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世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ē shì qǔ róng阿世取容 |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別人的歡心。迎合世俗,取悅于人。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至叔孫通,則正以曲學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儀,知典禮也。” |
yí luò shì shì遺落世事 | 謂遺忘棄置世俗之事。 | 《晉書·阮籍傳》:“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恒游府內,朝宴必與焉?!?/td>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槃”。指死去活來。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
jǔ shì hún zhuó舉世混濁 | 舉:全。混濁: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td> |
yáng kuáng bì shì佯狂避世 | 佯:假裝。假裝瘋狂以回避世人。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41回:“少不得借鑒著佯狂避世,放浪形骸,以為遮飾地步。” |
qióng nián lěi shì窮年累世 | 形容時間長久。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jì shì jiù rén濟世救人 |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td>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盤。指死去活來。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
dùn shì yǐn jū遁世隱居 | 避世而深居不仕。 | 漢·焦贛《易林·革之旅》:“遁世隱居,竟不逢時。” |
shì dài shū xiāng世代書香 | 世世代代都是讀書的人家。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林家雖貧到沒飯吃,也是世代書香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給親戚,落的恥笑?!?/td> |
chū shì chāo fán出世超凡 | 超出塵世和凡俗。舊指脫離世俗生活,上升到仙界。 |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一折:“你有那出世超凡神仙分,系一條一抹絳,帶一頂九陽巾,君敢著你做真人。” |
fàng yǎn shì jiè放眼世界 | 放眼:放開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狹小范圍內。放開眼界,縱觀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 元 張養浩《過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獨倚欄,古今如夢水云間?!?/td> |
gé shì zhī gǎn隔世之感 | 世:古指30年為一世;世指一個時代。指因人事或景物變化大而引起的、像隔了一個時代似的感覺。 | 宋 范成大《吳船錄下》:“發常州,平江親戚故舊來相迓者,陸續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
jiǎo shì lì sú矯世勵俗 | 矯世:糾正世風。勵:鼓勵。改變頹廢的世風,鼓勵淳厚的民俗。 | 宋·王禹偁《四皓廟碑》:“遠害全身,矯世勵俗。清泉洗耳,紫芝充腹?!?/td> |
yǔ shì fú chén與世浮沉 | 見“與世沉浮”。 | 宋·司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 |
shí yì shì biàn時易世變 | 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td> |
shí shì dān chuán十世單傳 | 連續十代獨子相傳。形容極其寶貴。 | 魯迅《吶喊·藥》:“他的精神,現在只在一個包上,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
chuí shì bù xiǔ垂世不朽 | 垂世:留傳后世;不朽:永不磨滅。名傳后世,永不磨滅。 | 魯迅《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歌德所以垂世不朽者,乃五十歲以后懺悔的歌德?!?/td> |
jiù shì jì mín救世濟民 | 挽救天下,拯濟百姓。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八回:“堯、舜、禹、湯、周、孔,時刻以救民濟世為心?!?/td> |
yī shì lóng mén一世龍門 | 一世:一代;龍門:后漢時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世說新語·德行》:“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后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薄稌x書·王衍傳》:“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td> |
bù jīng shì gù不經世故 | 經:經歷;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 魯迅《花邊文學 序言》:“然而他們不經世故,偶爾‘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釘子?!?/td> |
ē shì dào míng阿世盜名 | 阿世:曲從迎合世人的歡心;盜名:竊取名譽。用欺騙的手段騙取世人的歡心來竊取個人名譽。 | 清 梁啟超《新民說》第18節:“才智之士,既得此以為阿世盜名之一秘鑰,于是名節閑檢,蕩然無所復顧。” |
dùn shì yōu jū遁世幽居 | 見“遁世隱居”。 | 北齊·劉晝《新論·遇不遇》:“齊之華士,棲志丘壑,而太公誅之之;魏之干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
jǔ shì wú dí舉世無敵 | 全世界沒有能勝過的。 | 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他們認為是‘異常強大’的,‘舉世無敵’的?!?/td> |
kuàng shì qí cái曠世奇才 | 曠世:當代沒有能相比的。指當代少見的奇才。 | 明 屠隆《彩毫記 祖餞都門》:“李公曠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
cái huá gài shì才華蓋世 | 蓋:覆蓋。才能很高;遠遠超出當代的人。 |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他做宗人府主事時候,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是個才華蓋世的名王。” |
tiǎn yán rén shì靦顏人世 | 靦顏:表現出慚愧的臉色。形容喪氣失節,厚顏無恥地活在世上。 | 《晉書·郗鑒傳》:“豈可偷生屈節,靦顏天壤邪!” |
qīng shì sì zhì輕世肆志 | 藐視世俗,放蕩心志。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吾與富貴而泏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td> |
bì shì qiáng dōng避世墻東 | 指隱居于市井販夫之中。 | 《后漢書 逸民傳 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墻東王君公?!?/td> |
huá shì qǔ chǒng嘩世取寵 | 猶言嘩眾取寵。 | 明·歸有光《送國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習其辭而不復知其原,士以嘩世取寵,茍一時之得以自負?!?/td> |
bǎi shì bù mó百世不磨 | 磨:消滅,磨滅。千秋萬代永不磨滅。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南匈奴傳論》:“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td> |
chū shì lí qún出世離群 | 脫離人世。 | 《紅樓夢》第一一八回:“他只顧把這些出世離群的話當作一件正經事,終久不妥!” |
fèn shì jí è憤世嫉惡 | 憤:憤恨,不滿;世:世道,現狀;嫉:憎惡,仇恨。痛恨、憎惡腐朽、黑暗的社會現狀。 | 宋·李覲《與王章秘校書》:“其辯說骎骎到義理,憤世嫉惡,有大丈夫之芒角?!?/td> |
jué shì chāo lún絕世超倫 | 絕:類。冠絕當世;出類拔萃。形容某人的德行才藝出類拔萃;舉世無雙。 | 漢 蔡邕《陳太衛碑文》:“穎川陳君,絕世超倫,大位未躋,慚于臧文竊位之負,故時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td> |
wàn shì bù yì萬世不易 | 易:改變。永遠不改變。亦作“萬代不易”。 | |
yáng míng hòu shì揚名后世 | 名聲傳揚到后世。 | 《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
gài shì yīng xióng蓋世英雄 | 蓋世:壓倒當世。超出當代所有的人。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一折:“遮莫他蓋世英雄,驅兵擁眾?!?/td> |
dùn shì cháng wǎng遁世長往 | 避世隱居而長期不出。 | 明·歸有光《白庵程翁八十壽序》:“其所見四方賢公卿大夫、名士才人有幾;遁世長往、懷道蘊術之士有幾?” |
bǎi shì liú fāng百世流芳 | 美名永傳于后世。 | 明 徐霖《繡襦記 逼娃逢迎》:“賤人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煙花寨,休思百世流芳也?!?/td> |
ào shì qīng wù傲世輕物 | 傲世:傲視當世;輕:輕視;物:他人或環境。鄙棄世俗,看不起別人。指孤高自傲,處世不與一般流俗茍同。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齊俗訓》:“傲世輕物,不污于俗?!?/td> |
qīng shì ào wù輕世傲物 | 藐視世俗,為人傲慢。 | 明 屠隆《彩毫記 宮禁生讒》:“此人自恃文才,輕世傲物,縱酒猖狂?!?/td> |
shì rén jiē zhī世人皆知 | 世人:所有人。指很多人都知道。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8章:“在中國及其執政黨內,干部中大山頭不明顯,但小山頭小圈子則處處存在,世人皆知?!?/td> |
lí shì dùn shàng離世遁上 | 超脫世俗,回避君上。 | 《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td> |
yuè fán yí shì越凡遺世 | 超越凡俗,脫離世俗社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7卷:“每進一卮,侍女們八音齊奏,音調清和,令人有越凡遺世之想?!?/td> |
fǔ shì zhǎng mín輔世長民 | 輔世:輔佐當世的國君。長民:統治人民。輔佐當世的國君統治人民。 | 《孟子·公孫丑下》:“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td> |
bǎo jīng shì biàn飽經世變 | 指經歷了許多人世變故。 | 瞿秋白《餓鄉紀程》三:“我這位表姊,本是家鄉的名美人,現在他飽經世變,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經如狂風驟雨掃凈了春意。” |
jīng shì hài sú驚世駭俗 |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驚駭。 | 明 劉基《賈性之市德齋記》:“是皆為驚世駭俗,而有害于道。” |
kuàng shì wú pǐ曠世無匹 | 曠世:當代所沒有的。匹:相當。當代沒有能比得上的。形容極為突出。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至夜,焚香坐伺,婦果攜女至。態度嫻婉,曠世無匹。” |
bù zhī shì wù不知世務 | 不知道當代的情勢。 | 漢·桓寬《鹽鐵論·論儒》:“孟子守舊術,不知世務?!?/td> |
áo shì qīng wù敖世輕物 | 敖,通“傲”。鄙棄世俗,看不起別人。也指高傲自大?!痘茨献印R俗訓》:“敖世輕物,不污于俗。” | 《淮南子·齊俗訓》:“敖世輕物,不污于俗?!?/td> |
chéng píng shèng shì承平盛世 | 承平:太平。太平、興盛的時代。 | 《漢書·食貨志》:“王莽因漢承平之業,匈奴稱藩,百蠻賓服?!?/td> |
yǐ cì shì shì以刺世事 | 以:表示目的的連詞。來諷刺當世之事。 |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td> |
ào nì yī shì傲睨一世 | 睨:斜視。高傲地旁觀,對當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負,目空一切。 | 《宋史 沈遼傳》:“遼字睿達,幼挺拔不群,長而好學尚友,傲睨一世。” |
liú fāng bǎi shì留芳百世 | 美好形象永不磨滅,不會被忘卻。 | |
dào míng qī shì盜名欺世 | 竊取名譽;欺騙世人。 | 荀況《荀子 不茍》:“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暗世者也,險莫大焉?!?/td> |
yán liáng shì tài炎涼世態 | 炎:指親熱。涼:指冷淡。世態:人情世故。指有的人得勢時就巴結奉迎,失勢時就十分冷淡。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那三夫人是個女流之輩,只曉得炎涼世態,那里管甚幺大道理?” |
xióng shì yī shì雄視一世 | 形容稱雄于一代。 | 清·邵長蘅《侯方域魏禧傳》:“朝宗始唱韓歐之學于舉世不為之日,遂以古文雄視一世?!?/td> |
huá shì qǔ míng嘩世取名 |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興奮激動,博取虛名。 | 宋·陸游《除寶謨閣待制謝表》:“竊慕隱居求志之風,尤恥嘩世取名之事。” |
shì wài táo yuán世外桃源 | 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個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于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鳳閣,這是俺的世外桃源。” |
yǔ shì fǔ yǎng與世俯仰 | 隨波逐流,附和世俗。 | 《宋史 文苑傳六 米芾》:“[米芾]又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 |
ē shì mèi sú阿世媚俗 | 阿世:迎合世俗。曲意迎合當時社會的陳規陋俗。 | 魯迅《墳 文化偏至論》:“如其《民政》一書,謂有人寶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見容于人群。” |
zhì qī shì jiāo至戚世交 | 至戚:關系很近的親戚;世交:兩代以上的交誼。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愚兄老拙株守,兩家至戚世交,只和老弟氣味還投合的來。老弟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一般,我怎不盡心教導?” |
míng chuí bǎi shì名垂百世 | 垂:流傳下去。好名聲流傳后代。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命終三紀,名垂百世。” |
yī shēng yī shì一生一世 | 一輩子。 | 明 阮大鋮《燕子箋 試窘》:“這樣一撞,就撞著了,才使得。不然一生一世也只是這樣嘴巴骨?!?/td> |
míng chuí hòu shì名垂后世 | 好名聲流傳的后代。 | 《三國志·魏書·臧洪傳》:“身著圖象,名垂后世?!?/td> |
qīng píng shì jiè清平世界 | 太平世界。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你須不是史思明的賊黨,清平世界,誰敢調弄良家女子?!?/td> |
yí chòu wàn shì遺臭萬世 | 同“遺臭萬載”。 | 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一:“公不喪心病狂,奈何一旦為此,若不早改圖,必且遺臭萬世?!?/td> |
diào míng qī shì釣名欺世 | 作偽求取虛名,欺騙世人。 | 清 鄭燮《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不過挪移借貸,改竄添補,便爾釣名欺世。” |
chuí fàn bǎi shì垂范百世 | 垂:流傳。范:典范。指光輝榜樣或偉大精神永遠流傳。 | 宋·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足垂范百世。” |
xián hú wèn shì懸壺問世 | 在社會上掛牌行醫。原只作“懸壺”,意即行醫。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td> |
yǔ shì gé jué與世隔絕 | 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常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4卷:“山野廢人,與世隔絕,不習跪拜,望陛下優容之?!?/td> |
lì shì mó dùn礪世摩鈍 | 見“礪世磨鈍”。 | 宋·蘇軾《議學校貢舉狀》:“一毀譽,輕富貴,安貧賤,則人主之名器爵深,所以礪世摩鈍者廢矣。” |
shì dài zān yīng世代簪纓 | 簪纓:古代官員的冠飾。世代做官。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又且世代簪纓,家資巨富,日常供奉,擬于王侯。” |
fēng huá zhuó shì風華濁世 | 指佼佼不凡。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他一看,見是個風華濁世的佳公子,先覺得人如其文。” |
jué shì jiā rén絕世佳人 | 絕世:當世獨一無二;佳人:美人。當代最美的女人。 | 《漢書 外戚傳》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
bǎo ān shì gù飽諳世故 | 指對世態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豐富的處世經驗。 | 宋 樓鑰《吳參議達觀齋》詩:“吳侯晚到東海濱,飽諳世故無戚欣?!?/td> |
wén zhāng gài shì文章蓋世 | 蓋世:超過世人。指文章好得無與倫比,誰都趕不上。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蘇瓊善詞》:“韓愈文章蓋世,謝安性情風流?!?/td> |
cōng míng yī shì,hú tū yī shí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 人一輩子都很精明,但有時一下子糊涂。指聰明人也會犯錯誤。 | 老舍《駱駝祥子》:“六十九歲的人了,反倒聰明一世,糊涂一時,教一群猴兒王八蛋給吃了?!?/td> |
yǒng shì qí fāng永世其芳 | 永世:永遠。這個芳香永遠流傳。比喻美德長存。 | 《剪燈余話·胡媚娘傳》:“長春不老,永世其芳?!?/td> |
lí shì jué sú離世絕俗 | 猶言離世異俗。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可謂離世絕俗矣?!?/td> |
nián yì shì hào年誼世好 | 年誼:科舉時代稱同年登科的關系;世好:兩家世代友好。科舉時代兩家因同年登科而為世交的人。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 |
bǎi shì yī rén百世一人 | 指極難得的人才。 | 宋 蘇軾《祭司馬君實文》:“百世一人,千載一時,惟時與人,鮮偶常奇?!?/td> |
xī shì zhī bǎo稀世之寶 | 稀世:世上稀有。世上稀有的珍寶。 | 宋 黃休復《益州名畫錄》:“當時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父子圖障卷簇,家藏戶寶,為稀世之珍?!?/td> |
jué shì wú lún絕世無倫 | 絕世:冠絕當世。冠絕當世,超過同輩。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卷:“其第三子名玉斧,長名挧,字道翔。道德淳瑩,絕世無倫。” |
cōng míng yī shì聰明一世 | 表示一個人一輩子聰明。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我斷不出此事,枉自聰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將畫圖展玩,千思萬想?!?/td> |
dǎ zuǐ xiàn shì打嘴現世 | 打嘴:打嘴巴。指丟人現眼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你我這樣嘴臉,怎么好到他門上去?只怕他那門上人也不肯去通報,沒的去打嘴現世。” |
gài shì zhī cái蓋世之才 | 蓋世:壓倒當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當代、無與倫比的才能。 | 宋·蘇軾《留侯論》:“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td> |
yǒng shì cháng cún永世長存 | 永遠存在。 | 《莊嚴的毛主席紀念堂》:“雙層平臺的漢白玉欄板上,精雕著萬年青花飾,象征著紅色的江山將永世長存?!?/td> |
rén miàn zhú gāo dī,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 | 指世風日下,對人的態度隨地位和權勢的高低有所不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T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
gài shì wú shuāng蓋世無雙 | 蓋:壓倒。世上再沒有第二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 |
yǔ shì tuī yí與世推移 | 隨著世道的變化而變化以合時宜。 | 《楚辭 漁父》:“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td> |
dào míng àn shì盜名暗世 | 盜:竊??;名:名譽、名稱;暗:黑暗。在黑暗時代竊取好的名譽。指奸佞之人在亂世乘機騙取聲譽。 | 《荀子·不茍》:“是奸人將以盜名暗世者也?!?/td> |
bì shì jīn mén避世金門 | 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 見“避世金馬”。 |
shí yí shì biàn時移世變 | 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同“時易世變”。 | 唐 白居易《唐淮南節度使李公家廟碑銘序》:“朝當晏駕,時移世變,遂出掾高要,佐潯陽?!?/td> |
xiàn shì xiàn bào現世現報 | 現報。 |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妄語部》卷九十三:“是人現得,惡口惡色,所言雖實,人不信受,眾皆憎惡,不喜見之,是名現世,惡業之報?!?/td> |
hùn shì mó wáng混世魔王 | 比喻擾亂人世的兇人或驕縱恣肆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td> |
qǔ xué ā shì曲學阿世 | 歪曲自己的學術,以投世俗之好。 | 西漢·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務正說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
jué shì chū chén絕世出塵 | 遠離世俗塵世。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局詐》:“遂鼓《御風曲》其聲冷冷,有絕世出塵之意?!?/td> |
dāng shì wú shuāng當世無雙 | 當前世上沒有能相比的。無雙;沒有兩個;意即只有一個。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褒賢》:“東方朔自稱辨略,消堅釋石,當世無雙?!?/td> |
luàn shì yīng xióng亂世英雄 | 亂世:動亂的不安定的時代;英雄:才能勇武超過常人的人?;靵y動蕩時代中的杰出人物。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