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曲”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清江面上夕陽晚霞隨波飄搖,山歌婉轉動聽,體態妖冶苗條。
從小練就了一身采蓮的本領,十五歲敢在洶涌激流中乘風弄潮。
注釋
荊歌:楚歌。
“采蓮曲”鑒賞
鑒賞
《采蓮曲》是樂府詩舊題,又稱《采蓮女》、《湖邊采蓮婦》等,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采蓮婦女的生活。歷來寫采蓮曲的很多,但寫得出色也頗不容易。而這首小詩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個可愛的采蓮勞動婦女形象。
首二句寫日落時分,江水清澈,余暉掩映,金波粼粼,蕩漾著苗條美麗女子的宛轉歌聲。詩一開頭就用樸素的語言描繪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第二句起首巧用“荊歌”二字進而渲染了江南氣氛,接著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細腰來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輕盈體態。此處“艷”字用得極妙,不僅與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她的美麗外貌,一字傳神,足可與“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媲美。聯系首句,不由得使人想象到紅色的晚霞給她披上了絢麗的衣裳,給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與動人的歌聲,也為“日暮清江”增添了風光。
已經日落黃昏,她還在江上干什么呢?唱的又是什么歌兒呢?詩的第三句揭了這個謎,原來她在采蓮。傍晚還在采蓮,表現了她的勤勞,邊采邊唱,勾畫出她開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有靜有動,一幅充滿濃郁水鄉生活氣息的采蓮圖躍然紙上。但是詩人并不滿足于繪聲繪色地描寫一個采蓮的場面,而著重于刻畫采蓮人。由“從小慣”三字,讀者一方面可以知曉她采蓮熟練,另一方面也說明她健康樸實,從小就培養出勤勞的品質。聯系日暮采蓮,自然讓人了解到采蓮是項繁重的勞動,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順勢帶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層,原來她在小小年紀就能駕馭風浪,該是多么勇敢多么勤勞。這兩句不僅寫出采蓮女的能干和勞動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種健康純樸的美。
這具“象牙微雕”是從環境描寫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靈逐層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詩人擇詞煉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歷其境。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濃,寥寥數語,涵蓋萬千。
創作背景
詩人約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天寶(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此詩應是詩人在此隱居期間創作的。 ?
劉方平簡介
唐代·劉方平的簡介

劉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 劉方平的詩(2篇)〕猜你喜歡
青衣賦
金生砂礫,珠出蚌泥。嘆茲窈窕,產于卑微。盼倩淑麗,皓齒蛾眉。玄發光潤,領如螬蠐。縱橫接發,葉如低葵。修長冉冉,碩人其頎。綺袖丹裳,躡蹈絲扉。盤跚蹴蹀,坐起昂低。和暢善笑,動揚朱唇。都冶武媚,卓礫多姿。精慧小心,趨事若飛。中饋裁割,莫能雙追。關雎之潔,不陷邪非。察其所履,世之鮮希。宜作夫人,為眾女師。伊何爾命,在此賤微!
代無樊姬,楚莊晉妃。感昔鄭季,平陽是私。故因錫國,歷爾邦畿。雖得嬿婉,舒寫情懷。寒雪翩翩,充庭盈階。兼裳累鎮,展轉倒頹。昒昕將曙,雞鳴相催。飭駕趣嚴,將舍爾乖。蒙冒蒙冒,思不可排。停停溝側,噭噭青衣。我思遠逝,爾思來追。明月昭昭,當我戶扉。條風狎獵,吹予床帷。河上逍遙,徙倚庭階。南瞻井柳,仰察斗機。非彼牛女,隔于河維。思爾念爾,惄焉且饑。
驀山溪·閨情
冬天易晚,又早黃昏后。修竹小闌干,空倚遍寒生翠袖。蕭蕭寶馬,何處狂游?
〔幺篇〕人已靜,夜將闌,不信今宵又。大抵為人圖甚么,彼此青春年幼。似恁的廝禁持,兀的不白了人頭。
〔女冠子〕過一宵,勝九秋。且將針線,把一扇鞋兒繡。驀聽得馬嘶人語,甫能來到,卻又早十分殢酒。
〔好觀音〕枉了教人深閨里候,疏狂性奄然依舊。不成器喬公事做的泄漏,衣紐不曾扣。待伊酒醒明白究。
〔雁過南樓煞〕問著時只辦著擺手,罵著時悄不開口。放伊不過耳朵兒扭。你道不曾共外人歡偶,把你愛惜前程遙指定梅梢月兒咒。
滿庭芳·香叆雕盤
香叆雕盤,寒生冰箸,畫堂別是風光。主人情重,開宴出紅妝。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雙歌罷,虛檐轉月,余韻尚悠揚。
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坐中有狂客,惱亂愁腸。報道金釵墜也,十指露、春筍纖長。親曾見,全勝宋玉,想像賦高唐。
浮萍篇
浮萍寄清水,隨風東西流。
結發辭嚴親,來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無端獲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樂如瑟琴。
何意今摧頹,曠若商與參。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
新人雖可愛,無若故所歡。
行云有返期,君恩儻中還。
慊慊仰天嘆,愁心將何愬。
日月不恒處,人生忽若寓。
悲風來入懷,淚下如垂露。
發篋造裳衣,裁縫紈與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