡致謝曰:“寡人生長宮房,不聞正論。向者詞述疏狂,妄突高明。退自循顧,戾不容責。幸君子不為此乖問可也。”其夕,復飲宴,其樂如舊。毅與錢塘遂為知心友。

      明日,毅辭歸。洞庭君夫人別宴毅于潛景殿,男女仆妾等悉出預會。夫人泣謂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睽別。”使前涇陽女當席拜毅以致謝。夫人又曰:“此別豈有復相遇之日乎?”毅其始雖不諾錢塘之情,然當此席,殊有嘆恨之色。宴罷,辭別,滿宮凄然。贈遺珍寶,怪不可述。毅于是復循途出江岸,見從者十余人,擔囊以隨,至其家而辭去。毅因適廣陵寶肆,鬻其所得。百未發一,財已盈兆。故淮右富族,咸以為莫如。遂娶于張氏,亡。又娶韓氏。數月,韓氏又亡。徙家金陵。常以鰥曠多感,或謀新匹。有媒氏告之曰:“有盧氏女,范陽人也。父名曰浩,嘗為清流宰。晚歲好道,獨游云泉,今則不知所在矣。母曰鄭氏。前年適清河張氏,不幸而張夫早亡。母憐其少,惜其慧美,欲擇德以配焉。不識何如?”毅乃卜日就禮。既而男女二姓俱為豪族,法用禮物,盡其豐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居月余,毅因晚入戶,視其妻,深覺類于龍女,而艷逸豐厚,則又過之。因與話昔事。妻謂毅曰:“人世豈有如是之理乎?”

      經歲余,有一子。毅益重之。既產,逾月,乃秾飾換服,召毅于簾室之間,笑謂毅曰:“君不憶余之于昔也?”毅曰:“夙為姻好,何以為憶?”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涇川之冤,君使得白。銜君之恩,誓心求報。洎錢塘季父論親不從,遂至睽違。天各一方,不能相問。父母欲配嫁于濯錦小兒某。遂閉戶剪發,以明無意。雖為君子棄絕,分見無期。而當初之心,死不自替。他日父母憐其志,復欲馳白于君子。值君子累娶,當娶于張,已而又娶于韓。迨張、韓繼卒,君卜居于茲,故余之父母乃喜余得遂報君之意。今日獲奉君子,咸善終世,死無恨矣。”因嗚咽,泣涕交下。對毅曰:“始不言者,知君無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余之意。婦人匪薄,不足以確厚永心,故因君愛子,以托相生。未知君意如何?愁懼兼心,不能自解。君附書之日,笑謂妾曰:‘他日歸洞庭,慎無相避。’誠不知當此之際,君豈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請于君,君固不許。君乃誠將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話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見君子,長涇之隅,枉抑憔悴,誠有不平之志。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余無及也。以言‘慎無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洎錢塘逼迫之際,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義行為之志,寧有殺其婿而納其妻者邪?一不可也。某素以操真為志尚,寧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紛綸,唯直是圖,不遑避害。然而將別之日。見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終以人事扼束,無由報謝。吁,今日,君,盧氏也,又家于人間。則吾始心未為惑矣。從此以往,永奉歡好,心無纖慮也。”妻因深感嬌泣,良久不已。有頃,謂毅曰:“勿以他類,遂為無心,固當知報耳。夫龍壽萬歲,今與君同之。水陸無往不適。君不以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國客乃復為神仙之餌!”。乃相與覲洞庭。既至,而賓主盛禮,不可具紀。

      后居南海僅四十年,其邸第、輿馬、珍鮮、服玩,雖侯伯之室,無以加也。毅之族咸遂濡澤。以其春秋積序,容狀不衰。南海之人,靡不驚異。

      洎開元中,上方屬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術。毅不得安,遂相與歸洞庭。凡十余歲,莫知其跡。

      至開元末,毅之表弟薛嘏為京畿令,謫官東南。經洞庭,晴晝長望,俄見碧山出于遠波。舟人皆側立,曰:“此本無山,恐水怪耳。”指顧之際,山與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馳來,迎問于嘏。其中有一人呼之曰:“柳公來候耳。”嘏省然記之,乃促至山下,攝衣疾上。山有宮闕如人世,見毅立于宮室之中,前列絲竹,后羅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間。毅詞理益玄,容顏益少。初迎嘏于砌,持嘏手曰:“別來瞬息,而發毛已黃。”嘏笑曰:“兄為神仙,弟為枯骨,命也。”毅因出藥五十丸遺嘏,曰:“此藥一丸,可增一歲耳。歲滿復來,無久居人世以自苦也。”歡宴畢,嘏乃辭行。自是已后,遂絕影響。嘏常以是事告于人世。殆四紀,嘏亦不知所在。

      隴西李朝威敘而嘆曰:“五蟲之長,必以靈者,別斯見矣。人,裸也,移信鱗蟲。洞庭含納大直,錢塘迅疾磊落,宜有承焉。嘏詠而不載,獨可鄰其境。愚義之,為斯文。”


      項羽之死

      兩漢司馬遷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余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后,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


      病梅館記

      清代龔自珍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兩漢司馬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馀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鴻門宴

      兩漢司馬遷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張衡傳

      南北朝范曄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報任安書(節選)

      兩漢司馬遷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勸學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后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后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后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后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逍遙游

      先秦莊周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堯讓天下于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皸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皸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途,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機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逍遙游(節選)

      先秦莊周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搶榆枋 一作:槍榆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av高清| 亚洲免费电影网站| jlzzjlzz亚洲jzjzjz|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无码久久电影网站|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色四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