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以為先生滿腹經(jīng)綸自,應(yīng)該會體察民情、了解民間疾苦,不成想竟然和那些腐儒一般整日只知自以為是。
2.領(lǐng)導(dǎo)干部要多和群眾接觸,才能體察民情。
3.道慧師弟,師兄這幾日在鳳陽鎮(zhèn)體察民情,探聽道一件奇聞。
4.發(fā)了黨員干部體察民情、防驕破滿、傾心為民的熱情。
5.不可能吧,你不是在憂傷大劇院工作嗎,怎么……你,不會又在體察民情吧。
6.寇準在窮鄉(xiāng)僻壤的巴東,爬山涉水,體察民情,當看見百姓衣不遮身,食不飽肚,他一面上奏朝廷,請求減輕農(nóng)。
7.他叫苗大福,是仙露郡郡守,他花了幾十萬買了這么個郡守,實在沒什么作為,還總愿體察民情,說白了就是擺架子,下到基層吃“百家飯”。
8.建文帝嫡系后裔朱勝鑫,化名熊儲游歷四方訪貧問苦,體察民情十余年。
9.城主府見眾百姓都習(xí)慣叫烏天城,于是上報朝廷將大儒城修改為烏天城,這也算是體察民情了。
10.太子要出宮體察民情之事,除了你,還有誰知道?
11.高層可以因西餐吃不飽來樓下中餐部吃飯,還美其名曰此乃體察民情,但員工不能因為異想天開的準備開洋葷而隨意跑到上面去親善領(lǐng)導(dǎo)。
12.除了走訪工業(yè)基地之外,李瀟然還深入民間,體察民情。
13.不如學(xué)學(xué)康熙來個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想到這便立刻吩咐:阿虎,你帶這兩個侍衛(wèi)隨我上街走走。
14.深入現(xiàn)實,體察民情,磨煉意志,他深感“風景不殊,山河頓異;城廊猶是,人民復(fù)非”,形成和堅定了他變革圖強的主張。
15.大金公主喜歡微服私行體察民情。
16.他在體察民情方面表現(xiàn)得相當周到和練達。
17.作家必須到群眾中深入生活,體察民情,閉門造車是寫不出好作品的。
18.乾隆多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傾聽民聲。
19.*訪工作的根本在于要以事實為依據(jù),要細心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及時做到下情上達,上情下知。
※ "體察民情"成語造句CNDU成語詞典查詞提供。