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87 個抱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ié bào pí pá別抱琵琶 | 別:另外。指移情他人或改嫁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志四》:“故人情重,實不忍別抱琵琶。” |
bào bǎo huái zhēn抱寶懷珍 | 懷:藏有。比喻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能。 | 漢·蔡邕《陳寔碑》:“于皇先生,抱寶懷珍,如何昊穹,既喪斯文。” |
bào huǒ cuò xīn抱火厝薪 |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機即將出現。 | 語出《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
bào biǎo qǐn shéng抱表寢繩 | 指坐臥不離準則。意謂堅持德操。 | 《文子 下德》:“法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德與天地參光,明與日月并照,精神與鬼神齊靈,戴圓履方,抱表寢繩,內能理身,外得人心,發施號令,天下從風。” |
bào pú qì xuè抱璞泣血 | 比喻懷才不遇,傷心悲痛。 | |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lín shí bào fó jiǎo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 平時:平常;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魯迅《雜論管閑事·做學問·灰色等》:“卻還用‘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十個字形容當今學術界大部分的狀況。” |
jiàn sù bào pǔ見素抱樸 | 見“見素抱樸”。 | 《老子》曰:“見素抱樸”。老子《道德經》新解:“見:現,呈現,推出。素:沒有染色的生絲。這里比喻品質純潔、高尚的圣人。樸:沒有加工的原木。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則的社會法律。”。“見素抱樸、絕學無憂、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國的三項具體措施。 |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一旦聽說要考試了,三位大臣立時著了慌。” |
bào cán shǒu quē抱殘守缺 | 殘:殘缺;不完整。缺:殘破。指舍不得扔下破舊東西。也作“保殘守缺”。 | 東漢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
huái cái bào dé懷才抱德 | 抱:胸懷。既有才學,又有德行。 |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楔子:“怕有那山間林下,隱跡埋名,懷才抱德。” |
qiāng láng bào fèn蜣螂抱糞 | 蜣螂:屎殼郎。形容臭味相投。 | 《諧鐸》:“見一處,盡以糞土涂墻,四面附蜣螂百萬,屹如長城。” |
bào dǎ bù píng抱打不平 |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一方。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
zǎi yī bào sù載一抱素 | 謂堅持一種信仰,固守素志。 | 王旡生《中國三大小說家論贊》:“珞珞雪芹,載一抱素。八斗奇才,千秋名著。” |
bào hèn huáng quán抱恨黃泉 | 黃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陰間。心懷遺憾離開人世,死有遺恨。 | 唐·李賢等引注《邕別傳》:“臣所在孤危,懸命鋒鏑,湮滅土灰,呼吸無期。誠恐所懷隨軀腐朽,抱恨黃泉。” |
shǒu què bào cán守闕抱殘 | 見“守缺抱殘”。 | 鄧溧《寒瓊囑題郭頻伽手寫徐江庵遺詩》:“守闕抱殘非好事,神州國粹太飄零。” |
xián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各各暗笑,落得受了買東西吃。” |
bào huǒ wò xīn抱火臥薪 | 抱火:捧著火種;臥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處境險惡。 | 漢 賈誼《新書 數寧》:“夫抱火措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 |
bào chéng shǒu zhēn抱誠守真 |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 魯迅《墳 摩羅詩力說》:“上述諸人,其為品性言行思惟,雖以種族有殊,外緣多別,因現種種狀,而實統于一宗;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 |
jiě yī bào huǒ解衣抱火 | 見“解衣包火”。 | 《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三年》:“關中華戎雜錯,風俗勁悍;裕欲以荊揚之化,施之函秦,此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清·唐訓方《里語征實》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
zuǒ yōng yòu bào左擁右抱 | 形容人姬妾多(多見于舊小說)。 | 《戰國策·楚策四》:“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 |
tuī jīn sòng bào推襟送抱 | 襟、抱:指心意。向對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 南朝 梁 張充《與王儉書》:“所可通夢交魂,推襟送抱,唯丈人而已。” |
bào fó jiǎo抱佛腳 | 比喻平時沒聯系,臨時慌忙懇求,后比喻平時沒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唐·孟郊《讀經》:“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
bào yù wò zhū抱玉握珠 | 比喻滿腹經綸,富有才學。 | 語出三國 魏 曹植《與楊德祖書》:“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
bào qū xián yuān抱屈銜冤 | 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銜:含;銜冤:含冤。指心懷委屈和冤枉。 | 《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上卷:“這三個功臣,抱屈銜冤,訴于天帝。” |
bào tóu suō xiàng抱頭縮項 | 項:頸的后部。形容畏縮不敢出斗的樣子。 |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著那俊才郎倒戈甲,抱頭縮項。” |
bào xīn jiù huǒ抱薪救火 | 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消除災害;結果不但沒有消除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也作“負(背)薪救火”。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火不滅。” |
shǒu quē bào cán守缺抱殘 | 亦作“守闕抱殘”。守住殘缺的東西不放。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 | 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其次為政治,年來政象所證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殘之勢。” |
bào guān zhí yuè抱關執鑰 | 持門閂,拿鑰匙。指監門小吏的職務。 | 漢 蔡邕《巴郡太守謝版》:“知納言任重,非臣所得久忝。今月丁丑,一章自聞,乞頭冗抱關執鑰,不意錄符很青,授任千里。” |
bào yú wò jǐn抱瑜握瑾 | 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 | 明·徐獻忠《唐詩品》:“朔氣縱橫,壯心落落,抱瑜握瑾,沉浮閭巷之間。” |
qīng bào xiě chéng傾抱寫誠 | 謂推誠相待。 | 清·曾國藩《苗先簏墓志銘》:“君既習于祁公,又與諸君傾抱寫誠,契合無間。” |
huái zhū bào yù懷珠抱玉 | 見“懷珠韞玉”。 | 《梁書·劉顯傳》:“懷珠抱玉,有歿世而名不稱者,可為長太息,孰過于斯!” |
bào guān zhí yuè抱關執籥 | 持門閂,拿鑰匙。指監門小吏的職務。 | 漢 蔡邕《巴郡太守謝版》:“知納言任重,非臣所得久忝。今月丁丑,一章自聞,乞頭冗抱關執籥,不意錄符很青,授任千里。” |
yǐ zhí bào yuàn以直抱怨 | 別人對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無私的態度對待之。 | |
tōng guān zào bào痌瘝在抱 | 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懷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 《尚書·康誥》:“恫瘝乃身。” |
bào tóu shǔ cuàn抱頭鼠竄 | 竄:逃跑;亂跑。抱著頭像老鼠一樣迅速逃跑。多用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狼狽逃跑的樣子。 |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
huái zhì bào zhēn懷質抱真 | 指人格和品德純潔高尚,質樸無華。同“懷真抱素”。 | 《梁書 武帝紀上》:“其有勇退忘進,懷質抱真者,選部或以未經朝謁,難于進用。” |
yōng rú rén,bào zhì zǐ擁孺人,抱稚子 | ||
jí lái bào fó jiǎo急來抱佛腳 | 急:緊急,危急。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準備。 | 宋·邵博《聞見后錄》第19卷:“王荊公初執政,對客悵然曰:‘投老欲依僧耳!’客曰:‘急則抱佛腳。’” |
bào huǒ qǐn xīn抱火寢薪 | 抱火:捧著火種;寢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機潛伏,人安于險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機即將出現。 | 漢 賈誼《上陳政事疏》:“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 |
bào wèng chū guàn抱甕出灌 | 抱著水甕去灌溉。比喻費力多而收效少。 | 《莊子·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 |
dǎ bào bù píng打抱不平 | 在雙方爭執中;主動介入;幫助受到欺壓的人;打擊實施強暴者。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那黃湯難道灌喪了狗肚子里去了?氣的我只要替平兒打抱不平。” |
huái cái bào dé懷材抱德 | 抱:胸懷。既有才學,又有德行。 | 元·秦簡夫《剪發待賓》第一折:“因為山間林下,多有懷材抱德之人,不肯進取功名,今著小官五路采訪。” |
bào hèn zhōng tiān抱恨終天 | 抱恨:懷著遺憾;終天:終生。懷著極大的遺憾;一直到死。 | 元 姚燧《中書左丞李公家廟碑》:“吾不得以時喪先公,既抱恨于終天,今復棄養太夫人,而身先朝露……吾目不瞑泉下矣。” |
huái cái bào qì懷才抱器 | 見“懷材抱器”。 | 唐·唐彥謙《樓上偶題》詩:“可能前嶺空喬木,應有懷才抱器人。” |
zhōng tiān bào hèn終天抱恨 | 終天:終生;抱:胸懷;抱恨:含恨。終生抱有遺恨。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玦記·自經反魂》:“只怕從前玉玦無憑,真成薄命,也落得個不虧名行,淚盈盈,料此身終天抱恨幽冥。” |
pí pá bié bào琵琶別抱 | 舊時指婦女棄夫改嫁。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
tōng guān zài bào恫瘝在抱 | 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 《尚書·康誥》:“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
bào yuàn xuě chǐ抱怨雪恥 | 報:報復。雪:洗刷掉。報怨恨,雪恥辱。 | 《戰國策·燕策·樂毅報燕王書》:“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
bào lìng shǒu lǜ抱令守律 | 死守著律令,不知變通。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時舍,便云我能平獄。” |
bào chéng yī tuán抱成一團 | 保持一致,行動起來像一個人。形容關系極為親密。 | 程樹榛《大學時代》:“劉向明和另外兩人,抱成一團,異想天開地搞什么科學研究,在同學中造成很壞的影響。” |
huái yuān bào qū懷冤抱屈 | 心中有冤屈。 | 南朝·梁·沈約《上言宜校勘譜籍》:“所欲既多,理無悉當,懷冤抱屈,非止百千。” |
yí hán bào sūn飴含抱孫 | 同“含飴弄孫”。 | 清·龔玉晨《紫姬小傳》:“飴含抱孫,亦止孝先一人。” |
dōng hán bào bīng,xià rè wò huǒ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 |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念復吳,仇非上旦也。苦身勞心,夜以繼日。……冬常抱冰,夏還握火。” |
bào tóu dà kū抱頭大哭 | 形容非常傷心或很是感動的樣子。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兩人抱頭大哭,哭了一場坐下。” |
bào zhù zhī xìn抱柱之信 | 后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長干行》詩:“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
bào sù huái pǔ抱素懷樸 | 抱:胸懷;素:質樸;樸:敦厚。指風俗敦厚,人心質樸。 |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懷樸。” |
bào guān jī tuò抱關擊柝 | 柝:木梆;抱關:守關;擊柝:打更巡夜。守關巡夜的人。比喻職位卑下。 | 先秦 荀況《荀子 榮辱》:“故或祿天下而不自以為多,或監門御旅,抱關擊柝,而不以為寡。” |
wò qiān bào qiàn握鉛抱槧 | 鉛,鉛粉;槧,木簡。皆書寫用具。后遂以之為勤于寫作、校勘的典故。 | 語出《西京雜記》卷三:“揚子云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 |
zhāi guā bào màn摘瓜抱蔓 | 語本唐李賢《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后用以喻一掃而空。 | 語本唐·李賢《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 |
huái cái bào qì懷材抱器 | 猶言德才兼備。材,才能;器,器度。 | 唐·封演《封氏聞見錄·匭使》:“東曰延恩匭,懷材抱器,希于聞達者投之。” |
tóu huái sòng bào投懷送抱 | 指投入別人的懷抱以博取歡心。借指投靠。 | 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凡是富春江上‘江山船’中投懷送抱的船娘,一上岸都以阿狗嫂為居停。” |
yán xíng bào yī言行抱一 | 猶言言行一致。 | 漢·賈誼《新書·道述》:“言行抱一謂之貞,反貞為偽。” |
bào pǔ hán zhēn抱樸含真 | 抱:保;樸:樸素;真:純真、自然。道家主張人應保持并蘊含樸素、純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虛偽、狡詐而玷污、損傷人的天性。 | 《老子》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晉 陶潛《勸農》:“傲然自足,抱樸含真。 |
bào wèng guàn yuán抱甕灌園 | 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游楚返晉過漢陰,見一位老人抱著水甕去灌園,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 |
bào xīn jiù fén抱薪救焚 | 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同“抱薪救火”。 | 《三國志 魏志 陶謙傳》“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
bào zhī shí yè抱枝拾葉 | 猶言舍本逐末。 |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奚事抱枝拾葉,徒金鐵國會立憲之云乎?” |
bào fǎ chǔ shì抱法處勢 | 比喻把法和勢結合起來,用勢來保證法的推行。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勢》:“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 |
dé yǐ bào yuàn德以抱怨 | 德:恩德;怨:仇怨,怨恨。以恩德回報仇怨。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劉繇傳》:“知敦以厲薄,德以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忘之猜,保六尺之托,誠深恩重分,美名厚實也。” |
bào jī yǎng zhú抱雞養竹 | 唐朝新昌縣令夏侯彪之一到任就叫里正代他抱小雞養竹子,自己坐收漁利。比喻官吏坐地盤剝,不擇手段。 | |
bào bù mào sī抱布貿絲 | 布:古代一種貨幣;貿:買賣。帶了錢,來買絲。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進行商品交易。 | 《詩經 衛風 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
cāng yíng bù bào méi féng de dàn蒼蠅不抱沒縫的蛋 | 形容自身不正,壞事才會找到頭上。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雖然這柳家的沒偷,到底有些影兒,人才說他。” |
míng yuè rù bào明月入抱 | 抱:懷抱。比喻美好的情景進入心懷,心胸開闊明朗。 | 清·繆荃孫《<宋元詞四十家>序》:“吾友王子佑遐,明月入抱,蕙風在襟。” |
huái zhēn bào sù懷真抱素 | 真:純真。素:質樸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純潔高尚,質樸無華。亦作“懷質抱真”。 | 《宋書·孝武帝紀》:“其有懷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當世,或識通古今,才經軍國,奉公廉直,高譽在民,具以名奏。” |
wěi shēng bào zhù尾生抱柱 | 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跖》。后用以比喻堅守信約。 | 《莊子 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sòng bào tuī jīn送抱推襟 | 真誠相待的意思。 |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第16卷:“康祺獨怪容甫愛少宰曠代之知,復得儀征相國、鎮洋制府送抱推襟,殷殷以國土相期待。” |
bào cán shǒu què抱殘守闕 | ①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謂篤守古學古道。③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著做。 | 清 江藩《漢學師承記 顧炎武》:“二君以瑰異之質,負經世之才……豈若抱殘守闕之俗儒,尋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缺”。 |
lín shí bào fó jiǎo臨時抱佛腳 | 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后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臨時抱佛腳”。 | 唐 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 |
bào qiàn huái qiān抱槧懷鉛 | 鉛,鉛粉;槧,木簡。皆書寫用具。指勤于寫作、校勘。同“握鉛抱槧” | 宋 沈遵《謝兩府三啟》:“然且抱槧懷鉛,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
bào fù bù fán抱負不凡 | 抱負:遠大的志向。指有遠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 宋 樓鑰《績溪縣尉樓君墓志銘》:“念吾兄抱負不凡,不見于用。” |
bào wàn zhāi guā抱蔓摘瓜 | 順藤摸瓜。比喻擴大案情,牽連無罪的人。 | 唐 李賢《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了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
bào tóu tòng kū抱頭痛哭 | 指十分傷心或感動,抱頭大哭。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四回:“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頭痛哭。” |
tūn zhǐ bào quǎn吞紙抱犬 | 吞紙充饑,抱犬御寒。形容家貧好學。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好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寒無氈被,抱犬而臥。” |
bào bù píng抱不平 |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弱小的一方。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
jí zé bào fó jiǎo急則抱佛腳 | 急:緊急,危急。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準備。 | 宋·劉攽《中山詩話》:“王丞相嗜諧謔。一日,論沙門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對曰:‘急則抱佛腳。’” |
bào bīng gōng shì抱冰公事 | 公事:公務。指舊時官場中清苦的差使。 | 宋 陶穀《清異錄 官志》:“當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
tòng bào xī hé痛抱西河 | 比喻喪子之痛。 | 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
bào zǐ nòng sūn抱子弄孫 | 弄:逗弄。意謂抱弄子孫,安享快樂。 | 《晉書 石季龍載記下》:“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但抱子弄孫,日為樂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