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手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hī shǒu wǔ jiǎo支手舞腳 | 猶言指手畫腳。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一:“王悛有了酒意,做出財主的樣式,支手舞腳的發(fā)揮。” |
gǒng shǒu ér qǔ拱手而取 | 拱手:兩手合抱在胸前。指取來毫不費力。 | 漢·賈誼《過秦論》:“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td> |
niè jiǎo niè shǒu躡腳躡手 | 同“躡手躡腳”。 | 張?zhí)煲怼洞猴L(fēng)·貝胡子》:“于是貝胡子躡腳躡手到窗子跟前,打冷布角里張一張院子里——空空的。” |
shā shǒu jiǎn殺手锏 | 喻指取勝的絕招。 | 艾煊《大江風(fēng)雷》第四部:“他認(rèn)為這是最后最厲害的殺手锏,這兩句話拋出去,可以使楊大新理屈詞窮,啞口無言。” |
xīn là shǒu hěn心辣手狠 | 見“心狠手辣”。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可旺今年才二十二歲,但心辣手狠,超過他的義父?!?/td> |
wò shǒu yán huān握手言歡 | 握手談笑。多形容發(fā)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李通傳》:“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td> |
shǒu wǔ zú dǎo手舞足蹈 | 蹈:跳動。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td> |
shù shǒu tīng mìng束手聽命 | 拱手聽從命令。 | 宋·陳亮《酌古論·馬燧》:“三鎮(zhèn)平,則淄青之膽破矣。命一辯士持天子之詔往諭之,彼安得不束手聽命哉!” |
zuǒ yòu shǒu左右手 | 比喻得力的助手。 | 春秋·齊·孫武《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dāng)其同舟共濟,遇風(fēng),其相救也,如左右手?!?/td> |
yòu shǒu huà yuán,zuǒ shǒu huà fāng右手畫圓,左手畫方 | 比喻用心不專,什么事也辦不成。也形容心思聰明,動作敏捷。 | 《韓非子 功名》:“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td> |
niǔ shǒu niǔ jiǎo扭手扭腳 | 身體左右扭動。形容故作嬌媚或有意做作。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9回:“你們休要扭手扭腳的。” |
gǒng shǒu chuí cháng拱手垂裳 | 拱手:兩手合抱在胸前;垂:垂衣裳。兩手合抱在胸前端坐。形容統(tǒng)治者不做什么便使天下太平。 | 《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td> |
shòu shǒu yuán nì授手援溺 | 授手:伸手;溺:淹沒。伸手去救落水的人。比喻救援苦難的人。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td> |
páng guān xiù shǒu旁觀袖手 | 把手籠在袖子里在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不過問也不協(xié)助。 | 宋·陸游《福州清仁王堅老疏》:“勇退激流,雖具衲子參尋之眼;旁觀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誠?!?/td> |
qīng shǒu ruǎn jiǎo輕手軟腳 | 猶言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放得很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8卷:“忽聽得賀司戶船中剪刀聲響,遂悄悄的輕手軟腳,開了窗兒,跨將出去?!?/td> |
kuò náng gǒng shǒu括囊拱手 | 括囊:束緊袋口;拱手:兩手合抱。指不敢進言,無所作為。 | 《宋史·劉述傳》:“趙拤則括囊拱手,但務(wù)依違大臣,事臣豈當(dāng)如是!” |
shù shǒu jiù sǐ束手就死 | 束:捆綁。捆起手來等死。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薛霸便提起水火棍來,望著林沖腦袋上劈將來,可憐豪杰束手就死?!?/td> |
ài zú ài shǒu礙足礙手 | 同“礙手礙腳”。 | |
huí chūn miào shǒu回春妙手 | 妙手回春。喻人醫(yī)術(shù)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復(fù)健康。 | 粵劇《關(guān)漢卿》第三場:“全靠大夫你回春妙手,我已經(jīng)好了八九成?!?/td> |
sā shǒu jiǎn撒手锏 | 小說中搏斗時突然用锏投殺敵人的絕招,比喻在危急時拿出看家本領(lǐng)。 | 清·石玉昆《續(xù)小五義》第100回:“眾人一看,全都哈哈大笑,說:‘倒有一宗撒手锏,沒聽見說會有撒手棍。’” |
gǒng shòu ér xiáng拱手而降 | 拱手:兩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 元·無名氏《聚獸牌》第一折:“斬漢將湯澆瑞雪,放心殺敵兵拱手而降。” |
shù shǒu shòu lù束手受戮 | 束:捆綁;戮:殺。捆起自己,等待被殺。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8回:“降卒不曾準(zhǔn)備,又無器械,束手受戮。” |
zú jiǎn shǒu zhī足繭手胝 | 謂由于辛勞而使手和腳上生了老繭。 | 明·王志堅《表異錄·言動》:“行役之勞曰足繭手胝?!?/td> |
fān shǒu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云覆手雨 | 比喻反覆無?;蛲媾侄巍?/td> | 語出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
zhuó shǒu huí chūn著手回春 | 指詩歌格調(diào)自然清新。也比喻醫(yī)術(shù)高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td> |
shàng xià qí shǒu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結(jié);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td> |
bié chū shǒu yǎn別出手眼 | 指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手法。 |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第六章二:“卓吾所著書,于上下數(shù)千年之間,別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勢力甚大?!?/td> |
gāo xià zài shǒu高下在手 | 同“高下其手”。 | 宋·葉適《觀文殿學(xué)士知樞密院事陳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爭,寧亟去,無茍徇,亦以此見排于俗。” |
rú zuǒ yòu shǒu如左右手 | 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樣。比喻極得力的助手。也比喻兩者關(guān)系極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 《史記·淮陰侯列傳》:“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洗笈?,如失左右手。” |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兩手空空 | 兩只手都沒有一點東西。指沒有一點錢或財產(chǎn)。 | 清 袁枚《子不語》:“我客死于此,兩手空空?!?/td> |
dùn zú cuō shǒu頓足搓手 | 著急惋惜的樣子。 | 梁啟超《變法通義·論科舉》:“不懷顧犬補牢之義,徒效淵魚叢爵之愚,猶復(fù)頓足搓手?!?/td> |
tuò shǒu kě dé唾手可得 |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 《新唐書 褚遂良傳》:“但遣一二慎將,付銳兵十萬,翔會云輣,唾手可取。” |
zhǐ shǒu huà jiǎo指手劃腳 | 用手指;用腳劃。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評論指責(zé)。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問起根由,毛潑皮指手劃腳,剖說那事?!?/td> |
bài shǒu qǐ shǒu拜手稽首 | 拜手:作揖;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書信向?qū)Ψ奖硎揪匆狻?/td> | 《尚書·益稷》:“皋陶拜手稽首。” |
bái shǒu kōng quán白手空拳 | 形容手中一無所有。 | 清 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百八回:“我從十幾歲上,拿了一雙白手空拳,和吳繼之兩個混;我們兩個向沒分家,掙到了一百多萬?!?/td> |
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quán),就發(fā)號施令,指手畫腳。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著手成春 | 一動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詩人、畫家才思高雅;也比喻醫(yī)生醫(yī)術(shù)高明。著:接觸;挨上。 | 唐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td> |
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三拳不敵四手 | 比喻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9回:“人家人多勢眾,有洋槍洋炮,就憑你們這幾個民兵還能頂?。咳瓟巢贿^四手呀!” |
xīn hěn shǒu là心狠手辣 | 心腸兇狠;手段毒辣。 | 清 藤谷古香《轟天雷》:“唐敬宗之于劉克明,未嘗欲誅之也,而克明卒弒之于飲酒燭滅時矣。刑余之人,心狠手辣,自古然也?!?/td> |
tuò shǒu ér dé唾手而得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極容易得到的東西。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4回:“這房可唾手而得?!?/td> |
cuò shǒu bù dié措手不迭 | 措手:著手處理;不迭:一下子。指手忙腳亂。形容做事敏捷。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薛明看見軍伍散亂,心中著忙,措手不迭,被鐘明斬于馬下?!?/td> |
miào shǒu dān qīng妙手丹青 |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繪畫的顏料,比喻繪畫的藝術(shù)。指優(yōu)秀的畫家。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莊濯江尋妙手丹青畫了一幅‘登高送別圖’,在會諸人,都做了詩。” |
fān shǒu shì yǔ,fù shǒu shì yún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 翻:反轉(zhuǎn);覆:反覆。形容人反復(fù)無?;驊T于玩弄權(quán)術(shù)。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咱人翻手是雨,合手是云,那塵埃中埋沒殺多才俊?!?/td> |
diǎn shǒu huá jiǎo點手莋腳 |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 | |
fān shǒu wéi yún翻手為云 | 翻:反轉(zhuǎn)。形容人反復(fù)無常或慣于玩弄權(quán)術(shù)。 | 宋·陳亮《祝英臺近》詞:“翻手為云,造物等兒戲?!?/td> |
wò shǒu jí huān握手極歡 | 握手談笑。形容親熱友好。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通傳》:“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td>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指先于別人行動,可以取得優(yōu)勢,遲于別人就會遭遇禍殃。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得,就是這樣辦,這叫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td> |
shǒu dào ná lái手到拿來 | 謂不費力氣就能將必須擒拿的人捉到。 | 元·楊顯之《酷寒亭》第四折:“將這廝吃劍喬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來?!痹た颠M之《李逵負(fù)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td> |
bié jù shǒu yǎn別具手眼 | 指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手法。 | 清 錢謙益《<讀杜二箋>序》:“德水于杜,別具手眼?!?/td> |
yī zhāo quán rù shǒu,kàn qǔ lìng xíng shí一朝權(quán)入手,看取令行時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權(quán),就發(fā)號施令,指手畫腳,作威作福。 | 唐·高武仲《中興間氣集》:“一朝權(quán)入手,看取令行時?!?/td> |
fān shǒu zuò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作云覆手雨 | 翻:反轉(zhuǎn);覆:反覆。形容人反復(fù)無?;驊T于玩弄權(quán)術(shù)。 |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td> |
shǒu dào bìng chú手到病除 | 剛動手治療;病就除去了。形容醫(yī)術(shù)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決問題迅速。 | 元 無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嬤嬤你放心,小人三代行醫(yī),醫(yī)書脈訣,無不通曉,包的你手到病除。” |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只聽得一陣風(fēng)過處,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見五指,一時暈倒了?!?/td> |
shǒu bù chuò juàn手不輟卷 | 輟:中止;卷:書本。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xué)。 | 《梁書·楊公則傳》:“性好學(xué),雖居軍旅,手不輟卷?!?/td> |
shù shǒu dài sǐ束手待死 | 同“束手待斃”。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曹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td> |
yǒu yī shǒu ér有一手兒 | 有專長。男女之間不正當(dāng)?shù)年P(guān)系。 | 清·曹雪芹《紅樓夢》:“那鮑二向來卻就和廚子多渾蟲的媳婦多姑娘有一手兒。” |
ná yī shǒu拿一手 | 擺架子;要挾。 | |
kǒu jiǎng shǒu huà口講手畫 | 一面講一面用手勢幫助表達意思。形容詳細(xì)地解說。 | 宋·黃庭堅《題跋》:“好學(xué)者從之請問,口講手畫,終席或至千字。” |
xīn xián shǒu mǐn心閑手敏 | 閑:熟悉;敏:靈敏。形容技藝熟練了,心里閑靜,手法靈敏。 | 三國魏·嵇康《琴賦》:“于是器冷弦調(diào),心閑手敏。” |
dà shǒu dà jiǎo大手大腳 | ①形容對財物毫不吝惜;沒有節(jié)制地隨便花費。②指行動魯莽。③指身體強壯。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成年家大手大腳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賠墊了多少東西。” |
gǒng shǒu ràng rén拱手讓人 | 拱手:雙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順地讓給別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為奴仆、附庸。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41回:“明知眾寡不敵,守不住這個青島,但若拱手讓人,殊不甘心?!?/td> |
shù shǒu wú cuò束手無措 | 同“束手無策”。 | 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書》:“與其束手無措以委輸于虜,孰若變通盡利,以庶幾虜之可逐也?!?/td> |
qiáng zhōng zì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強中自有強中手 |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同“強中更有強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fēng)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td> |
shǒu huāng jiǎo luàn手慌腳亂 | 指做事忙亂,沒有條理。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這些忠義話兒人都會說,只怕事當(dāng)臨頭,未免又要手慌腳亂了?!?/td> |
tuò shǒu kě dài唾手可待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6回:“可乘此機會,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遼國之亡,唾手可待?!?/td> |
shǒu bù shì juàn手不釋卷 | 釋:放開;卷:書本。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xué)。 |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
shù shǒu zì bì束手自斃 | 謂捆住雙手,自取滅亡。 |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二卷:“但使兵連不解,饋運不休,古猶忌之,粌今日兵無可連,饋無可運,徒束手自斃何益?!?/td> |
shù shǒu jiù yì束手就殪 | 同“束手待斃”。 | 《明史·黃得功傳》:“主逃將潰,無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與國俱亡而已?!?/td> |
wò shǒu chéng jiāo握手成交 | 一種作買賣的方式,雙方一握手就表示一筆買賣作定。 | |
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著,束手縛腳 | 一著:下棋時走一步。跟棋藝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顯得笨拙。比喻技術(shù)高人一頭,對方就無法施展本領(lǐng)。 | 陸士諤《續(xù)孽海花》第55回:“你的見識是比我高,人家說我怕你,棋高一著,束手縛腳,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shù shǒu páng guān束手旁觀 | 猶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過問。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2回:“咱們不得束手旁觀,睜著眼叫他陷于不義?!?/td> |
ná bù chū shǒu拿不出手 | 由于不像樣、不中看或經(jīng)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來。 | 張愛玲《創(chuàng)世紀(jì)》:“她盡管闊氣不要緊,我們?nèi)倌棠倘セ匕荩倭艘材貌怀鍪謫?!?/td> |
xīn hěn shǒu dú心狠手毒 | 猶言心狠手辣。 | 廖承志《教誨銘心頭,恩情重如山》:“我怕會給周總理帶來麻煩,因為張國燾是個心狠手毒的家伙。” |
rú zú rú shǒu如足如手 |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親密無間。 | 唐·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誰無兄弟,如足如手。” |
shǒu jí yǎn kuài手急眼快 | 形容動作機警,手快眼快。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趕在哪吒腦后,著左膊上一棒打來?!?/td> |
yī jǔ shǒu zhī láo一舉手之勞 | 比喻不費力,只是一抬手那樣。 | 唐·韓愈《應(yīng)科目時與人書》:“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zhuǎn)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td> |
yǎn jí shǒu kuài眼急手快 | 形容做事機警敏捷。 | 陳石峻《澤瑪姬 金娃錯和銀娃錯》:“協(xié)達娃在旁邊眼急手快……沒等糌粑團子落到銀娃錯的身上,一伸手就把糌粑團子搶在手中。” |
yì shǒu zhē tiān一手遮天 |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quán)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 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td> |
zhī shǒu qíng tiān只手擎天 | 擎:舉。一只手能把天舉起。形容本領(lǐng)很大。 | 清·夏敬渠《野臾曝言》第111回:“前日令先生陳奏功績,朕已驚嘆為古今未有,今觀東宮所奏,方知先生尚未道其十之一二,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td> |
niē jiǎo niǎn shǒu捻腳捻手 | 捻:通“捏”。手腳動作放輕。形容行動小心輕捷。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門子只得捻腳捻手,把栓拽了,飛也似閃入房里躲了?!?/td> |
bái shǒu xīng jiā白手興家 | 形容原來無基礎(chǔ)或條件很差而創(chuàng)出一番事業(yè)。同“白手起家”。 | 沙汀《記賀龍》十一:“聯(lián)絡(luò)參謀極力稱贊這些同志都是白手興家的能手?!?/td> |
tuò shǒu kě qǔ唾手可取 | 很容易就能得到。 | 《新唐書·褚遂良傳》:“但遣一二慎將,付銳兵十萬,翔會云輣,唾手可取。” |
zhī shǒu kōng quán只手空拳 | 只:單。指單有一雙手而沒有武器。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回:“此時只手空拳,如何抵擋?!?/td> |
dà xiǎn shēn shǒu大顯身手 | 顯:表示;顯露;身手:武藝;指本領(lǐng)。充分顯露自己的本領(lǐng);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 趙樹理《三里灣》七:“這兩個人默默不語在這座房子里大顯身手?!?/td> |
shù shǒu wú shù束手無術(shù) | 同“束手無策”。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七回:“喬道清束手無術(shù),不能解救?!?/td> |
shù shǒu jiù qín束手就禽 | 見“束手就擒”。 | 王闿運《桂陽陳侍郎行狀》:“眾如言,夜徑入山寺,明先唯與徒黨十?dāng)?shù)人居,束手就禽?!?/td> |
shù shǒu zuò shì束手坐視 | 拱著手,坐著看。比喻對應(yīng)當(dāng)管的事無能為力或不管不問。 | 《明史·徐有貞傳》:“京軍一出,日費不貲,遇漲則束手坐視,無所施力?!?/td> |
zhā shǒu wǔ jiǎo扎手舞腳 | 動手動腳,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態(tài)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1回:“只見劉姥姥扎手舞腳的仰臥在床上?!?/td> |
bái shǒu qǐ jiā白手起家 | 白手:空手;起家:創(chuàng)立家業(yè)。由一無所有而創(chuàng)立事業(yè)。比喻在一無所有或條件很差的情況下;靠自己的雙手艱苦創(chuàng)業(yè)。 | 謝覺哉《一支不平凡的生產(chǎn)隊伍》:“很多社和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濟款作資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td> |
shùn shǒu qiān yáng順手牽羊 | 順:方便。指順手把羊牽走。比喻順便利用可乘之機施展手法或手腕。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鄭玄注:“用右手便?!?/td> |
xiōng dì shǒu zú兄弟手足 | 手足:比喻親密。親如兄弟,情同手足。形容彼此間關(guān)系親密無間。 | 宋·蘇轍《為兄軾下獄上書》:“臣竊哀其志,不勝手足之情。” |
é shǒu xiāng qìng額手相慶 | 見“額手稱慶”。 | 清·王韜《淞濱瑣話·盧雙月》:“泥金高揭,鄰里喧嘩,擠庭下幾滿。喜極入告,額手相慶?!?/td> |
dǎ chéng píng shǒu打成平手 | 比賽中打成平局,不分勝負(fù) | |
é shǒu chēng qìng額手稱慶 | 額:頭;稱:說;表示;額手:以手加額;手拍額頭。是把手放在額頭上表示慶幸。形容人們在憂困中獲得喜迅時高興和喜悅的神態(tài)。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td> |
é shǒu jiā lǐ額手加禮 | 表示敬意。 | 章炳麟《與上海國民黨函》:“外人之額手加禮者,今且相與鄙夷?!?/td> |
fān shǒu wéi yún,fù shǒu wéi yǔ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 形容人反復(fù)無?;驊T于耍手段。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店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梁間存寡燕,樹杪沒慈烏?!?/td> |
shǒu dào niān lái手到拈來 | 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1回:“小生憑三寸不爛之舌,直往北京說盧俊義上山,如探囊取物,手到拈來?!?/td> |
xuán yá sā shǒu懸崖撒手 | ①比喻人至絕境,只能另作選擇,義無反顧。②指在緊急關(guān)頭,放下一切不管。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蘇州永光院真禪師》:“直須懸崖撒手,自肯承當(dāng)。” |
hěn xīn là shǒu狠心辣手 | 殘忍的心腸,毒辣的手段。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聽了,欲待不信,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欲待信來,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大娘子又過得好,怎么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td> |
pāi shǒu jiào hǎo拍手叫好 | 拍著手叫好。形容仇恨得到消除。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20回:“老殘沉吟了一會,說道:‘……不如老哥一不做二不休,將此兩款替人瑞再揮一斧吧?!又?jǐn)拍手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