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手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扒手,小偷。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廟會期間上布施的人不斷頭,得有個人來監視‘三只手’。”
例子人流擁擠的車站經常有三只手出現
基礎信息
拼音sān zhī shǒu
注音ㄙㄢ ㄓ ㄕㄡˇ
繁體三隻手
感情三只手是貶義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方言。
英語pickpocket(light-fingered gentlema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三只手的意思解釋、三只手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舉三反 |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后以“一舉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
一舉手之勞 | 比喻不費力,只是一抬手那樣。 |
一倡三嘆 |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謂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余味,令人贊賞不己。倡,亦作“唱”。 |
一口三舌 | 比喻嘮叨、話多。 |
一唱三嘆 | 原指宗廟的樂曲;一個人唱;三個人贊嘆應和。 |
一國三公 | 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
一歲三遷 | 比喻官職升得極快。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后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一手一腳 | 見“一手一足”。 |
一手一足 | 一個人的手足。指單薄的力量。 |
一手包辦 | 操縱一切;獨自辦理;不須別人插手。 |
一手包攬 | 一個人辦理全部事情,不容許別人插手。 |
一手托天 | 比喻無法辦到的事。 |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
一手遮天 |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
一把手 | 在某一方面才干出眾的人或單位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 |
一日三復 | 謂在一天之內多次反復玩味。 |
一日三歲 | 《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后以“一日三歲”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
一日三月 | 《詩·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
一日三省 |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
一日三秋 | 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年。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
一日三覆 | 同“一日三復”。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
一時三刻 | 同“一時半刻”。 |
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作威作福。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